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三百四十二章 偏鋒

  徐礎對寇道孤的威脅立竿見影,次日一早,馮菊娘趕來,這些天,她的腳步越來越匆忙,一進屋就抱怨:“累死我了,累死我了。我算什么人啊?一個專門克夫的掃帚星,沒有顯赫的出身,沒有超出常人的聰明才智,沒有飛檐走壁的功夫,沒有說不清道不明的情意,練字這么久,寫出來還是歪歪扭扭,做的是丫環的活兒,操的卻是爹娘的心,為什么啊?”

  馮菊娘不請自坐,扭頭盯著徐礎,一臉的不滿。

  徐礎微微一笑,不肯看她,“寇道孤出面了?”

  “昨天公子讓我請一位范門弟子,我照做了,以為公子想出什么妙計,原來就是激怒寇道孤,可是…何必呢?如今麻煩事這么多,公子又不是記仇的人,為什么偏偏現在想起來對付他?”

  “他做什么了?”

  “他…寇道孤真是被你惹怒了,就在剛才,他公開宣稱皇帝登基太早,因此惹來諸州的不滿,聲稱鄴城的一切危機都來源于此。”

  “他膽子不小。”徐礎笑道。

  馮菊娘怒道:“公子才叫‘膽子不小’,你想惹禍,這回禍事真的來了。寇道孤為何膽大?因為他有靠山,公子知不知道…”

  “太皇太后?”

  “公子知道?”

  “這又不難猜,太皇太后恨我,寇道孤怒我,兩人想必很能談得來。”

  “公子說得簡單。寇道孤的聰明不在公子之下,真玩弄起陰謀詭計來,同樣出人意料。他托身在府里擔任幕僚,卻極少參與議事,也不討好大郡主,反而奉承討好湘東王,通過這層關系接觸到太皇太后。他做得隱蔽,這些事情我也是剛剛知道。”

  “有人支持他?”

  “至少十位大臣附和他,認為皇帝登基太早,有人說得含糊些,但是意思不差。這些人都是老臣,被認為是太皇太后的親信,平時不怎么參與政務,今天卻都站在寇道孤一邊,背后受誰指使再明顯不過。”

  徐礎笑了笑,“皇帝本人呢?做何反應?”

  “陛下剛剛登基,不來這邊議事。群臣爭得太激烈,大郡主帶他們一同去見陛下,估計太皇太后也會參加。這件事非同小可…”

  徐礎想了一會,“嗯,的確非同小可,寇道孤雖然被我激怒,但是他敢跳出來,就說明胸有成竹他不止有太皇太后做靠山,皇帝也會支持他。”

  馮菊娘一愣,“皇帝?我原以為皇帝會與大郡主一同對付太皇太后,難道他自己也覺得太早登基是錯誤?”

  “登基沒有錯,做出登基的決定才是錯的,這兩者之間有著微妙的區別,指向則完全不同。”

  馮菊娘又是一愣,“的確,寇道孤等人一直在說出始作俑者罪該萬死,表面上是在指責公子,其實是將大郡主也牽連進去…哦,他們其實是在逼大郡主做出選擇,是保自己,還是保你。可我還是不明白,陛下不感激扶持自己登基的人嗎?”

  “感激,但是過后就得索取權力。本來他應該再等一等,至少半年以后,等鄴城局勢穩定以后,再慢慢試探。寇道孤將一切都提前了。”

  “公子既然看得這么明白,為何…你有應對之策?”

  “嗯。”

  馮菊娘長出一口氣,隨即露出不高興的神情,“公子就不能提前跟我說一聲嗎?我也好提醒大郡主。”

  “不必,事情自然會走到那一步。”

  “哪一步?”

  “一切敢在皇帝面前提出的諫言,最后都會歸結為三個字清君側。皇帝登基早也好、晚也罷,總不能退位,挽救之策唯有清君側,鏟除壞人。”

  “‘壞人’不就是公子…和大郡主嗎?寇道孤可弄錯了,大郡主支持者眾多,其中就有太皇太后。大郡主想保的人,沒有保不住的。”

  “我能保護自己。”徐礎笑道。

  “公子能不能一次將話說完?若是非得保密,也好,我今后不再來見你,免得被你利用,卻不明所以。”

  “寇道孤的計策就是掀起眾怒,讓群臣以為鄴城的危機全是皇帝登基引發的,為了平息洛、淮兩州的不滿,唯有斬殺罪魁禍首。到了皇帝面前,爭議很快會集中在我身上,我的吳王身份又會被提起,于是我所建議的一切,盡早稱帝、與降世軍結盟、北守漁陽等等,都會成為我包藏禍心的證據。我的應對之策很簡單,眾怒來源于鄴城面臨危機,去除危機,眾怒自然消散,寇道孤本事再打也掀不起來。”

  馮菊娘還是糊涂,“公子是說自己能夠勸退洛、淮聯軍?”

  “可以一試。”

  “我先不問怎么勸、能否成功,我只問一件事:公子既然愿意去勸說兩州退兵,在大郡主面前為何不說?非要讓自己先陷入一場大麻煩?”

  “沒有這場麻煩,到了梁王那邊,我無話可說。”

  馮菊娘還是不太明白,但是已經懶得再問,“算了,我就是給公子跑腿、傳話的人,公子想怎樣就怎樣吧。我就隨便一猜,公子這么做是為了小郡主和田匠?”

  徐礎點點頭。

  馮菊娘嘆了口氣,也不告辭,直接走了。

  當天傍晚,馮菊娘又來了,腳步沒那么匆忙,神情也不那么慌張,客客氣氣與徐礎行禮、寒暄,親自斟茶,坐下之后才說:“公子得去勸退梁王,成功了,公子是鄴城恩主,不成功,就是罪人,連大郡主也要擔一個識人不明的罪過。”

  “很好,明天我就出發。”

  “公子需要什么?”

  “士兵護送、朝廷公文,都是常規之物…沒了,對我來說,這些足夠。”

  “我可以跟公子一同去見梁王。”

  “不必,我與梁王有舊,能說上話,你去無益。”

  “我想親眼看看公子怎么勸退梁王。因為滿朝文武沒人相信,所以才一致同意派你出使,就等著看你的笑話,事后你若敢回來,必是死罪,不敢回來,也將受到通緝,難免身敗名裂。”

  “我已經住慣了思過谷,肯定會回來,我不回來,谷里的人怎么辦呢?”

  “公子愿意告訴我,打算如何勸說梁王退兵、放回兩王?”

  “這種事要見機行事,沒必要提前準備。”

  “好吧,預祝公子馬到成功。我相信公子,大郡主…也相信,整座鄴城里,大概也就我們兩個人希望看到公子平安回來。”

  “謝謝。”

  “謝謝的話等回來再說吧。哦,還有一件事,寇道孤會跟公子一同去往孟津。”

  “嗯,誰正誰副?”

  “你二人都是副使,正使另有其人,還在協商中,今晚能夠確定。”

  “嗯,明天出發自然知道是誰。”

  馮菊娘盯著徐礎,卻不說話。

  “馮夫人還有事情要說?”

  馮菊娘搖搖頭,“我只是突然想起一些往事。”

  “與我有關?”

  “都是公子的事情,我覺得…公子特別喜歡劍走偏鋒,別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你搶著做,比如在東都,諸王退卻,只有你站出來。這次也是一樣,大家都以為梁王占盡天時地利,不得鄴城絕不會退兵,公子偏偏以為可勸。你連鄴城能付出怎樣的代價都不問,只想憑口舌退兵嗎?”

  “啊,你一提起我才想起來。為了讓梁王退兵,鄴城愿做何妥協?”

  馮菊娘無奈地搖搖頭,“對淮州盛家,鄴城可以做出許多妥協,大致情況公子都知道,至于梁王鄴城只會赦免其罪,別的沒有了。”

  “那就是沒有妥協。”

  “沒有,群臣皆以為梁王弱小,以詭計騙取淮州借兵,只要說服盛家,梁王不值一提。鄴城派出一大批使節隨公主前往淮州,希望盡在于此。至于出使梁王,只為表明態度,沒人當真,除了公子。”

  “我突然想起來,我需要一個人隨我一同出使。”

  “千萬別是大人物,沒人愿意陪公子送死,所以正使人選才遲遲不能定下。”

  “不是大人物。于瞻,我要帶上他。”

  “于瞻先是行刺,后又上告,對公子恨之入骨…”

  “至少他敢做敢為,到了梁王那邊,或許能用得上。”

  “好吧,公子的計劃我是越來越看不懂了。于瞻被責令在家反省,但他只是一名書生,調派應該不成問題。我也累了,今晚不再過來,公子好好休息,明天一早聽消息吧。”

  “好。”

  徐礎沒怎么睡,反復想馮菊娘的一句話,最后不得不承認,自己的確喜歡劍走偏鋒,退居思過谷,他原本是要改掉這個習慣,而以“大勢”觀察天下,可是為了救一個人,他又重拾舊招。

  次日天還沒亮,就有人喚醒徐礎。

  東西都已準備好,徐礎上馬就能出發。

  于瞻被叫來,一臉茫然,見到徐礎,立刻露出恨意,毫不隱藏。

  徐礎沖他點下頭。

  兩人上馬,馮菊娘走來送行,向徐礎小聲道:“是費費大人,大郡主力爭來的。”

  “多謝。”徐礎道,費至少沒有害人之心,由他擔任正使,對徐礎算是個保護。

  城門口,費已經等候片刻,見到徐礎,他什么也不說,只是嗯了一聲,算是打招呼。

  無人送行,鄴城大小官員沒有一個出現。

  寇道孤來得最晚,沒有騎馬,而是乘車,到了之后下車拜見費,對徐礎與于瞻,只當沒看見。

  官兵三十余人,護送正副三使上路,正是當初徐礎前來鄴城的那條路。

飛翔鳥中文    謀斷九州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