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361章 不征之國

  (書號:164715)

正文第361章不征之國作者:俗人喝茶  ,最快更新!自從明廷重置了交趾承宣布政使司,云南孟艮府成了西南邊陲的風暴中心。明廷的重心一直在北方,如今韃靼被打的七零八落,又被朱壽攪成米糊。北方安定了,安南的問題顯得尤為突出。

  “李公還沒解決安南嗎?”朱壽不滿地問。

  雖然東寧伯焦俊剛從馬六甲回來,但身為和大明富貴與共的勛貴,比文武官員更操心皇帝和太子的家事。太子身邊突然多出了兩位女子,甭管相貌如何,是女的就能引起關注。

  焦俊還沒來得及拿出從馬六甲搞到的寶石打探消息,楊慎的話傳遍了整只船隊。兩位女子,竟然是給未來的太子妃找的女護衛。

  枕頭風的威力焦俊親眼所見。先帝對萬貴妃的百依百順,見過的人絕對忘不了。提及未來太子妃的親爹,焦俊使勁說好話,唯恐將來被穿小鞋。

  焦俊憨厚地道:“西南地形復雜,又有各方勢力插手,李公剛到一年哪能那么快解決。況且我軍曾在交趾駐扎二十年,交趾的反叛從未停息。善謀的李公定不會為了短時的小利放棄長遠的利益。”

  朱壽古怪地瞟了焦俊一眼。要不是知道李東陽很窮,他都要懷疑李東陽賄賂了焦俊。

  哎,文官獨霸朝綱他擔心,武官太強他擔心,文武官員關系好他還是擔心。他還沒當皇帝疑心病就那么重,將來可咋辦呢?

  皇帝真不好當,希望便宜老爹長命百歲。

  “是因為‘不征之國’的祖訓吧。”朱壽語氣埋怨,“交趾人真以為本宮拿他們沒辦法嗎?”

  焦俊臉色一變,忙說,“李公定會為殿下考慮。這次安南在馬六甲重金聘請海盜騷擾瓊州,指不定就是李公弄來的機會。還請殿下忍耐一二。”

  在太子之前,大明處處用祖制說話,陛下是祖制最積極的維護者。太子強橫出世,破壞了無數的祖宗律法。陛下偏心,官員們持身不正,武力和話語又都比不過太子。在太子的淫威之下,朝堂上已經很少有人拿‘祖制’說話。

  朝堂的官員不說話,安南使者先開了口。

  今年太子不在京過臘八節,陛下著禮部準備了宮宴。上次臘八節宮宴,勛貴們被太子臊得慌。這次太子不在,大家可以熱鬧熱鬧。沒想到,安南使者在宮宴提了太祖‘不征之國’的祖訓。

  太祖的《皇明祖訓》將日本、朝鮮、占城、安南等15個海外藩國列為“不征之國”,告誡后繼者不得恣意征討。永樂帝討伐安南失敗,成了‘不聽祖訓會倒霉’的實例。此后的幾任皇帝防備北方,更沒膽子破壞祖訓。

  大明出了一位‘類太祖’的太子,一切都不一樣了。

  弘治帝冷著臉離場,早早結束了宮宴。

  朝臣們瞪瞪安南使者,揣走了能拿的東西,敗興而歸。

  宮宴的菜肴美酒,宮外真心吃不到。

  蝦夷的海鮮,哈密的瓜、瓊州的水果、河套的牛羊肉、大寧的番茄等等,最好的先往宮里送。酒醋面局定期為宮里特別釀造各類酒、醬料。尚膳監的廚子會做各地美食,不出宮就能嘗遍天下美食。

  唯一令朝臣不爽的是,宮里被太子整治的如鐵桶一般。專供宮里的東西,沒有陛下的賞賜根本拿不出來。有資格出席文華殿廷議的官員,時不時能從宮里拎走一些,可其余人伸長脖子也等不到皇帝的賞賜。太子喜歡往外頭跑,宮里的弘治帝卻不愛出門。

  至于攻打安南違反祖訓?呵呵,西廠出海貿易就不違反祖訓了嗎?國庫空虛,和韃靼的幾場仗的軍費大部分是太子負擔的。北方缺糧,朝廷賑災的糧食出自海外占城。朝臣們哪有臉以違反祖訓彈劾太子。

  陛下任命李東陽為交趾布政使。李東陽是太子未來的岳父,文武官員吃不準太子的打算,冷眼旁觀安南事態的發展。

  雖然朱壽身在蝦夷,無線情報站盡責地把京師的消息一條不拉地傳到。

  “馬六甲海峽的滿剌加國情況如何?弄來的金銀秘密送往密云鑄幣廠了嗎?”朱壽要操心的事很多,安南暫且往后排。

  焦俊一一回稟。

  相比安南,朱壽更在意滿剌加國。根據后世記載,就在這幾年,葡萄牙船隊會抵達滿剌加國。東西方即將碰撞。留給大明的準備時間不多了。

  內閣、軍機處就不那么淡定!

  南京水師遵令剿滅海盜,并把抓到的海盜押解入京。錦衣衛從海盜口中審問出緣由。朝臣們知道了海盜背后有安南人搞鬼。

  文武官員各個義憤填膺。去你的‘不征之國’!安南把大明的臉面放在腳底踩,怎么還能忍。

  尤其是大明文官,他們的脾氣不比武官好哪去。海盜不但擾亂了瓊州,還殺了知府!這筆賬他們必須和安南好好算算。

  農學院用占城稻培養出高產水稻,江南遷移20萬百姓開發瓊州。當初瓊州高產水稻一年兩熟,平均每畝六石傳回京師,太醫院的保心丸脫銷。

  瓊州府超越湖廣兩省,成了大明最大的產糧基地。朝臣們各個成了紅眼病。禮部弄沒了太子五十艘寶船,朝廷沒銀子賠給太子。在太子的忽悠下,朝廷把瓊州五十年的稅收免了,把瓊州沒人要的土地給了太子。

  只要一想到太子手上擁有的糧食,朝臣們就要吃保心丸防止活活氣死。

  宋朝以后,官員的臣權意識濃重。臣權和皇權的爭斗無時無刻不在進行。強如太祖,即便取消了宰相,三代后出現的內閣繼承了宰相的權利。

  官員們知道,不能讓太子一人掌控住大明的糧食命脈。但從太子口中奪食風險極大。朝臣們眾志成城,趁著太子出海,跑到弘治帝面前大哭特哭。他們懺悔能力不足,在瓊州的事件上處置失當,讓朝廷蒙受損失,懇請弘治帝懲處。

  朝臣們這么做,放性格強勢的太祖、永樂帝和朱壽眼里,就是逼宮!他們會換掉整個朝廷官員的可能性很大。

  可仁慈的弘治帝不會。圣旨沒人遵循就是一張廢紙,天下還得官員治理。皇帝就是位大家長。協調好家中眾人的矛盾,這個家才能興旺發達。

  弘治帝從兒子手里要回了一半瓊州的土地,交由戶部直屬管理。土地收獲的糧食入國庫,瓊州的土地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買賣、封賞。

  而接管土地的官員沒到任,秋收的稻谷沒來得及運往京師,竟然被海盜搶了!

  雷州衛、海南衛出動戰船打擊海盜,被海盜全滅,出海將士全部陣亡。膽大的海盜再次登路,攻向瓊山線的知府衙門。錦衣衛趕到時,瓊州知府張桓被殺,海盜后逃回海上。然后就有軍機處調南京水師的命令。

  明廷的臉被安南打腫,云南孟艮府馬上收到朝廷備戰的指令。

飛翔鳥中文    大明第一禍害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