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瑀和李澤都是露出艷羨的神色…
但又無奈。
從之前的交手也能看出,或許施展出來全部的本領比較高下,邵陽不一定是他們的對手。
但若刺殺秦王,邵陽的那一劍,確實比他們更有爆發力!
他是怎么練出這種劍術的?
還有…都是超能者,怎的邵陽力量就那么大?
兩人都是無奈,看來這一次的時光碎片,是邵陽贏得了這樣的機會…也拿到了最大的好處。
邵陽跟著燕太子丹來到他居住的驛館,燕太子丹親自上前,與他攜手而行,親熱地連連道“邵卿,你年紀輕輕,劍術已經有這般造詣,當真了不得!不知你師承哪位劍道名家?”
邵陽忍住想抽回手的念頭…“我這是角色扮演!”他在心底安慰自己。
“我師父名為‘雙耳’。”邵陽也有意打聽。
燕太子丹一愣,“雙耳?”他在心里轉動半晌,又以目示意身旁跟隨的侍衛,瞥見后者也一個個露出茫然的神色。燕太子丹無奈露出“哈哈”的尷尬而不失禮貌的笑容,連道“久仰大名久仰大名”…敷衍了過去。
經過這么一番不愉快的交流,燕太子丹連忙把邵陽引入館內,岔開話題,“邵卿,我此番過來,隨身帶的寶劍不多,你有看中的,盡管拿去!”
他吩咐左右,將他此番所帶的寶劍盡數呈上來。
左右侍衛都露出為難神色,不過沒說什么,退下后片刻功夫,就捧著十余口長劍過來,擺在了兩人身前。
燕太子丹掃一眼,不悅道:“那口‘薊劍’呢?”
左右為難地道:“那口是大王所賜,而且是殿下你最喜歡的寶劍…”
燕太子丹道:“我有求于邵卿,豈吝惜一劍?取來。”
左右無奈,只好重新去取了過來。
燕太子丹親自引著邵陽一一翻看,但見每一口都寒光凜然,顯然鋒銳非常;特別是那口后來取的“薊劍”,顯然主人經常把玩,有著明顯摩擦的痕跡。
大約是燕太子丹逐一介紹的緣故,邵陽低頭看眼前的屏幕,上面已經顯示出來了每一口長劍的品階:
大凌劍,低品法器,打造上佳的青銅寶劍。
燕平劍,中品法器,燕地名家鑄造,埋于冰雪之地數十年乃成。
碧云劍,中品法器。
果然都是品質相當不俗的寶劍!
十余口長劍中,居然有四口都達到了“中品法器”的評價;其中后來取過來的“薊劍”,評價更是上品法器:薊劍,上品法器,燕國象征,集燕舉國精金之鐵,萃取精華,鍛造而成。
上品法器!
無怪乎那些侍衛不舍得拿出來。
邵陽目光也忍不住在那口薊劍上停留了半晌,不過他還是轉開了目光,畢竟是燕國象征之劍,燕王賜給太子丹的,他也不好強行要走。
所以,心底權衡了下,邵陽還是取了燕平劍。
這口長劍埋于冰雪之地多年,劍鋒中已經融入了冰雪之意,正好與邵陽此時的劍法相融。
不料,邵陽取了燕平劍,燕太子丹臉上卻露出不悅之色,他上前親手將那薊劍取過,雙手隆重地遞到了邵陽的手中,“邵卿,此劍是我去秦為質子之前,我父贈送于我,希望我能身居虎狼地,手持三尺劍,保護自身周全;幾年前我從秦逃回,也多虧此劍。今日,我有大事欲拜托邵卿,便將此劍,先贈送于你。”
邵陽也沒有想到,燕太子丹居然能做出這樣的舉動來,他連忙推拒,“殿下,這薊劍既然是大王所賜,微臣怎好拿走?”
燕太子丹搖頭,“我燕國覆亡在即,國猶不存,何況一劍?”
邵陽推拒不得,只好鄭重收下。
他的心底也忍不住感慨萬千,讀史書傳記時,只看故事中說燕太子丹如何優待荊軻,使得荊軻效死;今日一見,這些能夠在歷史上留下赫赫聲名的,果然沒有一個是簡單的。
哪怕他“熟知歷史”,有種旁觀者的心態,也不由因為燕太子丹的舉動而觸動。
薊劍!
燕平劍!
之前還沒趁手的長劍,這一下就得了兩口。
見邵陽將劍收下,燕太子丹才露出笑容,不過他依然沒有開口說要求邵陽何事——好吧,雖然邵陽早已經心知肚明。
他也有些躍躍欲試!很是期待。
燕太子丹吩咐左右引邵陽下去休息,邵陽返回住處,等到四周無人時,才將注意力集中到了眼前的屏幕上:
主線任務2完成!
獎勵自由屬性點1點。
依然是言簡意賅沒有任何多余說明的消息提示!邵陽已經懶得吐槽了,他將注意力集中到三大屬性上,尋思一番,還是選擇在“靈覺”上提升1點。
好在他將意念集中過去,靈覺自然而然便從7點提升到了8點。
肉身屬性目前明顯高出其他,而且至少目前來看,肉身屬性提升也最為容易;能量屬性…左右很低,一時恐怕也難有質的變化,自然是接近10點的靈覺,提升的價值最高。
邵陽明顯感覺到了頭腦變得更加清明,有一種感知更加敏銳的感覺。
怪不得叫做“靈覺”!
邵陽仔細體悟了下修為的變化,用心適應了一番。
不過停不多時,就見雙耳師尊推門走了進來。
“雙耳師尊。”
邵陽連忙起身見禮。
雙耳師尊神色不豫地看他半晌,才終于嘆息一聲,“我此番帶你們過來,本意是讓你們見識見識燕國的各大劍道名家,增長一番見識。誰料,你與諸劍客交手,實戰之中,居然能有如此蛻變,正所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以至于入了燕太子丹的法眼。”
邵陽連忙道:“弟子不敢。”
雙耳師尊可是極少見會這么夸人的!
“你當我是夸你么?”雙耳師尊鼻子里面冷哼出聲,“荊軻他謀劃的什么主意,當我不知道么?你卷入此事,絕不是什么好事!”
邵陽愕然。
雙耳師尊冷道:“荊軻智深勇沉,交往極多,但秦強燕弱,想破此局,唯有行專諸、豫讓之事。”
邵陽嘆服,這雙耳師尊名不見經傳,卻也能有這般見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