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八十一章 內外之戰

第一百八十一章內外之戰第一百八十一章內外之戰  第一批官兵趕到的時候,太陽尚未下山,數千騎兵直逼城下,吹角整隊,擂鼓示威,以求一戰。

  徐礎登城觀望,體驗到東都士民此前的感受:站在高處,憑借厚實的城墻,雖然感到安全,但是看不清城外敵軍的底細,又無處可逃,盯得越久,焦灼感越是強烈。

  若有人能夠帶兵出城迎敵,哪怕只是打成平手,也能極大地鼓舞士氣,可若是戰敗,則會雪上加霜。

  如果是一名謀士,徐礎肯定會力諫統帥趁敵軍立足未穩時出擊,現在他自己就是統帥,一切由他做主,他要勸說的目標不是別人,正是自己,這讓他有些猶豫。

  勝則通盤皆活,則敗滿盤皆輸,這是一場豪賭,而徐礎從來不喜歡賭博。

  他有許多不喜歡的事情,如今都要一一做起。

  徐礎轉身,向諸將笑道:“官兵也玩這種把戲,初來乍到,不先立營,而是列陣挑戰,分明是虛張聲勢。官兵僅此千余人而已,后軍尚遠,不足為懼。我要率兵出城迎戰,以顯我軍威風,諸將誰愿隨我一戰?”

  五王將領幾乎全在這里,立刻就有一群吳將站出來,都愿隨執政出戰。

  徐礎指定宋星裁,留下孟僧倫。

  吳軍不擅騎術,此前引誘官兵,奔跑而已,真正交戰時,還是晉兵、寧兵出力。

  徐礎命宋星裁下城準備,向剩下的將領道:“吳軍出戰,請諸位在城頭觀賞,為我吳軍吶喊助威。”

  果然有人受不得激,寧將羅漢奇站出來,粗聲粗氣地說:“我只會挑戰,不會觀戰,我愿隨吳王出城,只要…只要寧王同意。”

  徐礎雖被推為軍主,諸將也來受他調遣,可心里還是只認舊主。

  徐礎一開始想要安撫一下,笑未擠出,話未出口,立刻改變主意,厲聲道:“我乃全軍之主,諸位各領王命,受我節度,何需再經他人同意?羅將軍欲戰則戰,欲留則留,不必另找借口。”

  羅漢奇面紅耳赤,也厲聲道:“我愿出戰,請吳王下令。”

  徐礎拱手道:“有勞羅將軍。”

  羅漢奇下去召集本部兵馬,徐礎又交待幾句,指定孟僧倫為守城大將,自己去與宋、羅二將匯合。

  兵馬已經集齊,足有五千之多,徐礎覺得夠用,正要下令開門出戰,寧抱關來了。

  寧抱關駐守北城,離著較近,聽說消息之后立刻趕到。

  徐礎想好諸多應對的話,必要當眾說服寧抱關,不許他阻撓出戰。

  可這些話都沒用上,寧抱關并非阻戰,而是來請戰。

  “吳王乃是軍主,不宜親自出戰,還是我來吧。”

  徐礎稍一猶豫,寧抱關已向將領下令,“官兵不過一千多人,咱們不做以多欺少的事情。你們各自揀選,宋將軍四百人,羅將軍七百人,咱們要叫官兵敗得心服口服!”

  羅漢奇立刻聽命,宋星裁也沒猶疑,傳令手下頭目裁減兵卒,只留騎術稍好、敢打敢拼之人。

  寧抱關橫槊鞍上,向徐礎拱手道:“請吳王登城助威,我若戰敗,寧愿死于戰場,不勞吳王開門,更不必派兵援助。”

  論到沖鋒陷戰,徐礎的確遠遠不如寧抱關,他知道這一點,諸將也都知道,所以宋星裁毫不猶豫地接受寧王的指揮。

  徐礎拱手還禮,“我為寧王擂鼓助威,寧王若有萬一,城內還有騎兵,我會率兵相繼,絕不讓官兵得意。”

  寧抱關點下頭,策馬第一個跑向城門。

  門口士兵早已做好準備,立刻打開城門,放騎兵出城。

  徐礎重新登城,上面的諸將已經得知寧王出戰的消息,全都扒墻向外望去。

  城上有戰鼓,徐礎雙手執槌,擂響第一下。

  擂鼓自有規矩,徐礎略知一二,好在寧抱關等人也不太懂,只需聽個聲響而已。

  夜色初降,城外官兵叫喊半天,氣勢稍衰,正要退兵扎營,突然看到城內有人沖出,城上又有鼓聲響起,急忙重新布陣,迎戰叛軍。

  這是義軍極少經歷的硬仗,雙方兵力相當,打得尤其慘烈。

  徐礎不停擂鼓,直到氣力不支,才轉交給孟僧倫。

  寧抱關處于下風,他有點托大了,冀州騎兵天下馳名,兵強馬壯,訓練也多,義軍騎兵多是臨時拼湊,來不及操練,敢出城應戰已經很了不不起,真到戰場上,很快就變得散亂,不如官兵整齊。

  即便如此,寧抱關少帶騎兵還是對的,人數越多,義軍只會越亂,一千一百人當中至少有五成能夠跟上寧王,不至于全成為一盤散沙。

  雖然寧抱關聲稱不要支援,徐礎卻不能坐視不管,立刻下城,帶領剩余的數千騎兵出城,過橋列隊,做出立刻就要參戰的架勢,城上多處鼓響,一陣緊似一陣。

  官兵察覺到城門口的動向,他們沒料到叛軍真敢出來應戰,戰場上雖然占據上風,氣勢卻已減弱三分,待見到叛軍背后還有騎兵,氣勢又弱三分,立刻鳴金收兵。

  徐礎也派人前去招回寧抱關。

  這一戰不求大勝,只要能顯出敢戰之心即可。

  寧抱關帶兵回到城里,徐礎守在橋邊,確認外面再無自己人之后,才退兵進城。

  官兵停在遠處,沒有趁勢攻城。

  徐礎猜中了,這只是一支先鋒,后方大軍距離尚遠,主將不敢真與叛軍硬拼。

  這一戰持續得不久,雙方的損失也都不大,對士氣的影響卻極顯著,官兵乖乖地立柵建營,不再以為叛軍散漫可欺,城里義軍士氣陡增,對吳王、寧王的敬畏也隨之暴漲。

  徐礎挾此余威,重新整編隊伍,將降世軍正式分派給諸王,人數相差無幾,絕不厚此薄彼。

  薛六甲派人來過幾次,請吳王去宮里議事,都被徐礎婉拒,他剛剛嶄露頭角,在薛六甲的忌憚名單上,很可能已經與晉王、寧王平齊,甚至更高一些。

  從現在起,徐礎再不會冒險進宮,孤身去見薛六甲。

  夜半之后,城內義軍分派完畢,城外官兵也越來越多,開始繞城扎營,做出圍攻之勢。

  徐礎一夜未睡,四處奔走,要讓城內的每一名頭目和盡可能多的士兵看到自己。

  城外城內各有一場戰斗,城外大兵壓城,乃是存亡之戰,城內諸王各立旗號,乃是威望之戰。

  一實一名,徐礎都要爭取大勝。

  城外暫時陷入僵局,城內徐礎稍占優勢,他是軍主,又是降世王的女婿,剛剛擊退官兵氣焰,越是遠離北城、沒看到戰場詳情的兵民,越以為義軍大勝,對吳王、寧王也越是畏服。

  徐礎回到北城時,已將近五更天,剛一進營,就被攔住。

  黃鐵娘找女婿已經找了好一會,她不關心降世軍將士歸誰,甚至沒注意到諸王勢力正在迅速膨脹。

  “我女兒呢?金搖在哪?”黃鐵娘拉住韁繩問道。

  徐礎早忘了這件事,“金搖姑娘…還沒回來?”

  “回來個屁!”黃鐵娘一急,口出臟話,抓住徐礎的一條手臂,硬拽下馬,“老婆沒了,你也不著急、不過問,算什么丈夫?”

  徐礎也有愧意,下馬攙扶黃換娘,“岳母大人別急,官兵尚未合圍,金搖姑娘正在回來的路上,很快就能進城。”

  “你又沒親眼看到,說這些有什么用?快派人去找啊。”

  城外官兵已經包圍半座城池,徐礎絕不會平白派人出去送死,傷亡事小,減損士氣事大,于是敷衍道:“岳母大人先回宮里,岳丈大人一直在找你,我會派人尋找金搖姑娘下落,一有消息立刻告知。”

  “你真會派人?”

  徐礎點頭。

  黃鐵娘無計無施,她的脾氣雖然暴躁,但也是降世軍一員,對官兵心存畏懼的習慣一時半會改不掉,自己不敢出城,只好道:“那我先回去,你一定要找回我女兒。一夜夫妻百日恩,你可不能忘了自己的妻子。”

  “怎么會?”徐礎派人送黃鐵娘以及女兵回皇宮,登城巡視,交待將領,若見到薛金搖回城,立刻叫他,金圣女身后若有追兵,不可輕易開門。

  徐礎希望薛金搖能夠平安回來,但是不能因她一人而冒險。

  當初馬維拋妻棄子逃離東都的時候,徐礎還有些難以接受,現在卻明白,兒女私情終究比不上天下重要,莫說他與薛金搖并無真情,即便有些,該舍還是得舍。

  諸王當中,只有薛六甲時時拖家帶口,寧抱關等人都不攜帶妻子,甚至托付給對手也不在意。

  官兵初戰未捷,不再急于求戰,專心建筑營地,徐礎回到營房里,打算小憩片刻。

  剛一下城,就見到郭時風站在下面等他。

  一同來到屋內,郭時風拱手道:“恭喜吳王得嘗所愿。”

  “郭兄這話說得古怪,官兵圍城,我有何愿得嘗?”

  郭時風上前,笑道:“吳王可以瞞別人,不必瞞我。冀州兵來得突然,吳王卻應對得井井有條,像是早有準備,我沒說錯吧?”

  “郭兄看不得我能臨危不亂?”

  “哈哈,當然不是這個意思。其實我是來投奔吳王的。”

  “投奔?”

  “記得嗎?我早就跟吳王說過,吳王什么時候要退到鄴城,我愿追隨,替吳王傳話遞信,以效微勞。”

  “郭兄想多了,我無意退到任何地方。東都在此,義軍不下三十萬,守城有余,攻戰也占優勢,為何要委命他人?”

  義軍號稱三十萬,真正能上戰場的人遠遠少于此數,徐礎還是不習慣夸海口,沒說五十萬。

  郭時風稍愣一下,隨即笑道:“明白。吳王既是軍主,則城中將士皆為臣仆,我來投奔,不算背主吧?”

  郭時風最擅長見風使舵,這是他第一次完全轉到吳王這邊。

  徐礎明知此人品性,卻不能說是厭惡,郭時風的“投奔”至少表明他的計劃已經初見成效。

  “郭兄愿意留下,可以。”

  郭時風再次拱手,小聲道:“一仆不事二主,既歸吳王,我不能再有隱瞞。”

  “哦?”

  “梁王率兵去往皇宮,要殺降世王。”

  徐礎大驚,尤其不明白,為什么是馬維要殺薛六甲?

  新書、、、、、、、、、、、

飛翔鳥中文    謀斷九州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