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883章何須擔心血染天

紅顏書吧紅顏書吧紅顏書吧  對于國內某些人的這種觀點,用利益拉攏不行,必須用威。

  不論何人,不論何時,與政府同心者往,不同心者任之。不想做漢人,甘愿分裂,那么就死吧,反正中國最不缺少的就是人。蒙古人沒有把漢人殺絕,滿清屠殺過億,也沒有殺光,這是一個生命力異常頑強的民族。長痛不如短痛。

  六千余俘虜被士兵相互指認,最終甄別了出來,這六千余人,事實上卻擁有一千四百余名伍長以上級別的軍官,這些軍官基本上都是西府軍的老底子,這些人也是對桓溫忠誠度非常高的人,現在他們迫于形勢不得不降,如果不殺他們,或許他們會利用放松的機會,制造動亂,到時候,反而會牽連更多的無辜。

  這一千四百余人被全部帶到了襄陽城前,張溫讓幾百名大嗓門的士兵沖襄陽城大吼道:“大魏王師已至,棄械獻城投降活命,頑抗到底死路一條,這就是抵抗魏軍的下場!”

  幾百名士兵連續吼道了將近一刻鐘,全部斬首在襄陽城下,鮮血把襄陽北門。

  襄陽城三面環水一面靠山易守難攻故為歷代兵家所看重。襄陽城雄據漢水中游楚為北津戌,護城河最寬處250米,堪稱華夏第一城池自古就有“鐵打的襄陽”之說。襄陽城雄偉壯觀。古樸典雅的城地。襄陽城共有六座城門即大、小北門、長門、東門、西門和南門。襄陽城每座城門外又有甕城也叫屯兵城。

  這里不僅有桓沖直接坐陣,還有郗超這個堪比孔明的超一流謀士輔佐,顯然襄陽不是樊城那么容易攻打的。要不然也不可能阻擋蒙古大軍三十八年之久。

  有道是一招鮮,吃遍天。張溫首次償到了坑道作業,挖地道爆炸城墻的好處,他現在對襄陽也采取了同樣的戰術,魏國軍隊分批掃蕩周邊兵戌、營寨,把桓沖布置在城外的四十八座大小兵營寨全部用弩炮和火箭彈砸碎。

  在經歷過三天的掃蕩之后,張溫派出人對襄陽城射了最后一次勸降書信,限一個時辰投降,否則城破之日,滿城雞犬不留。

  與此同時,與慕容恪主力大軍會師的謝艾,實力大增,他很快就全軍逼向了涪城。涪城是蜀道明珠,也是成都的屏障。對于這樣一個歷史古城,謝艾也久攻不下,正巧這個時候,信使帶來了冉明的密旨。

  謝艾采取了張溫同樣的方式,以步兵騎兵掩護工兵挖掘地道,然后一舉用黑火藥炸天了涪城,被桓溫寄予了厚望的鄧遐也正巧在爆破點附近,結果被炸傷了,群龍無首的涪城陷入了混亂,結果謝艾同樣以輕微的代價,奪取了涪城,此時他距離桓溫的老巢成都,只有一百八十余里了!

  涪城被攻克,此時成都僅剩雒城這么一座外圍屏障了。雒城是廣漢郡的治城,位于成都平原腹心地帶,無險可守,屬于易攻難守的城池。

  在這個時候,桓溫也大驚失色。此時雒城只有兩千老弱殘兵,如何能擋住魏國兵鋒?正當桓溫準備組織軍隊支援雒城時,然而,擅長使用騎兵的謝艾,早在未攻克涪城時,就派出了一支輕騎部隊南下,原本謝艾的打算只是用輕騎襲擾桓溫向涪城增派援軍,為他攻打涪城贏得寶貴的時機,然而,讓人意外的是,雒縣居然沒有任何防備,居然一支輕騎兵輕易奪得城池。

  蜀國桓溫的中烈將軍譙敬帶領六千余步兵剛剛出成都,行至三十里就就接到了雒城失守的消息。

  譙敬是譙秀的孫子,也是蜀中名人。譙秀的弟弟和侄子都被成漢國殺死,顧譙秀終于不仕成漢,后桓溫平定成漢,西充譙氏向桓溫投降,譙敬被桓溫委任為中烈將軍。譙敬麾下有兩千家兵,這兩千家兵都是由巴族、氐族以及漢人流民為主,自從成了譙氏的佃戶,便結堡自拒。與成漢政權,大打出手,成漢政權,十數次強攻無果。

  論戰斗力,譙敬這兩千家兵相當厲害。按說譙敬的任務是救援雒城,可是雒城已經失守,他應該回撤成都,向桓溫復命。可是這個譙敬偏偏是一個死腦筋,他不僅沒有下令撤退,反而命令部隊加速前進。

  雒城距離成都僅六十里,即使是步兵也是大半天的功夫就趕到了。譙敬所部趕緊雒城。

  這次趁機奪得雒城的是武都騎都尉左熙。左熙是武都太守左樹的兒子,因為左樹抵抗住了苻堅進攻武都,冉明為表彰左樹,特別給了左熙一個進入秦國講武堂進修的機會。左熙文才不錯,而且腦袋極為聰明,在講武堂中成績優異,慢慢升到了騎都尉。這次他率領一個騎兵營奪得了雒城,左熙也得意洋洋。在得知蜀軍大舉來援之后的消息后,左熙本想拒城死守,以等謝艾援軍,然而當左熙發現蜀軍援軍僅六千余步兵后,就親自率領三千騎兵越城而出,出城野戰!

  “稟告將軍,魏軍騎兵突然從城中殺出,人數在三千人左右!”

  譙敬頓時來了精神。笑道:“魏國鐵騎所向無敵,在本將軍眼中,他們就是一個屁,既然他們敢來找死,本將軍就成全他們!”

  譙敬的隨軍參軍是桓溫的治中佐事伏滔,伏滔道:“譙將軍,有道是一騎抵十步,我們只有六千步卒,而對方卻有三千精騎,恐怕力有不逮,我看…”

  (第1/3頁)(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1/3)。紅顏書吧手機閱讀請訪問:

  譙敬毫不在乎的擺擺手:“伏先生,要說起來,我也經久經沙場,蜀中雖然少馬,但是卻不代表本將軍不熟悉騎戰。理論上騎兵對戰步兵有著先天性的優勢,不過這也不絕對,本將軍兩千家兵,最擅長以步克騎,你就瞧好吧!”

  譙敬沖著手下人一擺手,大聲的喊道:“弟兄們,前出列陣,都別給本將軍丟人!”

  兩千余名譙氏家兵快速在官道上列下了整齊的方陣,他們目光灼灼,盯著那些卷土而來的騎兵。蜀中百姓沒有不知道當年諸葛亮組建的無當飛軍,雖然蜀國滅亡已經一百多年了,無當飛軍也成了歷史的名詞。可是在蜀中各豪族心中,無當飛軍就是蜀中的神話。

  這兩千譙氏家兵全部都是披精鐵甲胄,左臂執盾,右手持六尺短槍,論裝備簡直就是和無當飛軍一模一樣。

  左熙率領部隊很快就來到譙敬部陣前,舉目遠眺,在一片整齊的槍鋒叢中,蜀軍列成了齊整的方陣。步兵對抗騎兵本來就居于劣勢,更何況又是在成都平原上,就更加不利。可是左熙仔細看去,不由得皺起眉頭。

  譙敬選擇的列陣位置十分刁鉆,正好處在了官道上,堵住了騎兵攻擊的道路。同時在左面有一條河,不算很寬,不過河水足足有一人多深,足以防止騎兵從左側迂回的偷襲。在右面則是用木樁和輜重車輛組成了幾個連綿不絕的車陣,更加可恨的是,右面地上居然被破壞一番,坑坑洼洼,雖然比不上魏國發明的陷馬坑,卻能夠阻擋騎兵行動。在車陣后面,譙敬又安排了一批弓弩手和十幾部小型投石機,關鍵是還架上了八九八牛弩火箭彈發射車,隨時狙殺來犯之敵。

  這個陣勢列得滴水不漏,讓左熙異常頭疼,除非是正面硬攻,否則根本沒有任何辦法。更加為難的是偏偏敵陣前還擺著長槍兵。

  其實古代的任何兵種都不是無敵般存在的,像聞名天下的陌刀軍,如果只是單純以陌刀列陣迎敵,那也只是給敵人送菜而已。可是用弩射手壓陣、輕騎兵護衛兩翼,那么陌刀軍才是無敵般存在的。別兵步兵的天敵是騎兵,只是騎兵想要戰勝步兵,其實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歷史上的李陵五千漢軍步兵弓弩手,可以在匈奴舉國之下兵包圍之下,轉戰千里,最后因為糧食箭矢耗盡,又被叛徒出賣,這才兵敗被俘虜。還有劉裕,也用步兵大勝北魏騎兵。步兵其實如果使用得當,布置合理,士氣高昂,同樣可以把騎兵打出翔來。

  不過,左熙也不擔心,反正能打贏就打,打不贏就走,反正兩條腿的人,追不上四條腿的馬兒。左熙喝道:“將士們,自從南征以來,我們騎兵寸功未建,就算攻克雒城,也未費一兵一卒,未免有僥幸之嫌。現在我們要讓天下人看看,我們魏國騎兵才是當之無愧的強兵。打敗面前的敵人,趁機攻克成都,活捉桓溫,建不世功業。”

  左熙一聲令下,這些騎兵紛紛催動戰馬。剛開始他們的速度并不快,而是小跑著聚成攻擊陣型,幾十個披重甲騎兵作為攻擊箭頭。后面士兵緊緊更隨。戰馬越跑越快,勢頭越來越猛,看這情形,就像是雪山上滾下一顆小雪球,飛速變大,最后引起一場雪崩!

  譙敬瞇縫著眼睛,看著對方,距離一點點拉近,到了五百步左右。魏國的騎兵明顯加速,譙敬也迅速下令。

紅顏書吧紅顏書吧紅顏書吧  然而,魏國騎兵卻沒有直接沖鋒,當魏國騎兵距離長槍兵方陣前三十余步時,突然一聲凄厲的號角響起,那些聽到命令的魏國騎兵,整齊的策馬九十度轉向。魏國騎兵就像一股潮水遇到的堅硬的石頭,被迫分流。

  只是魏國騎兵并沒有撞上槍陣,而是在槍陣之前。就這一手控馬技術,讓馬背上的民族也為之汗顏。

  就在前面騎兵左右分散轉身之后,突然后面的騎兵露出了手里如同流星錘一樣的東西,這是騎兵版本的手雷彈,上面裝著一根一尺半長的繩子,利用炸彈在空中旋轉時產生的巨大動力,飛快的飛向前方。普通士兵可以把這種騎兵版本的手雷彈扔到四五十步外。個別體力大的士兵甚至可以扔到六十步。

  幾十顆手雷彈彈劃過天空,落在了長槍兵中間,爆裂之聲震耳欲聾,那些長槍兵一手持盾,一手持槍,弩箭的攻擊效果非常差。可是在手擂彈無差別轟炸之下,那些長槍兵接二連三的倒在地上,后面長槍手緊跟而來的或是害怕。或是不想踩到同伴,有的后退。有的閃避,這么一來,整個隊伍就亂了起來。

  看到這個機會,左熙暗道機會來了。

  “全軍壓上去!”

  “穩住,穩住!”譙敬瘋狂的大吼道:“挺槍、刺!”

  伴隨著吼聲,一排長槍整齊的刺出,只聽到噗噗的聲音,槍尖刺透戰馬,刺透人體,鮮血奔涌而出。當然沖進長槍陣中的騎兵也不是木偶,他們揮舞著橫刀,肆意的收割著腦袋。

  只是非常可惜,手擂彈造成的混亂非常短暫,伴隨著越來越多的長槍兵穩住了心神,魏軍騎兵就再也占不以便宜了。

  騎兵之利,其實就是在于速度和沖撞,失去這兩樣,其實和靶子一樣沒有什么區別。一個交鋒,魏軍騎兵就仿佛是狂猛的浪頭,一下子打在了頑固的磐石之上,碰的頭破血流!左熙顯然不承認他們的失敗,還在瘋狂的沖殺,可是他們就像是落到了泥塘里的猛獸,越是動彈,越是掙扎,四周的淤泥就越多。

  譙敬的家丁兵,依靠著嫻熟的技能,不怕死的狠勁,好好的給左熙上了一課。

  交戰僅僅持續了一刻鐘就結束了,雙方打出了四百六十二比六百八十七的戰績。魏國騎兵傷亡四百六十二人,而譙敬的家丁兵則死傷六百八十七人。

  三千精騎損失了近兩成的人手,左熙感覺到了肉疼,不得不退了。可是譙敬比左熙更加肉疼,這兩千家兵傷亡了三分之一,這可不是普通的士兵。

  左熙趕緊返回雒城,向謝艾匯報這個情況。謝艾得到消息,慎重起來。不過再怎么慎重,他也已經攻克了雒城,距離桓溫只有六十里之遙,就像一柄鋒利的長槍,把鋒利的槍頭對準了桓溫的咽喉。

  和謝艾的曲折多難不同,東路軍石越所部一直都是高歌猛進,幾乎沒有發生像樣的戰斗,就把戰線推到了淮安一帶,占領一百余城,傷亡甚至不足一千。石越興奮的沖征南軍諸將道:“包圍淮安,全殲武陵王司馬晞所部十萬晉軍,我們就是南征之首功,最好是可以打下杭州。”

  武陵王司馬晞是東晉元帝司馬睿的第四子,會稽王司馬昱的異母兄。在東晉崇尚清談的環境中,司馬晞就是一個異類,他不愛文學,不好玄也不好道,最喜歡練兵。永和元年,司馬晞晉升鎮軍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可是司馬晞的這個鎮軍大將軍既沒有部曲,也沒有駐防之地。可是司馬晞并沒有把他這個職位當成一種勛爵,而是利用自己的俸祿,招募流民青壯,進行訓練。司馬晞對訓練士兵,采取了兩種方式,既效仿孫武訓練“魏武卒”的方式,訓練了一批五百人的重裝步兵,同時采取司馬錯創立鐵鷹銳士的方式,選拔訓練五百名全能武士。這五百名武士上馬可騎戰,下馬可步戰,每一個士兵,都精通弓、弩、槍、戈、戟、刀、劍等武器。

  只是非常可惜,東晉的國力太弱,朝廷唯一的戰略機動部隊西府軍也不會聽從他的命令,司馬晞只得從流民青壯中選拔士兵,流民青壯雖然也有不俗的武力,只是他們由于長期營養不良,并不是上兵之選。可是在眾人皆不可思議的目光中,司馬晞還是成功了。

  不過,為了養活這一千精銳士兵,司馬晞的付出可謂之不小,他的俸祿雖然不算少,每年也有五六千萬錢的收入,只是這些錢對于訓練一支軍隊來說,那簡直就是杯水車薪。為了給士兵增加營養,強化體質,司馬晞不停的出賣自己的的封地田地和各種不動產,在司馬氏諸王爺中,司馬晞絕對是過得最苦逼的一個人。

  (3/3)。紅顏書吧手機閱讀請訪問:

飛翔鳥中文    大魏霸主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