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一一六章 沛縣風云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

  https://最快更新!無廣告!

  “儒家張良,見過公子!”

  泗水,郡府沛縣之地。

  由郡守之言,數月前,便是對整個城池進出之人嚴查起來,查探口音、照身帖…諸般物。

  對于城中的一些奇異之人也有探查。

  一時之間,擒拿抓獲了不少異心之人,倒也威懾一段時日,然…近月來,一切仿佛如舊。

  就是生面孔逐步減少了,也有可能是在城中待得時間長,都變成熟面孔了,而且,往來之人增多,城池自然繁鬧。

  商市那邊的收入都多了不少。

  郡丞府邸。

  正廳雅致靜怡。

  而今,以儒家張良為首,帶著身后的四位儒家弟子,規矩無比,拱手深深一禮。

  前方,泗水郡丞扶蘇笑語看向眾人。

  “張良先生!”

  “扶蘇雖在泗水,也有聽聞齊魯三杰之名,當年咸陽宮內,我曾見過伏念先生。”

  “現在又見到了張良先生,果如傳聞,風采綽然。”

  “倒是不知二當家顏路又是怎樣的一人!”

  “哈哈哈,諸位,坐!”

  扶蘇心情很是不錯的看著張良五人。

  張良這人的身份,自己還是知道的,他是舊韓五代相門之后,韓國淪亡之后,便是前往桑海小圣賢莊。

  一晃多年,成為了如今的儒家三當家,名聲顯耀于齊魯,宣揚于百家,今日,親眼一貫,不住頷首。

  的確俊逸斐然,的確氣質不凡,舉手投足之間,儒道浩然彌漫。

  就是不知道遠在齊魯之地的儒家三當家,為何會出現在泗水郡,還來到了沛縣。

  莫不是也為了農家?

  農家!

  是百家大宗顯學。

  儒家,也是大家顯學。

  常有聞,諸子百家,一體進退。

  當然,這些都是自己的猜想。

  “公子謬贊!”

  張良神色平靜的看著面前的帝國公子扶蘇,順其手指方向,看向右手尊位,再次一禮。

  扶蘇!

  帝國長公子!

  位份極高,身份尊貴。

  現在…自己在向他行禮,霎時間,心間深處,百感交集。

  秦國,攻滅了自己的家國,自己失去了家國,失去了家族,失去了朋友,一晃多年,本以為可以放下一些。

  然而,自小圣賢莊一路出來,進入泗水之地后,才發現…放下并不容易,真的不容易。

  好在,現在面前的扶蘇是泗水郡郡丞,果然禮見公子,行廟朝諸侯大禮,以身叩拜。

  難也。

  “張良先生。”

  “你等不遠千里,從桑海之地前來泗水郡,又來到了沛縣,想來…所為緊要之事!”

  “果然有扶蘇可以助力的,盡可言語。”

  看著張良等人入座,旁側便是有侍女進獻茶水。

  扶蘇隨即好奇道。

  或許是因為處理政務的緣故,自己不太喜歡廢話,說了一大堆,才到了正事上,太過了。

  咸陽之內,數年來,常有國府中人書寫奏章,洋洋灑灑數千字,可父皇閱覽之后,一無所得。

  辭藻倒是挺華麗,卻沒有用處。

  父皇不喜,直接下令將那人調離原來之位,進入更能發揮其才學之所。

  說著,端過面前的茶盞,掃了在滾熱之水沉浮的綠意毫葉,誠意落下。

  叔父當初在下相之死,送給自己一側《行政真解》,其上有一句話,自己記得很清楚。

  而且,以前也聽中央學宮的一些人說過。

  為上者,無論做事多么用心、細致、完美,都不可能面面俱到,總會有一些人反對。

  如此,該如何解決?

  很好辦!

  那就讓反對的人逐步減少,就算一直存在,只要他們人數不多,力量不強,也是無用。

  相應的,自己的朋友就多了,所能掌控的力量就多了。

  解決下相之地的雜亂之事,這個法子很好。

  是以,短短一年有余,便是將下相秩序重新梳理一番。

  諸子百家,儒家是特殊的。

  《韓非子》有語,儒以文亂法,其中之儒定然不包括伏念先生那樣的人,定然不包括荀夫子那樣的人。

  至于齊魯三杰的另外二人?

  難說!

  今日,見到一位,扶蘇很期待。

  “公子盛情,我等受寵若驚!”

  “實則,我等從桑海之地前來泗水,也無緊要之事。”

  “因數月之前儒家的一些動靜,引得始皇帝陛下不悅,是以,掌門師兄有令,讓在下前來泗水之地,于郡縣內的儒家弟子教導一番。”

  “沛縣為郡府,儒家弟子不少,便是前來。”

  “卻…說來,在下還是第一次出小圣賢莊辦理此事,該如何教導這里的儒家弟子,尚有忐忑。”

  “幸公子在此,我等當垂聽!”

  將面前案上的茶盞微微移至跟前,張良淺淺笑道,說著,又是一禮。

  于此行的四位師兄弟看了一眼,落下一事。

  “哦?”

  “此事…的確當用心。”

  “那些事情,扶蘇也有耳聞。”

  “確…教導儒家弟子,乃是張良先生之責,扶蘇焉得越俎代庖,且…扶蘇記得不錯,眼下的小圣賢莊內有督察使入內。”

  “那些人所言,當更合張良先生所求!”

  扶蘇輕呷一口香茗。

  張良他們是為了這般事?

  多月之前的事情,自己還在下相之地,也有耳聞,儒家選拔出的七十二位博士令父皇不悅。

  更有一些居心叵測之人行動于齊魯之地,而儒家偏生沒有作為!

  豈非取死之道?

  儒道中庸固然上佳。

  可…許多后果也得承擔。

  督察使入小圣賢莊便是一個警告。

  諸夏間,值得督察使入內的,除了中央學宮、護國學宮以外,小圣賢莊是第三個地方了。

  也能夠看出小圣賢莊的特殊。

  接下來的泗水郡,定然是一片亂象,農家不會甘于被剿滅的,定然會弄出各種動靜。

  說不得還會聯合百家之力,一起生亂。

  儒家能夠派出三當家張良來做這件事,說明…他們很在意帝國的看法,也很怕儒家會卷入接下來的事情。

  這很好!

  說明儒家將自己的位置擺對了,如今的諸夏是帝國的諸夏,而非儒家的諸夏。

  儒家欲要傳承不墜,唯有一條路,那就是融入帝國。

  而不是帝國要契入儒家。

  “齊魯之地,有督察使之言,一切行事當無憂。”

  “如今這里是沛縣之地,為泗水之郡,而今帝國郡縣甚多,每一地情形都迥異。”

  “齊魯之言,未必合泗水之言。”

  “公子如今為郡丞,掌一郡大小之事,在下等人欲要完美完成掌門師兄教導之事,少不了公子教誨。”

  “望公子不吝賜教!”

  張良搖搖頭。

  于案后直直坐起,挺立身軀,看向上首的扶蘇公子。

  和眼前的扶蘇公子言談不多,可…寥寥數言,足以令張良對其有一個大概的了解。

  這位公子…非容易應對。

  不愧是嬴政花費多年培養出來的長子。

  多月前的咸陽,更有聞武成侯王翦身死,公子扶蘇得旨意,處理諸般事,還得了始皇帝嬴政認可。

  又是一個很微妙的訊號,不說扶蘇將來一定可以成為儲君,起碼…幾率大上許多許多了。

  帝國有這般的公子,…對自己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飛翔鳥中文    秦時小說家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