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
“比如,殿下擁兵自重,有謀反的嫌疑。現在他們正在炮制“證據”…”王猛道:“現在他們正在鄴城上竄下跳,準備彈劾殿下!”
冉商業上的爾虞我詐,冉明應對起來得心應手。所謂的政治斗爭,說起來高大上,其實說穿了就是利益交換,與做生意差不多。
哪怕再也沒有政治斗爭經驗,冉明也多出了一千多年的知識。冉明記得這樣的情況,好像和后世辮子朝歷史劇《雍正王朝》里面的情節非常相似。康熙皇帝廢了太子胤礽,令群臣共議太子,朝廷之中大半臣子都推舉老八胤禩。
最后結果呢,眾望所歸的老八并沒有得到太子之位,反而是剛剛被廢了老二再次被立為太子。這并不是說康熙愛子情深,也不是這老二確實有過人之處,唯一的解釋就是這老八勢力太大,大的連康熙都忌憚了,這種人物豈能讓他當太子。
冉明就給他來一個反其道也行之,他知道自己對大魏,對于冉閔來說還有用。
冉智不是想對付自己嗎,自己再來一個順水推舟。讓魏國所有大臣都反對自己,全部站在冉智陣營中反對自己,既讓冉閔看到冉智的能量,也看到如果不用自己平衡冉智,大魏朝廷就會失去平衡。
此時,冉明心里已經有了底氣,他試著問道:“先生可有應對之策?”
“以退為進,爭亦不爭!”王猛害怕冉明不明白,又解釋道:“既然陛下懷疑殿下,殿下何不不受任何官職,請求回封地,或是進鄴城膠東王府閉門謝客,一心只問兩件事,修史著書立說,開辦學堂、收養孤寡!”
冉明笑道:“孤也可以順水推舟!”
王猛聞言一愣,隨即相視而笑。
鄴城,魏國商盟總部。張詢望著這封信沒有頭沒尾信,一頭霧水。
不過,張詢接到信以后,心中開始盤算開了。
冉智與冉明幾乎水火不容,在鄴城這幾乎是公開的秘密。雖然明面上,他和王成都是大魏門省下的官員,可是身上早已打上了冉明的烙印,太子冉智一系的官員對他們從來也沒有好臉色,對于日常工作,也是百般阻撓,下絆子,使黑手。作生意他張詢是一把好手,可是做官以來,常常被那些八九品不入流的小官弄得灰頭土臉。
雖然張詢也試著與太子一系或是中立派官員打好關系,可是他們這些官員,特別是士族出身的官員根本不拿正眼看他。作為一個商賈,平時早已習慣了白眼和歧視,這些為難,對于張詢來說并不算什么,至少還在他可以忍受的范圍內。
(第1/3頁)(本章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四更)(1/3)。手機閱讀請訪問:
不過,張詢明白一個道理。
那就是冉明可以給他們官身,不過他們要想在仕途上有所發展,必須依靠冉明,要想在生意上取得成就,更離不開冉明。雖然不理解冉明的意圖,張詢還是拿著密信來到鄴城劉原的府邸上。
到了劉原府上,張詢發現王成比他來得還早,不僅有王成,還有許多華夏商盟的一些官員。眾人相互見禮之后,張詢就直奔主題:“劉公,各位同僚,膠東王殿下這封信是什么意思?怎么能讓我等配合太子殿下呢?詢可不是那種兩面三刀,首鼠兩端的卑鄙小人,詢可是對膠東王殿下忠心耿耿。”
劉原道:“原就不明白膠東王殿下的意圖,不過,原知道,殿下一定有他的用意,我等照做就是!”
劉原更是商賈中的翹楚,最早時候與冉明聯姻,現在劉原的女兒就是冉明的劉妃。外孫為嫡次子,被封為膠東王世子。劉原和其他商賈不一樣,他和冉明現在就是一體,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劉原雖然是商賈,可是他必竟是士族庶支出身,對于朝廷里的彎彎繞也是清楚的。劉原接著又道:“陛下如今春秋鼎盛,精力充沛。太子的實力太大,大的不敢想象,居然有半朝的官員都是向著他的。聲望極高啊!這是太子非常能干嘛,有這樣的太子在,陛下日后就可以省下許多的功夫了。”
張詢和王成這才恍然大悟。張詢露出一絲狡詐的精光,他甘心永遠只是一個商賈,也不想當一個有名無實的官員,他想更進一步,當一名有名有實的官員,光宗耀祖。
冉明和張詢、王成等人的聯盟,就是利益聯盟,和冉智與士族的聯盟一樣。同理,冉明代表了他們的利益。如果冉智成功上位,他們將回到從前,甚至因為手中財富。而會被冉智弄得家破人亡。
匹夫無罪,懷壁其罪的道理他們都懂。現在他們有能力參與到這個朝廷的政治博弈,本身就是一種肯定。張詢道:“劉公,現在詢打聽到,那些官員似乎在尋找膠東王殿下擁兵自重的證據,要彈劾膠東王殿下!”
劉群是劉琨的兒子,劉琨與國有功,被封為侍中、太尉廣武候,劉琨死后,劉群繼承了他的爵位。冉閔立魏之初,盧諶等四十八人上書,擁立冉閔稱帝,按照文臣進三爵,武官升三級的標準,劉群晉升為武國公。
劉群來到御書房時,還沒有來得及行禮,冉閔就急道:“中書令過來看看這個!”
劉群是一個務實的人,作為中書令,看到冉閔面前的這一堆奏折,他就明白了出了什么事。
“膠東王殿下雖然功高蓋世,然而他未在朝堂,又與各士族沒有來往,況且膠東王還大量啟用寒門士子以及商賈,肯定會被這些士子官員所不容。”劉群滿臉擔憂的道:“陛下可千萬莫輕易這些成事不足,敗事有余的官員,做出親者痛,仇者快的事!”
冉閔就是有一個特點,那就是殺伐果斷,絕對不是那種優柔寡斷的人。
劉群真害怕冉閔聽信了這些奏折,處罰冉明。降職、罰俸祿,這些都無傷大雅,可是腦袋要是掉了可就不能再長出來了。
冉閔突然大笑起來,良久才憤憤的道:“朕有這么傻嗎?這明顯就是一個圈套,朕豈會往里面鉆?”
事實上,此刻,冉閔對冉智也有了一層忌憚。
恐怕就是他自己,也無法指使動這些多士族官員,這可是超過文臣九成的力量,如果冉智再起一點歪心思,青龍元年的事件,就可能再次上演。
聽到冉閔如此說,劉群松了口氣,身為大魏中書令,劉群從來不結黨,作為傳統文官,他認為冉智作為太子打壓冉明是可以的,可是以謀反罪名打壓他,就有點過了。要知道謀反可是要誅九族的,一旦罪名坐實,殺掉的可不是一兩個人,而是一大批人。
冉閔想了想道:“膠東王大勝燕國,不日將班師回朝,劉卿督促一下,兵部要盡快把這這功將士的名單列出來,怎么賞,如何賞,賞什么,一定拿出一個合理的對策。這榮歸必須舉行一個儀式,太子已經上書要替朕出城十里迎接膠東王等眾將士,劉卿負責過問一下!”
“臣遵旨!”劉群正要告退。
冉閔又道:“膠東王世婦冉王氏身為女子之身,率領眾女兵,衛國抗敵,巾幗不讓須眉,朕打算重賞冉王氏,不知劉卿有何意見?”
“一切全憑陛下做主!”劉群道“有功當賞,有過必罰,不知陛下打算如何賞她?”
冉閔道:“冉王氏大功于國,赦封其為城陽鄉君,食邑八百戶。職晉烈武將軍,軍司馬白鳳,晉為牙門將,鸞衛軍全體將士皆官升三級。全國宣傳冉王氏的事跡,號召壯女參軍,鸞衛軍立即擴編,分前、后、左、右四營,置,馬軍弓騎營、槍盾壁壘營、刀盾突擊營、銳鋒破襲營。每營六部戰兵,三部輔兵,一部醫護兵,全軍滿編兩萬人馬!”
劉群這下在心中掀起了滔天駭浪。
君在古代除了君王的意思外,就是諸候,貴族的封號,像武安君、廣安君。女子也不是沒有爵位,像晉朝皇太后褚蒜子的生母謝氏,就被封為高鄉君。
(四更)(3/3)。手機閱讀請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