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敗家子 第一千五百二十章:教化之功
這一路來,弘治皇帝是又累又乏,可放眼看去,竟是無一家人讀書的。
弘治皇帝的臉色陰沉了下來。
回頭看了一眼揮汗如雨的方繼藩一眼,方繼藩咳嗽一聲,卻不做聲。
倒是蕭敬道:“陛下,此處街坊,百姓多為粗鄙,雖勉強可有溫飽,卻是不知……禮義,陛下,咱們就不必……不必再走下去了吧。”
弘治皇帝搖搖頭,卻突然一笑:“為何不多看看呢?看看也挺好,走吧,咱們繼續去看看。”
他居然拐過了另外一條街坊,繼續讓蕭敬去詢問。
這一路穩下來,果然還是讓人失望了。
弘治皇帝吁了口氣,依舊不做聲,卻突然問方繼藩道:“繼藩啊,此乃府城所在,可在朕看來,尋常百姓似乎不愿讀書,卻不知是何故。都說此地文風鼎盛,可朕卻是一丁點都見不著。”
弘治皇帝頓時覺得索然無味。
隨即一揮手:“去知府衙門,蕭敬,你先去知府衙門里通傳一聲。”
蕭敬抱手:“奴婢遵旨。”
這廬州知府王廣聽了消息,先是大驚失色,可驗明了蕭敬的身份之后,方知不假,他頓時打起精神,心里又忐忑,忙是帶著廬州府文武官吏,在衙門口跪迎。
不多時,弘治皇帝的車馬便來了。
卻見弘治皇帝下了車,方繼藩尾隨其后,王廣激動的不得了,拜下:“臣廬州知府王廣,見過陛下。”
弘治皇帝頷首點頭,步入衙堂,升座,而后左右四顧,悠悠然然的開口說道:“朕在鳳陽祭祀列祖列宗,閑來無事,想四處走走看看,朕不過隨便走走,不欲擾民,因而,也未大張旗鼓。”
說著,他不禁頓了頓,抿著唇將目光投向王廣,問道。
“朕久聞廬州府文風鼎盛,王卿家,是這樣的嗎?”
王廣并不知,陛下先走了一趟街坊。
他想不到,陛下率先就問起了本地民風之事,頓時激動的臉微紅,要知道,這本就是他實打實的政績啊,廬州府在自己的治理之下,政績卓越,人人稱道,陛下現在對這個感興趣,顯然,也是慕名而來。
他壓抑著內心的激動,忙道:“陛下,臣慚愧的很,廬州府……哪里有什么文風,只不過……臣自上任之后,倒是倡導了一些讀書的風氣,這教化,乃是朝廷的重中之重,臣身為知府,責無旁貸……慚愧,慚愧的很,現今陛下從天而降,突然問起,臣更是惶恐……惶恐啊。”
這顯然是客套話。
其實王廣恨不得在自己的額頭上,刻在老子在廬州教化辦的最好的字樣。
弘治皇帝聽罷,不禁微笑,目光輕輕一斂,便端起身旁的茶盞,呷了口茶:“朕對廬州府多有耳聞,聽說論起教化,你這廬州府最好,卻不知,這廬州府教化方面,可有什么稱耀之處。”
王廣精神一震,他知道自己客氣的差不多了,現在是該亮明自己的真實實力了。
王廣道:“前年,南直隸鄉試,高中舉人者,百三十人,廬州府在南直隸之中,本是聲名不顯,往年不過中六七人而已,可在前年,中了二十四人。”
說到這里,王廣面泛紅光。
二十四人啊,這可不是小數目:“且本府秀才陳進文,高居榜首,名列第一,為南直隸解元。到了去歲,本府舉人入京趕考,金榜題名者,竟有九人之多,為歷年之最。不只如此,在廬州,還有一段佳話,廬州有一戶,姓劉,劉氏詩書傳家,乃本地的典范,洪武高皇帝在時,就有人高中進士,家學淵源,可見一斑,傳至今日,已是開枝散葉,其宗族有百六十口,其中中秀才者,二十一人,中舉人者,五人。去歲科舉,竟有三個族兄弟同時登科,這豈不正是一門三進士嗎?”
王廣說到此處,面帶紅光,高興的手舞足蹈。
他繼續道:“還有一戶,父子二人,皆為舉人,此番進京,兒子雖未中,可父親卻登科,其子年紀還小,將來,定也是前程遠大,這父子雙進士,想來是必定的了。”
“臣到任之后,重修了府學,整肅了學風,除此之外,但凡是秀才、舉人,但凡是要考的,臣一一都過問,噓寒問暖,便是要讓他們無后顧之憂,這數年來,功夫沒有白費。是以他們登科之后,大多都修書而來,表示感謝。其實這科舉之事,最緊要的還是靠自己,臣所能做的,畢竟有限,能給予他們一些資助,或是搜羅一些八股文章,抄錄下來,給他們寄送去,若對他們登科哪怕是有一丁點的幫助,臣也盡心去做。”
說實話……
王廣的政績是沒有水分的。
一個府,能出這么多的進士和舉人,確實是讓人驚訝的事。
也足見王廣花費了許多的心思。
倘若是十年之前,弘治皇帝定會對這王廣贊許有加。
可現在……卻是覺得怪怪的。
王廣看著弘治皇帝面無表情,心里想,果然是帝心難測啊。
他畢竟是第一次面圣,而且接受陛下的奏對,因而心里還是緊張。
既在想,開頭的時候是不是太謙虛了。
此后又想,后頭的話,是不是有吹噓的過份,反而顯得自己鋒芒太盛。
如此反復的想著,心里忐忑。
猛地,他想起來了什么:“陛下可否移圣駕至后衙廨舍。”
弘治皇帝抬眸凝視了王廣一眼,眉宇輕輕揚了起來,很是詫異的問道:“是嗎?可有什么玄機?”
王廣卻賣起了關子。
“陛下一觀便知。”
弘治皇帝來了興趣,一張面容里不由泛起笑意。
起身便隨著王廣到了后衙廨舍。
這里是王廣公務繁忙之余的休憩之所,弘治皇帝步入其中,便見滿屋子,竟都是書,整整齊齊的擺放在書架上,放眼望去,可以說是書的世界。
王廣心里情緒高漲,他面帶紅光,激動萬分的道:“陛下,這些……都是臣上任以來,搜羅來的諸多文章,都是自太祖高皇帝以來,所有的經義八股范文,朝廷這數十場科舉,但凡是登科的八股,臣費盡心思,想了無數種辦法,統統搜羅抄錄了來,陛下請看……”
他隨手取出一個抄本,送至弘治皇帝面前。
弘治皇帝打開第一頁,便見了熟悉的八股題和破題字眼,之乎者也,密密麻麻。
“陛下啊……臣搜羅這些,便是讓治下的讀書人,借去,讓他們自己進行抄錄,這滿屋子的文章,統統都是八股經義集大成者,都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臣便想,若是能熟讀八股三千篇,這科舉考試,豈在話下?”
王廣激動的嘴皮子顫抖,看著自己的心血,眼眶竟是不禁濕潤。
這些年,自己可是將心思都撲在了這上頭,這才有了廬州府的文風鼎盛,有了廬州府的教化之功,現在,陛下親來,自己的心血,總算沒有白費了。
王廣心里很驕傲,這些書籍可不是誰都有的,很多都是自己花心思搜羅來的。
因此他也沒注意弘治皇帝的表情,而是依舊滔滔不絕的炫耀著,就好像在細說珍貴的寶物。
“正因為如此,臣的教化,在天下各州府,堪稱冠絕天下,還有這幾部八股范文,這些統統都是臣挑選出來的大作,都是臣親手抄錄的,臣在抄錄時,感受到文中的精妙撲面而來……”
弘治皇帝突然道:“這些八股文……若卿家都在搜羅和抄錄,豈不是沒有其他事可干了?”
突然這么一個疑問,讓王廣一下子愣住了。
他看著弘治皇帝,像潑了一盆涼水,嘴皮子哆嗦了一下,隨即才道:“陛下,教化,乃是重中之重的事,只要教化成了,那么無為而治……自然一切都可……水到渠成。施……施政之要,重在人心,人心之要,重在教化,教化之要,首在言傳身教,陛下……這……這……”
弘治皇帝看著王廣,格外認真的問道:“那么……這幾年來,入學讀書者,有幾何?”
“這……這……”
王廣自然說不出來,支吾了半天也沒個具體的數目。
弘治皇帝道:“既然重在教化,那么這仁義之學,理應深入人心才是,若是人人知書達理,才是大治之世,這……對嗎?”
“對,對。”
“可廬州府上下,能識文斷字,知曉仁義者,又有幾人?”
“這……”王廣一時竟答不出來,他道:“廬州府現在有進士……”
弘治皇帝失望的搖頭:“朕想知道的是,在這里,有多少人入學,有多少人,能學的仁義廉恥,是十之一二,還是百之三四?”
王廣有點懵了,嘴角微微抽了抽。
陛下這個問題,他聽不明白啊。
這和教化有關系嗎?
教化的事,是讀書人的事。
怎么和尋常的百姓,有什么關系了?
難道平常百姓也得讀書?
一時王廣不知如何是好了,他竟是踟躕起來,答不上來,臉微微紅了,突然有一種不祥的預感。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