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三十五章 大唐毒瘤

  魏征收到的是一封私人信件,上面署名“魏征大人親啟”,魏征問道:“這信是什么人送來的?”

  一名書辦說道:“回大人,這封信是門口的一名衙役送送來的,下官問過了,他說是一個鄉下人打扮的人送來的。那人把信交給了門口的衙役,急匆匆地就走了。”

  魏征打開書信,看著看著眉頭就皺了起來。

  信中寫道:“清河縣土地兼并問題嚴重,全縣七成良田都歸崔氏所有。崔氏巧取豪奪,手段極其毒辣。

  本月十二,清河崔氏三房子弟崔云和,為了擴大自己家的后花園,要強占鄉民王德寶的七分宅基地,王德寶不愿意,崔云和派惡奴放火焚燒了王德寶的祖宅,逼迫王德寶一家流落街頭。

  王德寶到縣衙告狀,官府不予受理。王德寶一家準備到京城告狀,一家五口人全部遇害。

  懇請魏大人派人前往調查,我會提供相關證據。”

  署名是知情人。

  魏征看完了來信,十分憤怒,不過他卻沒有聲張,將信揣進了懷里。

  唐朝建立以來,實行了均田制,為廣大的農民分發了土地,因此得到了田敏的,可是以門閥氏族為首的各地的豪強,采用發放高利貸等手段,逼迫農民放棄土地,大量的土地被他們占據,那些無地的農民只能淪為了他們的佃戶。

  舉報信里面提到的只是無數其土地兼并的案例中的一個。

  這時,一名御史問道:“魏大人,哪里來的書信,有什么問題嗎?”

  魏征說道:“沒什么,是我一位遠房侄子的來信,說他的父親病了,想跟我借點兒錢看病。”他不能說出實情,御史臺的12名御史中,就有兩名跟清河崔氏有很深的淵源,他們平時都以此為榮,經常掛著嘴邊炫耀。

  也難怪他們炫耀,清河崔氏有著輝煌的歷史。

  清河崔氏在春秋時就是齊國公卿之一,至西漢時居住在清河郡,東漢以后成為山東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操門下。西晉時講究士族門第,崔氏被列為一等大姓“崔盧王謝”之首。

  北魏時一度與范陽盧氏、滎陽鄭氏、太原王氏并稱為“四大家”唐代崔氏仍然顯赫,有23人做過宰相。杜甫的母親,就是清河崔氏。

  清河崔氏掌握著大量的土地,控制著大批的依附土地生活的農民,還有龐大的商業網絡,在李佑到來之前,在山東,河北等地壟斷著糧食、布匹等傳統商業。

  清河崔氏的勢力十分龐大,他們人丁興旺,有著龐大的姻親關系,還有門生故吏,勢力滲透到了朝廷的各個方面,在清河縣所在的貝州,清河崔氏系統的官吏能夠占到三成以上,其他的官員也都看崔氏的臉色,不跟他們同流合污的官員,這里根本就待不下去。清河縣乃至整個貝州,基本上就是他們的獨立王國。

  朝廷的政令在這里形同虛設。

  如果說門閥氏族是大唐肌體上的毒瘤,清河崔氏就是最大的毒瘤之一。不清除這個毒瘤,大唐遲早會走向滅亡。

  魏征接到的舉報信,內容涉及到了清河崔氏,魏征不得不十分小心。他心里很難受,卻若無其事的繼續辦公,整個上午都沒有一開御史臺。

  中午魏征說自己有事要回家一趟,說自己下午會晚來一些,他出了門,直奔齊王府。他不能直接去找李世民,朝廷里到處都有清河崔氏的人,李世民身邊的中書省呢,就有崔氏的一個子弟和一個女婿。他想通過李佑將這封信轉給李世民。

  齊王府。

  魏征說道:“殿下,請您看看這封信?”

  李佑看完了來信,問道:“魏大人,你有什么想法?”

  魏征說道:“這么嚴重的事情,一定要嚴查到底。”

  李佑說道:“你怎么查?”

  魏征說道:“從朝廷派個欽差大臣,到清河縣去查。”

  李佑說道:“那里從官員到衙役,到處都是崔氏的人,你能查出什么結果?”

  魏征說道:“臣已經想好了一個辦法,查訪的人分為一明一暗,公開派一個欽差大臣大張旗鼓的調查,暗地里再派一個得力之人秘密查訪。”他主持御史臺多年,查案的經驗十分豐富。

  李佑想了想說道:“我覺得沒用,首先你很難查出結果。你派人去暗訪,派誰去?如果不是當地人的話,一個陌生人出現在那里,很快就會被人家盯上,寸步難行。不僅查房不到事情的真相,能不能保住自己的性命都很難說。

  其次,就算是你查到了事情的結果,又能怎么樣?把那個殺人放火,侵吞別人土地的人殺了,再把相關的官員罷官,能起到什么作用?能夠制止土地兼并,動搖崔世的根基嗎?”

  魏征黯然無語,他明白李佑說的話有道理,處理這件事情,付出代價一定會非常巨大,效果卻十分微弱。

  魏征沉默了一陣,堅定地說道:“殿下,再難,臣也要去查。”這就是魏征,剛直不阿,嫉惡如仇,知難而上。

  李佑問道:“魏大人,你的夫人來自太原王氏,你對太原王氏如何看待?”太原王氏有很多分支,魏征的夫人是王氏旁支子女。

  魏征正色地說道:“臣不論出身,只認國法。如果臣的夫人的家族參與了違反國法之事,臣絕不姑息。”

  李佑說道:“魏大人,你的為人我是相信的。可是你的辦法不過是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魏征問道:“殿下,您有什么辦法?”

  門閥氏族的消亡,主要有兩個標志,一個是他們經濟地位的喪降低和經濟特權的喪失。一個是文化優勢的喪失。

  大興科舉制度和學校教育制度,是消除門閥氏族文化優勢的根本辦法,這一點,李佑和李世民一直不遺余力地進行了努力。

  但是,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并且是要建立在第一個標志基礎上,才能夠徹底完成的過程。

  歷史上門閥氏族的消亡,有一個人起到了關鍵的作用,他就是唐農民起義軍首領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黃巢這首詩中,“我花開后百花殺。”這就話,就是門閥氏族加速消亡的直接原因。

  黃巢大肆殺戮門閥氏族子弟,直接從肉體上消滅了他們,奪取了他們的財產。從此以后,門閥十足殘余的人力物力,不足以支撐門閥氏族的影響力,從此走向了衰敗。

  李佑和李世民也要走黃巢這個路子,直接打掉他們的經濟基礎和人才。經過了這幾年的努力,朝廷在經濟上已經占據了主導地位,國際上也有相對安定的環境,他們一直在等待一個機會。

  這個機會已經來了。

  手機站全新改版升級地址:.xbiquge,數據和書簽與電腦站同步,無清新閱讀!

飛翔鳥中文    吃貨唐朝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