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白社 山海經的第八點想法:天之處刑者
被一書友強力要求寫刑天,那就不要怪我讓你夢想破碎了。
其實按照我的計劃,還輪不到寫刑天,因為我還沒來得及寫黃帝和九天玄女。
我計劃是先寫這倆,然后再寫應龍燭龍,如此才好解釋刑天。
繼而勾勒出整個軒轅稱帝的傳奇史詩。
不過現在新書已發,之后山海經恐怕會很久才會更一篇。姑且先滿足書友想看刑天的心愿吧。
關于刑天,其實沒什么好多說的,他的故事還沒有九天玄女重要。
首先有一點要記住,刑天這個名字,理應是他死后才有的。
從甲骨文和金文的象形來看,刑字,是個夾著腦袋的行刑臺,外加旁邊一把大刀。公開處決意為刑。
天不用說,人頭上加一橫,意為人頭上的是天。
有的時候,也代指人頭,因為人頭對于人,就相當于天一樣重要。人頭也位于人身體的‘天一般’的部位。
所以刑天,大約是斬首這個詞,最古老,最有逼格的一種表述方法。
被用作人名,可以衍生理解為‘被人首分離者’的意思。亦或者是‘刑于天’的意思,也就是‘被上天斬首者’。
上古如果說‘那個刑天’,其實恐怕就是特指當年那位‘被第一個公開砍頭的人’。
刑天,有如此殊榮,恐怕未必是‘第一個’的原因,也可能是因為他身份崇高,或者讓人忘懷不了。
繼而,他的名字哪怕被人忘了,可人人都用‘刑天’這個稱呼,來代稱他。
這就好像什么呢?
易牙你們知道吧?先秦名廚。還有庖丁,也是一代名廚,屠牛一絕。
所以后人尊稱廚藝時,都說‘易牙之道’。
而說刀功時,則稱‘庖丁之術’。
刑天也是類似的情況,他肯定并不是叫刑天,但因為他被公開斬首這件事太出名,太讓人印象深刻,所以他死之后,古人流傳他的事跡,稱其為刑天。
用的,就是公開斬首之刑的,某個特別好聽的說法,來代稱了他的本名。
至于刑天的本名叫啥,已然不可考了。
又說他是蚩尤手下,也有說他是炎帝手下的,這都沒有根據。事實上,刑天只有這一條記錄留下來,其他先秦文獻,根本就沒提過這個人。
那么刑天,為什么讓人無法忘懷呢?不過就是個失敗者,一個連名字都沒有的被斬首的家伙。
原因,我想你們大家都知道,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他正是死了,才出名的。
死了,才震撼于世人的。
所以他活著的時候的名字,無人記住,消失在了歷史長河之中。但他死時的震撼,卻永遠鐫刻在當時人的心中,最終名動千古,留下刑天傳說。
那么這個傳說,最早出處是什么呢?
毫無疑問,山海經:“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古人寥寥數筆,一股不屈意志便躍然紙上。
這也是刑天唯一的記載。
這個記載,我還是比較相信的,因為延續了山海經一貫的冷酷文風。
對于刑天的如此表現,沒有任何贊揚,或對其原理的描述。
刑天為何斷首還在那舞呢?是不是猛志固常在,頑強不屈的意志支撐著他?沒寫,沒提,沒有暗示。
這就對了!鬼知道他心里想什么?
相比起來,夸父那里提了一句‘夸父不量力’……就讓我感覺不客觀了,明顯是后人加工了的。
山海經大部分的記載,都是冰冷直抒的文字,一種非常老實的文風。
刑天這段,較為符合。
內容很直白,我想不用翻譯也看得懂。
唯一需要解釋的,就是里面一些特定文字的含義。
不同時代,文字有不同國情的含義。
與帝至此爭神,光這一句話,就有無數種解釋。
帝不必說,我前面聊了那么多帝,帝就是天下共主。
那么神呢?
很多主流學界的專家,在解讀山海經時,都認為帝,就是神,是華夏人民對于天神的特稱。
這顯然是不對的,我反正不認可。
我之前解讀時候說過,山海經是個嚴格分類的歷史地理書。
他是我認為人類最早的使用了分類學的著作!
是人、是神、是山、是水、是獸、是鳥……作者都一一分類好了,不管對不對,他至少按照他的理解分類了。
無比冷靜地記錄,就像是學術報告一樣,你們單看五臧山經,一山連著一山,每一山有什么,都清清楚楚,格式嚴謹!
這是我解讀山海經的一大利器,因此我知道精衛就是個鳥,既不是神,也不是人。
尊重這種格式化,這種分類原則,這種古人的儀式感,是我解讀山海經的基石。
我曾說過,山海經中的神,也許并不是我們現在的含義,至少要復古一層,不可能跟現在的含義完全一樣。
當時說以后再解釋。
現在可以解釋了。
山海經里,充斥著大量的‘有神’、‘有神焉’這樣的分類。
比如:“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燭龍。”
這是個典型的,分類為神的存在。
老規矩,解釋神,先追溯它最古的含義。
而最古的含義,我們就得看甲骨文。
金文是西周的文字,甲骨文是殷商的文字。因為我國是象形文字體系,所以一脈相承,且能從象形中理解含義。
那么甲骨文的神,怎么寫呢?說出來你們可能不信,那個字是‘電’。
你們可能要說,不是說神字嗎?怎么扯電呢?
然而沒錯,甲骨文里,這倆是同一個字!
象形來看,就是一道閃電!
‘’大概就長這樣,一個反向s,我實在是打不出來了。
總之就是電字,它也確實被當做電的意思來用。
可是為何,要說它也是神字呢,是因為有些甲骨文段落,它確實又被當做神字來用的。
很多甲骨文的額外含義,都是通過聯系上下文來破譯的。
殷商人是個迷信的部族,他們大量地要運用‘神’這個字,所以學者們聯系上下文就發現,怎么應該是‘神’字的地方,卻都寫著‘電’?
由此可知,甲骨文里,電這個字的另一個含義,就是神。
奇怪,殷商人不是崇拜鳥嗎?怎么以電為神?由此側面佐證,在甲骨文之前,一定還有更早的文字!
甲骨文絕對不是漢語的最早形態,它一定還有個更原始的體系。
扯遠了,總之,相關的專家們解釋,以電為神很正常。
漢語里,經常有一個字,代表多個含義,畢竟我們的文字體系就是這樣,象形、延伸,有廣義、有狹義、有名詞動用之類的。
古人對自然現象無法解釋,風雨冰霜都覺得神異,而自然現象之中,最令人震撼的,無疑是‘閃電’!
所以上古之人,發明了‘電’這個字之后,又延伸出‘神’這個意思,表示人類不可理解,令人仰望,充滿力量,神異無比等概念。
這是主流解釋。嗯,我無法反駁,這大約是最合理的解釋了。
我個人也是支持這個解釋的。
我國‘神’這個字的意思,其最早就來源于古人對于閃電的不理解,完全說得通啊,
之后的金文,神字就在電字的基礎上,發生了變化。
周朝人給‘電’字,加了個偏旁部首,是個用祭臺去祭祀的象形。
左邊一個祭壇,右邊一道閃電。
這就是金文里的‘神’字,也給后來的篆文,隸文,乃至現代漢字,奠定了基礎,之后都是在簡化金文的象形結構了,以至于變成了我們現在的神這個字。
嗯,非常合理,但是卻和山海經的分類格格不入。
因為按照這種說法,上古夏朝以前古人眼中的神,就是指天神、神仙、超自然,無比神異的意思,跟我們現代一樣。
那么聯系山海經通篇,就很奇怪了。
比如“有神,人面獸身,名曰犂。”
這個叫犂的神,它的特色就是人面獸身……好吧,古人看到這東西不能理解,感覺很神異,又覺得他很牛叉,心生敬畏,所以稱之為神?
那么為何“有獸焉,其狀如豹而長尾,人首而牛耳,一目,名曰諸健。”卻是獸類呢?
還有“有獸焉,其狀如犬而人面,善投,見人則笑,其名山揮,其行如風,見則天下大風。”
都這都是人面獸身,甚至也很神異,為何不是神類?而是‘有獸’?而是獸類?
可能有人要問,也許是那個東西更像人,所以稱之為神。
“羽民國在其東南,其為人長頭,身生羽。”
“有牛黎之國。有人無骨,儋耳之子。”
“有人焉三面,是顓頊之子,三面一臂,三面之人不死。”
為何這些又都是人類,同樣怪異至極,為何分別是人、神、獸?分得這么清楚?
難道是因為力量?神擁有強大的神力?
首先我們排除掉真正的超自然,也就是說,被稱為神的東西,是因為古人看起來,覺得他很牛·逼?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后,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
注意,結合山海經其他的關于陸吾的描述,我們可知,這個‘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的神,就是昆侖的守門神陸吾。
而根據山海經里其他關于昆侖的描述,我們也知道,昆侖丘的主人,是西王母。
這里西王母的分類……明確寫了,‘有人’!‘有人’!‘有人’!
昆侖西王母是人類,而神陸吾,則是守門的。
怎么回事?作者怎么回事?竟然不給西王母分類為神?
這可是西王母!山海經作者之后三千年,無數的后人都把她當成神仙來拜,山海經的作者,你身為老祖宗,怎么跟我們理解不一樣?你竟然說她是人?
好吧,我總不能說:“你只是山海經的作者,你懂個屁的山海經。”
這太扯了。
還是那句話,一切以山海經為真實,作為基本前提。
那么我們就看得出來,山海經的作者,文字冷靜得一匹!
該是人就是人,該是神就是神。
無論形狀怪異與否,無論可不可以理解,無論是否強大,都跟分類沒有關系。
那么,這里我要提一下,現在流行一種新的說法,那就是巫師。
山海經里所有的神,都是巫師。他們化妝、紋身、頭戴羽毛、插著牛角、披著獸皮,神神怪怪,忽悠民眾,自稱為神。
所以,山海經里才有那么多的‘有神焉’,其實在我們看來都是巫師。
ok,這種解釋,也說得過去。
但是很可惜,我不認可。
也許上古的巫師,確實忽悠了當時的民眾,但是他絕對忽悠不到山海經的作者!
很簡單,山海經里,有‘巫’這個分類!
如果說神就是巫,那為什么還要有巫這個分類呢?這不重復了嗎?
“有靈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禮、巫抵、巫謝、巫羅十巫,從此升降,百藥爰在。”
這里明確寫了,‘十巫’在這升降,上了天又下來。
這才是巫,他們玩藥草的,山海經的作者理得非常清楚。
“有人名曰柏高,柏髙上下于此,至于天。”
你們看,這段里的存在,又說是人了,明明這個叫柏高的,也會上天,也是上上下下的。
他咋不是巫呢?他咋不是神呢?
怎么就偏偏是人呢?
綜上,我們可以知道,人神的分類,跟形狀,跟地位都沒有關系。
它是質感!它是材質劃分,它是當時的人可以分辨出來的,明確知道不是人,不是獸,甚至不是血肉之軀的另一種‘活物’。
“其中多何羅之魚,一首而十身,其音如吠犬,食之已癰。”這個我說過了,是章魚。
雖然這玩意兒一首而十身,長得無比怪異。
但是你們捫心自問,你們看到章魚,會覺得它是神嗎?
不會的,就算是小孩子,也知道是一種動物。
不是因為大人教的,而是質感。
而是那種活蹦亂跳的生命氣息。
我再舉個例子,比如一頭熊,和一頭玩具熊。
它們長得一樣,而且都會動,但都會叫。
但我想,不會有人分辨不出,哪個是小熊,哪個是大玩具熊吧?
現在你們來分辨一下下面的描述對象。
有獸焉,其狀如巨犬,身黑,犬齒,人立而行,吠聲如虎。
有神焉,其狀如熊,吠聲如虎,反臂于頭上!
請問,他們分別是什么?這個例子,我想足夠明白了,不明白的舉手!
在樓上舉手的,大家去欺負她!
總而言之,不要把古人當傻子。
古人只是詞匯量稀少,但稀少卻又精煉!
他們見到從未見過的怪物,再恐怖,再神異,至少山海經的作者都冷靜地記下……有獸焉!
因為他知道,那是個動物!是個動物!是個動物!
生物和非生物,給人的明顯感覺就不一樣,質感!一種古人都看得出來的,內在的,本質的,不同!
無數人稱山海經怪誕無序,我卻從字縫里看得出二個字!
理智!
這是一本百科全書,分類嚴謹。
那個時代,有那個時代的國情,那個時代的‘約定成俗’,那個時代的常識!
就好像山海經的作者,從來沒解釋‘龍’,沒解釋‘人’,沒解釋何為‘魚’一樣。
所以他也沒在山海經里,解釋何為‘神’。
因為這是常識,作者認為只要認識字!就能理解其含義。不識字看什么山海經?
所以同樣是人首獸身的形象,他只需要在前面加一句‘有神焉’,那個時代的人就都懂了。
因為神,這個分類本身,就已經包含了巨大的信息量!就已經介紹了文字所難以描述的‘質感’。
這像是什么呢?就像是我們的報告說:“有個機器,長得像狗,它自己會跑,也會叫。”
“有個人,他長得像狗,自己會跑,會叫。”
這不是一脈相承的嘛?我們描述一件東西,不應該從一開始,就先說一句,有個xx嗎?
先給個類別,這種我們已經習慣的文法,山海經里就已經大量地運用了!
如果不加這一句,光看‘長得像狗,它自己會跑,也會叫。’
鬼知道是個什么東西啊!那個時代的人自己都會誤會!
可是加個分類,就可以理解了。
綜上,我認為‘神’,不是動物。
因為它既不是‘有人’,也不是‘有獸’,更不是有花有草有魚有鳥。
能讓那個時代的人,單獨立個‘神’類別,可想而知它的質感一定非常特殊,估計跟石頭鐵塊等死物似的。
但是呢!它也沒用‘有石’之類的說法。
所以神一定不是普通的死物,可能會動,也可能結構特殊,意義特殊,功能特殊。
如此排除法下來,我只能想到……器具。
山海經沒有‘器’這個分類。
也許有,只是名為神。
我們再回到前面發的這句:“有神,人面獸身,名曰犂。”
天哪,太簡短了,如果以神仙妖怪來定義,這玩意兒憑什么是神啊?
可是如果神,是一種工具呢?是一種機械呢?
這位名為犂的神……難道是用來耕地翻土的那位?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山海經里大量的神,都是黃帝、顓頊、少昊這些個帝所生。
生,我以前解釋過,有創造之意,衍生之意。
所以其實就是群帝們,發明了各種機械、器具,曰為神。
理智一點,那么,我可以說,在上古時代,所謂的神,不過是民族智慧的結晶,不過是偉大領袖所創造出來的特殊產物,神異的人造物!
它可以是宏偉的奇觀,可以是能鎮守一方的機關,也可以是恩惠于民的器械。
可以有光照如燭的神,可以有引流排水的神,可以有翻山裂土的神,可以有不死不滅的神。
上古群帝所締造的時代,神,只是工具。
其實到這里結束最好了,唉,好煩。偏偏是讓我解讀刑天……
我上面說了,最好是先解讀了黃帝,解讀了九天玄女,解讀了應龍,解讀了‘有神’等分類后,再解讀刑天這種小故事……
有點遺憾。
關于上面的神之解釋,其實還有好多內容我沒說,畢竟不是專門講神。
以上是比較寫實的神面目,很多人恐怕沒想到,我們民族的神,從來就不是超自然之物。
現代的我們,已經難以相信,我們神的含義,不是什么神神怪怪的東西,而是非常務實的奇觀,非常務實的工程,非常務實的器具。
它特指,被創造物!
我們從古以來,就是個創造性的民族。
而非受神賜予的民族!
被創造出來的是神,而非人。
只是我們已經遺忘了上古先民的智慧和理性。
我們民族的人文思想,都是他們所奠定的。人定勝天,絕天地通,不屈于大自然,百折不撓。這都是從那時候開始,就已經出現了的精神。
神是什么東西?高的過帝嗎?帝乃大功德之王!
百神皆為群帝所生,在山海經中,眾神守昆侖九井巖,鎮四方門,司帝之田圃。
大哉昆侖之主,西王母,反倒是人類,壯哉!
這背后的風景,以及那個時代是怎樣的人文思想,何等深邃,現代人恐怕都想象不到了。
看完山海經,我能完全理解這種感覺,也明白了為什么我們是一個可以絕天地通的民族。
或許我們失去和遺忘了太多,但精神已然鐫刻于骨頭里。
從甲骨文的神,到金文的神,最大的改變,就是在閃電旁邊,加了一個祭壇!
萬萬沒想到,最迷信的殷商人都沒有加,濃眉大眼的周朝人,卻在上面加了……
這個祭壇一加上去!千百年來,神這個字,開始朝著我們今天的定義,發展前進。
唉,綜上,是我最理智的解讀。
按照慣例,咱來點科幻的。
為什么到了殷商時期,‘電’這個字,代表了神?
發生了啥?從山海經的角度想,越想越有點懵逼。
難不成殷商人,認為上古最偉大,最震撼,最神異的發明……是電?
首先聲明,我前面給你們介紹的,甲骨文專家的主流解釋,我是不反對的,因為很合理。
我這里只是提出另一個大膽的猜測,神在山海經時代,在上古時期,是被創造物。
但并非所有被創造物,都可以稱之為神。還必須要與電有關。
比如,它需要被電驅動……或者它可以掌控電……至少,它帶電……
所以,山海經作者,在進行分類時,沒有用‘器’這個字,因為不夠概括完全。
他選擇用‘電’這個字。因為它們是‘電器’。
這個字用著用著,到了殷商時期,電器的技術已經沒了,所以電這個字,就擁有了神明的意思。
山海經充斥著大量的‘有神’,難道是‘有電’?
或者說,他的意思是,這個東西,是個帶電物體?
電驅動的被創造物,是可以動的,是可以發聲的,是可以長得很怪異,且有特殊作用的,甚至可以有一點點智能的。
如此看來,山海經里很多的神都可以解釋了。
血肉生靈之軀,無論多么怪異,叫做獸。
金屬器械之軀,無論多么平庸,叫做神。
神為人造,獸乃天生。
那么燭龍……
算了算了,跑題了,拉回來,以后再細講。
以上關于神,是我個人的解讀,迄今我還沒有看到類似的說法,純粹的獨家腦洞。這個概念一出來,其實你們自己都可以去解讀山海經了……
總之了解了這些,現在可以回歸‘刑天’了。
“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刑天叫什么,不知道,甚至可能這是個部族。
帝是哪位?大概率是黃帝,我和主流學界都是這么認為的。
首先排除法,他應該不是黑帝顓頊。
因為黑帝顓頊,也有個類似的故事:‘共工與顓頊爭帝’。
注意細節。
一個是‘與帝爭神’,一個是‘與顓頊爭帝’。
毫無疑問,前者爭神,對方已經是稱帝了,爭的是神這件器具。
而后者,則稱呼的都是顓頊,這表明共工爭奪的時候,顓頊還不是帝。他們爭得是帝位。
這就是爭神與爭帝的區別。
后人不知含義,所以就流傳出刑天反抗黃帝,想要自己當帝,然后被黃帝打敗,斬首了云云。
然而在我看來,刑天明顯不配當帝,否則我們應該知道更多關于刑天的故事才對!
要知道共工,有太多知名的故事了,山海經里就有很多篇幅提到共工。
對了,共工與祝融大戰,這個傳說的原型,其實就是所謂的‘共工與顓頊爭帝’。
這倆是同一個故事。
祝融,就是顓頊。至少那一代的祝融,就是顓頊。
這是個官職,一個地位很高,但還不是帝的官職,相當于能源部部長吧,國級干部。
顓頊在稱帝之前,總不可能是個平民吧!他稱帝之前當過祝融,立過大功。這個我以后解讀。
總之共工某某,與祝融顓頊大戰,爭奪帝位,最后共工不管老百姓死活,放洪水失民心,所以顓頊贏了,成為黑帝。
綜上,共工是個上古時期,存在感非常強的官職,其所在的氏族,往往都符合當帝的最低條件。
縱觀山海經,共工每次都跟帝之候選人作對,還每次都輸了。
唉,團藏啊。
反正由此可側面說明,刑天是不配當帝的,尤其是跟黃帝爭,憑什么?炎帝、九黎都服了。
刑天除了舞干戚,他還有什么故事?沒有了,這是那個時代的不是很強,也不是很弱的某個氏族,甚至是……個人。
如果是氏族,那這就是個小部落抗擊黃帝的故事,想要黃帝創造的‘神’,比如高達什么的……哈哈。
總之想要,就打。然后干輸了,還不服,百折不撓,頑強不屈,最后徹底消亡。
我不喜歡這種說法,我傾向于刑天,乃是‘個人’。
畢竟從原文來看,“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
這更像是一個人,而非一個部族。
如果是個人,就又有好幾種說法。
比如刑天是個無名小卒,他想要搶帝造的神,結果被明正典刑,公開斬首。
根據刑字的象形,是個人被架在一座刑具上,頭被夾著,旁邊有一把刀。
所以這肯定是公開處決。
而這種姿勢,人死了還能動,倒是挺正常的,只要他意志強烈,頭掉了確實還能再掙扎一段時間。
這對于當時的旁觀者們而言,可能很震撼,因此留下這則描述。
以上,恐怕就是你們所認為的解讀吧?
很可惜,這只是第二層,我說過山海經作者文風非常冷靜。
他不會無緣無故,寫下‘以乳為目’這種文字的。
在我看來,這文字既然在山海經里,那么一定發生了!
所以第三層解讀,刑天真的是人嗎?
其實解讀到了這里,我就應該引入九天玄女解讀時提出的一些概念了,可惜,我還沒來得及解讀九天玄女……
簡單一說,那就是這篇文字,并沒有給刑天分類,所以它有可能是個‘電器’。
刑天是機器人,就可以解釋頭砍了以后,還能用胸前的光學傳感器觀察,還能用腹部的喇叭說話,并且雙手揮舞著盾牌與斧頭。
嘖嘖,智械危機?
這也解釋了為什么一個人,被黃帝砍了,還要專門記載下來……
這不是一般的普通人挑釁黃帝,而是個‘神器’造反了。
這個神器刑天,到底是黃帝自己造的,還是天上給的,那我就不知道了……
第四層,既然會攻擊黃帝,大概率是天上給的吧。
如此,也能解釋為何‘爭神’,這并非刑天貪婪,而是回收。
仗都打完了,軒轅都稱帝了,于是刑天,按照他的任務,此刻應該回收黃帝的‘裝備’。
所謂的刑天,或許不是‘被上天斬首者’的意思,而是‘來自上天的斷頭臺’。
“天之處刑者!”
如若黃帝不老實,不交還‘諸神’,則斷下黃帝的首級。
而結果你們也知道了,黃帝膽大包天,本該是劊子手的刑天,反被公開處刑。
黃帝不給,刑天找他要,黃帝就是不給,甚至還抓住了刑天,將其送上了斷頭臺。
如此,也能解釋,為什么黃帝要安葬刑天!
畢竟是上頭有人啊,天上來的行刑官,直接因為不想還,就砍死了,肯定不好。
所以……
“唉,諸位,我不是不想還,正要還,結果他上來就襲擊我,我沒辦法,只好把他抓起來,砍掉腦袋,唉,真可憐,程序出錯了吧?雖然是他先動的手,但我也沖動了,還是把他安葬了吧……”
外交智慧啊,沖突可以,不要撕破臉。
黃帝估計想研究一下身體,就只安葬了頭,留下了身體。
可惜黃帝還是想多了,他太低估天上那伙人了,以為手上有對方給的‘諸神’就可以對抗。
他雖然毀壞了刑天,但刑天只是個智械而已,天上的人并沒有親自來回收。
而且腦袋雖然安葬了,可身體并未失去行動能力。
當黃帝靠近時,突然刑天胸口亮起,腹部發聲道:“還裝備!我要把‘諸神’帶回天上!”
說罷,還揮舞盾牌斧頭恫嚇。
最后發生了什么,沒有記錄,但想想也知道,黃帝不會傻到硬剛。
砍掉刑天的頭,已經是玩擦邊球了,大概率是在試探底線。
看到刑天沒了頭,胸口竟然還能長出眼睛,肚子上還能張開嘴巴,雙手揮舞兵器,黃帝就知道,不可力敵,他還差了太多情報。
就算他有辦法搞定刑天,可他對天上那伙人,一無所知,時機遠未成熟。
所以最終的結果,黃帝應該是認慫了,肯定還是妥協了些什么。
而之后,他開始了傳統藝能,坑孩子……
他戰爭期間,以女兒為工具,贏得勝利,也就是九天玄女的故事。
和平期間,利用了‘恒我’,送出了臥底。
他是個腹黑的大帝,他也許曾是上天的傀儡,可他也從未忘記過反抗。
一切,只為了找出解決‘天人’的辦法,打破‘天地通’的格局,終結‘十日時代’。
他的合作,他的綏靖,他的腹黑,最終只為了后世某代大帝,可以驅逐九日,絕天地通。
收集情報,打好基礎,最終誰能站出來,黃帝自己已經看不到了。
為何黑帝顓頊可以知道趕走外星人的辦法?可以知道外星人一直隱瞞的法律?
也許正是源于,黃帝助‘恒我奔月’的那一步棋。
亙古相傳的刑天之事,我們看到的只是刑天的不屈,與那死了也要戰斗的氣概。
精神很好,但只有這樣的氣概,終究是個莽夫。
真正的勇氣,是低頭。
是表面低著頭,心里卻堅持一個念頭不動搖。
那個念頭,叫做抬頭。
也許我們只重視這則故事里,最璀璨震撼的那個揮舞干戚的影子。
而沒有注意到,隱藏在影子下,黃帝心中誰也不知道的可怕念頭。
誰也不知道,黃帝當時在想什么,他殺了刑天,又安葬了他。
他安葬了頭顱,卻放過了身體。身體揮舞著干戚,到底讓黃帝在那一刻,想通了什么?
硬剛,必死無疑,他一定選擇了低頭。選擇了低頭發展不動搖。
我結合‘恒我奔月’的記載……在想……這不正是在布局嗎?
或許黃帝的心中,壓抑著無比大逆不道的逆天念頭,某種抗爭意識已然覺醒。
對方為什么要‘爭神’?為什么要拿走強大而神奇的造物?這些機器很重要嗎?這難道不是在畏懼我嗎?忌憚我們這些踩著黃土的人嗎?也許與天人的差距沒有那么大……
正是這種充滿野心的‘邪念’,點燃了反抗的心火。
也許,黃帝是個天生的叛逆者。
‘我為什么不可以背叛,助我一統天下的你們呢?’
他砍下了刑天的頭顱,邁出了叛逆的第一步:試探。
盡管他終其一生,都沒有終結十日時代,但他一定做了很多,暗中做了很多。
他放下了第一塊拼圖,布下了第一步棋子。
第一塊,最重要。
很抱歉,讓我解讀刑天的書友,在我眼里刑天從來不是什么大英雄。
刑天的故事,并不是個反抗的故事,更不是個被砍倒之后,還倔強地嚷嚷我不服輸的故事。
被人踐踏之后,選擇低頭,最終堅定一個信念,發展一百年不動搖,犧牲無數而最終抬頭的故事,才是真英雄。
或許,這樣的精神很毒,但在現實里,我確實是這么想的。
我記得前面剛開始解讀山海經時,我就說過,我心中的黃帝,陰險腹黑有擔當。
拋開科幻版的故事,寫實版本的他也同樣如此。
他是經歷了戰爭的洗禮,從尸山血海里殺出來的人,乃姬家天下初代君,百姓制度開辟者,絕不是個和氣老!
迄今為止,先秦之后流傳的黃帝故事,皆是仁愛。
卻忘了,他是個開國之君。
刑天,除了死的那一刻,所留給世人的驚訝以外,再無其他。
也許正是這無甚功德的氣概,頗為吸引人,從晉朝之后,注意,是晉朝開始,刑天才終于多了點故事,一會兒變成蚩尤的大臣,一會兒變成炎帝的臣屬,甚至到了現代,成為了所謂戰神。
但是刑天,終究只有山海經那一處可信記載。
無論爭神,爭的是什么,他都是失敗者。
對他的歌頌,一切始源于晉朝陶淵明,陶淵明看了山海經,為他與精衛附了一首詩。
而在推崇大復仇的漢朝,而在鐵血的大秦,而在先秦的大爭之世,刑天不過是無名小卒。
因為他,沒有功德。
好啦,這次應書友要求,把刑天寫了,大概他會很失望。
不過我原設想的解讀順序,也被打亂了。難頂。
好在,藍白界面,黑帝時代下的‘黃帝’故事,已經開始。
新書《信息全知者》已經發布,還沒注意到的兄弟趕緊去收個藏。
以上。
請記住:飛翔鳥中文小說網 www.fxnzw.com 沒有彈窗,更新及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