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敗家子 第六百四十四章:臣有一個門生 他真的很棒
張皇后已是喜出望外。
這個時代對于男丁的要求,是以傳宗接代為標準。
你人可以渣,可以不學無術,卻需能傳宗接代,方能后繼有人。
那嬤嬤,顯然是張皇后最信重之人,有了她的話,張皇后宛如吃了定心丸。
“好,按著原定佳期,下嫁。”張皇后一錘定音。
她忍不住側目看了蕭敬一眼,嗔怒道:“爾是內宦,借誰的膽,敢腹誹本宮的女婿?”
“奴婢……”蕭敬想解釋,分明方才,娘娘比自己更猶豫啊,這怪的咱嗎?
可面對張皇后,是沒有道理可講的,蕭敬二話不說,拜下:“奴婢萬死。”
“謹記著這一次教誨,別以為你的事,本宮不知道,你在宮里,人人稱你為祖宗,陛下仰賴你,你更該謹守本份,別以為得了陛下的信任,便可以自以為是,繼藩年少,人也老實,身上又有舊疾,他這般的老實孩子,你若是存著什么壞心,或是背地里說他什么壞話,方繼藩心眼實,不和你計較,本宮剮了你。”
蕭敬打了個寒顫,心里有萬分的委屈,卻不敢說,只是磕頭如搗蒜:“萬死!”
大婚在即。
而今,已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迎親的事,都已預備好了,就看皇上給多少嫁妝了。
只是卻在此時,一紙詔令,將方繼藩詔入宮中。
暖閣里,弘治皇帝一身便衣,與劉健諸人,談笑風生。
女兒要出嫁了,作為父親的,說實話,有些舍不得。
肥水不流外人田啊,不過細細想來,方繼藩不算外人,是看著長大的,總比隨便拉一個駙馬要強。
女大不由娘,這也是沒有法子的法子啊。
可眼下,大明輕而易舉,拿下了安南,朝野震動,舉國歡慶。
文皇帝艱難才做到的事,而今,輕而易舉,便做到了。當初文皇帝所完成不了的心愿,而今,大明將嘗試著再一次,統治交趾故地。
其實后世之人,總是站在后人的角度,去看古人。
認為古人為何總是害怕戰爭,不愿對外征伐,開疆拓土。
可事實上,這一次安南之戰,起初雖是炸了鍋,無數人非議,可一旦凱旋得勝,立即便普天同慶起來。
今日之儒學,講究以德服人,并非是老祖宗們完全失了血性,而在于,農耕社會,戰爭的成本更高了。讓人去耕種,就可以獲得足夠的收益,為何還要為了征服一塊和自己不相關的疆土,而征伐數十萬人,花費數年之功,耗盡國庫,讓無數人死在征途呢?
漢人們,已經占據了他們所知的最為肥沃的土地,向北,便是大漠,向東,即為汪洋大海,向南,乃瘴氣密布的崇山峻嶺,向西,則為連呼吸都困難的高原,這些地方,在這個時代,是幾乎沒有任何價值的土地,相當于后世的人,明明在城里有大平層和大別墅,卻非要花費巨資,去購買離城三是里外,邊上就是核電廠、垃圾焚燒廠、道路不通,卻還雜草叢生的地方。
朝貢思想和恩澤四方的思想形成,其本質,就在于此,古人們其實比后人更為現實,他們非常清楚,其中的收益和付出成本不成正比,可古人們也有裝逼的需求,我打你,不值當,你連被我搶掠的價值都沒有,我不搶你,而后,再在這個現實基礎上,打上道德的印記,結果,掩蓋在精打細算的現實利益之上的,則成了一套道德體系的外衣。
為啥不打你,因為我有文化,因為我是個講究人,因為我有道德啊。
可此次征安南的收益,卻是遠超所有人的預料,幾乎不費任何的成本,一月徹底拿下安南,安南各府縣,望風而降,雖然據說還有人不服,可明軍已至,沒有了北方崇山峻嶺的天然屏障,區區一些不肯臣服的賊子,大軍浩蕩開進,灰飛煙滅。
安南是南方崇山峻嶺之中的奇葩,因為現在的安南,和文皇帝時期的安南卻是不同的。
那時,所謂的安南,只是后世越南的北部,大明征安南,奪取的,也正是這個地區,這個地區多山,明軍攻占之后,無法自給自足,需源源不斷的糧食輸入安南,安南有反抗,明軍便不得不持續的失血。
此后,在明軍撤出安南之后,安南國滅亡占城。
而今,這占城,也即后世越南的中南部,也在現在,徹底落入了大明之手。
方繼藩至暖閣,見弘治皇帝等人都在,方繼藩行禮,弘治皇帝擺擺手:“朕的麒麟來了。”
劉健等人莞爾一笑,看著方繼藩,樂了。
方繼藩心里是懵逼的,為啥是麒麟呢?麒麟長得這樣丑,太辟邪了。
弘治皇帝背著手,在暖閣之中道:“今交趾都司已設,軍事上,朕倚重你的父親,有你的父親與夫人劉氏在,朕可以安心,朕也打算,遷八萬軍戶,攜家入安南,占據安南諸重鎮,屯田自守。往后流配之囚徒,也發配交趾衛戍,朕聽說,在交趾故地,早有大量的漢人移民,當年為了躲避戰亂,而遷居在那里,是嗎?朕已下旨,命人在交趾都司,造黃冊,計算出具體的數目。”
“馬政之事,朕很放心,唯獨有一事,朕心中,還是放心不下,軍事占領固然要緊,可教化卻不可偏廢,安南有小中國之稱,他們習漢字,說的,也是漢話,學的,固然也是漢學;可要收攏交趾民心,這些還不夠,卻需有高士,前往安南,教諭百姓,培育可以為朕所用的讀書人,令交趾士子,可以對大明心悅誠服,如此……才是長久之道。”
他頓了頓:“因而,安南提學的人選,朕極為上心,禮部尚書張升,保舉了陳望祖,此人,你有耳聞吧,如何?”
原來,陛下只是單純來問問自己的意見。
畢竟安南,是自己和太子謀劃之下打下來的,大明君臣們,對于交趾,其實了解并不多,畢竟天朝上國的心思太重了,也懶得去了解你們這些窮鄰居,乖乖來上貢,別惹事,就成了。
而方繼藩和太子,為了拿下交趾,勢必對交趾一直比較關注,對他們那的情況,反而更加了解。
陳望祖這個人,方繼藩略有耳聞,乃是當世名儒,曾在翰林院、國子監做過官,此后因為成化年間,彈劾劉吉等人,最后罷官回鄉,他在鄉中講學,影響很大,因為他的剛直和才學,使許多人趨之若鶩。
此次,得了禮部尚書張升的推薦,弘治皇帝便希望征辟這位名儒,前往交趾。
方繼藩想了想,搖頭:“臣以為不可。”
張升的臉顫了顫,很不給面子啊,好歹自己是禮部尚書,這教化之事,本就是自己的職責,結果,方繼藩直接反駁,一點面子都不給。
弘治皇帝微微皺眉:“有何不可?”
方繼藩道:“陳先生,臣也對他有所耳聞,可交趾的情況,和內地的情況不同,要教化交趾士子,非大智大勇之人不可。”
張升忍不住道:“都尉,莫非認為,陳先生非大智大勇之人嗎?”
方繼藩道:“我不知道呀。”
張升不禁道:“你既不知,為何反對。”
“猜測而已。”
方繼藩又道:“陛下說的沒錯,軍事占領,非長久之道,教化才是重中之重,所以,這個人,必須得有百分百的把握,倘若所托非人,則無數將士換來的交趾,則可能徹底離心離德。所以,臣不敢輕易認為,陳先生適合提學一職。”
頓了頓,方繼藩高聲道:“臣有一個學生,叫王守仁,不知陛下可聽說過嗎?臣以為,臣的這個學生,在臣的眾門生之中,最少出類拔萃,他在西山書院講學,已有成效,倘若使他去交趾,臣則認為,可以高枕無憂了。”
此言一出。
許多人懵了。
王守仁……
那個翰林編修。
這只是七品小官,剛剛步入仕途不久,大家當然知道,方繼藩的門生很優秀,可是……年紀輕輕,就委以重任……
何況……
張升臉一變,王守仁四處講授新學,這人若是去了交趾,豈不是要讓整個交趾,統統灌輸新學嗎?
自己是禮部尚書,怎么可以如此放任呢,理學才是正途啊,并非是新學不好,可……
張升道:“王守仁太年輕了。”
方繼藩笑吟吟的道:“就是年輕才好,交趾遠在千里之外,若不年輕,難道讓走不動路的老學究去嗎?”
方繼藩之所以推薦王守仁,是有原因的。
自己這個門生,說實話,性子雖是古怪,可論起學問,方繼藩不是吹牛,在座的各位……方繼藩小心翼翼的看了弘治皇帝和劉健等人,仿佛有點害怕被人看破了自己的心思。
當然,學問是次要的,王守仁還是個極有魅力之人,而人格的魅力,其實最容易征服別人。
這一點,王守仁和自己很像,具有令人心悅誠服的光環。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