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宗廟與巫廟第四章宗廟與巫廟 類別:
作者:會說忘言 書名:
禹王治水之后,將天下劃分為九州之地。
及至后來,禹王之子姒啟,擊敗伯益,開始了自古以來第一個王朝,大夏。
夏者,雅也,特指黃帝軒轅所制諸禮,有禮儀之大,謂之夏也。
冀、兗、青、徐、揚、荊、豫、梁、雍,天下九州,皆為夏土。
九州之民,皆互稱諸夏。
禹王在時,九州賓服,但凡九州之地,無不以禹王之命是從。
但是禹王身殞之后,啟繼其位,并沒有禹王的功勞。既然無功勞,那自然難以得到九州所有邦國的認可了。
特別是啟的晚年,生活日益腐化。他喜歡打獵、歌舞,而疏于朝政,更不得萬民之心。
啟死,其子太康繼位,也沉湎于聲色酒食之中,政事不修,促使內部斗爭日趨尖銳,外部四夷相繼背叛。
東夷族有窮氏首領后羿,看到夏朝內部矛盾重重,趁太康外出狩獵數月不歸之時,乘機掌握了夏的政權。
太康死后,其弟仲康繼位,仲康微弱,當了傀儡。
仲康死后,其子姒相繼位。羿把相趕走,自己奪了夏后氏的君位。
雖然在數十年后,姒相的遺腹子姒少康,從有虞氏的虞國起家,體察百姓疾苦,宣傳祖先大禹的功德,爭取民眾支持他復興夏后氏,并召集夏后氏的舊臣前來和他會合,最終重建了大夏。
但是,少康中興之后的夏后氏,卻再也難以和禹王之時的夏后氏相提并論。
有窮氏雖然被驅逐,但是東夷各國的勢力,卻并未減弱。
從少康開始,夏后氏后面幾代國君,不斷與東夷征戰,夷夏開始慢慢融合。
可仍有大部分東夷氏族,沒有納入諸夏之中。
不僅東夷,南方三苗后裔重新興起,西北有戎狄開始攻取九州之地,西南蠶叢氏與魚鳧氏后人所在的巴蜀,又頻頻東出北上。
等到夏德衰退,天命不再之后,成湯代夏,九州之土,竟僅剩一半左右。
商人至今,已得天命五百余年。
可是前面三百年時間,王室亂相紛紛,一代又一代上演奪位之爭,再加上各種河水之患,商人的都城,不斷在變換著。
直到盤庚遷殷,內爭外患,才稍有紓解。
盤庚之后的商帝武丁,也算是商王室之中,難得一出的有為之君。
武丁即位以后,兢兢業業、不敢荒寧,勵精圖治,決意振興大業。他四出征伐,對鬼方、土方、羌方、人方、虎方等戎狄方國進行征討。
姬亶帶領民眾在周原之上建立邦國,戎狄之時滋擾,一直沒有發動大規模的滅族之戰。
其中最為重要的原因,就是忌憚周國背靠的大商。
前些年,他們可算是被商人打怕了。
而這一次,如今的商帝武乙,派遣仇生來到周原,同樣派遣各路使者去往其他邦國,目的只有一個。
這位心氣極高的商帝,決定統合諸邦國之力,一起解決東邊最大的一個問題。
東夷,這個從夏后氏之時,便一直與中原紛爭戰亂不休的族群。
“武乙陛下的志向,我一直就佩服不已,周雖小邦,但是也愿意竭盡全力,幫助陛下討伐東夷。”
姬亶想起了武乙之前,武丁之后的幾位商帝,忍不住感嘆不已。
幾代碌碌無為之后,終于出了一位如武丁一樣,胸有大志的王者。
“武乙陛下說了,周原之人,知禮儀,善耕種,明道德,東夷之戰,征討與安撫并重,正需要周公派人相助。”
“陛下高看我姬氏,我姬氏正該效命。”
姬氏邦國初建不久,在當今諸多方國之中,實力連中等都算不上。
不過殷商也不缺少強大的軍隊與絕頂的高人,他們需要的,只是周人的特長,用來教導夷人。
周原的巫廟,與姬氏一族的宗廟,差不多是在一處。
姬考去過宗廟,知道那里擺放著自己祖祖輩輩的靈位,中央供奉黃帝軒轅、黑帝顓頊與帝嚳,左邊供奉后稷姬棄,右邊供奉著讓姬氏一族重新起家的姬劉。
巫廟的話,他是第一次前來。
古樸高大的巫殿之中,姬考頓時就有了一種威壓肅穆的神秘感覺。
大殿寬闊,在上首擺放了一尊神靈石像,雕刻疏漏,五官雖在,面目卻有些不清。
但是看著這石像,寥寥幾個痕跡,便有一種日月入懷的恢弘氣象,浩大高貴,不敢不敬。
神像是站立著的,在它面前,有一個小石碑,上書一個帝字。
而在這個石像后面,還有幾十塊石碑林立,每塊石碑,刻有不同的紋路,似乎是區分各自的身份。
這些石碑,大概就是天帝麾下,各路神靈吧。
以周原的人力物力,也不能指望,建造一個精雕細琢的巫廟,能有這樣,其實就不錯了。
姬考心中這樣思忖,他不明白,為什么在他的太祖父姬亶重病的時候,他會被帶到巫廟之中來。
不僅是他,所有的第三代第四代姬氏族人,都被帶來了這里。
“父親,我們來巫廟做什么?”
一邊的姬發,同樣心中疑惑,向他們的父親姬昌問道。
姬昌搖了搖頭,對于祖父姬亶的要求,他也不是很明白。
姬氏一族,不管嫡系還是庶子,總共幾十個人,全部都被叫來了巫廟之中。
很明顯可以看出,這些人相互之間,涇渭相當分明。
嫡庶之間,自然有分,地位生來就有區別。嫡子們聚在一起,庶子們則三五成群,看著眾嫡子,目光帶有敬畏,以及些微的不甘。
所謂嫡子,就是正妻所出,庶子則非正妻所出。
從三皇定倫開始,一直到夏后氏執掌天下,是沒有什么嫡庶之分的。
而夏后氏因為變公天下為家天下,為了王位更替,才有了原始的宗法制度。
商人奪得天下之后,摒棄夏法,卻因為子嗣爭位,導致了數百年大亂。
盤庚遷殷,武丁中興之后,便開始重新設立宗法,嫡子才有繼承王位的資格,而且地位天然高于庶子。
周人在豳地之時,起于武丁中興之世,為了表示自己對大邦商的崇敬,自然也學習了商人的宗法。
姬亶正妻太姜,只有三個兒子,泰伯、仲雍與季歷,他們三個的嫡子們,地位自然是更高了。
純粹的嫡子不多,也就當初在門口迎接姬昌的那些人。
第三代中,只有泰伯之子姬休名,仲雍之子姬季簡與姬居簡,季歷之子姬昌、姬虢仲與姬虢叔,總共六個。
而第四代稍微多一點,姬考的堂兄弟共有十個,分別呆在各自父親旁邊。
一聲巨響,巫廟的大門被關上,然后大宗伯從門口緩緩走了進來,手持金玉之杖,面上五色面具依舊,看不出長相。
在他身后,還跟著兩個青年,一男一女,身著古樸服飾,色彩鮮艷奪目,讓人一眼就看出,他們同樣也是巫。
女子稱巫,是為巫女;男子既可稱巫,也可以稱覡。
后面的巫覡男子,手中托著一個黑色的石頭,大概一尺見方,漆黑如墨,沒有任何紋飾標記。
大宗伯命男子將黑色石頭放在神像前面,然后朝著神像祭拜了三下,才轉身回頭。
“周公有求,讓我在你們眾族人之中,擇取有巫道天資者,傳授我們這一脈的巫法。我也同意了周公的請求,便將你們都喚來,測試你們的資質如何。”
大宗伯話一說完,頓時所有人都心中一楞。
就他們所知,巫祝之道,乃是占卜祭祀之道,可與鬼神想通。
他們雖然是周公后裔,但是卻從來沒有想過,自身能夠掌握巫法。
一時之間,眾人開始議論紛紛起來了。
他們都不是沒有見識的人,除下那些年幼的孩子,都曾經在戰場上與戎狄相斗。
也知道,巫術只要修習得好,可十人敵,百人敵,千人敵,甚至萬人敵。
就大宗伯后面的一男一女,他們就曾親眼見到,與戎狄的圖騰接引者大戰,威能浩大,連綿百里。
普通士兵碰到他們的交戰余波,都是非死即傷。
大宗伯沒有理會眾人的心思,手中棍杖往地上一敲,金玉之聲響起,繼續淡漠說道。
“所謂巫者,在上可通天,在下可達地,于中合人意。既可借鬼神之力消災解難,也可憑借自身手段祈福求貞。”
“巫有多種,有借神威者,有祈福祥者,有求永貞者,有測兇咎者,有順豐年者,有逆時雨者,有寧風旱者,有彌災兵者,有遠罪疾者,有斬妖魔者,不可勝數。”
“這塊石頭,名為引靈之石,一方面可溝通天地眾神,看看是否能與學巫者相應,若得神靈相應,則必成巫道之中最為頂尖者。另一方面,則是測試你們,是否有其他巫道天賦,雖不能溝通鬼神,卻也能學得頂尖巫法。”
大宗伯說完,右手往空中隨意一揮,頓時多了一柄短劍,上面紋飾精美,一看便不像是凡物。
他將短劍往自己左手掌心一抹,頓時鮮血滴落,在漆黑如墨的引靈石上。
“你等諸姬后輩,由大到小,依次將手放在這引靈石上。”
姬氏子弟相互對視,然后作為姬亶長孫的姬休名,與眾位兄弟點了點頭,便第一個走到了引靈石旁邊,一手放在它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