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七零章李唐北遷,神州一統

  完成磨合的李唐,由于來自華國的壓力減弱,爭權奪利,陰謀詭計再次上演。

  對此,昨晚皇帝的李淵,只是默默的看著,并讓人將一切記錄下來。

  之后,就是在一次次暗中的py交易,找到可以共同北上開疆擴土的志同道合之輩。

  至于那些目光短淺,鼠目寸光,只知道窩里橫,往家族里大撈好處,卻不顧國家利益的家族,全都上了一張黑名單。

  之后,在一次次與神州商會貿易交易過程中,名單最終出現在林道手中。

  這張名單,不光是讓林道在兩國交戰中,將名單上的這些人全都處理掉,優化唐**政體系,也是一種信號。

  那就是,已經準備好了北遷的準備,華國可以進行最后的統一步伐。

  于是,這場在兩國高層默契配合下,神州一統的大決戰開啟了。

  這場戰爭,雖說雙方高層都明白是什么情況,但戰爭的烈度,依舊比之去年,更加的殘酷。

  因為,對于李唐來說,這是一次浴火重生的蛻變,也是軍隊北遷前,最后一次實戰操練。

  而且,對外開疆擴土,建造新的生存領地,需要李唐上下階層,全都擰成一股繩。

  可現在,明顯不可能做到。

  所以,李唐需要華國這柄可威懾天下的“重錘”,將自己身上的“雜質”,一一的鍛打出來,百煉成鋼,使李唐完成本質上的蛻變。

  至于在這個過程中,會死不少人,會讓唐國整體上,陷入一段虛弱期。

  但也比在北遷之后,因為內部不和,導致分崩離析,國滅家亡。

  就這樣,握著死亡名單的華**方,開始化作絕世“鐵匠”,十足十的鍛打著唐國這塊“鐵胚”。

  統一大戰剛一開始,最先出局的就是突厥人的金狼軍。

  經過林道親自教導訓練的秦瓊秦叔寶,此時不光是一方統軍大將,還是一名先天罡氣境武者,他與楊軍一樣,同樣修行的是十三太保橫練以及林道所創的內家練氣法門混元養生功。

  原本在張須陀手下時,秦叔寶就已經經歷不少戰事,并跟隨張須陀學習了兵法韜略。

  后在加入林道的無當飛軍后,更是參戰不少,立功無數,且獲得了去桃源峪潛修的機緣。

  在那濃郁的福地洞天之中,秦瓊不光在個人武力上突飛猛進,更是借助里面的藏經閣充實了自己的眼界和知識。

  去年北伐戰爭時,作為華**中有數的大將,秦瓊親自指揮了西路軍的征伐。

  一路所過,可謂是攻城拔寨,無人可擋。手中拿著林道惡趣味鍛造的瓦面金裝锏,更是所向披靡。

  這一次,秦瓊帶領一萬無當飛軍,借助宋家海軍,從海路出發,入淮河,經由大運河進入黃河,直入唐國占據的冀州北部,那由金狼軍守護的東北部防線。

  而在另一邊,則是單雄信與雄闊海兩人組成的重步兵,直接翻山越嶺,經由益州門戶劍門關,直插關中。

  至于正面中軍,依然交由李靖親自指揮調度,對著李唐建立的防線進步緊逼,步步為營。

  而為了阻擋華國大軍的步伐,唐國的世家門閥,只能收起心思,開始積極備戰,幫助李唐阻擋華國的進攻。

  李淵當年,在得到林道的世界地圖,以及聽完林道對地圖上各地講解的信息后,就根據林道給予的地圖,派出了家族子弟前去探查。

  早在一年前,前去探查的子弟,就已經傳回消息,證實了林道所說那些信息的正確性。

  于是,李閥就默默的開始通過商貿手段,不斷的遷移著自己的勢力,開始在那處林道指點的龍興之地扎下了根基。

  去年停戰期間,那些前去北方的子弟,再次派人回轉長安。這次不光帶來更加詳細的情報,還告知基礎建設已經落成。

  可這個時候,李閥已經建立唐國,不可能直接扔下唐國,獨自前往北方。

  于是,李淵就在一個恰當的時機,故意讓潛伏宮中的一個與自己親近的世家眼線,看到了那副世界地圖。

  那個眼線,雖不明白那副地圖背后的意義,但還是將那副世界地圖告知了自己上線。

  等到那個世家得到了宮中眼線傳出的地圖消息后,就突然明白李閥為何到現在,依舊堅持進行北方的貿易。

  可惜,除此之外,李閥將自己的秘密守得甚嚴,那個世家,借助雙方的親密關系,暗中一番調查后,卻一無所獲。

  可就在這時,華國的大軍打過來了。

  在華國兵臨城下的威脅下,那個世家知道無法獨享秘密。

  于是,就暗中聯系其他世家門閥,將自己所知的情報告知眾人。

  這些人也瞬間反應過來,若地圖是真的的話,那就是他們這些世家最后的生機所在。

  于是,為了活命,為了地位,這些世家門閥聯合了起來,集體前向李淵逼宮。

  在這種情況下,李淵心中暗笑的同時,臉上卻顯出一副憤怒迷茫的神情。

  直到世家們拿出證據后,才一副無可奈何的樣子,承認了世家的猜想。

  之后,就是一番利益交換,以及內部整合后,李淵才再隱瞞眾人,不光拿出世界地圖,還拿出家族子弟帶回來的詳細信息。

  于是,原本打算奮死一博的世家門閥,在確定消息真實后,心中松了口氣的同時,也加入了李閥的北遷計劃。

  而為了能夠平安撤離,世家們也是拼了老命,不斷的拿出底蘊,一邊阻擋著華國的進攻,一邊派出了議和的使者。

  華國這邊,一品以上的臣子,其實都對于李唐北遷的計劃知之甚詳。

  但為了幫助李閥在北遷勢力中,確立霸主地位。

  還是故意拖拖拉拉,從世家門閥手中拿到好處之后,才降低了戰場烈度。

  之后,雙方默契配合,只要在交戰中,唐國一方失敗,就會直接撤離后退。而若是唐國守住,就會贏得一天緩沖。

  等到華國大軍,幫助唐國“瘦身”成功之后,只提出了一個要求。

  那就是,與華**隊一起出兵,將東突厥滅了。

  李唐這邊,想到自家北遷,正好要經過北方草原。若留著頡利可汗的東突厥汗國,到時背后捅刀咋辦!

  因此,聽到華國的提議后,想也不想,直接就同意了。

  畢竟,死道友不死貧道。

  正好,可以拿頡利可汗派來的金狼軍,當做合作的投名狀。

  于是,在唐國的配合下,借助地利優勢,直接被秦瓊的軍隊給包圍殲滅。

  就連倒向了突厥的劉武周與梁師都兩人的勢力,也在秦瓊的鐵蹄下,不斷的縮減著。

  而邊境上的高烈度戰爭,則迷惑了坐山觀虎斗的東突厥的探子細作,讓他們根本接收不到中原的消息。

  等到將國內親善突厥的勢力清除干凈后,華國與唐國,就繼續維持著低烈度戰事,給那些潛藏在神州的突厥探子看,一邊借此整備調動軍馬,為出征草原,打通北上道路做著準備。

  大業十五年,八月,秋高氣爽,景色宜人。

  此時的草原上,正是牲畜膘肥體壯的時刻。

  每一個草原漢子,此時都一邊眉眼帶笑,一邊開始準備著過冬的干草。

  東突厥的金狼王帳中,頡利可汗與自己麾下的部族首領,正在分配著李唐送來的物資。

  這些物資,都是草原不可或缺的物品,如食鹽,茶磚,絲綢,以及三千套戰甲,算上這次,已經是李唐第三次送來。

  為了應對華國,李淵派遣使者,向頡利可汗借兵,頡利可汗雖然同意,但則要求李唐付出酬謝。

  不過因為頡利可汗要價太高,李唐才不得不分為三次送來。

  可頡利可汗卻不知道,每一次送來報酬,都是為了確定頡利可汗突厥王帳的位置。

  這最后一次報酬身后,就是征伐草原的大軍。

飛翔鳥中文    我成了靈寶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