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23章攤丁入畝

  冉明其實根本沒有注意到,其實皇帝才是天下最大的地主,所有的自耕農,都算是皇帝的佃戶。

  自從冉明重生那一刻起,冉明就在身上打上了地主的烙印。

  不管他承不承認,事實俱在。

  冉明苦笑不得,黃世仁可是給冉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可以當地主,但是絕對不當周扒皮、黃世仁那種萬惡的地主。

  冉明回到內廳,地契交給劉嫝,笑道:“你看咱家這下成地主了!”

  劉嫝看著這一百傾地的地契,眼中的精光,就比看到了滿屋黃金還要明亮。

  劉嫝道:“夫君好厲害啊,晉國的土地比我們魏國更貴,我們魏國上好的良田在十萬錢上下,可是晉國不同,他們最便宜的薄地,也要三十萬錢以上,上好的良田,突破五十萬錢!”

  “這么貴?”冉明目瞪口呆,他聽說王羲之居然四十多萬畝地,他的身家豈不是最少也在幾千億錢?

  晉朝的貨幣由于龐雜,所以貶值,和唐代貞觀年間相比,唐代開元通寶五文錢可以買一斗米,一石米才就五十文。

  而東晉的每石米差不多在一千多錢,是唐代銅錢的二十多倍,這比西晉末年的斗米萬錢,好多了!

  冉明道:“咱們這一萬多畝地也不能自己種,種糧食太不劃算,你說說咱們種啥好呢?”

  “奴不知道!”

  冉明這下可算是問錯人了,劉嫝對于種地,恐怕還不有冉明了解得多!

  劉嫝想了想又道:“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冉明稍稍猶豫的道:“你的意思是,我們去問問那些種地的老農?”

  冉明記得好像論語中有一句吾不如老農,但是具體出處,已經忘記了。

  劉嫝點頭。

  冉明大地主大手一揮:“明天我們去看看我們的地!”

  (第1/3頁)(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就這樣,冉明回到書房和何煥、杜聰把金融戰爭的策略逐一推敲一番。最終冉明把制定好的金融戰爭理念寫下來,冉明給了何煥一道赦令,讓王猛實授其職權。

  當晚,何煥就帶著新鮮出爐的《金融戰爭》,正式踏上了他的仕途之路。

  在著名希臘神話故事中,潘多拉魔盒。冉明并不知道,他無意間同樣打開了這樣一個魔盒,釋放出何煥這個在這個時空,絕對變態的金融投機手,讓戰爭演繹了另外一種不見硝煙的戰爭。

  次日一早,冉明大地主開始出門了,去燕子磯視察自己的田地。

  冉明出行,杜聰不敢大意,也不再顧忌,趕緊安排了粘桿處成員暗中護衛。為了保證冉明的安全,不給王氏報復的機會,杜聰也通知了會稽王司馬昱,并第一次動用了魏國膠東王王駕。

  藩國王的儀仗雖然比不上皇帝威風,但是也不容小視,這個儀仗擺出來,足足需要幾百人,加上會稽王司馬昱安排的“保護”軍隊,隊伍的人數超過上千。

  五百余精銳晉軍舉牌鳴鑼開道,三十名麒麟衛直接將冉明的坐駕馬車團團圍起來,馬車后面,甚至還有舉著各種牌子的人手。

  這上千人馬出行,建康城的衙役可是忙壞了,封街清路,清水灑地,還要維護治安,這般張張揚揚的一路出行而去。冉明倒是覺著興致勃勃,也倒沒有注意其他。而在遠遠的一座酒樓之中相望的太王羲之次子王凝之,卻恨的幾乎把牙齒都給咬碎了。

  堂堂瑯琊王氏,連匾額都沒有護住,被冉明打了臉不說,還得把打碎的牙齒往肚子里吞,事后王羲之倒也沒有怎么懲罰他,只是把他罵了一個狗血淋頭。

  一般地主收租都畝收三斗,或者五斗,黑心的,還有要收七斗的,別看萬畝良田,聽上去不少。其實上年收入非常有限,即使以最高的田租,畝收七斗,才能達到七百萬錢。

  晉朝的七百萬錢和唐宋時期,根本沒辦法比,七百萬錢,最多可以從冉明這個奸商手中買來兩百多斤醇香白酒。

  除非了要繳納地主的田租,佃戶的其他徭役也相當沉重。既使畝收五斗,他們遇到收成減少,都活不下去。所以一般來說,晉朝的田租不算太高,平均都是畝收三斗。

  這樣,冉明一萬畝田的收入只有三百萬錢,一百多斤白酒的錢。

  “見,怎么不見!”冉明道:“讓他們過來吧!”

  眾佃戶男女老少加在一起有上千人,其中推舉了十來人作為代表,拜見冉明。

  可是冉明看到這些佃戶,特別是看到他們身上的衣服也是補丁摞補丁的,看起來比叫花子也強不了多少,只是還算干凈,沒有什么異味。

  “小老兒彭長河拜見東主!”為首的老者有五六十歲,身子還算硬郎,只是他卻是一個殘疾人,右臂齊襯而斷,臉上也有一道猙獰的刀疤。冉明感覺此人身上居然有一種悍卒淡寞生死的味道。冉明抬眼向后面望去,只見這上千百姓中,至少還有三四十名和這名老者同樣氣勢的老人。

  冉明看著老人居然跪在冰凍的地面上,趕緊起身相迎:“老丈何須如此大禮,使不得,使不得,諸位快快請起!”

  冉明作為后世之人,自然知道電視上那些當官的,如何扮演親民的形象,于是冉明就活著樣子,讓隨從把帶來的罐頭肉、仙人醉以及一些小的零食,分發到眾人手中。這一點小東西,并不太值錢,很容易讓眾佃戶對冉明有了好感。

  冉明當然知道打鐵須趁熱的道理,趁機向彭長河問道:“敢問老丈,這種地一年能收益幾何?”

  彭長河一聽,就知道這個東主肯定是沒有種地的經驗,甚至可能是剛剛接手家里的產業,對這些事都不了解。不過他也實誠,實話實說道:“這塊地是上好的好田,只要沒有大災,每年都可以保證打一石七斗以上糧食。風調雨順時,也有可能打三石糧食。前東主倒也仁慈,只需要每畝每年只收四成半租子。除了每年需要服四十天的勞役,糧食倒也夠吃!”

  冉明通過聊天才知道這個時代的一些潛規則,自由的平民都有自己的田,晉朝政府所收的稅也不算重,既課田法,《晉書食貨志》:“丁男(1660歲)課田50畝,丁女20畝,次丁(1315,6165歲)男半之,女則不課。”

  課田的田租50畝收租4斛,大抵合每畝8升,一斗十升,這樣算下來,每畝國的稅不足一斗。但官府差吏的層層敲剝,自由民往往不如為大族耕種的佃戶,佃戶有大族做靠山,只要按律納租服役,奸吏猾胥也不敢過分敲剝。所以百姓寧愿種士族的土地,每年向士族繳納收入的將近一半,每畝達到七斗多,也不愿意種官府的地。

  冉明目瞪口呆,他實在想不到這個時候,官府貪污如此厲害,如果按照司馬炎的本意,政府收農民收入的三十分之一,這樣的負擔百姓應該非常幸福才是。

  然而,官府組織機構臃腫,政務混亂,反而上百姓難以承擔。

  冉明這時想起,魏國的稅制按戶收稅也是三十稅一,既百姓收入的三十分之一上交。冉閔制定這道法律本意是好的,可是再好的法律,也需要執行,一旦碰到晉國這種封建官僚,他們會巧立名目,橫征暴斂。

  此刻,冉明決定必須提醒冉閔,改革魏國的稅制,要么效仿明朝后世的一條鞭法,要么效仿滿清的攤丁入畝。

飛翔鳥中文    大魏霸主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