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八章 擇農稼之地,悟雷霆之法

第八章擇農稼之地,悟雷霆之法  柏灌氏之地,起初之時,不過僅僅瀆水上游一地。由來蠶叢氏被他們吞并之后,勢力才大增,盡管北受阻于商人,東被攔于巴人。

  但是蜀地之中,柏灌氏倒是名副其實的第一部族。

  軍士四出,從瀆水(岷江)上游,一直到與沫水(大渡河)相會之處,都是柏灌氏之地。

  當然,柏灌氏在蜀地之中,也不是獨強,不說部分零散部族還未被它吞并,沫水之西,還有魚鳧氏部族,與它隔河相對,時常爭奪沫水的統治。

  在南部黑水險峰之畔,還有青衣氏之國。

  這國乃是當年蠶叢氏遺民南去所建,不像柏灌氏之中,有著大日、巫咸、龍鳳之屬甚至妖類與域外之神各種信奉,青衣氏之國,只奉祀青衣神蠶叢氏。

  至于黑水,又名繩水,則是大江上游之段,也就是未來的金沙江。

  黑水蜿蜒于群峰之中,乃是人跡罕見的不毛之地,時有妖類出沒,青衣神坐鎮于此。

  姬考花了兩月時間,幾乎走訪了柏灌氏部族所有地域,對柏灌氏之地的地形加以考察。

  同時,也對柏灌氏已有的耕種物整理了一番,不管是粟還是黍,種得都是差強人意。

  其實照姬考看來,這些人就是沒有用心去進行耕作,否則的話,不會數十年種不出東西。這也不怪他們,這種時代,大家都是要想辦法生存。本來依靠漁獵,就可以度日了,尋常人自然不敢隨便花時間做另外的嘗試。

  這種事情,本來應該是君主自身,或者派人去做的,就像當初的炎帝神農氏,或者姬考的先祖后稷一樣。

  可是這幾位柏灌君,自入蜀開始,滿腦子都是想著如何東出,與殷商爭鋒。加上柏灌氏之民,依靠漁獵就能活得很好,也沒必要花心思在不確定的耕種上面。

  不過姬考既然來了,而且身為后稷之后,做此事輕車熟路,幾乎沒有風險,柏灌王自然是讓姬考去試了。

  走遍柏灌氏之后,最終,姬考在岷江中游偏下之地,停了下來。

  姬考決定,就在此地,進行耕種實驗了。

  一路之上,他已經采集了不少谷物農稼之種,加上在他儲物之器里面,從殷商過來之時,也備好了一些,就等來蜀地開始嘗試了。

  當然,此時已經是盛夏了,他即便有想法,還是等著來年開春比較合適。三四年時間可以用,沒必要太過勤快了。

  在瀆水之旁,姬考找了一個已經歸屬柏灌氏的部族,在這部族旁邊,找了一大塊荒蕪平地,然后伐木為居。

  這里就是姬考未來的試驗田了。

  田地既擇,姬考便將這些事情放在一邊,開始專心修行。

  雖然這段時間在外行走,沒有將修行之事放下,但是行走坐臥之間修行,又怎能比得過他那導引之術。

  這些時日,眼見蜀地種種,姬考對于提升自己實力,心中極為迫切。

  柏灌氏所占之地雖然不大,但是其中修行者,著實不少。

  當初在沬邑之中,商帝武乙立下罪予臺,又稱萬方臺,召集諸夏各方煉氣士,以對抗巫祝與四夷。

  而這位所謂的柏灌王,似乎比商帝氣魄更大一些,大到讓人瞠目結舌的程度。

  柏灌氏之中,立下了五臺,曰崇陽臺,曰巫咸臺,曰龍鳳臺,曰上靈臺,曰天目臺,都是為修行者修筑樓臺。

  姬考經過五臺附近之時,曾經遠遠一觀,發現這樓臺之中,當是有極為強大的修行者。

  天目臺好說,必是高明真人這千里眼一脈所居,其他四臺不修煉氣之法,但是排在天目臺之前,想必都有類通神修士坐鎮。

  在姬考旁邊,就有兩位修行者,一位乃是自崇陽臺而出的圖騰師,一位乃是自巫咸臺而出的巫祝。

  他們倒是無所謂讓姬考知道一些柏灌氏修行者之間的情況,也想讓姬考老實一點,別出去沾染是非了。

  崇陽臺乃是祭煉大日圖騰的圖騰師所居,巫咸乃是蜀地巫祝一脈傳承之源,至于龍鳳臺,則直接是祭祀龍鳳之先民,上靈臺就更特殊了,乃是妖類所居之臺。

  得知這些之后,姬考豈能不驚異莫名。

  殷商的煉氣士與巫祝,大多數情況下,多少還會受些禮法限制,王命之下,非有罪者不誅。

  殷商承夏之制,雖然不是以禮治國,但是禮者理也,從炎黃之時,慢慢浸潤在心中的道理還都是守的。

  柏灌氏就不同了,自羌地而來,不到百年功夫,容納了各種部族之民,一時之間,制度禮儀哪有這么快建立。

  再加上,這位柏灌王,根本就沒有壓服這些修行者的實力,導致五臺修行之輩,在外常有紛爭。

  又有龍鳳妖類,連人道基本倫常都未必會守,見獵則心喜,見物則欲奪,五臺之中,爭斗更是沒有消停過。

  姬考也曾思考,這各種修行者,能夠匯聚在柏灌王之下的原因。

  這位柏灌王,可沒有什么德行昭昭,萬方來投的魅力,唯一的原因,大概就是那些大神通者,已經商量好了吧。

  想到這里,姬考心中更是憂慮,以蜀制代夏制,后面似乎不乏高人謀劃啊。

  如今殷商國勢,剛剛經歷大變,正是風雨飄搖之時,東夷犯境,戎狄緊逼,妖類入寇,加上如今的商帝文丁,似乎也與巫祝一脈,并非完全同心同德,仿佛還另有爭斗。

  這種時刻,蜀地之兵東出,恐怕還真是有大麻煩啊。

  隨即,姬考便搖了搖頭,禹王之后還未封到杞地,自己就開始擔憂起天塌下來了,真是殊為可笑啊。

  雖說要防微杜漸,但是也得有防微杜漸,甚至挽天傾于即倒的實力才行。

  如今姬考的修行,也不再想其他了,依靠導引之術,好好引氣養氣便是。

  他靜坐于自己所造的木屋之中,不再理會外面任何之事,足足修行了大半年時間。

  氣海之中的內氣,不斷在增加,河水奔涌,頗有化江河為大海之勢。

  與此同時,姬考還偶爾花費功夫,研究一番自己定境之中的浩蕩雷霆了。

  那位不知名的女神,將這奇怪的雷霆交給自己之后,也沒有交代半分,甚至也沒有一個修行法門,利用方法。

  他只能自己慢慢研究,仔細嘗試,看看這東西有什么妙用。

  每次他將心神沉入這雷霆之時,姬考便有一種感覺,似乎他自己化成了雷霆一樣。

  然后,一道雷霆在混沌之中驚起,光芒照徹天地,天地似乎被這雷霆一下子炸開,出現了無限生機。

  而后,雷霆散開,似乎又有演化。

  但是每到這個時候,演化便戛然而止,他的心神當即從雷霆之中退了出來。

  姬考本就是堅韌之人,自然不會放棄嘗試,每當導引之法行氣一周天之后,便要入境體悟一番這雷霆。

  “夫雷霆者,天地樞機。故雷乃天之號令,其權最大,三界九地一切皆屬雷可總攝。雷法為先天之道,雷神乃在我之神,以氣合氣,以神合神,豈不如響應答耶。廓然一氣初分,自覺神清氣爽,外欲不生,此身與天地相為表里,造化皆在吾掌中矣。動天地,感鬼神,驅風雷,役萬物,無往而不可凡欲行持,先服先天祖氣。······合天地之造化,為雷道之至尊,萬千法門,皆終于此也。”

  不知道第幾千次或者幾萬次嘗試之后,這一次雷霆炸響,天地被電光照徹之后,姬考并沒有被第一時間驅出雷霆之境。

  在他腦海之中,忽然多了一段經文。

  或者不能說是經文,只是一個法門,直接顯化他心神之中,然后經他自我靈識,演化而成經文。

  這是一道雷霆之法,需要以先天雷霆祖氣為根本,以氣合氣,以神合神,然后引動天地,擊出一雷。

  這雷在天地之間,無名無號,但是姬考有種直覺,這該是天地之中,最為本源的雷霆之一。

  最關鍵的是,這道雷霆,姬考只要能將內外交感,踏入洞真之境后,便能夠發出。

  先天雷霆祖氣,自己定境之中的萬千雷霆之內,似乎蘊含了不少,以氣合氣,自然無礙,以神合神,他雖然沒有元神,卻可以神識代之,無非是威力小一些。

  最后,只差引動天地了,只要他內外交感,煉氣洞真,引動天地,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洞真之道,是煉氣士由內而外的一步,萬千神通由此而生,內氣引動外氣演化,豈非引動天地哉?

  苦悟多日,終得一道雷霆,讓姬考對于早點進入洞真之境,更是充滿了期待。

  西北雷澤之地,云中君化出人首龍身法相,在萬千雷霆之中吐納噓呵,正在將那些雷霆本源,重新收攏心神之中。

  在他心神之中,雷云蘊育其內,演化無窮道機。

  忽然這位云中君雙目一變,目視東南:“好啊,這么快便自感成雷,真是好手段。”

  他執掌天地雷霆多年,對于天地之間的雷法演化,最為敏感。

  剛剛所感應,明顯是有雷霆至法造化而出,直接以法代神,讓他的雷師權柄,真正不穩了。

  然而東南云水之中,自號長生的老者,心中也意外不已。他心有大謀劃,袖中這道雷霆本源,還沒開始利用起來,沒想到另外一道,就已經被人演化成法了。

  “不知道所演之法如何,可不要暴殄天物了啊。”

  他也不知,娘娘出手,將另外一道雷霆本源贈給了誰,如今見到對方用來衍法,與他謀算倒是不謀而合。不過,除下衍法之外,他還有另一種用途,此時倒也不急。

  云中君認為是他已經以雷霆衍法了,那就讓他這么認為好了,未來再給他一個大驚喜。

飛翔鳥中文    諸夏紀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