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十四章 煉藥可成丹,器與氣同修

第二十四章煉藥可成丹,器與氣同修第二十四章煉藥可成丹,器與氣同修  會說忘言:、、、、、、、、、

  “見過百草先生,吳回真人。”

  姬叔君帶著姬考、青女兩人,向此地之主與通神真人打招呼。

  “叔君小友也來了啊,這兩位是你的晚輩吧,到一旁一起坐著吧。”

  對于姬叔君,百草先生還是很熟悉的,畢竟前段時間,帶著各種稀奇古怪的問題來問他,讓他都感覺無奈。

  吳回真人則點頭一笑,沒有說話。

  岐山一脈,或者說所有醫家一脈,都有不成文的規定。這種規定,從黃帝軒轅氏之時,醫道創立開始,便已經有了。

  醫道修士收徒極多,不論是煉氣修行的醫者,還是人間治病的醫者,都在其中。人間醫者學得醫術之后,便下山云游,選一個方國定居,為眾生診治疾病。

  而煉氣修行的醫者,最終也只能一個執掌主脈,其他都成為支脈。

  像長桑君與青囊君的師父百草先生,其實也有很多同門師兄弟姐妹,只是后來岐山這一脈傳承給百草先生之后,他們自然出去,選擇其他地方修行傳法。

  要是日后,百草先生要將這一脈繼續往下傳承之時,長桑君他們這一輩的同門,也需要一個個散去,最終只留執掌者在岐山之上,收徒傳道。

  這樣一來,醫道傳承,會越來越多,人間醫者,也會越來越多。

  這一次,很多長桑君他們的師門叔伯之輩,竟然也趕回來了。

  長桑君心中疑惑,這位吳回真人,到底有什么事有求于老師,聲勢竟然這么浩大。

  只是這種事情,吳回真人不講,長桑君他們也不好多問,與各位長輩一一打過招呼之后,只得到旁等著。他們帶著姬叔君姬考青女三人,在靠著殿柱之地坐下。

  本來以長桑君他們的身份地位,老師講道,從來都是坐在中間的。這一次來了不少長輩,他們也就只能靠邊坐了。

  “吳回真人這次,帶來了很多奇異藥草,請我煉一爐丹藥。剛好趁此機會,為岐山附近修士,傳一下我醫道煉氣一脈的煉丹之法。”

  等到岐山之外的修士上山之后,百草先生終于講出了這次擊鐘的目的。

  他這話一出,不管是岐山一脈的眾修士,還是外面的煉氣士,全部都驚喜莫名了。

  人道法門與眾不同,乃是一代代完善開創之法。藥草之學,在赤帝嘗百草之時,不過草創,而到岐伯之時,也不過恰恰奠基。到了今日,經代代口耳相傳,又有文字存世,自然遠勝當初。

  赤帝便是炎帝神農氏,普通人族以炎帝稱之,但是天下修行之輩,卻都稱之為赤帝。

  而藥草之學,到了煉氣士手中,又有了進一步的拓展。

  集人間之藥石,采日月之精華,奪天地之造化,熔于一爐之中,便成丹藥。

  用爐鼎燒煉金石,配制成藥餌,以之為載體,用有招無,把陰捉陽,煉氣士服之,或可錘煉內氣,或可增長壽元,其效用遠勝直接服食藥草。

  近兩千年之前,黃帝伐蚩尤之后,曾多次召集天下煉氣高人,對人道種種法門,梳理定基。

  那個時候,高人匯聚,幾乎人道之中的絕頂人物,都會于帝都之中。大家相互探討,一起研究,丹道,只是種種法門的一道。

  岐伯因為本身便效仿赤帝,親嘗百草,對藥性的了解,即便是煉氣修行遠在他之上的幾位高人,也有所不及。

  因此,在丹道一脈的造詣,岐伯可以說是最頂尖的了。他的傳人,自然也不會差到哪里去。

  “多謝百草先生。”

  這種好事,讓岐山之外的修士一個個面色激動,感覺不虛此行。他們心中,甚至還在感嘆,那些沒來的修士真是可惜了。

  這也沒有辦法,岐山一脈,以醫道立足,此前也傳道好幾次了,卻從來沒有傳過一些高深法門,或者斗戰之術,故此,這一次很多修士,都不愿意過來了。

  醫道之術,或許對普通人來說很重要,但是煉氣之士,外邪難侵,一有傷痛,也可以靠一氣而治理,實非必要。

  甚至很多傷難病痛,煉氣士都以之為修行之難,依靠胸腹之中,那口先天之氣,磨滅劫難。

  丹道卻又不一樣了,他們或多或少,都聽說過神丹妙用。如今聽到能從岐山之中學得此道,豈有不喜!

  百草先生見到眾人歡喜,含笑點頭,緩緩說道:“草木藥性,能治病救傷,卻埋之即腐,煮之即爛,燒之即焦,不能自生,故此先賢創立丹道,以保存藥性。

  而后丹道一步步發展,分三品丹藥,下品為藥,治療諸般傷痛;中品為液,可助呼吸吐納;上品為丹,普通人服之延年益壽,煉氣士服于體內,則演化氣機,洞悉真元。”

  “當然,還有更上者,或可令人壽無窮已,與天地相畢,乘云駕龍,上下太虛。此次不談此神物,因吳回真人所請,只煉上品之丹。”

  百草先生說完,張口一吐,頓時整個大殿之上,云氣蒸騰。彌漫的云氣之中,一口三足兩耳大鼎現出,古樸卓然,見之非俗。

  “好厲害的大鼎。”

  姬叔君見到這大鼎,心中陡然一驚,其威浩蕩無比,讓她的法相之靈,都在震顫。

  “這是老師開始修行煉氣之初,便祭煉的法器吞云鼎,此鼎以吞云為名,實則可吞吐風云雷電,天地氣象。”

  聽到長桑君這么一說,姬考便將目光,盯著這尊神鼎。

  煉氣士雖說祭煉胸中一氣,可以內化不朽,外演神通,但是很多修士,都會祭煉一些法器。

  一則可以用來與人相爭,二來也能借器而煉氣。

  器與氣合,對煉氣修行而言,有著諸多妙用。對于很多高深煉氣士,外煉之器,與內煉之氣,其實沒有太大區別,已經成為煉氣士在天地之間的象征。

  雖然說是傳煉丹之道,但是百草先生,卻沒有口吐一言。所有煉丹玄妙,都在眼前動作之中。

  不傳以言,而傳以行。不傳以表,而傳以里。

  在場都是煉氣士,一切以神意而觀,不以耳目來觀。其中一切真意,都憑自身理解。

  大殿的云氣之中,忽然風雷呼嘯,不斷響起,這尊大鼎,則在空中不斷旋轉。

  片刻之后,百草先生覺得已經差不多了,朝著旁邊吳回真人點頭致意。吳回會意,按照他們所討論的丹方,將手中藥石,按照順序,掐著時間,一件件扔到云氣之中。

  每有一種藥石進入,百草先生便都手掐藥訣,或是風刃掃過,或是雷霆劈下,或是水潤,或是火炙,不一而足。

  處理之后,這些藥石,便以或快或慢,或集中或分散的狀態,落入鼎中。

  藥石落入的中途,吳回真人又得到百草先生致意,點了點頭,仰天一吸。

  眾煉氣士都能感到,天地之間,浩瀚的靈機元氣,匯于吳回真人周圍。

  隨后,他口中一道氣機吐出,落在大鼎周圍,化作熾熱火焰,將其圍起。

  這種火焰,內部色紅如血,外部則是一圈白光,神秘莫測,無人能識。

  吳回其名,來自上古時期祝融部落吳回氏,祝融,乃是上古堯帝之前的夏官火正之名。

  可是火正之所以叫做祝融,卻又是另有來歷,祝融,乃是最為出名的巫神之一,以火行入道。

  木正曰句芒,火正曰祝融、金正曰蓐收,水正曰玄冥,土正曰后土,人間官吏以此稱,其實都是神靈之名。

  他出身吳回氏部落,自然極擅控火之術,這火焰,集火道祝融與醫道雷公兩脈所長,對于煉藥來說,可以說是最為合適的了。

  火焰圍繞大鼎之后,又有幾種藥石材質落入鼎中。

  每種藥材入單之時,所需條件各有不同,有高溫有低溫,時間有長有短,一旦哪里出問題,則所煉非丹,反而成毒了。

  這些東西,在煉丹之前,百草先生與吳回真人,早便商量好了。

  隨后,百草觀照諸藥,吳回控制丹火,煉藥之事,有條不紊進行。

  虛空之中,云火之氣蒸騰,時有風雨雷電侵襲,種種異象不斷。

  “這,就是煉丹啊。”

  姬考看了半天,搖了搖頭,他就是在看戲,完全沒有看懂。

  雖然說也能以神意觀測,但是他畢竟不懂氣機變化,不知煉氣奧妙,哪里能看出其中究竟。

  倒是他旁邊的姬叔君,眼神一動不懂,盯著這煉丹之事。

  她所看的,不是煉丹,而是其中靈機變化。她心中所想,乃是如何應對吳回真人的火焰。

  她常在戎狄之地,與圖騰一脈的修士經常相斗,卻很少和煉氣士爭鋒。這倒是一個機會,讓她了解煉氣士一道的靈機變化。

  見一葉而知全枝,未必全準,但也能見一般。

  青女在一邊若無其事,看看這個,看看那個,百無聊奈。

  姬考看遍四周,也覺得太無趣了,信念一動,便靠著旁邊的柱子,隨意一坐。

  這個坐姿,完全與獸皮之中,那位先民的姿勢一模一樣。

  便是神態表情,都沒有多大區別。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手機版閱讀網址:.zanghaihuatxt

飛翔鳥中文    諸夏紀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