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零一章 好人

第二百零一章好人第二百零一章好人  冰臨神下:、、、、、、、、、

  寧王走了,欒太后倚在門口,半天動彈不得。

  女官匆匆跑來,扯去嘴里的布條,大聲道:“來人攙扶太后!”

  終于有膽大的仆婦過來攙著太后回到軟榻上。

  “天哪,天哪,我以為…我以為自己就要死了。你沒事吧?”太后關切地問。

  女官搖搖頭,“我沒事。太后再忍一忍,我聽入夜之后,吳王會將太后送到城外。”

  “城外?”太后顯出幾分驚恐,不知道城外有什么。

  女官嘆道:“太后忘了嗎?湘東王、濟北王帶著太皇太后去了冀州鄴城,如今是兩王率兵趕來救援東都,吳王頗識時務,要將太后送到城外的冀州軍營里。”

  “是嗎?”欒太后依然膽戰心驚,對她來,城外的官兵與城內的叛軍一樣可怕。

  女官又嘆一聲,“太后這樣的人就不該生活在亂世之中。”

  欒太后勉強笑了笑,“命中注定的事情,能有什么辦法?”

  “太后少這樣的話,人生在世,總有辦法,只是有人不想做、不敢做。太后聽我一言,與其活著受辱,不死而守節。”

  “我若自殺,會墜入地獄的。”欒太后搖頭,“我信佛多年,怎能功虧一簣?”

  女官苦笑道:“太后活成這樣,還想什么功虧一簣啊?”

  女官言語不敬,欒太后也不生氣,微笑道:“謝謝你剛才挺身而出。”

  “可惜我力氣太小,沒能殺死無恥叛賊,連匕首也沒了。”

  “好在寧王沒殺你。”

  “那是因為有太后求情。”女官跪在太后面前,懇切地:“太后,早做決斷吧,既免人生痛苦,又能名垂千古,有何不好?”

  “名垂千古…我想世人連我的名字都不知道,根本不會記得有我這樣一個人。你也如此”欒太后露出一絲歉意,“你留在我身邊快要三年了吧?我連你姓什么都不知道,也不知道你家鄉何處、父母為誰。”

  女官稍稍一愣,“我姓林…我是誰不重要,太后不同,你是天下獨自無二的人。”

  “我是嗎?”

  “當然,天下只有一位太子妃、一位皇后、一位太后,就是你。”

  欒太后示意林女官起身,想了一會,:“唉,我不求名,你卻非用名來壓我。”

  林女官不肯起身,“太后再思再想,淪落泥淖與以死自潔,哪個更好?”

  “你起來。”

  “太后…”

  “你起身我才能對你話。”

  林女官慢慢起身。

  “我還是不能自殺,但是,如果我被別人殺死,那就是天意,神佛覺得我已還盡今生孽債。”

  “寧王雖是草莽叛賊,但他不會殺你,只會…只會…”林女官不下去。

  “我也不想死在他手中,我想…死在你手中。”

  “太后!”

  “這是唯一合理的解決方法,我不想自殺,而你希望我能以身殉名,你殺了我,咱們各得其所。或許我前世欠你什么,所以今生注定死于你手,兩不相欠。你殺我有因有果,也不會受到佛祖的懲罰。”

  林女官呆了半晌,“可是…”

  “你若覺得殺我太難,就該明白,自殺更難。”

  林女官一咬牙,“好,如果不能順利出城,或是出城之后再生是非,我送太后一程,可惜匕首沒了,但是總有辦法。殺死太后,我也自殺謝罪,我不怕墮入地獄。”

  欒太后笑了笑,“那就這樣吧?我今天的經書還沒誦完。”

  林女官告退,心中一會悲傷,一會憤慨。

  天色將黑時,徐礎來了。

  聽寧王闖宮又走,徐礎有些失望,還有些慚愧。

  失望的是計策沒能得逞,寧王的行為在他的意料之中,牛天女的反應卻讓他倍感驚奇,越發覺得自己低估了這位寧王夫人。

  慚愧的是,他利用了欒太后,過后卻要來裝好人。

  “現在還不是講仁義的時候。”徐礎這樣安慰自己。

  林女官不懂吳王的心事,看到他到來,大大地松了口氣,立刻打開院門,問道:“吳王是來送太后出城的嗎?”

  “正是。我照顧不周,令太后受驚,萬望海涵。”

  “這不能怪吳王。什么時候出發?太后已經準備好了。”

  “這就可以出發。”既然不能利用太后離間寧王夫妻,徐礎決定還是將她送出城去,以換得冀州軍的暫時信任。

  “吳王稍等。”林女官匆匆回屋去請太后,片刻之后回來,“太后想見吳王一面。”

  “嗯?”徐礎沒準備見太后。

  “太后想當面感謝吳王。”

  “這個…請前面帶路。”

  這回徐礎沒有被留在院子里,而是被帶入客廳。

  吳王也是叛賊,還是刺殺萬物帝的兇手之一,欒太后見他卻一點也不感到驚慌,“多謝吳王送我出城。”

  “或許只是暫時,太后日后還能再還舊宮。”

  欒太后微微一笑,“借吳王吉言。我見吳王,一是感謝,二是有事相求。”

  “太后請,只要我能做到,絕不推辭。”

  “張氏無德,天成失鼎,宮人卻都無罪,請吳王善待他們,不要讓他們流離失所。”

  徐礎一愣,旁聽的林女官也是一愣,沒想到一向懦弱無為的太后,居然出這樣一番話來。

  “盡我所能。”徐礎敷衍道。

  “我只是一名沒什么見識的婦人,與吳王也只見過兩面,但我相信吳王絕非殘暴之人。你殺死萬物帝,想必也不想再看到另一個萬物帝出現。唉,我在胡什么,一切自有天意,吳王行善,自己也必得善果。”

  欒太后起身,“可以出發了。”

  徐礎送太后以及宮女上車,親自帶兵送往西城,一路上心事重重。

  寧抱關沒來搗亂。

  城門打開,徐礎停下,改由雷大鈞護送太后出城,官兵那邊已經接到消息,派人在外等候。

  徐礎登上城墻,安撫將士,向外遙望,夜色已降,看不到太后一行,入眼的景象只有遠處的點點火光。

  他又一次想起太后的臨別之言,心里納悶,為什么費昞、譚無謂以及欒太后都覺得他是“好人”?諸王并立,好像只有他才能行仁義之道。

  徐礎不愿當“好人”,至少現在這個時候不想當,亂世之中,拼的是力與智,“好人”幾乎就是軟弱的同義詞。

  他怕連手下將士也認為吳王是“好人”,失去該有的敬畏。

  城外似有騷亂發生,一隊人馬急速跑來,快到城下時,徐礎認得那是雷大鈞,忙下令開門相迎,城內戒備,以防官兵趁機奪門。

  雷大鈞身后沒有追兵,一進城門,他立刻下馬登城來見吳王,“執政,寧王又帶兵出城了。”

  “他還要搶奪太后?”徐礎倒有點希望寧抱關能犯這個錯誤。

  雷大鈞搖頭,“寧王帶兵去攻打官兵大營,官兵很生氣,以為吳王使詐,于是我趕快回來…”

  徐礎立刻命人去北城打探情況。

  派出人的沒走多久,甘招的人先過來了,通報寧王的確帶領一支騎兵出城,與官兵短暫交鋒,很快又回城,沒有糾纏。

  先是強闖太后寢宮,然后無故出城與官兵交戰,同一日內,寧抱關兩次自行其事,前者雖是徐礎設計,但在外人看來,卻是吳王這位軍主管不住寧王。

  徐礎必須做點什么,他還真不敢直奔北城,諸王紛爭減少許多,矛盾卻越發集中在吳、寧兩王之間。

  徐礎派信使前往北城,邀寧王來到蜀王營中相見。

  徐礎已經下定決心,如果寧抱關不接受邀請,他就得下令,命令仍不得遵守,只好以大兵相迫,必須要讓寧抱關來一趟。

  事情沒鬧得太僵,寧抱關接受邀請,來得稍晚一些,只帶十幾名衛兵,一身戎裝,不用通報,直入廳中。

  徐礎與甘招正在閑聊,見到寧抱關進來,甘招起身,徐礎坐在原處不動。

  寧抱關手里握著吳王贈與的金馬鞭,大步走來,沖甘招點下頭,向吳王道:“你找我?”

  “寧王對我的退兵之計若有不滿,可以直接出來,咱們共同商議,何必私下里使絆兒,令義軍將士不知所從?”

  寧抱關將馬鞭插入腰帶,扭頭看了一眼,大廳里只有三王,別無他人,“沒什么不滿,吳王讓諸王輪番出擊,以疲官兵,我正按計行事。”

  “輪番出擊不是隨意出擊,我將太后送出城去,為的是迷惑官兵,令其懈怠,然后攻其不意,寧王卻破壞計劃,令官兵保持警醒。”

  “嘿,吳王的鬼心眼子總是這么多,可是你得明白出來啊,難道讓我們這些大老粗亂猜嗎?”

  “我的每一步計劃都曾派人通告諸王。”

  “那就是你的人話太文縐縐,我聽不懂。”

  徐礎起身,“寧王若以為自己就能打敗官兵,非常好,我可以讓出軍主之位,或者寧王在北城自行其事,其它三面受我指揮。寧王乃豪杰之士,無需言不由衷,大家目標一致,都是擊退官兵,何必互使陰招?”

  “吳王得真對,何必互使陰招?你仍是全軍之主,以后不得你的命令,我不出城就是。”寧抱關略一拱手,轉身走了。

  寧抱關終究不會為人所用。

  徐礎表面上壓了寧抱關一頭,卻無得意之情,向甘招道:“寧王心中只有寧軍,沒有義軍。”

  甘招上前道:“寧王善戰,若能得而用之,如虎添翼,若不能得,吳王需小心。”

  徐礎笑而不語,對甘招他還不能太相信。

  回到西城吳軍營地,雷大鈞通報官兵那邊來了一隊使者,已經等候多時。

  隨使者一同進城的還有孟僧倫和唐為天。

  唐為天一見吳王,先跪地磕了幾個頭,起身道:“大都督沒死,真是太好了。”

  徐礎也很懷念這位貼身侍衛,笑道:“你辛苦了。鄴城這回派來的使者是誰?”

  孟僧倫上前回道:“我們都沒見著,費昞倒是了,‘吳王想要一份保證,濟北王就送一份保證過來’。”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零點看書手機版閱讀網址:.lingdianksw

  相關、、、、、、、、、、、、

飛翔鳥中文    謀斷九州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