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祚高門 0939 梁公長害
王允之如此語氣,已經可以說是極為失禮。事實上,自從父親王舒被逼自刎于江州,而他自己也被朝野極有默契的禁錮乃至于刻意遺忘,他的性情便多有偏激。哪怕面對王導這個瑯琊王氏如今唯一的依靠,也并無收斂之意。
聽到王允之這么說,王導神情也變得有些不自然,沉吟片刻之后才又說道:“深猷你也不必思慮過甚,往年因是故土難歸,宗眷久困江東,生者追緬,亡者遺憾。如今道途已經通暢,深猷你又是我家難得沉靜且能任事子弟,所以我是希望……”
“太宰的意思,我都明白。若太宰執意遣用,我不會推辭,稍后便可歸僑所整理行裝準備過江。”
王允之抬抬手中信箋,更加不客氣的打斷了王導的話,繼而凝聲道:“我只是想問一問太宰,時至今日,我家該要如何自處?太宰或是以為我因父仇噬心,又或難忍廢置,所以常懷厲念。但如今沈維周竟于河北再創殊功,太宰或是宏量能容,但我卻實在不能假作無事!”
“沈維周其人,外則寬宏雅量,內則奸忌狹隘,難道太宰還不能看清其人真實面目。往年其人勾結南北宗門,窮攻我家,還可以當作爭權斗勢,不能相容。可是其人入鎮淮南之后呢?事務統攬,痛鞭地方,諸多鄉戶并無弄事干軍之能,仍不為其所容,驅逐于外,以亂為名而大肆剿殺!”
王允之講到這里,語調已經變得更加凝重起來:“這個貉奴,言之戀權都是寬容,刻薄乖謬猶甚庾亮,狡黠貪暴遠超蘇、祖,而其才干驚艷,又遠非這幾者可比。余者即便懷奸,不過危害一時,難為遠患。但這貉奴若再無節制,南北各家所困不獨一世,流毒遺害子孫,其害世之能,亦絕非劉、石丑類能比!”
“深猷你、你……是否言之過甚?沈維周其人確有幾分絕情寡性,然歷事以來,所為仍是裨益世道,扶助社稷,比之劉石,還是太過……”
王導聞言后便皺起了眉頭,其實王允之的一些看法,他腦海中未必沒有浮現過,但他半生為人做事,核心只在于一個“穩”字,哪怕是私下里評價判斷某人,也不習慣過分的極端。
而且他隱隱覺得,王允之對沈維周這一番評價,其實還是有失公允,受到了父仇的影響,過分偏激了。
王允之聞言后便冷笑起來,又翻過信箋來再讀一遍。這信上內容不少,將目下北方的局面交代得清清楚楚,淮南軍獨戰黎陽,大破石堪,還有攻取鄴城,以及徐州軍西進會師。
“沈維周其人,貪功戀權已是無可置疑,鄉宗陋戶尚且不能相容,遑論世族顯達。淮南已有獨戰石堪之力,甚至還能北進攻取河北大邑,何以還要強邀徐州助戰?其人一分所舍,便要求十分所得。郗公年邁力竭,早已不足穩鎮徐州。貉子正是要以此插手徐州軍務,要將郗公取代!”
王允之抖著那一份信箋,語調中不乏忌恨,人言殺父之仇不共戴天,可是仇敵益發顯重,而他卻被禁錮門戶之內,無有片甲之權。
“太宰或是以為我已經失了中正之心,我也不必強辯。不如便與太宰稍作賭戲,河北一戰,沈維周意在網羅徐州之眾,擊破石堪尚是意外之得。但他下一步,絕不會留駐河北與石季龍為戰,必會毀棄鄴城,西進河洛。若河洛入手,仍無掣肘,休養幾年后,則必求取關中,以此羈縻吞沒荊州之眾!”
講到這里,王允之突然自嘲一笑,然后說道:“往年我也不乏恃才傲態,但自知人力有窮后,才覺沈維周確是盛名不虛,遠非我輩可比。早年其人尚未過江,便已通悉前事后著,力助譙王出掌江夏,當時未覺如何,可是等到他由豫入司,攻取洛陽之后,漢沔已是豁然暢通。庾叔豫之流,不過助其暫假其位而已。”
王導聽到這里,臉色已經變得極為難看,沉默良久之后才澀聲道:“沈維周或是真有此想,但南北各家也絕非弱類。就連我……唉!”
對于沈維周后續意圖,不需要王允之再講解,王導也早已經有所猜度。這構想的確宏大,先以進攻河北而籠絡徐州,取代郗鑒,然后西進關中將影響力滲入荊州,架空庾懌。
雖然沈維周已經表現出足夠的能力,但王導仍然不相信他能做得成,南北各家或是不乏過分關注自身得失的積弊,但也絕不會容許某一權門凌駕于他們之上,動搖他們的生存根基。比如早年的瑯琊王氏,不還是被一波波的沖擊落敗至今,幾至于后繼無人。
“此謀成或不成,我也不敢言斷。但若只憑中書、護軍、侍中、征西之流,實在難于干事。”
“那么深猷你……”
王導默然半晌,然后才又開口問道。他與王允之交談半晌,感受最深便是這個晚輩已經極有想法或者說執念,甚至已經不是眼下的王導能夠阻止的了。
“我?我自然遵從太宰遣命,過幾日便離都準備歸鄉事宜。”
王允之聞言后苦澀一笑,無論他心里有多少想法,跟目下的沈維周比起來,都只是一個能夠隨手碾死的禁錮罪徒而已。但彼此間巨大的實力差距并沒有讓王允之完全絕望,他是深知沈維周是如何從一個鄉宗土豪門戶子弟成長到如今這一步,而他的起點較之早年的沈維周要強得多。
而且,最起碼在幾年之內,沈氏看似已經勢大難當,但也仍然不能完全罔顧規矩肆意而為。而這幾年,便是他積蓄力量的時間。
到最后,王允之才又說道:“淮南捷報再傳,想必不久后都下又會郊祭慶典不絕希望太宰稍后能夠多發勸世之人倫德音。”
“這是自然。”
王導尚沉浸在自己的思索中,聞言后下意識點了點頭。等到王允之離開之后,才突然醒悟過來這話的意思。
所謂人倫德音,自然是孝悌當先。如今江東的僑門絕大多數都是青徐豫兗等地南渡而來,而如今淮南軍和徐州軍的聯合作戰,不獨將戰線直接推進到了黃河沿岸,甚至更在河北都建立了穩固據點。
換言之,大部分的南渡僑門鄉土俱都光復,所以歸鄉與否便是一個僑門門戶普遍需要面對的問題。而這一件事,當中能夠引申出來的爭執那就太多了。
永嘉至今,已經過了三十余年,哪怕眼下立足江東的僑門并非一批到達,但最短也已經過江十幾年。近年來邊患壓力漸弱,江東局面日趨平穩,也早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穩定的秩序。在這個時候號召僑門歸鄉,能夠引發出的變數實在太多了。
首先,青州、兗州、豫北等地都是新進收復,王師是否能夠守穩復土?早年祖逖北伐,也曾將戰線推進到黃河以南,但這局面并未持續太久,祖逖死后,局勢便一潰千里,北伐成果近乎毀于一旦。
其次,僑門愿不愿意返回鄉土?雖然人倫孝義乃是人世正理,歸鄉續祭也是各家后人們不容推卻的義務。但是鄉土殘破不堪,鄉情能剩幾分?尤其眼下晉祚正朔中樞還在江東,他們歸鄉之后,內外該要如何相處?
第三,江北那些軍鎮們愿不愿意這些僑門歸鄉?雖然某種程度上而言,這些僑門歸鄉能夠憑借舊望,幫忙安定地方局勢。但他們不同于流落在江北,飽經戰事摧殘的那些舊望門戶,必然會干涉影響地方軍政事務。
除此之外,還有諸多細節上的糾紛矛盾,南人或想借此將僑人趕出江東,僑人門戶不甘放棄江東利益,又或想要入場瓜分戰爭帶來的利益。
王導可以想象,當這個問題擺在臺面上討論,江東看似平穩的局面必將不再,各方都會加入到爭論中來,由此所引發出的動蕩,絕對不是某一家執政門戶能夠壓制下來。
甚至于就連他自己哪怕還在位上,都沒有信心能夠平復穩定眾情。而這些動蕩若再演變下去,極有可能會令江東產生新的秩序。而瑯琊王氏,未必不能借此再歸時局之內。
很明顯,王允之是打算借此以重振家業,回挽局面。而王導最初自然也有這方面的想法,但是在沉吟良久之后,卻又生出了幾分猶豫。
身為曾經的執政重臣,王導很清楚江北戰事看似節節得勝,誠然前線督戰將帥和軍士奮戰功不可沒,但其中一個前提還是江東最近幾年能夠保證平穩。哪怕是各鎮中自主性最高的淮南,也是建立在江東平穩的情況下。
一旦江東發生動蕩,江北幾鎮俱都會受到影響,這是毋庸置疑的。而原本看似優勢的局面,也很有可能再次發生扭轉。
身為瑯琊王氏的大家長,王導思謀自然大半從家族利益出發。但是,他的想法仍不同于王敦那種一味追求化家為國的意圖,他更樂于將家族打造成為一個支撐晉祚的巨柱,希望社稷與家業彼此利益能夠達成一個平衡且互補。
可是現在,由于瑯琊王氏已經被隔絕在時局之外,家業興衰與社稷福祉已經脫節不再關聯,甚至互為矛盾。
那么,他又該怎么做?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