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關于30萬大軍1月糧草值不值得跑路的問題

  糾正一個思維,那就是這三十萬大軍的糧草是不是很值錢。

  值錢到你們都替吳老九心疼,都覺得赤德祖贊應該帶著糧草跑路的地步。

  算筆賬吧....

  唐大斗6.75公斤。

  根據資治通鑒記載,中宗李顯時期糧價是一斗百錢,也就是100錢6.75公斤。但是這是因為關中饑災初平的原因。

  到了玄宗時,斗米15錢,比中宗時低很多。

  武則天時,沒有明確記載,不過肯定比中宗時社會環境要好,就打個5折吧,算斗錢50錢。

  而唐朝施行的是府兵制,也就是自帶糧餉。三十萬大軍的糧草只算糧耗和馬料就夠了。

  而一個士兵一天的正常耗糧,大概是一斤半,也就是0.75公斤。

  有的人說,古人油水少很能吃。所以才一天要吃那么多糧。

  其實不是....

  這里只不過是古人用糧食來當計量單位。也就是說,一天的糧米,菜食還有鹽醬等等的總價差不多是0.75公斤。

  好了,30萬人每人每天0.75公斤,就是22.5萬公斤,再乘以30天。

  這就是675萬公斤。

  好多是吧?

  前面說了,一大斗等于6.75公斤。

  675萬公斤糧,就整好100萬斗。

  多少錢呢?再乘以每斗50錢。

就是5千萬錢,折合  5萬貫。

  當然,這還沒完。

  還有馬料的錢!

  養一匹戰馬的耗費平時幾乎等同于養一個兵,戰時耗費更大,差不多加一倍吧。

  征西大軍,九萬騎兵。也就是九萬戰馬,相當于18萬兵卒的糧耗。

  滿打滿算,一個月的馬料,不超過3萬貫。

  也就是說,吳老寧扔給吐蕃人的糧草,最多值八萬。

  現在明白了嗎?

  為什么不帶著三十萬大軍一個月的糧草,這么“大”一筆巨款跑路了吧?

  就算用武則天時期的牛馬來換算,這八萬貫也就是五千頭牛,或者三到四千匹戰馬的價值。

  換算成吐蕃奴隸,也就千人左右。

  還抵不上吐蕃一個中小型貴族全部財產。

  而反觀吐蕃呢?

  他缺的也不是錢或者糧草。

  他缺的是人口!一下被大周擄走了幾十萬的人口,人口這才是吐蕃最大的剛需。

  所以它必需要打河州進行劫掠。

  哪怕搶個小城鎮,都比這點糧草值錢得多。

  還有一點,很多人會用等價換算的思維來衡量周邊少數民族與中原王朝的交換關系。

  其實這是錯的。

  就拿糧食來說。因為中原人口基數龐大的原因,所以糧食對于中原來說是剛需,漢唐拓展國土,很大的原因也是為了增加更多的可耕地。

  但是周邊少數民族,不太存在糧食問題。

  相反,由于工業、工藝水平不高的問題,他們需要的是中原的工業產品和勞動力。

  也就是說,他們劫掠中原,看中的是中原地區的工業物資和人力,而不是糧食或者是錢。

  可能你在那擺一噸糧和一個鐵鍋,他們會毫不猶豫的選鐵鍋。

  當然,這只是一個比方,唐朝鐵鍋并不普及。

  好了,就說這么多。

  本來這段查了半天資料,可以寫正文里的。

  比如李瓘問吳寧,吐蕃人就一定拿著糧草去打河州?吳寧就可以很裝逼的把上面那筆賬算給李瓘聽。

  但是...

  太特么水了,我自己都下不去手。

  開個單間,說明一下就可以了。

  想看就看看,不想看跳過就是。

  最后,歡迎大伙兒提出各種疑問。

  我知道的會盡量回答大家,可以是單章,也可以章節說隨手一答。

  當然,如果是我不知道的....

  那里有只叫蒼山月的鵪鶉。

飛翔鳥中文    獒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