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東北出馬仙 第二十七章 亡于孤寡
我以前只知道這條龍脈是滿清的,卻不知道,原來這條龍脈在唐朝時就已經被靺鞨族發現了,并且其中還經歷了這么多曲折。
“明慧尼師,您之前說正覺寺與龍脈淵源頗深,到底是咋回事兒啊?”我一邊回味著剛才的故事,一邊問道。
我發現我問這話時,齊萌萌古怪的看了我一眼,好像有點兒不滿。
我頓時就想起來了,關于正覺寺原來的歷史,上山時她跟我講過一點。不過我當時沒當回事兒,以為她就是見我是外地人,給我當導游呢。
最主要的是,我當時一門心思在感應龍氣,正覺寺咋回事兒,我當時一點也不關心。
我對著齊萌萌苦笑了一下,然后轉過頭,準備繼續聽明慧尼師講故事。
誰知道明慧尼師重重的嘆了口氣,說道:“正覺寺原址就在敖東古城,始建于光緒八年,清祖祠也使建于那一年。”
她說完之后一臉的復雜,然后就不在說話了。
我有些沒弄明白,明慧尼師為啥說一半兒就不說了。不過以我對和尚的了解,一般他們話說一半兒就是在打機鋒,剩下的就是讓你自己猜。我估計,尼姑可能也有這毛病。
于是我低頭開始琢磨起來,正覺寺建于光緒八年,清祖祠也是那時候建的,這有啥不正常的嗎?
想著想著,我突然一愣。剛才光當故事聽了,此時回憶起明慧尼師的話,在結合我一路上的觀察,很多細節對不上啊。
我脫口問道:“明慧尼師,我能不能問一下,當初皇太極發現女真始祖布庫里雍順以后,留下了半旗兵馬。是修建陵墓的嗎?具體位置在什么地方?”
明慧尼師聽我這么問,終于又睜開了眼睛,滿意的笑了笑。
“小友慧根夠深的啊,那半旗兵留下是修城的,卻不是修墓的,位置就是敖東古城!”明慧尼師笑著說道。
什么?敖東古城?那不是渤海國的古都,是當時大祚榮修建的嗎?為什么布庫里雍順會埋在那里?
更主要的是,敖東古城在市區邊上,距離牡丹江邊只有五百米。而清祖祠在六鼎山水庫西側,隔著二十多公里,難道布庫里雍順遷墳了?
我這問題問完后,明慧尼師并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反問我:“小友,我觀你道行也不低,你對風水陰宅可有了解?”
我不知道她為什么這么問,只能老老實實的點了點頭,說道:“弟子是出馬頂香的,家里老仙兒也教過這方面的東西,懂點兒,不精。”
明慧尼師聽我這么說,又笑著問道:“既然你也懂些風水,那么試想。布庫里雍順埋于龍脈上,后世子孫才能得大勢,這樣的墳能遷嗎?”
這不廢話么,以前有錢有勢的,一輩子最關心的就是三件事兒,立業,留后,選墳。
祖宗陰宅對后代的影響很大,也算是子孫福田的一部分。所以風水師這個行當,自古就是受人尊敬的。
普通富戶選山清水秀之地,富甲天下的選聚寶聚靈之地,王公貴族選蛟龍吸水之地。但這些風水局,都比不上天然的龍脈啊。
布庫里雍順本身就在龍脈上埋著,世界上哪還有比這風水還好的地方,怎么會遷墳呢?這樣的墳都敢隨便動的話,說不定一不小心就把自家與龍氣的感應給挖斷了。
“難道說,清祖祠是個衣冠冢?”我有些不確定的問道。
明慧尼師聞言一笑,臉上的褶子直抖,說道:“小友誤會了,清祖祠只是個祠,并不是墓。里面除了布庫里雍順外,還供奉著十二帝,他們的墳不也都在盛京么?”
我聞言一愣,緊接著有些不好意思。心說對啊,清祖祠應該就是個祭祀場所,我干啥非得固執的把那里當做墳呢?不過這也怪不得我,我在追龍氣的時候,只遠遠的見過清祖祠。
我又沒進去過,是明慧尼師一直說里面供著布庫里雍順,我也就自然而然誤以為那里是他的墳了。
“不過,最開始時,那里確實是一個疑冢。”明慧尼師說道。
她這來來回回的都把我給繞迷糊了,我來是聽龍脈和龍氣的事情來了,最主要就是想問問,下面的地道在哪里。這明慧尼師一直跟我講墳,他們死不死,死了埋在哪,跟我有個六關系?
我干脆站起身,雙手合十一拜,說道:“老尼師,我們確實著急,為的也不是自己,咱們能不能簡單點兒說?”
我知道我的語氣有些不尊敬了,但是沒辦法。尼師一旁的小尼姑瞪了我一眼,不過因為有了剛才的教訓,她沒敢開口。
明慧尼師笑著擺了擺手,說道:“你不必急,龍氣被盜我都知道了,盜龍氣的人暫時也跑不了,被鐘鼓音困在地下了!”
“啥?”我差點兒沒被嗆到,驚問道:“您是說,盜龍氣的人就在下面?剛才的鐘鼓聲,不是為了對付我們仨的?”
“廢話,你們仨有多大本事,需要菩薩分身動手?”那小尼姑終于忍不住了,張嘴就嗆火。
不過我現在已經不在乎這個了,龍氣就在腳下,那還在這扯啥犢子?下去把龍氣搶回來,任務就算完成了。
明慧老尼師聽我又問入口在哪里,她微微一笑,示意我別急,然后就繼續給我講上故事了。
我發誓,這是我第一次在心里罵出家人,腦海中頓時出現了一句話“你丫是不是話嘮啊?入口在哪告訴我就完了唄”。
不過想歸想,說出來我是肯定不敢的,好在外面的鐘鼓聲始終沒有停歇,盜龍氣的人應該還被困在下面,我只能硬著頭皮聽老尼姑講故事。
明慧尼師說,當初皇太極發現了布庫里雍順的陵墓后,偷偷的和當時的大薩滿說了。
當時留下的除了半旗兵馬以外,還有那位大薩滿。皇太極帶兵征明,不久后,大薩滿傳來消息,說老祖宗陵墓下面是一條龍脈,女真得社稷有望,不過龍脈尚未長成,所以前線不能操之過急。
皇太極覺得這件事情不能外傳,怕龍脈被覬覦,影響以后的江山社稷。于是他密令大薩滿帶兵在陵墓上面重修敖東古城,并且把這條路線完全圈禁。
同時,皇太極始終以密信與大薩滿溝通,問詢龍脈的情況。這也是為什么最后一次的入口之戰大捷,文武大臣建議直搗山海關,皇太極還一直堅持原策,不肯輕易冒險。
皇太極死后,多爾袞與豪格爭位,由于兩人勢均力敵。最后多爾袞設計,擁立六歲的福臨繼大汗位,自己與濟爾哈朗攝政。實際上濟爾哈朗軟弱無能,多爾袞大權在握。
第二年,大薩滿觀真龍脈已成,于是請奏福臨改元順治,稱為順治元年。
同年四月,吳三桂遣使向多爾袞乞師討伐李自成,五月清軍入京師,九月自盛京遷都燕京,十月順治于武英殿即皇帝位。
順治即位的第二年,大薩滿命終。彌留之際,多爾袞偷偷的問他,大清未來會如何。當時那位大薩滿從枕頭下拿出了一個金片,然后就歸西了。
金片上刻著八個大字“得于孤寡,失于孤寡。”這句話表面上來看很好解釋,皇帝都自稱孤或寡人,也就是說得天下的做皇帝,失天下的也是做皇帝的。
這話如果是這么理解的話,那等于是廢話。多爾袞琢磨了好久,也找人解過,不過那些先生說的都是奉承的話。
后來多爾袞在敖東城修了個清祖祠,將這金片放于其中。當時的整個敦化地區都是禁地,只有驛道沒什么住戶。
誰知道這個多爾袞沒有想明白的八個字,最后倒是被光緒給琢磨明白了。
同治死后,咸豐一脈斷絕,本該是恭親王即位。但慈禧為把控朝政,把自己的繼子光緒推上皇位。
光緒四歲登基開始做起了傀儡皇帝,慈禧開始了垂簾聽政。在光緒十二歲時,也就是光緒八年,行圍于盛京。后聽說敖東古城有祖祠,于是繞道來此祭祖。
結果在當時的清祖祠發現了這塊金片,要說大人和孩子的想法與思路是不同的。他看到孤寡二字,頓時就聯想到了自己和慈禧乃是孤兒寡母。
他又往前一想,當時的孝莊與福臨也是孤兒寡母。于是他有了自己的理解,認為當初如果多爾袞想要奪位的話,那么就應了前面四個字“得于孤寡”。
那么如果孤寡說的是孤兒寡母的話,難不成大清到他這一代要滅國?
那個時候的光緒和慈禧還沒有鬧掰,想的也還是大清的江山。于是在那一年,得知龍脈與布庫里雍順墓穴的他,找了很多高人。
后來找到一位禪宗的老尼師,那位老尼師是當時云門宗的高人,看出了下面的龍脈。在光緒再三請求之下,才把龍脈與社稷的事情講了一遍。
于是光緒下令,將清祖祠遷址重建,為了迷惑世人。然后頒布敕令,在敖東古城上建立一座寺廟,請老尼師一派住持,用于守護龍脈。
但是他卻沒想到,得于孤寡沒有應驗,失于孤寡最后還是應驗了,清帝國,最后還是亡于孤寡手中。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xbiquge,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廣告清新閱讀!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