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鄭文收到金陵事件的事情,已然是二十日的下午。
而此時,正是十月二十日的早∴晨,天氣晴朗,陽光明媚。
鄭文正站在燕京城的駐軍大營之中,宣讀了詔書,把樞密院的委認狀親手交給了林蒼與李同。
鄭文滿面笑容,這時一太監端上來了三杯酒,鄭文親手拿起酒杯,分別遞給二人,又拿起最后一杯,開口說道:朕敬二位將軍一杯,祝你二人馬到成功!說完對著二人敬了一下,就一飲而盡。
林蒼、李同二人也同時一飲而盡,對著鄭文單膝跪地,并齊齊高呼:臣等絕不敢負陛下之所望,萬望陛下保重,臣等去了!
說完,二人就起身,齊齊躍上戰馬,高呼出發,沖出了京城大營,正站著的上萬大軍也齊齊動了起來,邁著整齊的步伐也跟著二人走出了大營。
鄭文望著軍列,一直到他們消失在鄭文的眼前,鄭文才跛著腳,被眾人簇擁著出了京營,回返皇宮。
此時郭府。
燕京府尹楊波是一臉愁容,這一夜楊波率著人是仔仔細細的搜查了整個郭府,卻仍然沒找到與本案有關的珠絲馬跡。
楊波一個人獨自在郭成的書房,愁眉不展,焦急的走來走去,到底是為什么呢?怎么會這樣?查了這么久,竟然是一點有用的都沒查到?難道是方向錯了?不該查郭府?
不可能啊!郭成就是死在郭府,不查郭府,還能去哪里查啊?
楊波總覺得哪里有一絲不對勁,卻是又想不起來,到底是什么呢?
楊波在書房踱著步,低下頭細細的思考,沉思了好大一會兒,就是想不起,抬起頭來,看到整排的書籍,突然靈光一閃,是了,是奏折。
陛下讓郭成閉門思過,郭成不可能不寫請罪的奏折,自己有可能從請罪的奏折中發些什么呢?
于是,楊波叫來叫江軒的錦衣衛千戶,只見這個人身材壯碩,大腦袋,滿臉胡須紛飛,給人有猛張飛的感覺,一身漂亮的飛魚服穿在身,硬是給人一種殺豬的屠戶穿新衣的感覺。
楊波就對江軒說:江大人,你到御書房問問,能不能把郭成郭大人這幾天的請罪奏折拿來給我看看?
江軒聽了,眼珠轉了轉,又打量了楊波一眼,看到周圍沒什么特別的人,才又壓低聲音的開口說道:楊大人,不必去了,這些天御書房根本就沒收到過郭成的請罪奏折。
楊波一聽,頓時有些不可置信,江軒的話是打得楊波是暈頭轉向,這怎么可能,一個閉門思過的戶部尚書,一個朝堂重臣,在閉門思過這么多天,竟然一封奏折都沒上過,這顯然不正常。
于是,楊波又有些不確信的問道:江大人,是真的一封都沒上過?這不可能吧?
江軒聽了,翻了翻白眼,才又對楊波點了點頭,卻是并不開口說話。心中卻是非常無語,怎么不可能,自從郭成閉門思過之后,就是我帶人監察的,他有沒有上過奏折難道我不知道,否則的話陛下會安排我來協助你。但這些話江軒顯然不能說的,只好閉口不語。
楊波也是聰慧之人,看了看江軒穿的飛魚服,一下子就明白過來了,這肯定是錦衣衛暗地里的勾當。
于是,楊波又對江軒說道:江大人,那你說,這些天郭成郭大人有什么奇怪之處?
江軒聽了,卻是一臉的不情愿,遂閉口不說話。
楊波一見,急了,就又說道:你對我一個人說好了,陛下的命令,這件案子一切聽我的,你說吧?
江軒聽了,是滿臉的不愿意,才不情愿的邁動步伐,走近楊波,把嘴靠近楊波的耳朵,小聲的說道:楊大人,沒有,我們又不可能隨時的看成郭成。
楊波聽了,頓時無語,難道陛下派來這個逗比是來搞笑的嗎?沒有的話你就大聲說出來嘛,又何必搞得這么神神秘秘的,楊波殺人的心都有了,剛想移開自己的耳朵。
這時,江軒又小聲說道:但是,我們發現,郭成曾經寫過奏折,最少是三次,我的人發現的,但內容卻是不清楚,只是不知道他為什么沒遞上去?
楊波聽了,趕緊移開耳朵,一口的大蒜味,受不了,緩了一下,楊波又才開口道:那你知道,這些奏折在哪里嗎?
江軒聽了,搖了搖頭,又才開口道:不知道,但我知道,這些奏折,肯定在這間書房里,郭成從未帶出去過,我保證。
楊波聽了,面上終于露出了一絲笑容,雙眼泛出幽光,于是就開口說道:江大人,那我們找找吧!
于是二人開始了在書房里翻箱倒柜,找了好大一會兒,累得氣喘吁吁,還是沒找到,于是楊波又招呼著人繼續找,但是翻遍了整個書房,也沒發現什么機關密室之類的,還是沒有找到。
于是,楊波累得坐在椅子上,開口就說道:江大人,不會是你說慌了吧?怎么會沒有發現?
江軒聽了,也不著急,只是辯解的說道:我怎么知道?你們這些文人的腦回路是如此新奇,我怎么知道郭成把它們藏在哪里了?眼睛卻不停的掃視著書房。
咦,楊大人你看,那張書桌上的書怎么會如此之整齊,我怎么感覺如此之奇怪?江軒指著一張書桌說道。
楊波轉頭一看,只見那張書桌上,整整齊齊的堆著一匝書,高高的,看上去還是新的,只是給人一種非常突兀的感覺,原來這是郭成的書桌。
楊波站起身,走向那張書桌,拿起最上面的一本書,翻了一下,沒有發現,又拿起一本書,一翻開,就發現里面有一本長方形的奏折。
原來這書里面被人用剪刀剪空了,剪成了長方形的空格,剛好能夠放進一本奏折。
楊波一見,心中一喜,遂馬上又翻了翻這些書,就又找出了幾本奏折,數了數,卻是五本之數。
于是楊波就坐在椅子上,打開了第一本奏折,是一封單純向陛下請罪的奏折,楊波又看了數遍,還是沒發現什么有用的東西。
于是楊波又打開了第二本奏折,開始看了起來,讀著讀著楊波就發現,這也是一本請罪的奏折,只是感覺言語間欲言又止的,好像要說什么事,但又沒下定決心說的樣子。楊波看了是精神一振,頓時感覺發現了些什么?
于是楊波放下這本奏折,又拿起了第三本奏折,打開一看,頓時內容就浮現在楊波的眼里,只見:罪臣郭成叩拜陛下,陛下那日說臣私心太重,不是能臣,臣聞了深以為然,戶部右侍郎狄平及一干戶部官員的貪瀆,臣早已知曉。但臣確實是私心太甚,才釀成了今日之禍,臣有罪!但臣之一生,卻是未做過半分對不起大乾的事。臣再三思索,終究下定決心,還是把這件事告訴陛下,臣做了戶部尚書多年,依稀曾聽聞,大乾各地糧倉許多已少糧或無糧,被人倒買,這是一個龐大的利益集團,而他們在戶部的觸手就是狄平,這是臣多年暗中觀察發現的,至于戶部左侍郎王成這個人,臣看不透他,不知道他具體有沒有參與,但臣知道,這件事他是知道的……臣再三叩拜陛下!
楊波看了,頓時是臉色劇變,一片蒼白,心中卻是震驚萬分,全身擅抖,手上奏折啪嗒一聲掉落在桌上……
旁邊的江軒見了,也是一陣驚訝,這楊大人是怎么了,怎么看了一下奏折就變成這樣了,遂開口問道:楊大人,你這是怎么了?
楊波也不回答,只呆呆的坐著,顯然被嚇得不輕,又過了好大一會兒,才緩了過來,但臉色依舊不好看。
只見楊波又拿起第四份奏折,只見上面密密麻麻的一排人名,粗略一看,起碼數十人,只見末尾寫著一段話:這是臣多年暗中觀察,絕對是參與了糧食倒賣的人,也望陛下查證!
當楊波打開第五份奏折的時刻,又是密密麻麻的一排人名,也有數十人,只見人名下寫著一段話:這是臣覺得可能卷入糧食倒賣的人,也希望陛下能夠查證!
只見下面一段話:
陛下,罪臣也算是贖罪了吧!想起您那天說的,郭成私心太重,我回來之后,細細回思了自己的一生,數十年的為官生涯,確實如陛下之所說,私心重于公心,倘若是一小官也就罷了,但卻是戶部尚書,朝堂的重臣。確實如陛下所說的那樣睜一只眼閉一只眼,我所造成的損失確實是巨大的,我愧對先帝,愧對陛下,愧對大乾!
但我終究還是想通了,決定向陛下托盤而出,也為自己曾經的過錯贖罪,也萬望陛下能夠恕罪!
在這里,我也希望陛下能夠還大乾一個朗朗乾坤,還天下一片清寧!
萬望陛下保重!
愿大乾人人如龍!
大乾建啟十六年十月十九日晚。
楊波看了,是急速的站起身,焦急的說道:快快,我們去見陛下!
怎么了?楊大人,怎么這么急?我們不查郭成的成了。站在旁邊的江軒開口說道。
查,還查什么?郭成的事都是小事,這件事才是大事,快走!
楊波說完,不管不顧,拿著奏折就大步的出了書房。
這就是建啟十六年末的三大案之一的最后一大案大乾糧倉虧空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