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08章 至誠之道

第108章至誠之道第108章至誠之道  類別:

作者:水牛真是牛  書名:

  嵩陽書院。

  學舍內。

  此時早上的第一堂課還沒開始,學生們已經陸續先到了。

  學生趙霖見學舍內出現了兩個新面孔,有些好奇的問道:“咦,你們是新來的?之前好像沒見過呢。”

  “對呀。”

  張君寶穿著嵩陽書院統一發下的學服,一本正經跪坐在學桌前,如坐針氈。

  這種感覺太怪異了,處在一群學子身邊,實在是感覺格格不入,只覺得度日如年。

  張霖見張君寶的樣子有些奇怪,以為對方第一次上課取笑道:“不要那么緊張,先生還沒到呢,你看看額頭上都有汗了。”

  劉伯溫坐在張君寶的右邊,只見他老神在在的說了一句:“君寶,放松點,老師一會就到了。”

  “伯陽先生什么時候來啊,聽說他講課好厲害的。”

  張君寶的左邊就坐著女扮男裝的沈蓉,與張君寶不同,她不時的向四周張望,一副好奇寶寶的模樣,臉色隱隱有著期待。

  “噓!”

  趙霖一見沈蓉居然在期待李伯陽的到來,悄悄的說道:

  “給你們個忠告,一會先生的課可千萬別做小動作,不然下場會很凄慘的。”

  沈蓉看到趙霖說起李伯陽的名字都有些畏懼,心里更是好奇,追問道:

  “先生還會抽答啊,那我能不能主動要求回答啊。”

  趙霖身邊的同學聽到沈蓉的話的,插話道:

  “這位新同學,你還是別有這種想法,不然答對了還好,答錯的滋味你絕對不會想體會第二次。”

  這時,又有一個同學開口說道:

  “還有,你們最好祈禱先生抽答的時候別點到你們…”

  在沈蓉的帶頭作用,班里面的老同學們十分厚道的擠在沈蓉與張君寶的身邊,向兩人交代上課要注意的種種事項。

  幾分鐘的時間很快過去。

  咳!咳!

  兩聲干咳突然從講臺的方向傳來。

  沈蓉被一群人圍著,突然發現周圍的人全部不說話了,奇怪道:

  “你們怎么都不說了啊,繼續說啊,我還想聽呢。”

  刷的一下。

  所有人就回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神情肅穆的看著講臺。

  原來李伯陽不知什么時候突然出現在了講臺上。

  “今日來了兩位新同學,沈海川,張君寶,你們站起來讓大家認識一下。”

  沈海川指的就是沈蓉,既然是女扮男裝自然要有個化名。

  “大家好,我叫沈海川,以后請多多指教。”

  “我叫張君寶。”

  兩人站起后,分別朝著四周示意。

  “好了,坐下吧。”

  “今日講中庸中的至誠之道。”

  至誠之道可以說是整部中庸的核心,整篇中庸都是圍繞著這四個字講述的。

  “先生,中庸中提到的至誠之道,可以前知,是真的么?”

  下面的學生中不乏通讀中庸的,立刻提出了心中的疑惑。

  在中庸第二十四篇中有提到:至誠之道可以前知,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大概意思是說,領悟了至誠之道的人可以預知福禍,當有禍事來臨時可以提前察覺,并且避免。

  很有意思不是?

  在黃飛鴻世界中,內家拳的最高境界就是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在危險來臨之前就提前察覺,從而避免,這境界李伯陽也沒有領悟到。

  這也是一直困擾著李伯陽的問題,知道在全真教一行后,關于至誠之道,終于有了一絲的眉目。

  “問的好。”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自然是真的。”

  “不可能。”

  “從來沒有提說道。”

  學生們立刻炸了,紛紛議論起來,張君寶也瞪著眼睛,本來還以為上課一點意思都沒有,真是萬萬沒想到了,這哪里是講經,分明是說拳。

  輕輕的拿教尺敲了兩下桌子,學舍內立刻安靜下來。

  又有學生提問到:

  “先生,既然你說這是真的,請問要如何才能做到呢?”

  李伯陽神秘的笑了一下,緩緩說道:“其實中庸已經告訴你如何去做了。”

  “誰來背出中庸二十篇?”

  “我會我會。”

  沈蓉立刻站了起來,紅唇傾吐,娓娓道來,第二十篇中的文字無一錯漏,顯然是能背誦整部中庸的。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停。”

  在背到此處時李伯陽突然打斷了。

  沈蓉驚愕道:“伯陽先生我背錯了么?”

  “不是,你背的很好,可以了坐下吧。”

  “剛才的最后一句話,就是教你們怎么達到至誠之道。”

  單從字面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其實很簡單。

  博學之指的是學習的方法,審問之指的是學習的態度,慎思之指的是學習的技巧,明辨之指的是分辨對錯的能力。

  而篤行之最為關鍵,也是至誠之道的核心,這是對前面方法的總結,大意是指。

  不去做則已,既然做了,不確實做到圓滿絕不能終止。別人學一次就會,我要學一百次;別人學十次就會,我要學一千次。

  如果這么去做的話,即使是愚笨的人也一定會聰明起來,即使是脆弱的人也一定會堅強起來。

  學子們聽李伯陽說完紛紛蒙圈,不明白是什么意思,而張君寶與劉伯溫則是略有所思的表情,只是隱約領悟到了一點意思,但是還不明確。

  李伯陽繼續解釋道:

  “至誠之道,誠于何物?”

  其實這句話才是重點,不同的人聽這句話就有不同的領悟,其他人聽不懂沒關系,有兩個人能聽懂就行了。

  “我誠于武。”

  張君寶暗自嘀咕了一句,有意思恍然大悟的感覺。

  而劉伯溫則是緊咬著眉頭,半響之后也明確了自己的志向。

  接著李伯陽又說道:“知道誠于何物后,又如何去做?”

  其實至誠之道并不是說預知未來,知道自己將要面對的事情是好是壞實際也用不到預知未來,從自己做的每一件事去推測就夠了。

  就好像每個人準備做一件事,在做這件事之前其實大概都思考過,這件事做完之后好的情況與壞的情況。

  至誠之道真正指的是每個人的追求,當明白自己的追求后,又應該如何去實現,中庸講的方法就是: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洋洋灑灑一個時辰,李伯陽訴盡了自己關于至誠之道的領悟。

  一堂課的時間很快過去。

  學舍內的學生離去時,有些聽懂了,更多的是云山霧罩。

飛翔鳥中文    拳破諸天萬界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