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筆趣*閣,最快更新!
距離出發還有一周時間,萊納自然沒有閑下來。
他在邀請克萊爾與自己一同出行的第二天,便來到了實驗室。
萊納很快布置好了使用學術積分從魔法協會兌換回來的法陣。
三種粒子的發生法陣,每個需要三十學術積分,這不同于菲娜父親的原始法陣,而是經過了數位法師的優化改良的法陣,能夠產生不帶雜質的純粹粒子流,并且安全可靠,不會對使用者產生影響,由于采用了標準魔石功能,通常,一位三環法師便能獨立操控,萊納自然也能使用。
萊納身邊飄起來了一張紙,上面有著他昨晚設計的實驗草圖。
他首先布置了一個圓盤,在圓盤正中間,放上了一塊輕薄的金箔,隨后在圓盤一側布置能夠產生相對元素質量約為4的元素希里歐斯粒子構成的粒子流的法陣,在圓盤外圍,布置了顯微鏡,圓盤周圍是一圈接受屏,如果希里歐斯粒子擊中接受屏,那么就會留下一個光點,這個顯微鏡能夠環繞著圓盤轉動,足以觀察到來自各個方向的希里歐斯粒子。
為了防止干擾,整個實驗裝置被真空玻璃罩蓋上,萊納可以通過機關來操控其中的顯微鏡轉動。
組裝好實驗裝置,調試了一番,萊納正式開始了實驗。
他啟動了粒子發生法陣,一陣熒光閃爍,看不見的粒子流便開始逐步涌動,擊打金箔。
萊納設置的粒子流釋放頻率很低,大約十分鐘后,他停止了粒子發生法陣的運作,接著轉動顯微鏡,統計其落在接受屏上的希里歐斯粒子的落點。
如果按照奧特蘭克閣下的觀點,希里歐斯粒子在這個實驗中的偏轉角度應該很小。
假若擊中電子,根據兩者的質量比,電子對于希里歐斯粒子的影響微乎其微,可以無視。
假若擊中了原子,那么原子兩側的正電荷相互抵消,也基本影響不了希里歐斯粒子。
所以,根據那蛋糕與葡萄干的模型,希里歐斯粒子在這個實驗中應該幾乎沒有偏轉,集中地聚集在金箔的另一側。
然而,當萊納做完統計,他發現,雖然絕大部分的希里歐斯粒子都集中在粒子發生法陣的對面那一邊接受屏,但依舊有少部分的希里歐斯粒子出現了大角度偏轉的現象,一部分希里歐斯粒子的偏轉角度超過了90度,有的甚至發生了180度的反射!
這違背了奧特蘭克閣下提出的原子模型。
萊納又重復了兩次實驗,得到了近似的結果,這才來到另一邊的桌子旁,俯身開始書寫。
“......根據實驗現象,原子的絕大部分質量與電荷應該集中在一個極小的空間內,原子并非像是鑲嵌著葡萄干的蛋糕,而是由一個極小的原子核與環繞著它的電子組成。”
只有整個原子的質量集中在很小的一部分區域,實驗現象才能得到解釋:
絕大部分希里歐斯粒子從原子核之間的空隙穿過,哪怕擊中電子也沒有絲毫影響。
少部分希里歐斯粒子經過了接近原子核的區域,受到了正電荷的排斥,從而影響了運動的軌跡,出現了偏轉,偏轉的角度隨著希里歐斯粒子越來越接近原子核本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