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祚高門 1133 獨夫九卿
臺內當下凡有政令變動,俱都牽動人心,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詔令內容很長,但是拋開那些皇帝有感厚德及人的虛辭之外,核心內容只有兩條,第一條是為揚州刺史府下各級官署選募吏員,第二條就是凡畿內良家、只要不是刑家或籍外流人,俱都可以參選應征。
目下臺內雖然不乏混亂姿態,但辦事效率卻是提升數倍有余,詔令出臺之后即刻便下及臺內各宮寺官署,甚至不出一個時辰的時間,告令便在全城都張貼開來。
果如沈哲子所料,這一條詔令在人心中所造成的震撼其實并不大,也并沒有多少時人能夠見微知著,認識到這是一條擁有怎樣跨時代意義的變革。
時人頂多好奇于僅僅只是一樁小事罷了,根本就上升不到需要動用詔令的層次,州府或郡府一道告令出臺通告即可。
何以要以詔令頒行,在相當一部分時人看來,一則是世道給予梁公的反制的確不小,鄉眾洶涌入訟帶來的壓力實在太大,單憑沈氏自己的人力儲備都難以盡勞,需要向外界大量征募。
另一方面則就是大概此舉還存幾分示威之意,為的就是向時流宣告沈氏獨掌詔命這一事實,就連這樣一件小事都要如此高規格的去辦。
反對聲不是沒有,詔令出臺不久,便不乏臺臣直接沖入中書官署力勸何充收回詔命。
不過這些反對大多也不是針對詔令本身,而是反對沈氏專持王命、引為卑用的行為,有的或許只是單純出于維護禮法,有的或還存念想要借此稍作掣肘,讓這場轟轟烈烈的逆案調查因為吏用不足而流產。
刀筆司命,稗政始于此詔!
在那些反對聲中,類似這樣的話語被屢屢提及。可見時人就算心存警惕,反對的還是詔命下及官署吏員這樣的層次,這無異于是對皇權的一種加強,將原本屬于各級官員的一部分人事權收歸中樞所有。
何充原本對于這樣一條詔令還心存遲疑,可是在聽到這些反對聲后,反而更加強了他要將之推行的決心。
其他那些臺臣們終究不在勢位,感受不到中樞權威喪失、完全不能插手地方的窘況。可是何充久為臺輔,對此卻有極深感觸,哪怕未來他未必還能在位,但那種加強中樞權柄的沖動還沒有消除。
類似的政令,以往想要推行,阻力最大必然來自于以梁公沈維周為首的畿外強藩。可是現在沈維周為了在內立威,主動提出這樣的方案,即便不以立場而論,這絕對是加強中樞的一項善法,怎么可能因為一些不明形勢的反對聲便叫停。
所以這一次何充是主動承擔一部分時流問責的壓力,只是要求沈維周盡快籌措做成此事。可是揚州刺史府吏員選募還沒有做成,廷尉那里便又要求效法,而且要求招募的規模較之揚州刺史府這一次還要大一些。
山遐擺出的理由也很充分,因為眼下廷尉根本就無人可用,甚至于就連一些整理圖籍、律令的瑣事都需要山遐親自去做。
之所以會如此,一者在于山遐這個人眼下的確是達到了神憎鬼厭的程度,連累整個廷尉體系都遭到整個臺城的唾棄。
如山遐這樣內心強大的人實在太少,或者本身也是不認同山遐其人行事風格,所以在逆案立案以來,廷尉下屬官員便大批請辭或是干脆離職,甚至就連廷尉正、左右監這樣的重要屬官都沒留下來。
另一方面便是山遐這個人的確是性情乖張,難與共事,對外人狠,對自己人同樣狠。在追查外署臺臣之前,已經先一步在廷尉內部下手,淮南那一套考勤制度基本上被他搬用到廷尉內部,先將自己人進行一番肅清。
如此內外折騰之下,山遐除了“山鷹”這個諢號之外,又得到一個獨夫九卿的雅號。整個廷尉體系之下除了山遐之外,只剩下小貓兩三只,其中一個還是其人遠房族子充數,事務的處理,幾乎已經陷入停滯。
何充本身對于山遐這樣的人同樣厭惡至極,他也樂得保持廷尉這種近乎罷廢的狀態。可是揚州刺史府請求一開,對于臺城本身九卿官署的訴求也不好視而不見。可是在看到山遐呈送中書的奏書之后,何充又是忍不住的一陣頭大。
揚州刺史府那里招選吏員,只需要應征者識文斷字、明知條理即可,要求可謂簡單。可是山遐所提出的要求則要多得多,不只需要應征者通曉律令,還要求他們弓馬嫻熟,允文允武。
何充原本就擔心這種臨時性質的差遣招攬不到真正有才力的人選,對于山遐這種異想天開的要求簡直就是哭笑不得。如果按照這個要求,就連何充自己都不夠資格,他可是連馬都不太騎,更談不上弓馬嫻熟。
換言之,能夠達到山遐要求的時人,其本身素質已經可以追求公府正式征辟,又何需貪戀區區一個廷尉下屬臨時屬員的職事,這種要求簡直就是沒有自知之明!
何充雖然愿意促成此事,但不等于他就愿意與山遐一起淪為時流笑柄,因此對于山遐這一請求不作批示,著人轉送州府讓沈哲子頭疼去。
山遐的奏書被送到州城的時候,其人正在州府內,看到中書屬官將自己剛剛呈送的奏書擺在了梁公案頭,山遐臉上也是忍不住流露出幾分古怪之色。
“要我以外部軍卒為你充任屬吏,這一要求不合禮法,但如此一來,事情就沒有疑難了。”
沈哲子將山遐那奏書攤開,一邊提筆批示一邊微笑著對山遐說道。
廷尉窘迫處境他又怎么不知,山遐也是幾次前來求告,希望能夠將他早前在淮南都督府所培養的那些屬吏們調到臺內去用,他與臺城風氣實在是格格不入。此前沈哲子一直拖著,就是在等待這一個契機,有了程序上的這么一轉,再去安排便合理得多。
“我向來直取,不擅曲應。”
山遐聞言后只是悶哼一聲,而后又說道:“既然眼下已經事入中書,還請大都督盡快為我配齊人力,尤其精勇一項不可忽略,都下各家多豢壯奴,若無強力執法,拒捕將層出不窮。”
“淮南尚需執法,熟吏不可盡數內調,我只能予你兩百吏卒。剩下三百缺額,仍須都下募取。”
沈哲子沉吟道,望著微微皺眉的山遐,他又沉聲道:“山君你現在已是臺執九卿,所望乃是普世非法,已非舊年淮南一隅,才用也需普取大眾,不可獨取一方。”
山遐聞言后便默然頷首,明白自己除了不循人情、執法酷厲之外,幾無可取,就算是早年在淮南治下為官,若非大都督為他營造其余,他將一事無成。所以盡管表面上仍是冷感,但是對于大都督的建議還是頗為信服。
山遐對屬吏的要求,根本就是一個笑話,若真招攬到滿足這些條件的人,就連沈哲子都要以士禮以待,更不會用作尋常吏卒。
不過沈哲子也并不更改太多,只是在原奏書上又加了一句,對于循途征募出來的吏員,在臺職任期結束后,淮南都督府將擇優考核錄取為淮南屬員。
這算是在一個機會上又疊加一個機會,以增加這次選募對時人的吸引力,同時也是將這吏考改革的前景如何稍作標注。時流尤其是那些渴進的寒門子弟,只要不是太蠢,應該能夠意識到這是世道向他們洞開的一個機會。
關于這個吏考改革,沈哲子設想還有諸多。聘用的限期基本不作更改,但每一次聘用結束基本都會進行一次考評,將這一份經歷記錄在冊,隨履歷增加而升級,日后由此基礎上再增加以正式官員的選拔。
當然這只是一種最理想的運行狀態,實際的改革施行還要結合相對應的運行成本,以達成一種優化的平衡。
很快,整個建康城并周邊地區,除了肅反這一整體大基調之外,揚州刺史府和廷尉兩場吏考又成了時流熱議的新焦點。
最關注你的,往往是敵人,哪怕這個敵對之勢只是假想中的。
諸葛恢雖然已經被拘禁于臺內,但其兩個兒子眼下尚是自由之身,也是想方設法要將父親營救出來。他們兩個時譽自然難比其父,但諸葛氏已經算是青徐人家如今唯一在勢的門戶,盡管這勢力也已經是岌岌可危,但仍有相當一部分青徐時流聚集在其周圍。
“沈氏狂態不減,欲以一家匹敵世道,不支之態已有彰顯,但目下事態仍是敵強我弱,不可懈怠。還請諸位謹慎繼力,只待我父踏出囹圄,我等鄉眾才有強力依靠!至于目下,諸位也無需擔心寡應,沈氏若仍逼凌過甚,褚氏、庾氏都非甘心待斃之流!”
諸葛恢剩下的兩個兒子中,諸葛虪不過中人,少有定計,幼子諸葛衡反而更加聰慧,所以也是由他出面召集鄉黨,于城外青溪附近園墅集會遍告鄉眾,希望他們能夠保持同一步調,持續施加壓力,既要保持煽動入訟,也要勒令相關人家子弟不可去應那所謂吏考。
眾人在集會上自然滿口答應,但究竟心意如何其實莫測。譬如泰山羊賁,在返回都內家宅中時,便即刻派人將一部分門生秘密召集起來,授意他們準備參加吏考。
羊賁之父羊曼死于蘇峻之亂,因有壯烈之名,而羊賁本身也是青徐子弟中優異之選,只是近年來體弱多病,甚少加入到時事之中,此前那場動蕩發生時他正惡疾纏身,反而得以免于事外。眼下雖然表面上也是與鄉眾同一進退,但內心也實在不乏私計。
“目下世態,吳人目我青徐鄉流為仇寇,無論今次葛氏救或不救,江表已非各家安居所在。現狀失意,人必思歸,然鄉土仍為沈氏所控。彼此積怨,相忍難求,今次沈氏所持吏考,便是緩圖契機所在。鞭下之用,世祚門戶所不取,沈氏此謀正為別于世族取用寒庶。態勢如此,與其再強阻人愿,不如因而化用,稍鋪后路。”
無論時流是何看法,這兩場吏考已經開始了聲勢浩大的籌備。而與此同時,王門王胡之并王耆之兩個余孽也被吳郡鄉眾押送向建康而來。他們的到來,或將大大推動逆案的審理進程,因此時流對此也是關注異常。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