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六八章和氏璽之秘

  大業十四年,隨著華國兵鋒鎮世,掃蕩天下之后,烽煙四起,戰火彌漫,混亂的隋末,開始在華國的刀兵下,由混亂轉成秩序。

  自渡過長江,十萬無當飛軍的鐵蹄,就沒有再停下了過。

  而有成熟的海軍艦隊配合就,華國的后勤運輸能力暴漲不說,在將長江與黃河兩大水域掌控之后,戰略布局方面,更是大占優勢。

  不到五個月的時間,三路北伐大軍,就已經將戰線推到了黃河一線。

  此時,華國借助水陸之便,以及兵鋒之利,已經占領了九州中的豫州、青州、徐州、揚州、荊州、兗州,梁州。

  其中,梁州,徐州,豫州,都只占領了大半,冀州則占領了沿河一代。

  這還是因為,華國的戰線拉的太長,有些地方,更只是打掉了反抗勢力,就直接走人,等待后續政務人才進行調理。

  而且,因為佛門和世家門閥從中調和的關系,林道雖然占領了地盤,但卻沒有將那些勢力的主要主力打散。

  反而,在佛門和世家的牽引下,全都加入了李唐。

  在華國動武之后,李唐也加快了步伐,終于在林道挺進黃河時,將冀州,幽州,并州,雍州徹底占領,更和頡利可汗達成了協議,不光借來了五萬金狼衛,還有十萬匹戰馬。

  與此同時,武尊畢玄和封劍歸隱的傅采林,也受到佛門邀請,來到了長安城。

  加上佛門剩余的三大宗師,以及修為大進,突破到慈航劍典劍心通明的師妃暄,一共六個人,守護在長安城內,防止林道實施斬首戰術。

  至于,反過來圍攻林道,卻無人敢去嘗試。

  凈念禪院一戰,可不僅僅只是滅了一個佛門圣地那么簡單。

  林道當時毫無顧忌的爆發,直接將自己推向了天下第一的神壇,更成為了天下公認的執棋者,規則定制者。

  因此,林道雖不開口,但其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已經成為武林中大多數武者,默契遵守的潛規則。

  就連去年遍及全國的滅佛事件,也隱隱有著林道的影子。

  畢竟,滅佛事件結束之后,華國的國家藏書館中,足足新增了二十萬古籍善本。只這一點,就已經讓華國的底蘊提升了三成。

  至于其他暗中的收獲,就不予言表了。

  而且,此時南北對峙的局面,其實也是華國朝堂有意促成的。為的就是,借助李唐的存在,將國內世家門閥階層和暗藏的殘余反對勢力,全都驅逐到唐國境內。

  這其實和兵法上的圍三缺一,以及溫水煮青蛙,是同一個道理。

  若是沒有李唐,那是世家門閥為了自身生命和利益,會不惜一切代價,阻擋著華國的入侵。

  而有了貌似能夠抵擋華國大軍的李唐,且對方還與自己沾親帶故,處于同一階層。

  于是,原本抱著玉石俱焚的那些勢力,全都在華國大軍壓境前夕,就已經將家族大部分力量遷移道李唐國內。

  至于,為何還要留下一部分勢力,給華國大軍添堵,則是向李唐,向佛門,表示忠心和與華國不共戴天之意。

  北伐之戰,在華國君臣有意控制下,烈度開始慢慢下降。

  與此同時,河北竇建德已經徹底投降華國。其人不光與林道,楊軍算是同鄉,也同樣出身普通百姓人家,世代務農。

  只是,自身天賦異稟,拜得明師,為人豪邁,曾經擔任里長,崇尚豪俠之風,為鄉里敬重。

  大業七年,隋煬帝募兵征討高句麗,竇建德在軍中任二百人長。目睹兵民困苦,義憤不平,遂抗拒東征,并助同縣人孫安祖率數百人入漳南東境高雞泊,舉兵抗隋。

  及后,竇建德家人被隋軍殺害,乃率部眾二百人投清河人高士達的起事軍隊。先后擊敗魏刀兒、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建立夏國,稱雄河北。

  因此,對于竇建德來說,若是被世家門閥擊敗,他或許會頑抗到底,就如歷史記載中一樣。

  但對于林道建立的華國,早已通過自己的渠道了解清楚,非常敬佩林道的膽量和理念。

  因此,攻打竇建德時,華國軍隊與其,只進行了三次大戰,全都以失敗告終。

  竇建德的部下,見識到華國軍隊的強悍武力后,也同意了竇建德的決定,于是,夏國就自上而下,直接舉國投降。

  而林道對于竇建德,也有所了解。所以,在對方投降之后,雖美讓其進入朝堂,卻封對方為夏國公,以示敬重。

  大業十四年前半年,整個天下還是諸侯混戰,義軍四起。

  等到了年底之時,整個天下一分為二,黃河以北,被李唐占據,黃河以南,以及沿海地區,則都被華國占據。

  若從地圖上來看,李唐的國土,正好阻擋住突厥南下的道路。

  且因為中原還活著的九成世家門閥北遷,并入李唐之故,導致李唐自身國力,就已經能夠與突厥抗衡一二。

  而在當今天下的局勢平穩之后,華國只是陳兵黃河之外,并沒有急著攻打李唐。

  而是再一次開始了,更加精細的政治改革,以及遷移人口工作。

  是的,隨著華國放出接收流民,并分配土地的政令之后,冀州大量的百姓,開始拖家帶口的渡過黃河,向南遷移。

  而華國朝堂,也借此機遇,開始了對南方交州一代,進行大力開發,開墾大量的農田。

  再加上桃源峪提供的優質稻種和先進農具之后,揚州至嶺南一代的大開發,步入正軌。

  而在作為華國都城的南京城的皇宮內,林道此時卻意外的發現手中的和氏璽,發生了奇異的變化。

  其實,這樣的說法有些不對,變化從林道登基那一刻,就已經開始了。

  只是,這次華國一下占據了七州之地后,和氏璽的奇異變化增強后,這才被林道注意到。

  在大軍北伐的這幾個月中,林道一邊處理著政務,一邊開始修煉五行變,淬煉五臟六腑,感悟陰陽五行衍化之道。

  當然,在得到和氏璽后,林道也借助和氏璽的奇異能量,感悟其中記錄的天地宇宙演變的畫面。

  是的,在林道第一次用心念之力淬煉和氏璽后,就從和氏璽中接收到了,其記錄銘刻在內部奇異空間的天地衍化的畫面。

  除此之外,借助紀元錄元靈的幫助,林道更是發現,和氏璽是這方世界孕育出的人道至寶,能夠勾連冥冥中的人道本源。

  而散發的奇異能量,只是人道本源接和氏璽吸收人道愿力時,無意散發的殘余能量。

  因為其蘊含著淬煉后的紅塵之力,才會引發眾生心中欲念,導致氣息波動劇烈,無法完美掌控體內能量。

  但這種能力,對于林道來說,因為化虛為實的心界,吸收雜念,守護無瑕道心。

  因此,和氏璽除了能夠幫助林道打破肉身阻隔,聯通內外天地,溝通匯聚天地元氣淬煉肉身,外對其他大宗師能夠起到淬煉心神的作用的奇異能量,卻對林道并沒有多大作用。

  所以,林道平時只將和氏璽帶在身旁,運轉混元真經的淬體法門,吞噬和氏璽匯聚過來的天地元氣,填充體內每一個細胞空間。

  可沒想到,在華國的地盤,增加到五州之地后,原本毫無動靜的人道本源,竟然借助和氏璽,傳給了林道一縷人道紫氣。

  與此同時,林道的心神,也能夠稍微的碰觸到那存在于不知名空間的人道本源化作的資金色的光團。

  在第一次接觸人道本源光團之后,林道就已經明悟了和氏璽的另一個作用。

  在以人道紫氣煉化和氏璽后,就可以借助人道本源在小千世界的投影,定位大唐世界這個中千世界,隱藏在時空中的小千世界。

  但需要先找到另一件至寶,或者說是一個界域傳送大陣戰神殿保護,才能真正完成定位穿越。

  否則,就會被時空之力抹殺。

  明悟這些之后,林道也才明白過來,為何早已定住心猿意馬,拴住意馬的自己,會生出問鼎天下的想法。

飛翔鳥中文    我成了靈寶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