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61章:塵埃落定

  翌日。

  晚上八點。

  天通苑小區。

  本來林曉光是想帶上助理梁果兒一塊去拜訪張紀中的,不過梁果兒這幾日還在魔都忙著籌備“林曉光全國影迷會”的工作,儼然是分身乏術了。

  于是,林曉光買了兩瓶價格不菲的紅酒和幾條中華煙,直接上張紀中家登門拜訪。

  當然了,這是張紀中本人的意思,并不是林曉光自己厚著臉皮主動上門拜訪的,他原本還以為要去劇組試鏡什么的,誰知道,張紀中很干脆地把他約到家里來了。

  “叮咚叮咚…”

  “來啦來啦!”

  “啊…您好,請問這是張紀中導演家嗎?”

  “對,你是林曉光?長得真是一表人才,比電視上看起來還俊,喲…你怎么還帶禮物來了,太見外了,人來了就行。”

  “要的要的,一點見面禮,不成敬意…”

  話說著,張紀中的老婆樊馨蔓開門把林曉光迎進來,順手接過他手中的禮物,回頭沖屋里喊道:“老張,曉光來家里了。”

  話說,這樊馨蔓是典型的江南美女,出生在杭州西子湖畔,看起來約摸三十出頭的年紀,介于少婦和熟女之間。

  剛進門的時候,林曉光看見樊馨蔓第一眼,還以為樊馨蔓是張大胡子的閨女或者兒媳婦,幸好來之前,他就已經做好了準備工作,才沒出洋相。

  張紀中家的房子很大,一走進客廳,林曉光就被眼前的大木桌吸引了,接近3米長的實木桌就橫在眼前,清晰淡雅的紋理,天然的邊皮,整張大板桌看起來磅礴大氣,這間房子的整體風格就躍然紙上了。

  穿過客廳,林曉光又在樊馨蔓的引領下,經過張紀中的書房。

  有人曾說過,看一個人的學識有多少,就看他的藏書有多少,經過書房的時候,林曉光看到了琳瑯滿目的書籍,一張整潔素雅的書桌,更是為這間書房增色不少。

  最后,林曉光來到了會客室,會客室的擺設簡單到極致,就是一張長桌,上面擺放著茶具,整個房間看起來簡單大方。

  就在林曉光望洋興嘆,在房間里東張西望的時候。

  沉穩悠哉的腳步聲,從走廊傳來。

  只見,張紀中一米八五的個頭,留著一腮“馬克思“式的大胡子,一幅“俠風道骨“的行頭,走進會客室看見林曉光,平淡地道:“來啦,坐吧!”

  雙方寒暄了幾句之后,便各自落座了。

  樊馨蔓則坐在張紀中旁邊的椅子上,開始煮水泡茶。

  說真的,就樊馨蔓這幅長相和年紀,林曉光還真不好意思叫她伯母,感覺把她叫老了。

  如果叫她姐,或者叫嫂子呢,林曉光又怕自己會被張紀中打得頭破血流。

  坐在會客廳的椅子上,林曉光拘謹地問道:“張導,不知道該怎么稱呼您的夫人?”

  張紀中夫婦對視一眼,張紀中平靜的說:“曉光,按理來說,我太太在嫁給我之前,也是一位導演,你叫她導演也行,叫她老師也可以。”

  張紀中所言非虛,他的妻子樊馨蔓不僅是個導演,還曾經是cctv的主持人,可謂是身兼數職,才貌雙全。

  至于張紀中本人,之所以很多人叫他張導,是因為他曾經確實做過導演,但事實上,卻很少有人知道,張紀中更多的身份是作為制片人,在這個圈子里聞名。

  一直以來,在影視產業中,“制片人”都是一個頗為神秘的角色,大家看得到鏡頭前的演員們,關注得到鏡頭后的編劇、導演們,卻很少有人知道一位制片人在一部影視劇的籌備、拍攝直至最后登陸大小銀幕的過程中扮演了怎樣的角色。

  而對于張紀中來說,制片人其實就是利用有限的成本,去最大化一部影片的價值…

  這也可以理解,為什么作為制片人的張紀中在拍攝《神雕》之前,要進行無休止的選角炒作,很顯然,該劇在營銷方面的投資,他一分沒花,就已經賺足了世人的眼球。

  不過,張紀中既然被行內人士尊稱為張導,也絕非是浪得虛名,其實早在九十年代初,張紀中就曾拍過老板《三國》里南征北戰部分,具體包括了七擒孟獲、出師北伐、擒姜維、罵王朗、空城計、五丈原等整個三國里最經典的情節。

  而且,《三國》片頭曲中出現的除了赤壁大戰以外所有戰爭場面都取自這一章。

  除此之外,老板《水滸》名義總制片是任大惠,實際上也是由張紀中牽頭負責的。

  至于,前兩年張紀中擔任制片的《激情燃燒的歲月》是非央視投資拍攝的最經典的軍旅類電視劇之一…

  所以,喜歡炒作歸喜歡炒作,張紀中還是有真本事的,更何況,他現在就是演藝圈里的一塊活著的“金字招牌”,只要是他做制片人的戲,從來就沒有虧過錢,還能幫一干投資人掙得盆滿缽滿。

  張紀中抿了口茶,不急不緩地說道:“曉光,不瞞你說,我今天剛去北影轉了一圈。”

  敢情張導日理萬機,又跑去北影炒作了啊?林曉光心里這么想,嘴上可不敢這么說。

  “有碰到合適的人選嗎?”林曉光饒有興致地問道。

  憑著對張紀中的日益了解,林曉光心里一點都不擔心,張紀中會在北影那幫學生中選擇《神雕》楊過的演員。

  到今天為止,《神雕俠侶》在北影和中戲的最后一輪的試鏡已經結束,雖然依舊吸引了大批“楊過”候選人前來試戲,但張紀忠談到“面試”之后的感覺,卻一點也不興奮。

  尤其是那些來自京城電影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的在校大學生,讓張紀中感到特別不可思議:“你說說,都上大二大三了還一點不懂演戲,真不知道他們在學校里學了什么?”

  其實,對于京城電影學院和中央戲劇學院的在校大學生,他們當然知道《神雕》的機會意味著什么,當機會真正降臨時,他們也絕對不會因為基本功不過硬的問題,而與之擦肩而過。

  林曉光心里倒是清楚得很,他覺得張紀忠去北影壓根就是閑著沒事作秀,他絕對沒想過要挑新人來演楊過的。

  眾所周知,楊過和小龍女是最難定的角色,只要人選對了,這版的《神雕俠侶》就成功了一半。

  現在小龍女定了劉憶菲,就差男主角楊過啦。

  不過,在張紀中眼里,比起其他沒有知名度的候選人,黃小明和聶遠的形象算是高出一籌的,但是距離楊過這個角色還遠遠達不到令人滿意的程度。

  “知道我為什么之前在黃小明和聶遠兩位男演員中猶豫了那么久么?”

  林曉光坦然道:“不知道,還請導演講解一下,曉光洗耳恭聽。”

  愿意聽是一回事兒,至于信不信,林曉光也有自己的分寸。

  張紀中滿意地點了點頭,直言不諱地道:“我告訴你吧,他們兩人演的楊過都有一個同樣的問題,就是沉重有余,頑皮不足。楊過是一個復合體,他在斷臂之前是一個痞勁十足的滑頭少年,有正義善良的一面,也有很放浪的一面,但是非但不討人厭,反而令人著迷,所以表演跨度確實很大,分寸也不易把握,既不好太正經,又不好太輕浮。他們還需要好好琢磨楊過的味道。”

  雖然張大胡子忽悠人的本領,林曉光早就了然于胸,可林曉光也不得不承認,大胡子說的確實在理,挑不出半點毛病。

  最后,張紀中還告訴林曉光,在眾多競爭小龍女一角的女孩里,沒有人能超過劉憶菲的,所以,投資方最后選定了劉憶菲。

  這句話就是騙人的了。

  劉憶菲不錯是不錯,有沒有帶資入組也另說,但要在幾億女孩子中挑出一個比她更適合小龍女一角的,也不是真的沒有。

  不過,對劉憶菲的表演,張紀中還是流露出一些擔心:“我心目中理想的小龍女是冷而不艷的類型,她要很走心,演員如果只有漂亮的面孔,卻不能揭示她內心豐富而復雜的層次,那么這個小龍女就會是一個枯燥無味的花瓶。而且,扮演楊過和小龍女的演員搭配起來還要契合‘俠侶’的感覺,要找到這樣一對珠聯璧合的金童玉女,也是相當不易。”

  “在那么多競爭者中,我今天看到你的真人,我就覺得,你是一個相當不錯的人選…”張紀中頓了頓。

  “謝謝導演…”

  沒等林曉光說完,張紀中接著又道:“不過,黃小明也很好,他今天打電話跟我說,他愿意花100萬跟我買這個角色,一分片酬也不收,我暫時還沒回復他。”

  “曉光,你呢?你說說你的想法,你是真想演楊過這個角色嗎?”

  “…”這不是廢話么,林曉光已經不知道該說啥好了。

  為了拍攝《神雕俠侶》,黃小明已經魔怔了,這張大胡子也掉進錢眼里…

  就在這時,樊馨蔓很知趣地找了個借口,起身離開了會客廳,只留下林曉光和張紀中兩個人大眼瞪小眼。

  林曉光不確定地問道:“張導,如果我愿意花100萬,你就能保證我可以拿下楊過這個角色?”

  “當然,都是我一句話的事兒。”

  “那黃小明那邊呢,你怎么跟他交代?”

  張紀中得意地笑道:“這還不簡單,我明天跟投資方開個會議,說投資方選了你,不喜歡黃小明,反對黃小明,不就得了?關我什么事?”

  林曉光想了想,忍不住冷笑一聲:“呵呵,敢情大家伙爭斗了半天,最后說話拍板的還是導演您啊!”

  Ps.感謝“156471”、“肇事拖拉機”兩位小伙伴的打賞鼓勵,感謝每一位朋友的。

飛翔鳥中文    華娛之白金年代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