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牯四哪里知道王鶴一下心里想了這么多,得知王鶴的來意后道:
“弓箭我倒是有一副,就是做的不好。”
王鶴大喜:
“你別管好不好,先拿給我看看再說。”
牛牯四拿出來的弓箭,材料還是竹片和繩子,可是做工可要比小叔和王鶴做的強多了,問了問,人家還用這家伙射到過一只斑鳩。
王鶴一邊拉弓一邊問道:
“才射到一只斑鳩,怎么不多射幾個?”
牛牯四不好意思地撓著頭道:
“后來…后來不小心把別人家的鴨子射死了一只,被我爸打了一頓后,就不敢再用了。”
王鶴都要笑尿了:
“呃哈哈哈…你射人家的鴨子干什么?”
牛牯四也笑了:
“嘿嘿嘿嘿…那不是因為箭法不準嗎?其實,那只斑鳩也是走了狗屎運才射中的,原本我瞄準它射箭,射出之后箭飛的方向和我要射的方向完全不一樣,不過也因為是這樣,歪打正著,斑鳩自己撞在了箭身上…”
面對這個耿直boy,王鶴笑彎了腰,過了一會兒才緩過來,從旁邊菜地的籬笆上抽了一根竹子出來,搭在弦上作箭,瞄準路外面的河,一箭射了出去,嘿,正好完成任務。
兩人一路聊著來到老釣伯家,家里空空如也,看來人還在老寨子。王鶴落在這里的魚桿正好在屋檐下靠墻放著。
王鶴取了魚桿往回走,順嘴問起了老釣伯的家人,牛牯四并不太清楚,只知道老釣伯有個老伴多年前去世了。
王鶴婉拒了去牛牯四家吃晚飯的邀請,收下了他送的弓背在背上,提著魚桿,離開了白龍寨。
在半路上的尿尿時候,王鶴忍不住查看了一下《中國功夫》卡牌的技能:
使用此卡,可擁有二十步穿楊的箭術!
持續時間:5分鐘。
使用方法:心里默念“我是一張弓”即可。默念后需扣除100點經驗值。
注:24小時內只可以使用一次。
對于這個技能王鶴很滿意,只是有一個問題,這個二十步應該是多少米呢?古代形容一個人箭術高明,往往說他射箭可以百步穿楊,王鶴一向讀書不求甚解,根本不知道這個百步距離折合過來是多少米。
“二十步是多少米?10米?還是20米?唉,不知道就不知道吧,反正用技能的時候就知道了。”
回到宿舍的時候天已經黑了,王鶴見阿爸還沒回來,心里有點擔心家里是不是有什么事,不然阿爸一般在這個時候,早已經從家里回到了鎮上的。
這年頭沒有手機,家里也沒有座機電話,王鶴雖然有點擔心,一時間也沒有辦法,只能等到明天再說。
星期一凌晨,王鶴帶著負重背心去跑步,在水壩旁邊的沙灘上,裝滿了沙子后再背上,總算感覺沉重了許多,這回算是有負重的作用了。王鶴猜測這個背心應該是邱建軍找人定做的,做工雖然不算精細,但是布料結實,一格格之間縫制的非常緊密,都裝上沙子后,像一塊塊綁在一起的長條面包。
負重背心的主要作用,還是邱建軍所說的,在進行格斗訓練的時候穿上使用,現在王鶴身體正在發育期間,長時間使用會弊大于利。
王鶴跑回宿舍后,出了一身汗,等洗完澡回來在曬衣服的時候,王祥裕推著自行車進了院子。
王鶴心里一松:
“阿爸你回來了?家里沒什么事吧?”
“嗯,沒什么事。”
王祥裕鎖好自行車看了看手表道:
“你還不去上學?都七點半了。”
“我這就準備出發了。”
王鶴把水桶放好,穿上布鞋背上書包就要出門,王祥裕又叫住了兒子:
“等一下,那個,你和班主任請一下假。星期四我們回家一趟,你四姑星期五要結婚了。”
“四姑要結婚了?”
王鶴高興地道:
“她嫁到哪里?”
王祥裕道:
“是啊,嫁到石馬,她老公那邊是姓侯的。”
王鶴愣住了,他只記得四姑夫姓侯,但是在哪個村可不記得了。
“石馬啊,就是前段時間說山上出現了一個古墓,里邊有很多金銀財寶的那個村嗎?”
“是啊,留龍鎮就這一個村叫石馬。”
王祥裕解釋道:
“你和大毛到時候要拖青。好了去讀書吧,別遲到了。”
王鶴應了一聲,上學去了。
客家人結婚有很多風俗,拖青就是其中一個。所謂拖青就是小孩子手中拖著一根樹葉茂密的樹枝,跟在挑著各種嫁妝的隊伍后面,這個活王鶴做過兩次,一次是三姑出嫁的時候,另一次就是這次四姑出嫁。
讓什么人去拖青是有講究的,一般都選擇不超過十八歲的男孩子,即童子。聽說以前是只有一個人干這活的,到了這個年代,王鶴知道的都是兩個人,可能是取好事成雙的意思吧。
有拖青就有接青,接青的活王鶴就不記得有沒有干過了。拖青的人去到男方家里后,男方這邊一樣要派兩個男孩子把青接過去,這個青的交接也有講究,接的一方要給拖的一方發紅包,收到紅包后人家才會把這個青給你。
因為兩方都是小男孩,接青這邊有的為了人私吞紅包,將紅包藏著不給,把青硬奪過來的也有不少。王鶴記得三姑出嫁的時候,他和大毛兩個人就沒有得到紅包,因為接青的兩個小子比他倆要大幾歲,明接暗奪,憑力氣大硬接了過去,搞得他和大毛很郁悶,一路上還盤算著用這個錢買什么零食吃呢,結果啥也沒撈著。
王鶴想從腦海中翻出石馬村的記憶,卻完全沒有什么印像,只能等星期五去到那里再說了。他有種預感,在石馬會有奇遇。不過這樣的事情也不用預感了,自打點了“神奇歌單”,穿越回到這個年代后,對他來說哪天沒點奇遇倒是不正常。
中午吃完飯后,王鶴睡了一會兒,提前出門去上學,把借來的魚桿和魚簍還給了陳斌。
王鶴在陳斌家里玩了一會兒,他家里并沒有多少課外書,因此沒有像在陳魯滬家里一樣觸發任務。
陳斌家正在馬路邊上,他爸爸有修自行車的手藝,便在房子旁邊搭了個木棚,做起了修自行車的生意。因為有了先天優勢——家里的彈力雞皮管足夠多,在一伙同學當中,陳斌用彈弓打鳥的技術是最好的。
兩人各拿了一把彈弓,在房子后面射竹子玩,王鶴向陳斌請教了一會兒用彈弓的技巧,忽然想起他那根魚桿非常的結實,能釣起了十多斤的魚而沒有被折斷,便問是哪里砍來的竹子這么耐用。
陳斌撓撓頭道:
“我也不知道哪里砍的,是我爺爺給我的。”
陳斌的老家離這里并不遠,就在大河的對面一個叫陳家村的地方,留龍鎮中學就在那個村子后面,王鶴他們上學的時候,在校門口就能遠遠看到對面中學那棟白色的主教學樓,這座樓叫做慶同樓,是一位香港富豪出資興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