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和李佑的計劃是針對門閥氏族的。
門閥氏族之所以能夠有那么大的影響力,在于他們本身掌握了大量土地等生產資料,最關鍵的是他們手中有人才,大唐的讀書人大部分都是出自門閥氏族的。
造紙和印刷技術是讀書成本的重要部分,老百姓買不起書,學習文化就從談起。現在印刷術早已經成熟了,加上造紙技術的成熟,百姓讀書的成本大大的降低了,提高全體民眾文化水平,也就有了物質基礎。
大批的百姓提高了文化水平,從他們中間就會產生大量的人才,這就打破了門閥氏族對人才的壟斷,他們的影響力就會大大的降低。
李世民讓李承乾和尉遲寶琪等人先離開了,留下李佑單獨商議下一步的計劃。
李世民問道:“李佑,針對門閥氏族你有什么想法?”
李佑問道:“父皇,您覺得他們的影響力和三年前相比如何?”
李世民說道:“已經減弱了不少。”
李佑笑道:“門閥世俗的影響力主要來自兩個方面,第一個就是他們擁有的大量的土地和對商業的壟斷,第二個就是他們擁有的大量的人才。
如何削弱他們呢?
首先,自從糧食產量提高、工業規模擴大、商業地位提高以后,他們對生產資料、商業上的壟斷已經被打破了。
從生活上來說,百姓們除了種地以外,已經有了更多的選擇,他們對門閥氏族的依賴程度已經大大的降低了,門閥氏族在物質生活上的影響力也大大的降低了。
只要朝廷繼續提高工商業地位,大力發展工商業,朝廷的稅收對于土地的依賴,也會大大的降低。相應的,門閥氏族對朝廷的物質上的影響力也大大降低了。
其次,物質是文化的基礎。朝廷有了充足的財力,要加大對教育的投入,大力發展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建立更多更好的,從小學到大學的學校體系,擴大在校生的規模。
門閥氏族他們手中的人才和整個大唐眾多學校產生的人才相比,就不足為慮了。
因此,最多再有十年的時間,門閥氏族的影響力,就會降低到很小的程度。
到了那個時候,朝廷再實行新的土地政策,徹底打掉他們的物質基礎,就可以讓門閥氏族階層徹底瓦解。
兒臣建議,不需要對門閥氏族進行直接的刻意的打壓,從而激化矛盾。而是做好朝廷自己的事情,不斷的擴大朝廷的影響力,讓門閥氏族的影響力,在不知不覺中逐漸的消亡。”
李世民說道:“你說的是不錯,這是個長久之計。不過,如何能夠盡快的改變現有的官僚體系呢?”
除了軍隊以外,現在無論從中央到地方的官府,門閥氏族的子弟所占的比重很大,他們的影響力也就很大。朝廷所作出的決策,受著他們的制約也很大。只要是不符合這一部分人的利益,朝廷的政令推行起來就會遇到重重的阻礙。
李世民早就想換掉這些人,但是他卻沒有這么多的人才,十年,二十年的時間,對于李世民來說有些太漫長了,他急于改變這種現狀。
李佑說道:“父皇,其實這件事不難,您看這樣…”
李世民大喜過望,說道:“好主意,這樣下去,用不了幾年,就可以大大的改善觀了官僚結構。十年時間就一定能夠建立一個新的官僚體系。”
李世民和李佑整整談論了一天,晚上共進晚膳,又一直談到深夜。李佑離開帝寢的時候,已經是午夜了,
不久以后,唐朝頒布了幾項措施:
其一,在所有州、府,建立綜合性的大學,所有畢業生,都可是擔任朝廷從九品官員,優秀畢業生可以擔任正九品下的官員。羈縻州建立大學或者高級中學,畢業生的待遇與以上相同。
開放對社會各階層的限制,任何人都可以參加大學考試,量才錄用。
這項措施,受到了廣大學子的歡迎,畢竟科舉考試三年一次,產生的人才不過數十人,這就斷絕了大部分學子踏上仕途之路。有了這項措施,就為天下的廣大學子從政打開了大門。
僅此一條,每年將會為大唐產生大量的有文化的官員。
其二,在各州、縣、鄉,增加學校的數量,采用各地自建,官府進行補貼的辦法,鼓勵商人投資辦學。
其三,進一步提高工商業的地位,工商業從業者的子弟入學、從政不再受到限制,住宅、車馬、服飾可以享受從五品官以下官員的規格。
其四,朝廷由尚書省和吏部頒發新的朝廷官員考核制度。
在李佑給李世民的建議中,有一項最令他感到痛快,這是解決政令不通最有效的手段新的朝廷官員考核制度。
這項制度的核心就是把認真執行朝廷的政令,在考核官員政績的內容中,占到八成。簡單地來說,就是軍管。
新的朝廷官員考核制度中規定,只要是朝廷頒布的政令,各級官員必須堅決貫徹執行,就像在軍隊中服從命令一樣,只要是阻礙了朝廷政令的實行,無論各級官員,立即解除職務。
這項措施聽起來有些不合理,因為在執行朝廷的政令過程中,由于各地情況不同,強行推行朝廷政令可能會造成當地的很多麻煩,甚至造成暴亂都有可能。也會因此造成官員們微微諾諾,不顧當地實際,機械地執行朝廷的政令的情況。
然而,兩害相權取其輕,這也比朝廷的政令不通,危害要小得多。
朝廷頒布的政令,畢竟是經過深思熟慮,適合唐朝總的形勢,適合大部分地區的情況的。
假如朝廷的政令,的確不符合某一地區的特殊情況,新的朝廷官員考核制度中規定,當地的官員可以將當地的實情向上級部門匯報,但是在沒有得到批準之前,必須堅決執行朝廷的政令。
如果有的官員,能夠冒著罷官甚至殺頭的危險,本著愛國愛民之心,確實根據當地的實情,違背了朝廷的政令,妥善的處理了當地的矛盾,為朝廷避免了重大損失。這樣的官員就是特殊人才了,也為朝廷發現棟梁之才提供了依據。
當然啦,這樣的人才鳳毛麟角,也更難能可貴。
實行這樣的考核標準,會得罪大批的官員,這就需要有一個強有力的人物來負責執行。
李世民早就有了人選侯君集。
在擔任吏部尚書的第一天,侯君集就表現出了他強悍的本質。
那是在去年,侯君集接替了長孫無忌的吏部尚書后的事情。
去年的一天,吏部。
侯君集新官兒上任,興沖沖地來到了吏部,這才發現除了一個吏部的郎中正在打掃衛生,其他的官員還都沒有來上班,此時,已經出超過了正常上班時間的半柱香的時間了。
侯君集強忍著怒火,站在大堂里,等著吏部官員們的到來。
推薦都市大神老施新書: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小說,U小說提供第五百零八章政令通暢的問題在線閱讀。
內容由網友收集并提供,轉載至U小說只是為了宣傳《第五百零八章政令通暢的問題》讓更多書友知曉。
如果對作品瀏覽,或對作品內容、版權等方面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聯系本站,感謝您的合作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