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74章 陛下缺錢了

  天才一秒記住本站地址:[]

  https:///最快更新!無!

  ‘皇帝一言九鼎’,在剛到明朝的朱壽眼里,就是一則虛假。換到如今,這句話的含金量至少達到14K。

  “陛下提倡依《大明律》治國。可您取消入考的限制,這有些自相矛盾。”屠滽好言好語地規勸,語氣溫和、態度誠懇。

  朱壽呵呵一笑:“《大明律》有這一條?屠公您確定?”

  話音剛落,便聽到電話另一端的翻書聲。

  “陛下何時把‘娼優隸卒及其子孫不得入考’的律法刪去?”劉健詫異。

  “新版《大明律》經過內閣復核的,劉公當時沒發現?”朱壽笑答。內閣沒認真復核,他能怎么辦?

  一旁出席電話廷議的顧佐用眼神詢問王鑒之、楊珠。這兩位共同參與重修大明律。

  楊珠一臉茫然,王鑒之苦笑。能說當時修訂了不下十次,核查最后一版時,司禮監的公公一直在催促,大家全都頭暈腦脹了嗎?

  陛下…算計了他們。

  劉健哼哼幾聲,算是認栽。“陛下,您就鬧騰吧!”

  “劉公吶,您說朕鬧騰,朕鬧騰誰呢?唐朝鬧騰科舉,為的是打擊門閥勢力。科舉一舉打破隋以前的九品中正制,唐朝人才輩出,而五姓七望、世家門閥走向末路。”朱壽長吁一口氣,“龍生九子各不相同,狀元的兒子也未必是讀書的料。您翻遍大明,有哪家能保證代代取仕當官的?”

  劉健已經盡最大的努力保持心平氣和。但每次只要和新皇多說幾句,他就忍不住想發火。

  劉健把電話扔給屠滽,不想再聽到新皇厚顏無恥的聲音。

  “陛下…”屠滽想說些什么。

  朱壽搶話:“識時務者為俊杰。朕想打壓商人,可大明百姓生活所需的糧食、布匹、油鹽醬醋茶都需要商人。朕在大勢之下妥協。連朕都妥協了,諸公還在堅持什么?”

  新皇對商人妥協?

  連他們也無法終止的食鹽零售、糧食最低收購價算什么?!

  糧商不敢在國內倒騰糧價;鹽商被開遍大明各地的酒醋面局逼得遠走關外;布商乖乖地在皇家研究院門口排隊,拿著金銀幣等待購買紡織機。

  新皇高舉依法治國的旗幟,商人們最為擁護。在《大明律·商律》的保護下,他們才能免遭新皇的進一步‘迫害’。

  “陛下…”屠滽不想繼續這個話題。

  書香門第、官宦子弟想要過關斬將出現在會試,都不容易。其他人更難。除了讓更多的百姓送孩子讀書,沒什么壞處。娼優隸卒的子孫能中進士的可能性極低。

  陛下為了這等小事和朝臣們耍心機,也是難為陛下了。

  朱壽自顧自地道:“曾經商人子弟不得科舉。可時代進步了,士農工商早之間的壁壘被打破。天下有多少官員是通過納糧、納銀當上官的?排在最末位的商人只要手頭有銀有糧,就能一下子擁有官身。而你們呢?不但不反對納糧捐監這種毀國本的政策,反而還大力!商人能翻身,娼優隸卒的子孫就不能翻身?”

  “諸公講點道理好吧!別因為對方沒好處送你們就雙標!”

  在文華殿參加廷議的官員:“…”

  “陛下…”屠滽發急。

  朱壽再次搶話:“別說娼優隸卒是下九流。太祖也是下九流出身,照樣開創朱明王朝,受天下人跪拜!”

  “喂喂喂!為何不回話了?坐在龍椅上的人制定規則。有能力把朕拉下來,規則你們來定。如果拉不下朕,那就乖乖聽話。朕總比元朝皇帝英明吧?文人士子在元朝做官的不少,明初江南名士對元朝還念念不忘!朕就不信比不過元皇。”

  在朱壽身邊旁聽的顧佐等人神色陰沉,都指揮使楊玉等武官們一臉同情。和新皇相處久了,遼東武官們越來越感受到新皇對他們的偏愛。

  文華殿內,謝遷吐了口氣問周圍人,“是當眾挨廷杖難受,還是被陛下冷嘲熱諷更難受?”

  陛下的嘴巴比廷杖更可怕。

  劉健揉揉青筋跳動的太陽穴,開門見山地問,“陛下過年不回京,是為了接待遠方來客嗎?”

  朱壽眉頭一挑。旅順口被東廠接管,劉健怎么知道的?晉王露的口風?

  “怎么了!你們有意見?元朝皇帝能同意天主教在京師修建教堂、傳教,朕連這點胸襟都沒有嗎?大明還不如元朝了!”朱壽生氣地掛斷電話。

  文華殿內寂靜無聲。陛下這上綱上線的,能不能講點理?

  禮部尚書石瑤詢問左右侍郎,著人從文淵閣取來前朝遺留的蒙文《圣經》。“兩百年前的確有外國人在京師傳教。主教孟高維諾辭世后無人接任主教,天主教漸漸勢弱,隨元朝一起湮滅。”

  秦王認真翻閱當年的記載:“孟高維諾主教來自意大利邦國?遼東上演的《歐洲簡史》劇提到過,歐洲的貿易被阿拉伯人和意大利人壟斷。意大利人知道來京師的海路,難道西廠一直與意大利人做生意?”

  西廠的事,別說想去海外闖一闖的宗室感興趣,軍機處、內閣對它的興趣一直有增無減。大明的改天換日,離不開陛下從海外弄回源源不斷的金銀。

  “遠航隊傳回的情報有一條,西班牙統帥貢薩洛·德·科爾多瓦正在意大利打仗。”馬文升眼睛一亮,他好像發現了新皇的秘密。

  一群被朱壽擠兌出滿腔怒火的廷臣,發動五府六部尋找蛛絲馬跡。等到朱壽接見從滿剌加國趕來的葡萄牙神父時,廷臣們把事情查了底朝天。

  “元朝時,有從意大利城邦來的傳教士到京師傳教。其后又有一批人從古里國轉道京師。意大利人知道古里國。”

  “三寶太監下西洋時到過古里國,古里國曾多次前來朝貢。禮部有詳實的記載。”

  “陛下讓劉大夏拿走了航海圖,其中必定有前往古里國的航線。”

  劉健抽了口煙總結道:“這些年來,西廠把貨物運到古里國,與在那的意大利人交易。”

  “陛下的錢袋子被打,西廠在海外的商貿出了岔子。所以內承運庫近些日子缺錢使。”戶部尚書韓文忍不住大笑,“陛下也有缺錢用的一天。”

  戶部接到過劉孝公公打來的電話,攛掇戶部出錢資助藥廠。除了戶部,劉孝把所有裝電話的地方都問了一通。遠在甘肅的肅王接到了電話,特意詢問過宗人府此事。

  拜劉孝所賜,很多人都知道內承運庫沒錢。官員們總算知道原因了。

  謝遷笑道:“陛下缺錢,總該講點理了吧?”

  “哈哈哈”文華殿笑聲四溢。

  “那個,”工部尚書曾鑒吞吞吐吐地說,“前一段時間陛下命工部秘密打造十門大將軍炮。工匠們無意中看到裝炮管的木箱上,印有‘古里’兩字。”

飛翔鳥中文    大明第一禍害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