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254章上虞古城

  高適反問道:“你叫什么名字,我的定海縣還缺少一個縣丞,不如…”

  “高適,你的狗日的,居然敢挖老子的墻角。”

  張祎一聽這話,額頭出現一道黑線。

  冉明心中非常無奈。冉明還以為自己身上帶著主角的光環,虎軀一震,天下英雄豪杰就會倒頭便拜。

  誰曾想,到頭來,只是自己一廂情愿!

  “父母在,不遠游。所以祎恐怕要辜負殿下的眷顧了!”

  張祎得知冉明并非他想的那樣,是司馬明,是晉朝的膠東王,就產生了回歸故里的想法。冉明知道是自己的終究是自己的,不是自己的強求也強求不來。冉明想起歷史上張祎好像就是舍生取義之外,政務或軍事上毫無建樹,只是一個忠臣而已。

  冉明想到這里,心中的不快,稍稍緩和了一些。

  冉明道:“天下無不散之宴席,孤與汝相聚一場,也算一場緣分。汝既然要回歸故里,孤就奉上黃金百兩,略表心意!”

  張祎感覺臉有點紅了,冉明救了他,對他也算有知遇之恩,他卻不侍奉冉明,在道義上有點說不過去了!

  “在下…”

  冉明道:“你不要再說了,我明白你的意思,解飛派一艘船送張先生去吳郡!”

  送走了張祎,高適有點手足無措,好一個做錯事的小孩子!冉明笑道:“沒什么,這不關你的事!”

  聽到這話,高適才把懸著的心,放進肚子里。

  原本,冉明打算將大橫島經營成一塊飛地。依靠大橫島上的土地,差不多有一萬多畝,至少能養活數千人。

  可是冉明發現了張氏的寶藏,發現了府庫中儲存了大量的生鐵和粗鋼,還有島上的四百多戶匠戶,將近兩千有手藝的人,不僅有鐵匠、石匠、木匠、漆匠,還有大約六百多名造船船工,這些匠戶大部分居然是先前東吳時期的造船工匠世家,手里都有數代人傳承下來的手藝!

  有了這些東西,冉明頓時改變了主意。僅僅依靠種地,一萬多畝地,也頂天可以養活六七千人。所以冉明并不打算在大橫島上建立一個普通縣城了,而是準備打造一座單純的物資集散地和軍鎮。

  大橫島距離東晉非常近,冉明手上又有龐大的船隊,完全可以依靠從東晉購買的糧食,養活一支大軍。這樣既可以避開冉閔的耳目,又可以在關鍵時候,左右局勢的關鍵力量。

  隨即冉明把心中的想法告訴高適、劉嫝、解飛等人。

  解飛道:“這里是一座孤島,在大海上會時常出現龍王出海(龍卷風),如果是當作物資集散地,恐怕會有點冒險,況且這里洋流復雜,暗礁密布,吃水很深的貨船容易觸礁啊!”

  冉明道:“沒有關系,龍卷風只能吹走普通茅草屋,但是對于這種青石結構的城堡卻有心無力。我們將來建筑貨倉完全可以像建筑不其城那樣,采取全部青石、鋼筋混凝土結構,這樣以來,龍卷風就不足為慮。至于航道,我們的五牙戰艦能過,其他貨船應該可以通過,孤看過了,大橫島嶼簡直就是天然良港,港口吃水普遍在七八丈左右,非常好!”

  高適道:“這個大橫島周圍還有數十上百上大小不等的小島,我們可以在上面布置上烽火臺,白天遇到敵情可以放狼煙,晚上點燃篝火,也可以贏得寶貴的時間,準備戰斗!”

  解飛又道:“這里發現張氏的財富太驚人了,如果將暗室里的兵器、鎧甲拿出來,就可以立即組建一支三四千人的部隊。暗室內的大黃弩用來野戰太過笨重,不過用來守城,再合適不過了,但是只要我們稍加改動一下,把八牛弩機上的上弦弩臂改裝在大黃弩上面,射速肯定倍增!只是這個城堡太小,駐守不了太多的軍隊,如果遇到大軍圍攻,最終還是要失守的。”

  冉明道:“這個更容易,大橫島上有一半都是花崗巖,容易開采,我們可以開采石頭,用來擴建城墻,鋼筋和水泥,可以從膠東國調運,現在島上還有那么多充足的人力,修一座新城也不太難!”

  第二天,解飛和高適全部留在了定海城,他們把二十余艘萬石大船上的貨物暫時先卸在定海城里,把島上的老弱婦孺,按照他們的意愿,或者發放路費回家,或者去膠東國安置,剩下的一萬九千余名青壯,則以每天一斗糧的工錢,在鞏定海新城!

  原來張靖的余孽全部被誅殺一空,剩下來的要么是張靖劫掠而來的免費勞力,要么是無家可回的流民。這些人都渴望在亂世中活下去,冉明現在給了他們生存下去的希望。他們對冉明非常感激。

  在采石準備建筑新城的同時,解飛還利用原本張氏控制的匠戶,建立冉明需要打造的武器和戰艦。

  本來解飛就是優秀船匠,對于建造方面比他領軍打仗更有優勢。

  就在定海一切建設都有條不紊的展時時,冉明乘坐一艘小船離開大橫島,不,現在是魏國定海城!

  同行的有護衛林黑山、金奴、鐵奴等三十余麒麟衛,加上劉嫝、劉牢之、胡彬兩個小書童!

  冉明沒有乘船北上,從長江中進入建康,而是直接西進,去了上虞城。

  上虞城一個有著悠久文化的古城。

  相傳秦始皇二十五年就在此置上虞縣,隸屬會稽郡。冉明舍近求遠,來上虞,準備從陸路進入建康,主要的目的還是心中的那一份割舍不掉的情感。

  中國歷史上最凄美的愛情故事梁山伯和祝英臺就發生這里。

不過對于《梁祝》的故事,冉明知道歷史上有很多版本,冉明就是想見識一下上虞有沒有玉水河,有沒有祝家莊,到底有沒有祝英臺這個人  七月二十九日,冉明一行在上虞之北登岸。

  冉明一行三四十人,而且護衛著甲帶刀,嚇得渡口上人們四散跑去。冉明無奈,只好尋到一個腿腳不便的老翁,便用普通話問道:“敢問老丈,貴地位于上虞何處”

  老翁六十余歲,須發皆發,原本他擔心冉明到是一伙哪個山頭下來的強人。誰曾想,隊伍中間出來一個風度翩翩的美少年。

  老翁松了口氣。明槍執杖,肯定是哪個士家子弟出游。

  老翁道:“回小郎君的話,此地名為曹娥鎮曹娥江渡口。”

  冉明并不知道曹娥是誰,表現出茫然的樣子。

  曹娥是東漢時期的人物,相傳為人至孝,父親溺于江中,數日不見尸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當然,這個傳說。

  老翁見冉明好像不知道曹娥鎮,于是問道:“觀小郎君俊美好比芝蘭玉樹,更有風儀,莫不是小郎郡也是來尋安石公”

  冉明更是奇怪,按說現在謝安已經比歷史提前七年出仕,怎么還可能在上虞東山隱居。好在冉明急中生智,改口道:“正是!”

  老翁還在奇怪,來尋安石公,帶著如此眾多的扈從,又有美婢,家世肯定不俗。

  晉人無不知上虞曹娥廟,難道是北傖,北傖就是北地的野蠻人,這是三吳士族對北方人的蔑稱,吳郡、吳興、吳會合稱三吳,是孫權吳國的故地,五十年前大批北方晉人為避戰亂來到三吳之地定居,南渡人口前后近百萬,占了江東人口的六分之一,江東人認為北方人南下,占了他們的地盤,損害了他們的利益,所以很不滿。

  所以當時,南北士族矛盾重重。司馬睿在建康得以立國,主要還是依靠王導利用自身在仕林中的聲望,很好的緩和了南北對立的矛盾。

  就在這時,冉明看到了老翁身邊居然有一個二胡。心中更是興奮。冉明在后世晚年,除了習練書法,還玩了一段時間的樂器,不過他不會吉他,也不會鋼琴,只會簡單易學的笛子和二胡。

  老翁到底是見多識廣,看到冉明的目不轉睛,笑道:“怎的,小郎君也好嵇琴”

  “嵇琴居然不是二胡”冉明仔細的打量了一下,這才發現,老翁手中的嵇琴其實和二胡沒有什么兩樣,也是單弦樂器,琴筒、琴皮、琴桿、琴頭、琴軸、千斤、琴馬、弓子和琴弦等部分組成,另外還有松香等附屬物。嵇琴傳言是竹林七賢之一的嵇康所制,后來卻失傳了。

  冉明點點頭。

  說了聲謝謝,然后從老者手中接過二胡,不應該是嵇琴。

  冉明啞然失笑,所謂嵇琴其實是上等的烏木所制,琴皮乃黑蟒皮所制,整個嵇琴通體黝黑。弓弦是馬尾所制,冉明試著調了幾個音節。

  劉嫝像一個好奇寶寶,“郎君,原來你會奏琴啊!真想不到你居然會這么多!”

  冉明神情一怔,一本正經的道:“嫝兒,你錯了,你應該說,這個世界到底是多少東西我不會!”

  老翁呵呵大笑:“小郎君真是豪氣沖天!”

飛翔鳥中文    大魏霸主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