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十章傳承

  一路上,林道神色平靜的走回住處。

  可剛跨過門口,踏入院子,林道的身影就瞬間消失。再次現身的時候,已經坐在了閉關室的蒲團上。

  而然后,就見林道恭敬有加的從懷中,將檀木匣子取出,小心翼翼的拿起匣中的《傳習錄》。

  在林道的雙眸中看去,這部陽明先生親自撰寫的心學經義手稿,整體散發著濃郁的功德金光不說,內中的每一個文字,都存留著陽明先生近乎不朽的精神意念。

  如果有靈魂本源強大的武者,能夠專注的誦讀感悟《傳習錄》,達到一定境界后,就能夠與書中不朽的精神意念相融,獲得陽明先生的一生心學感悟。

  這本就是,只有精神靈魂境界超凡入圣后,才能夠使用的以心傳心之法。

  更何況,還是在修心,養心,煉心方面,被稱為再世圣人的陽明先生傳承。

  因此,直接讓林道古井不波,天人合一的心境,都差點被誘惑的破功。

  畢竟,通過近幾個的修行,林道除了將體內新生的先天混元一炁完美掌控外,肉身整體實力幾乎沒有增長絲毫。

  林道通過神融天地,不斷感知推演之后,發現根本原因就是天地元氣太過稀薄,僅僅只能夠維持林道現在身體狀態,且還必須處在林家這種人造福地之中才行。

  若是行走在外,林道根本無法全力以赴的出手。不光會引發天地壓制,還可能隨時打破虛空,破碎飛升而去。

  是的,林道此時已經可以說,隨時都能夠破碎虛空,超凡入圣。

  但是,先前建造人造福地,獲取了天地本源后,林道就不打算再去尋找天地五行本源,打算以更加高級,更加適合的天地本源,將虛幻的世界種子凝成。

  之后,或許就能夠借助破碎虛空時,產生的破滅開辟之力,破開世界種子,在靈魂本源中,真正的開辟生成真實的可成長世界。

  而為了提高這種可行性方案,沒有什么開辟世界神通秘法的林道,唯一能夠做到的,就是不斷的提升自身實力底蘊,彌補強化身上一切短板。

  在心力修行方面,經過八世輪回,林道才借助無暇道心的境界,鏘鏘踏入修心之門。

  《傳習錄》在這方世界其他任何人手中,即使能夠做到與陽明先生留下的精神共鳴,也只是參悟領會了心學精髓。

  但對踏入心力大門的林道來說,《傳習錄》卻是一門心力修行指南和修行心力法門的總綱要領。

  所以,在客廳里稍微感悟了一下那四句蘊含陽明先生心學思想的詩句后,才會那么的急不可耐,并故意流出自身弱點。

  因為,林道突然明悟,世界等級低,只能夠限制生靈個體修行終點的高度,卻無法限制生靈的智慧思想。

  如果能夠領悟前人留下的那些智慧經典,感悟其中所蘊含的,超出世界限制的道與理。即使這些道與理只是真正大道法理的雛形,也能夠提升林道的智慧底蘊和先天異寶的法則本源的積累。

  先前在客廳之中,林道還不好意思當著張啟峰的面,去參悟《傳習錄》。

  現在回到自己專用的閉關室,林道終于可以靜下心來,深入感悟陽明先生留在書中的精神意念。

  這些天下來,對于自身生命磁場蛻變成的領域,林道已經可以做到收放自如的地步。雖說,即使完全收斂領域,自身強大的生命磁場,依然可以改變掌控身體三尺范圍內的天地磁場。

  但這樣的狀態,根本無法發揮林道百分百的實力。這次感悟陽明先生的心學經義,從而領悟和完善心力修行法門,需要林道全力以赴,心無旁鷲。

  所以,林道直接放開身上的一切自我禁錮,領域瞬間張開,將整個武館和部分后山籠罩。

  全身氣血在暴漲沸騰了片刻后,收縮在林道身體表面,形成一副無堅不摧的金色的氣血鎧甲。

  靈魂本源也在氣血之力的帶動下,形成一股直入心靈的恐怖威壓,將整個武館上下,都壓迫的無法動彈一根手指,意識都出現短暫的空白。好在,威壓存在的時間非常短暫,并沒有造成什么后果,大多數人都下意識本能的將其忽略。

  可在武館中,還有數人國術修為達至化勁及以上的層次。武者的本能,讓他們根本無法忽略這股威壓,其中就有張啟峰。

  意識模糊,身體僵硬,肌肉細胞都本能的恐懼抽搐,這就是張啟峰最直觀的感受,也第一次明白了林道的強大,早已到了非人力可敵的地步。

  對于自己給外界造成的影響,林道早已拋到腦后。在自身活躍至極的武道意志接觸,剛一接觸《傳習錄》,林道整個心神就被帶入一個光怪陸離的世界。

  時間,似乎飛速的流逝,那片沒有一絲聲音發出,光怪陸離的世界,在不斷的飛速變幻著各種色彩,好似萬花筒般干擾著林道的心神意志。

  就在林道心神陷入恍惚迷茫的那一刻,一道從天際傳來的宏大道音,突然在林道耳邊由弱到強的回響起來: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

  心神,在道音中沉淪,意志超脫了時空束縛。

  隨著道音的響起,林道心中突然涌起無量的感悟。

  細思細捋后,林道才驚訝的發現,這些感悟全都與心學有關。

  于是,林道整個心神,都沉迷在這些感悟之中…

  直到一聲直達心扉的鐘聲響起,林道的心神意志才重新清醒過來。

  可清醒過來的林道,卻發現自己所處的環境,變成了一座有些古樸破舊的書齋之中。

  此時的他,更是與書齋中的眾多學子一起,坐在講臺下方。而講臺上,一位氣質超凡脫俗的長者,正在一字一句的講述著心學經義。

  “心者身下主宰,目雖視而所以視者,心也;耳雖聽而所以聽者,心也;口與四肢雖言動而所以言動者,心也…”

  “凡知覺處便是心…”

  “心雖主于一身,而實管乎天下之理;理雖散在萬事,而實不外于一人之心。…外心以求理,此知行之所以二也。求理于吾心,此圣門知行合一之教,吾子又何疑乎?”

  無數關于心學的理念,主張,思想,一字一頓的從對方口中講出,并用各種典故,實例進行推演代入,讓林道心中積攢的感悟,如冰雪般,快速消融,化作自身對心學的認知和領悟。

  這種玄妙的氛圍,直到林道將心中對心學的各種思想,徹底融匯升華之后,空間才慢慢的虛幻起來。

  等到林道意識快要清醒的那一刻,卻又再次聽到了:

  “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

  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這四句心學綱要。

  不過,這一次聽后,林道卻有了新的感悟,更是對心力修行,有了明確直觀的認知。

  四句詩,正好對應心力修行上的四個境界:

  第一句“無善無惡心之體”,就是心力修行的第一境混沌初開。這一境的要旨,就是在剝離善惡之別后,追尋心靈最本真的混元赤子靈性,凝聚心力種子。

  第二句“有善有惡意之動”,就是在心力種子凝聚之后,經歷紅塵善惡洗禮,明悟是非善惡之念,從而破開包裹種子堅壁,才能讓種子發芽。

  第三句“知善知惡是良知”則是在明悟善惡之后,更能夠看透天人倫理道德,真正的明悟善惡本質,從而達到不為外物所惑,不因外因而變的本中庸真之境,以此執著,化作心力本源,促使心芽壯大,化作駐扎在心靈世界,支撐天地的樹苗。

  最后一句“為善去惡是格物”,則是在明悟善惡本質之后,以善養心,格物致知,從而做到知行合一,心融天地。

  這份感悟,就是林道修行心力的四個境界:混元包容,純真赤子;萬欲隨心,善惡加身;明心見性,天人合一;心融天地,知行合一。

  在經歷陽明先生的精神洗禮之后,林道以自身人生閱歷化作柴薪,直接將心力修煉到第三境明心見性,天人合一。

  隨著心力的壯大,整個世界都在林道眸中,有了更大的改變,能夠看到許多凡人根本看不到的壯麗景致。

  更是讓林道,第一次明悟了,為何建造人造福地,會得到天地嘉獎的根本原因。

  因為,福地雖是人造的,但依然打開,或者說是為天地自身,開辟出了能夠吞吐混沌元氣的通道,讓世界有了快速晉升的法門。

  所以,…

<spanssreadauthorname聞道蒼生說  工作原因,只能用手機,在休息時間,一點點慢慢的寫。請書友們見諒。

飛翔鳥中文    我成了靈寶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