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498章 明事理,懂道理

  弘治帝溺愛兒子正德帝,是經過歷史蓋章確認的。

  家里就一根獨苗,放在平常百姓家,長輩們想怎么溺愛都行。養出任性、霸道、目空一切的孩子,最多禍害整個家族。但生在皇家,影響力呈幾何倍數放大,禍福難料。

  官員們愁得揪掉了不少胡子。

  事物都有兩面性。

  陛下的性格正好克制住韃靼人的狂妄。但這有兩個大前提。

  一是,威寧伯王越戍守邊疆,幾次出長城趕跑河套地區的韃靼人。帶出一批能打硬仗的將官。

  二是,在弘治帝的英明領導下大明中興。太子出征在外,弘治帝親自監督軍備糧餉,朝廷諸公齊心協力。集中興的大明朝一國之財力、兵力,加上太子不擇手段的算計,韃靼被打殘實屬正常。

  不管背后有何種原因,陛下收復河套、平北方之亂、推廣高產糧種,此三事足矣讓天下百姓歸心!陛下的龍椅穩若磐石。

  但再好的局面,也架不住個性獨特的陛下鬧騰。

  科舉制度是能妄動的嗎?

  免稅權是說取消就能取消的嗎?

  這次的陛下,站在天下所有文人的敵對面。

  有功名在身的文人、官員享受免稅權怎么了?這是《大明律》明文規定的。

  陛下口口聲聲說依法治國,下令重修的新《大明律》墨跡未干,就想推翻嗎?有官員上奏質問。

  當時身處遼東的朱壽如此回答:“朕若是不遵守《大明律》,早就下旨嚴令各方照辦。東廠監督,不遵令者去除烏紗帽。正因為朕以身作則、依法治國,才會找爾等商量,才讓爾等有喊出反對聲的機會。”

  “這么做不算依法治國,怎么做算?律法的存在是為了治國,危害國朝發展的律法,是不合時宜的,需要及時作出修改。這是選拔官員,管理國家的本質!”

  “爾等是讀書、識字、明理的官員。別像升斗小民一樣無理取鬧。”

  “塑料生活品的原料,已經從杜仲換成了橡膠。無知小民提著一桶桶杜仲要賣錢。不收他們的,便誣告管事貪瀆。最后逼得朕下圣旨,申明塑料作坊今后不再收杜仲才作罷。”

  “朕遇上無知的小民,有理也說不清啊!”

  上奏的官員收到遼東的明碼電報回復時,被人送去了太醫院。

  自此之后,‘流氓不可怕,有文化的流氓才可怕’成了官員們掛嘴邊的俚語。

  “沒有最可怕,只有更可怕!”看到會試最后一道策論考題,有位考官失態地脫口而出。

  弘治帝尬笑。

  這是正德朝的首科取仕,兒子說要親自出策論題,弘治帝沒做他想。考題是東廠的人在貢院關門前快馬加鞭送達的,此前無人見過。

  他忘了兒子沒事也能攪出事的本領。

  “斷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考題很坑人。

  此句選自《論語》,原本是很正常的一句圣人之言。幾年前當年陛下在朝堂之上,用不同的斷句,解讀出五種不同的含義。

  那件事引起士林震動,名家大儒爭論不休,至今沒有一個統一的答應。

  在場的考官們還記得當年還是太子的陛下回答:“適合大明的,就是正確的斷句方式。”

  送考題的東廠信使火上加油:“陛下得知京師士子的示威游行,臨時出了這個考題。陛下將采用答卷中相同斷句最多的方法,回應士子的游行。”

  弘治帝腦門子上的青筋直跳:“何意?說清楚!”

  東廠信使朝弘治帝拱手作輯:“回太上皇:若收上來的答卷,大部分斷句‘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陛下將直接作出最終決定,不向天下人解釋理由。”

  “陛下說,參加會試的舉子來自各州各府。比官員們更能準確反應當地士子的心態。”

  “太上皇!”考官們紛紛下跪,請求弘治帝圣裁。

  弘治帝頭疼欲裂:“照辦吧。不然,臭小子又會整出其他幺蛾子!仔細想想,應試舉子對此事的看法,的確能代表當地士子的觀點。”

  “哎,也不知道誰提點了臭小子。”

  三位副考官之一的楊廷和不停地搖頭,絕對不是他!在官員們的密切關注下,大家確定幺蛾子的主意都是陛下本人想的。若是發現有人教唆陛下,那人墳頭的草早就一人高!

  同為副考官的戴珊默默吐槽:太上皇您就別給陛下找借口了。一切都是您慣出來的。

  “此科發揮正常之人,將來必定是朝廷棟梁。”楊廷和接收到太上皇的眼神示意,生硬地轉移話題。

  眾考官面無表情地瞪他。

  貢院里的官兵敲鑼打鼓宣布策論考題。

  “讓不讓人活了!”

  應試的舉子五雷轟頂!

  這是什么理由!

  他們的意見怎能取代官員的意見?!

  陛下想害死他們吧?寫錯了斷句,將同時得罪同學、師長、地方父母官、宿老。

  還不如直接殺了他們干脆!

  這還怎么考!

  很多人后悔不迭,他們就不該參加這科會試。

  “禁止喧嘩!”戴珊等考官經過商量,分頭到各考區巡視,“好好答題!”

  戴珊接過鑼鼓,敲鑼示意應試舉子們們安靜。他敲出的鑼聲很有韻律。和‘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斷句節拍相似。

  遠處其他考區也傳來相似的鑼鼓聲。

  聰明的,立刻埋頭作答。

  愚笨的…能從千軍萬馬中考中舉人參加會試,沒有笨蛋。一時沒想通的,看到左右埋頭書寫,很快也能想明白。

  弘治帝長嘆一聲:“朕退位和沒退位有區別嗎?”

  臭小子估計算到了‘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最終答案。但臭小子準備如何‘使天下人知之’呢?不會再失蹤幾個人吧?

  “小爺做事更加肆無忌憚了。”一直伺候在旁的陳寬低聲道。

  弘治帝氣笑:“給雍泰去電。令登州府衙:不得反駁士子們示威游行的請求,不得派兵鎮壓將可能出現的騷亂。讓臭小子好好感受一下洶洶民意!”

  “也該讓臭小子撞撞南墻!讓他明白‘步子邁得太大會摔倒’的道理!”

  有些道理,千古不變,放之四海皆準。

  朱壽身為社會人,很多道理不但知道,運用得頗有心得。

  廚房管事聽見敲門聲,以為是護院發現了什么馬上開門,結果看到是朱壽,脫下鞋子就準備打。

  “管事,這是俺的賣身錢。俺這輩子都沒見多這么多銀幣!俺放身邊不踏實,還是交給管事保管能安心。”朱壽傻嘿嘿地摸摸頭。

  管事換上笑臉,重新穿上鞋。擺著胸脯保證替朱壽保管好錢幣。順帶遞給他房間里存放的油餅,并讓他回去睡覺。

飛翔鳥中文    大明第一禍害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