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俠第三章西伯之始,王道之基第三章西伯之始,王道之基 熱門、、、、、、、、、、、
事實上,姬考又何必提什么要求呢?
未來之時,即便姬考不提任何要求,程氏也好,畢氏也罷,都會按照姬考所想去做。
姬周一國,過去,現在,以致未來幾十年,唯一的敵人,便是戎狄了。
姬氏雖然擊破西落鬼戎,但是還有燕京之戎、余無之戎、犬方國,甚至犬戎、羌戎、鬼戎等眾多敵人。
以姬氏如今之力,應對其中任何一個,都稍顯力不從心,更不用說全部了。
所占西落鬼戎的土地,以姬周之民,必然無法盡用,還不如讓給程畢兩國。
這樣一來,未來戎狄復來,這兩個方國必然會賣力應敵。姬周,再不用單獨迎戰眾多戎狄了。
甚至未來姬氏收回祖地豳之后,要對犬方開戰,程畢兩國必然會一起出兵。畢竟,犬方與他們兩國隔渭水相望,他們也巴不得將這一國平滅。
可以說,姬考所使,是純粹的陽謀,對姬氏有百利而無一害的陽謀。
即便程畢兩國清楚,也不會拒絕,因為對他們而言,這同樣是百利而無一害。
姬考在書信之中沒有明說,他相信以自己祖父與父親的智慧,自然會明白他的謀劃。特別是父親姬昌,那可是注定要證道成圣的人,不可能這一點都看不穿。
與女游兮九河,沖風起兮水揚波;
乘水車兮荷蓋,駕兩龍兮驂螭;
登昆侖兮四望,心飛揚兮浩蕩;
日將暮兮悵忘歸,惟極浦兮寤懷;
魚鱗屋兮龍堂,紫貝闕兮珠宮;
靈何惟兮水中;
乘白黿兮逐文魚,與女游兮河之渚;
流澌紛兮將來下;
子交手兮東行,送美人兮南浦;
波滔滔兮來迎,魚鱗鱗兮媵予。
聽著耳畔的音樂,姬考內心之中,不由默默念誦這首未來的詩歌。他也不知道為何,此情此景,讓他不由就回憶起來這首早便忘卻的詩歌。
黃鐘大呂,擊缶操琴。
同樣是九歌,同樣是河伯,所不同的,卻一是曲,一是詞。
聽完這一曲之后,姬考便感覺,未來這詞,實在是和曲子對不上。
明明是莊重浩大的祭祀之音,放到這詞之中,卻成了女子與河伯的歡會暢游。
在巫廟之中聽完一遍這祭祀河伯之曲,沒有聽到任何奇怪之處,姬考便告辭離去了,傅說還在等著他出發呢。
程君父子再三挽留,姬考仍是笑著告辭。
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又能聽一闕河伯祭歌,此間事已了。
至于河伯,至于九歌,至于神靈的真相,總有一天,會為他所知。
停在程君府邸外的馬車上面,傅說看著姬考出來,突然莞爾一笑:“堂皇之謀,共抗戎狄,可以稱之王道也。”
他忽然感慨,姬周一族,從已故的周公姬亶開始,姬季歷,姬昌,再到眼前的姬考,都是非凡之君。雖然衰敗多年,但是以這四世之積累,何愁不興啊。
姬考同樣一笑:“對抗諸夷,本就是所有諸夏邦國之事,談什么王道呢。”
這一點,他相信,沬邑之中的那位商帝,以致他后面的幾位商帝,都是這么想的。要不然,殷商與東夷的戰爭,也不會一直持續到殷商滅亡。
傅說沒有多說,他們繼續上路。
“傅說先生,陸路走厭了,我們不如走一段時間的水路吧。”
已經脫離了犬方國的勢力范圍,在一處休息之時,姬考眼見渭水滔滔,忽然心念一動,覺得他們走水路東行,可能會更快一些。
傅說點頭,早在出發之前,他便說過,路上之事,一切由姬考決定。
“公子,我們并沒有船只。”
姬考聽到這話,便取出祖父給他的地圖,發現在地圖之上,此時所在之地,隔渭水相對的地方,名為驪山氏。
看到這個名字,姬考心中便升起一絲疑惑,他從來不知道,竟然還有驪山氏這個氏族的存在。驪山他倒是聽說過,確實是在渭水之南,臨潼關附近。
“先生,我看渭南之地,有驪山氏族,你可知道,這是什么氏族?”
傅說聽到驪山之名,心念一動,當初他跟隨武丁陛下南征北戰,好像也沒聽說過這個部族。
“我亦不知。”
“那么先生是否有意,一起去拜訪一番,順便交換一些船只。”
“也好,去借幾艘船只,我們的速度也會快上一些。”
周原之上,姬氏之中。
此時,姬季歷與姬昌,正接待完前來拜訪的程君風仲和與畢君畢叔方。父子兩人,正拿著姬考的家書,細細觀摩。
“昌,你覺得如何,考這主意是否可行?”
周公姬季歷,心中有些猶豫,倒不是說舍不得這些土地,只是心中擔憂程畢兩國,此后就要被鬼戎與其他戎狄針對了。
按照他們所說,這兩國國勢,還不如姬周,修行之人,也近乎沒有。要是一旦因此被戎狄滅國,那他姬周真是罪莫大焉。
無論是當年的夏后氏車正仲奚,還是顓頊帝之時便為南正的重,都是有大功于諸夏的。
姬昌卻道:“好啊,考兒這方法,其實極好。”
“怎么說,萬一程畢兩國擋不住戎狄,這不是害了他們嗎?”
姬昌笑著道:“考兒雖然只是將程畢兩國引到了姬周,可是戎狄之地附近,又豈是只有程畢兩國。諸姜方國,夏后遺民,各種上古方國,想來都不會覺得自己地域太多。”
“程畢兩國雖然擋不住戎狄,可是我們這些殷商西部的諸方國合在一處,又豈是戎狄能擋的。”
“在此之前,我還在憂慮,姬周之民有限,我們雖然攻破了戎狄,但是對于戎狄之地,卻不知道如何是好,只能自己派兵駐守,徒耗兵力,卻沒有大用。現在,除下周原附近的眾多地方,我們完全可以將它贈給眾方國,并以此為契機,請他們共抗戎狄。”
姬季歷一聽,陷入了沉思之中,許久之后,才緩緩點了點頭。
程畢兩國是弱小,可是其他方國,還是有一定實力的,這些方國要是愿意出力,應對戎狄,倒也不這么難了。
而且,有地可拓,也不擔心他們不出力。起初之時,沒有方國愿意與戎狄相抗,因為單獨一國,必然不是戎狄對手。
現在,他們姬周愿意居中串聯,將諸方國擰在一起,共抗戎狄。這樣的話,戎狄最為痛恨的,也只會是他們姬周,那些方國的壓力,其實并沒有這么大。
而姬周,本來的目的,就是要對付這些戎狄,完成先公的復仇興周之念。
“昌,這些地全部贈予其他方國之后,我們姬周,又從何壯大呢?”
姬季歷忽然又想到一事,既然土地贈出,他們以后自然不好再要回來。而姬氏,不可能永遠只在周原之中盤桓,終究還是要拓土壯大的。
姬昌展開姬氏繪制的方國之圖,先是指著北方:“這里,是我們的祖地所在,收回之后,必然不可予人,未來之時,需要遷民而去。”
而后,他又指著周原東南方向:“這個地方,如今被犬方國所占,等到祖地收回,我們首先便要將犬方滅掉,橫跨渭水兩岸,與程畢兩國,以及諸姜方國接壤。”
姬季歷看著地圖,點了點頭,而后又搖了搖頭。
“怎么,父親不同意嗎?”
姬季歷問道:“同意是同意,只是我覺得順序應該要換一下,我們先滅犬方,再奪祖地,你覺得如何?”
姬昌搖了搖頭:“昌不這么認為,犬方國孤懸諸夏方國之間,沒有任何依靠,至今還沒被滅掉,最大的原因,就是西北的犬戎。以姬周當前國力,還不足以和犬戎抗衡。等到未來之時,姬周國力再強一些,西部諸多諸夏方國的聯系更緊密一些。犬方之國,隨手可滅。”
犬方國,便是犬戎安插在諸夏國度之中的,似乎準備隨時內外夾擊,一舉侵入諸夏。
他們只是在等待一個機會,等待諸夏勢力衰弱。曾經他們等到過,商人數百年內亂,導致勢力大減,諸多戎狄蠻夷都蠢蠢欲動。
可惜,商帝武丁橫空出世,整頓內部之后,便開始了對四夷的征討。先后幾代商帝,又都是好戰之人。所以,犬戎只能繼續等著。
他們目前所做的,只是慢慢蠶食諸夏方國,不敢過激,引起商人的再度西征。
姬考怎么也沒有想到,他想到的這個辦法,將戎狄之地,贈給程畢兩國,將會成為姬周未來國策的變化之始。
西伯之名,由此而來。
宗周之制,亦與此有關。
此時的姬考,卻隨著傅說,乘風而上,橫渡渭水,來到了臨潼關附近。
事實上,姬考看到圖上有臨潼二字,下意識便以為是臨潼關。
然而此地并不是一個關卡,此地有臨、潼二水,故名臨潼。
一路之上,有三三兩兩的獵戶,卻并沒有看到大型部族。直到一處大山腳下,終于看到了一個不小的部族。
虛空之上,傅說俯視下方,卻驚嘆道:“此地乃是神靈垂青之象啊。”
姬考聽到傅說之言,頓時想到自己還在前世之時,便聽到的一個傳說。
驪山,似乎還真是一位大神曾經呆過的地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