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偉大的勝利第一百三十五章偉大的勝利 早朝,太極殿。
就在早朝開始之前,當有一段時間沒有上朝的蕭乾出現的時候,大家就覺得有些不尋常了。
早朝首先討論了各部一些日常事務,就準備散朝了,長孫無忌出來說道:
“陛下,臣等討論了對愛國商人的獎勵條款,主要有以下兩點,其一,由朝廷頒發助學義商的稱號,由當地官府頒發匾額,準許其懸掛在大門之上。
其二,準許其推薦一名子侄,進入官學學習,參與科舉考試,根據其成績,符合選官條件的,委任為朝廷下級官員。”
別小看這么小小的獎勵,卻是為商人參政開了一扇天窗。有了這個開始,這扇天窗就再也難以關閉了,隨著社會的經濟條件的改善,這個窗口會越開越大的。
長孫無忌說完后,李世民問道:“眾位愛卿以為如何?”
李泰馬上出來說道:“長孫大人的意見,兒臣贊成,商人有此愛國之舉,朝廷對其進行褒獎,乃是鼓勵商人繼續保持愛國之心的基本舉措。于國于民十分有利。”
李恪看到李泰搶先了,他也不甘落后,馬上出來說道:“父皇,兒臣也贊成長孫大人的意見,商人也是我大唐的子民,長孫大人提出的獎勵意見,兒臣以為十分恰當。”
李承乾沒有搶過他們,只好等他們說完了,出來說道:“父皇,兒臣贊同,兒臣附議。”
“臣附議。”
“臣附議。”
大殿上一片贊成的聲音。
文官中門閥氏族體系的官員們,覺得哪里不對勁兒,可是,還是沒有弄清楚李世民的真正用意。個別心思縝密的官員,已經猜到了個大概,可是他們現在也無法確認,相互之間也無法商量。
“等一下。”魏征還是有話要說。他問道:“臣還有幾個疑問。”
李世民不滿地問道:“你還有什么問題?”
魏征說道:“陛下,這些商人們是否是真的是自愿的,臣還有點懷疑,是不是有人脅迫他們這樣做的。”
“是啊,臣也有疑問。”
“臣也是,那些商人為富不仁,怎么就突然覺悟起來了呢?”
那些文官們終于開始說話了。
魏征說道:“臣請傳那些商人上殿對質。”
“臣附議。”文官們說道。
李世民問道:“楚恒,那些商人們在嗎?”
楚恒說道:“陛下,他們已經在殿外候著了。”
“宣。”李世民說道。
不久,糧商賈進賢等人進來了。
等到他們行禮完畢,李世民問道:“你們捐助朝廷的官學,是自愿的嗎?”
“陛下,請讓臣來詢問吧。”魏征說道。
李世民“哼”了一聲,很不高興地說道:“行,你問吧。”
魏征對賈進賢等人和顏悅色地說道:“你們不要怕,在這里大膽地說出真相,沒有人敢脅迫你們。”
賈進賢說道:“是,大人,草民一定實話實說。”
他朝著李世民再次行了個插手禮,說道:“陛下,草民是個商人,經歷過戰亂,吃盡了苦頭。草民的家人11口,都死于梁師都叛軍之手。”
說到這里,他一陣悲傷。
停頓了一下,他接著說道:“現在,朝廷內除叛亂,外御邊患,給了草民等人和平安定的環境,草民等人才過上了富裕的生活。
草民等人感謝朝廷,早就有為朝廷效力的心愿。只是苦于一直沒有機會。
這次,草民等人聽說了國子監等官學急需修繕校舍,卻缺乏資金,因此,特地捐出一些錢來,還請朝廷笑納。草民等人都是自愿的,沒有任何人脅迫。”
“是啊,草民等人都是自愿的。”商人們一起說道。
魏征點點頭說道:“陛下,臣沒有疑問了。”
這時,有人說道:“等一下。”眾人一看,是禮部侍中王源。他是太原王氏子弟,是門閥氏族子弟代表之一。
他說道:“陛下,臣的家族中也有經商之人,他們平時都懼怕官府,臣還是懷疑這些人受到了某種脅迫,不敢說出實情。”
賈進賢等人一齊跪下發誓。
可是,文官隊伍中,仍然有人持懷疑態度。
這下,這件事還真是難以說清楚了。
就在這時,蕭乾站出來了。
李世民心里一陣緊張,如果蕭乾說些反對的意見,局面會變得混亂起來。
蕭乾清了清嗓子,說道:“陛下,各位大人,這件事,臣親自做了調查。咳咳。”
說到關鍵時刻,他咳嗽了起來。
這下,弄得人們一陣難受,不知道他會得出個什么結論。
蕭乾說道:“臣親自詢問過這些商人,也派人到集市上進行過調查,他們這些人平日里表現良好,在街坊里名聲不錯。
臣可以肯定,他們是出自真心的。”
蕭乾在文官中的地位極高,他的話一下子就平息了那些官員們的質疑的聲音。
接著,老家伙遲疑了一下,朝著李世民行了個禮,說道:“陛下,老臣替那些學子們感謝了,老臣前日頂撞陛下,言語失當,還請陛下責罰。”
“嗯。”老家伙難得地當眾服軟,李世民的面子和里子都有了。
李世民很高興,說道:“蕭愛卿是出于憂國憂民,一時的言語激烈,朕不會怪罪你的。”
這下,朝廷上沒有了反對的聲音。
李世民宣布道:“此事就按照中書省的意見,接受愛國商人賈進賢等人的捐贈。
準許他們的子弟,在通過朝廷統一考試的前提下,進入官學學習。可以通過科舉考試,成績優異者,符合朝廷選官條件者,可以擔任七品以下官職。”
大臣們一起說道:“臣等遵旨。”
到目前為止,這件事情平穩地通過了。
不久以后,兩儀殿。
李世民、皇子們和重臣們都很高興,大家齊心協力打了一場大勝仗。
這真是一場偉大的勝利,因為勝利的成果十分巨大。
這次勝利的核心就是,朝廷準許捐資助學的商人的子弟參與科舉考試,使得他們有了做官的資格。
在這個基礎上,朝廷馬上就要頒布一項決策。
內容如下:
按照涇陽縣的模式,全國所有州縣,鄉以上的地區,都允許商人們捐助一所官學,這些學校主要招收平民子弟。
這所官學所有資金和師資也全部由商人提供,建成后,移交給官府,并且提供三年時間的運營經費。
相應的,商人們會得到朝廷頒布的獎勵,就是朝堂上通過的決議。
長孫無忌激動地說道:“陛下,通過了對長安城和涇陽縣商人助學義舉的表彰,各地州縣也可以照此實施。
臣已經算出來了,全國336個州府,1578個縣,11034個鄉鎮,每個地方允許捐助一所官學,我大唐一下子就能夠多出了12023所官學,按照每所學校平均招生30余名學生的規模,一年就能夠增加40萬人以上啊。”
高靜明說道:“是啊,臣也算出來了,這下子節約的資金不下7千萬貫之巨,要是按照朝廷目前財政狀況,10年也辦不成啊。”
“太好了!”眾人都十分激動。
李佑的一個建議,朝廷沒有出一文錢,憑空多出來了12023所官辦學校。這是打破門閥氏族壟斷教育資源的一個突破口。
李世民和大家一起努力,完成了這個任務,這真是一個了不起的偉大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