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章 姬考

第一章姬考第一章姬考  類別:

作者:會說忘言  書名:

  星光如練,照徹古今。

  周元坐在星光之下,聽著鳥語蛙鳴,輕聲嘆息。

  “好亮的星空啊,這要是放以前,絕對看不到。”

  然而星空雖亮,景致雖美,周元的心思卻不在這上面。

  望著自己細細的胳膊,周元又忍不住嘆息起來了。

  他再一次確定了一件事,自己確實是穿越了。

  這種本來只是幻想演義之中的故事,竟然真發生在自己身上。

  沒有天打雷劈,沒有白胡老頭,沒有任何神秘事件,周元都不知道發生了什么,他只是睡了一覺,等到醒來之時,就換了一個人。

  對了,他在這一世的名字叫姬考。

  說起姬考,或許知道的人不多,但是另外一個稱呼伯邑考,或許知道的就多了。

  沒錯,就是那個伯邑考,文王之子,武王與周公旦之兄。

  經過了幾個月時間的了解,姬考已經確定,自己就是那位伯邑考了。

  伯邑考之名,是他死后才有,伯為長子排序,邑為官名,考為名字。

  開始之時,他還滿心興奮,可以去那些名山大川,找闡教截教的高人,入山修行法術神通。

  可是,當知道得越多之時,他卻越失望。

  這個世界,是倒是歷史上的殷商時期,此時正是商帝武乙在位之時。

  然而,所謂的闡教截教,元始天尊、通天教主什么的,都是沒有的。

  至于他們的大師兄太上老君,離出世還有數百年。

  這是一個更接近于歷史的殷商,而不是那個演義之中的神話殷商。

  當然,也不是純粹的歷史,還是存在著特殊的力量。

  這個時代,還是各種巫祝之風盛行,時不時代替上帝宣讀旨意的時代。

  這里的上帝,并不是耶和華,至于具體是哪位,姬考也不知道。

  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各種巫祝之事,卻從來沒有任何人,敢直呼上帝之名。

  這種祭祀,是商人推廣而來的,四方部族,接受商之祭祀法,尊奉商之首領為帝,便需要祭祀上帝,上天之帝。

  而不尊奉商之首領為帝的,則由近及遠,被他們一個一個攻擊著。

  至于巫祝,或許是這個時代最為強大的力量之一了。

  凡以神仕者,掌三辰之法,以猶鬼神示之居,是名巫祝。

  所有邦國部族,都需要立設巫祝,與鬼神祖宗相溝通。

  不過,這些巫祝到底有多強大,姬考反正沒有見過。

  各種巫祝,他見得最多的,就是祈禱跳舞與治病的了。

  祈禱,不如唱歌好聽;跳舞,粗獷而缺少美感;倒是治病的巫醫,倒是讓姬考驚訝。

  雖然不知道他們治病的原理,但是卻驚訝于他們的手段,針刀藥石,五花八門,各有妙用。

  有時候,姬考甚至都在想,要不要也去當一個巫醫得了。

  當然,這也就是想想,姬考甚至都不敢提。

  即便在各種巫祝之中,巫醫的地位,也不算是高的。

  他的長輩,或許能夠允許他學習巫術,不過是學習連通鬼神的法術,而不是治病救人的醫術。

  “考公子,我就知道你又在這里看星星了,這天上的星星,一祀到頭都差不多,密密麻麻的,有什么好看的呢?”

  一個嬌柔可愛的聲音傳來,姬考并沒有回頭,仍是默默看著天際。

  所謂一祀,就是一年了,在夏人執掌九州之時,稱作一歲。雖然三種稱呼并存,但是因為商人稱為祀,因此旁邊邦國也都這樣稱呼。

  姬考心中想著,等到他們周人統御了天下,一定要改成年。

  “有什么事嗎”

  姬考回過頭,看了一眼自己的后面的侍女。

  這個侍女,名叫青女,是姬考的侍女。

  說起侍女,不得不提她的社會地位了,也即是所謂的奴隸。

  來到這個時代之前,姬考從書本所知,這個時代是所謂的奴隸制時期。

  但是,這卻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奴隸制。

  不管是在姬考所在的周原,還是傳聞之中的大邑商,都不存在大量的奴隸。

  這個時代,作為最主要勞動力的,還是眾人。

  所謂眾人,也就是在未來被稱為庶人或者平民的存在了。沒有官職以及爵位,便是大眾中人。

  真正的奴隸,只是比例占少數的罪人和戰俘,他們并沒有很多,不足以取代眾人,成為勞動創造者,而更多的是用于人祭。

  沒錯,就是人祭,活人祭祀天地。

  當初姬考的祖母太任,命姬考他們一些堂兄弟們,一起去選擇侍女仆役的時候。

  太任就說得很清楚,除下他們所選擇的侍女仆役,其他人,都將會被用來當人牲,用來祭祀上帝。

  姬考一眼就看中了這小女孩,一頭青絲,看起來就與其他的不同。

  青女之名,便是因為這一頭青絲如墨。

  青女看著自己的考公子,臉上頓時起了一片紅暈。

  所有的公子里面,就屬自家的考公子最好看了。

  “夫人傳話過來,老爺明天回府,命公子與發公子到門口迎接。”

  姬考聽了,心中微動。

  “父親要回來了嗎?”

  他來此世之中,雖然有幾個月的時間,但是卻從來沒有見過此身的父親,傳聞之中的圣人,未來的文王姬昌。

  倒是他的母親,姬昌之妻姒氏,每日晨昏定省,都能見到。

  說起圣人,如今姬考母親姒氏,腹中正懷著的姬旦,同樣是一個圣人了。

  甚至后者對于整個華夏的貢獻,似乎更大一些。

  此時姬考所居之地,名為周原,地處岐山以西,因此又被稱為西岐。

  約近百年之前,也即商帝小乙二十六年,姬考的曾祖父姬亶,率姬姓周氏二千乘,離開世居的豳地,循漆水逾梁山來到岐山下的周原。

  豳和沿路其它地方的民眾,視姬亶為仁人,扶老攜幼皆來歸附。

  所居為周原,因此立邦國為周。

  “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以吾地以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

  這是當初姬亶遷來周原之前,對著所有的民眾說的話。

  大概意思就是,有人民就會立君主,是想讓君主為民眾謀福利。如今戎狄人之所以進攻我們,是想得到我們的土地與人民。人民跟著我,與跟著他,又有什么區別呢?人民如果是因為我的緣故,與敵人決戰,以犧牲父子親人為代價,讓我于心不忍!

  盡管說了這段話,但是豳地的民眾,全部扶老攜幼,跟隨姬亶一族,來到周原定居。

  在姬考看來,他這位曾祖父的做法,其實深諳兵家之理。

  他們姬氏一族,居于西戎與北狄之間,躬耕種地,以養自身。

  人少的農耕之民,自然敵不過人數眾多的游牧之民。

  存地失人,人地皆亡。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雖然時代變遷,但是道理卻是一樣的。

  所以,前面那段話,不過是姬亶用來安慰民眾的。

  事實上,他們姬氏一族,就從來沒有忘記過,祖輩所居的土地,如今還在戎狄的手中。

  姬考自從恢復前世記憶之后,還沒有見過父親姬昌,原因便在這里。

  自從軒轅黃帝之后,從來只有姬氏一族開疆拓土,卻沒有聽說有哪一族棄土而走的。

  盡管民眾稱贊姬亶智慧賢德,但是姬亶卻從來都是以此為恥。

  夏人、商人、周人,都是軒轅后裔,夏人為姒姓,商人為子姓,而他們周人,卻得到了軒轅黃帝的本姓。

  然而夏人在時,這些戎狄老老實實,商人之地,戎狄也不敢去侵犯。

  姬氏一族好不容易在豳地之中,有了一方耕種之地,卻被諸戎所奪。

  這讓一直以黃帝軒轅正統而居的姬亶,心中著實不痛快。

  來到周原之后,他便下了命令,姬氏一族,男丁成年之后,每年必有一半以上時間,要去與戎狄征戰。

  一方面,周原雖然是個好地方,但是戎狄的軍隊,還是能影響到這里。

  另一方面,失去的土地,不能永遠失去,總要想辦法將它奪回。

  一代不夠,那便兩代,兩代不夠,那便三代。

  姬氏世代將以此為訓,必要收回故土。

  大鼓三響,編鐘七奏,乃迎回師。

  這一天,在周邑之中的城池門口,眾多百姓簇擁著,目光看向遠方。

  早就有軍士傳來消息,周公姬亶的孫子姬昌,這一次與西戎交戰,斬敵數千,收獲頗豐。

  這是周人從戎狄的包圍圈遷出之后,對戎狄作戰難得的勝利。

  消息傳出,整個周邑都沸騰了,民眾們相互轉告,都歡歡喜喜來到門口迎接大軍。

  在迎接隊伍的正前方,是周公姬亶的眾多孫輩與曾孫輩,姬考與他的二弟姬發,就在人群之中。

  此時,姬考九歲,姬發七歲,在人群之中已經可以說是鶴立雞群了。

  姬考風光霽月,超然于外;姬發沉實內斂,王孫之姿。

  在他們前面的,是他們的叔叔虢仲與虢叔,以及三個堂伯休名、季簡與居簡。

  其中,休名是姬亶長子姬泰伯之子,季簡與居簡是姬亶次子姬仲雍之子,虢仲、虢叔與姬考的父親姬昌一樣,是姬亶三子姬季歷之子。

  “來了,來了。”

  作為迎接隊伍之中,年齡最長的人,姬休名看向遠方,輕聲說道。

  沉悶的馬蹄聲已經傳來,遠處揚起了陣陣灰塵。

  灰塵之中,一輛高大的戰車緩緩駛來,車上一面旗幟高懸,上書一個周字。

  一個青年站立在車中,目光謙和而有力,面貌英俊恬淡,眉毛稍向下低垂,顯得十分好說話。

  這個青年,便是姬昌。

  十三歲生姬考,十五歲生姬發,此時也不過二十二歲,而且還是虛歲。

  放之姬考前生的年代,便是連成婚資格都還沒有。

飛翔鳥中文    諸夏紀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