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131章 清寧宮壽宴(第三更)

  第131章清寧宮壽宴(第三更)

小說:作者:俗人喝茶  百度求有求必應!/read/135599.html全文閱讀!求,有求必應!

  太皇太后的壽宴在以部分御史為首、從四面八方集聚而來的年輕士子靜坐中舉行。每位藩王們進入大明門時目不斜視,假裝沒看到不遠處靜坐的人群。

  遼王悄悄地問代王:“為何皇帝不把人趕走?皇室尊嚴何存?”

  “估計是因為太皇太后的壽宴,皇帝不想鬧過頭。反正我等進京祝壽只是捎帶。前些年前太皇太后提出要見崇王,朝臣沒同意。這次皇帝只想讓太皇太后開心,壓根不在意我等。”代王默默吐槽:估計皇帝還想炫耀有個好兒子,沒成想因為這個好兒子被朝臣逼著下罪己詔。

  “皇帝不好當。”遼王深表同情。

  代王沉默無語,藩王的日子就好過?昨日一壇玉露春讓他徹夜難眠。有糧不敢用的苦誰能體會。

  他想傳消息回大同,詢問河套的內行廠直銷店是否有玉露春。誰知送信的侍衛被攔回。京師通往北方的幾條官道有滾石、路面損毀等事故,暫時無法通行。

  這個理由似曾相識。

  “本王準備捐5萬石糧食。”代王突然開口。

  他不知道山西的具體受災情況,但大同附近絕對沒有災荒。代王府夏收順利,收上的糧食入庫,并沒有聽到底下的長吏報告有減產的消息。原本他不在意這種事,即使大同受到旱災,不會少了代王府的份。可從大同沿途前往京師,還是能看到田間有農戶忙忙碌碌。

  遼王迅速遠離代王。

  親王每年有一萬石祿米,但是初代遼王得罪成祖,每年祿米只有一千石。后經仁宗、宣宗兩朝恢復到每年四千石,可日子依舊過得緊巴巴。昨日一壇酒喝掉他半年的祿米。他是窮親戚,幫不上皇帝什么忙。

  代王提出捐糧,收到慶王、肅王、安王、晉王等北方藩王的支持。

  “慶王府人口眾多,只能捐5000石。”慶王糾結地說。

  相比代王,他根本不在乎本宗子弟棄宗室身份投奔河套。他的兄弟將近百位,兄弟都認不全,更不要說侄子輩。他已經打算好,若是太子因為藩地內百姓狀告王府強占民田,他會把上百位兄弟打包送到河套。

  弘治帝的同胞兄弟,剛拜見母妃邵太妃的興王豪爽地說,“本王捐十萬石糧食。”

  遼王妒忌地雙眼發紅,怎奈興王是皇帝的親弟弟,就藩時得到四千傾田莊的賞賜。十萬石糧食也不算多。

  剛就藩山東青州的衡王弱不可聞地說:“小王沒糧食。”

  他倒了血霉就藩山東青州。青州遇到蝗災,百姓遭殃,衡王府也遭了秧。當地官員把蝗災算在他頭上。可他明明什么都沒做。

  由于是家宴,所有藩王聚集在清寧宮。今日是太皇太后的七十大壽,也是清寧宮的落成儀式。堂堂大明藩王像個剛進京的鄉巴佬,清寧宮內侍宮女用的茅房都比王府的好,他們豈會甘心捐糧。

  最后除了代王、慶王、肅王、安王、晉王五位就藩北方災區的藩王,只有興王、靖江王兩位王爺慷慨解囊。

  心心念念想要恢復親王待遇的遼王躊躇不前。興王是弘治帝的弟弟,靖江王祖上是太祖的侄子,他們會捐糧的舉動很正常。可為何同樣受災的北方藩王府會捐糧?

  問代王,代王搖頭不說話。其他幾位同樣如此。

  北方連年災禍,為何今年受到朝臣的格外重視?往年受災,官府開倉救濟、弘治帝下旨免去稅銀,百姓們也就挺過去了。在他們看來,今年只有山東蝗災嚴重,但朝臣卻擺出一副北方百姓馬上要餓死的架勢。

  宗室是籠中的金絲雀,看似待遇從優,實則處處受限。曾經江西弋陽王的屈死給他們所有人敲響警鐘。事關他們的身家性命,皇帝更相信親近官員的一句話。何況這次牽扯的是太子,他們絕對不會給自己招惹麻煩。

  太皇太后在崇王的攙扶下出現,皇太后緊隨其后。同時還有英宗的高淑妃、代宗的廢后汪氏、憲宗的廢后吳氏、宸妃邵氏等太皇太妃、皇太妃、太妃。

  從太祖令妃子陪葬到英宗取消殉葬,大明后宮一下子多了許多高壽的妃子。但她們默默無聞的生活在后宮中,極難得有機會出現在人前。

  弘治帝偕同大肚便便的皇后出現在清寧宮。張皇后一臉復雜地看向清寧宮。四層高樓、琉璃瓦、玻璃窗、升降機、還有天臺上各地風格的花園,真的是太子給太皇太后建造的?而不是清寧宮里的其他人?

  各位藩王郡王依次上前行過。

  興王代表幾位王爺捐糧:“我等想為皇兄略盡綿薄之力。”

  太皇太后拍拍崇王的手背。

  崇王隨即拱手:“本王捐糧5萬石。”

  “本王捐糧五,五百石。”遼王立刻接話。

  弘治帝嘴角的笑容頓住,又很快恢復。“朕替百姓們謝過各位王爺。陳伴伴,把照兒送的玉露春分別捐糧的各位王爺。”

  遼王咧嘴大笑,這下賺大發了。

  其他藩王暗罵他蠢,遼王一脈就沒幾個腦子清醒的。

  弘治帝試探過到宮中請安的王爺、郡王。王爺不松口,郡王也不敢開口。沒想到今天竟有意外之喜。他打算讓內行廠關照幾位王爺,補償他們將受到的損失。

  這次弘治帝沒準備手軟。

  此次清寧宮落成儀式在天臺舉行。天臺的假山上擺了尊一人高的鍍金佛像,佛像坐在假山上,面前是一小灘池水。有內侍搖動隱藏在假山里的抽水泵。

  “嘩啦啦!”池水涌起3米高的噴泉,陽光灑在噴泉上,一輪彩虹出現在噴泉的頂部。彩虹下鍍金佛像慈祥地看著天臺上眾人。

  原本強顏歡笑的太皇太后眉眼舒展,眼里只留下彩虹和佛像的倒影。

  各位藩王們看傻了眼。這是仙術?不對,這是高深的佛法!

  弘治帝笑呵呵地對張皇后說:“一定又是照兒的鬼主意!”

  張皇后摸著肚子含笑點頭。她能說什么?

  大能仁寺的僧人轉動手指長短的鐵盒子,用瞬間燃起的火焰點燃酥油燈,供奉在佛像前的祭壇,落成儀式開始。

  在清寧宮天臺舉行儀式時,西廠小旗帶人推著板車停在靜坐的人群前。他們從板車上搬下一疊傳單,依次發給靜坐的士子。

  傳單他們很熟悉,這是太子第三次派發。士子們好奇望去,太子會對陛下失德有何感想。

  “‘*******,*******’這話說到我等心坎里。”士子們拍手叫好。他們不顧東廠和錦衣衛的屠刀在此靜坐,是想讓弘治帝意識到自身錯誤。這是為國為民的高尚舉動。

  等等,這文章是不是寫錯了?

  百度求有求必應!i.qiuxiaoshuo/read/135599.html,歡迎收藏!求,有求必應!

Copyright©求

飛翔鳥中文    大明第一禍害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