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第一百二十四章狠宰一筆《》正文第一百二十四章狠宰一筆 《百萬富翁》前三期播出后,佳藝得到的收視率統計已經爆表,最后市場部自行調查后也是得到的一樣結果,這三期平均收視率超過了80點,每期收看人數均在兩百萬人左右,這還是一個保守數字。
林動得到消息后都不相信收視率能超過80點,那不是意味著80以上的觀眾都在晚上看佳視臺嗎?
但還不止如此,由于《百萬富翁》的節目在《絕代雙驕》前播出,香港觀眾看完了綜藝節目,順帶也看了電視劇。
這使得《絕代雙驕》本就居高不下的收視率再度上升,終于在第三周突破了70點。
林動覺得等到佳藝的四大綜藝節目全部推出后,那時真的找不到對手了,將來怕是要自己跟自己打擂臺了。
大佬早有這個念頭,這么多人經營一家電視臺太浪費資源,還會讓徐客等人無法出頭,所以將來買下現在已經沒人看的麗的電視臺,這是他的下一步計劃。
麗的那邊不少小股東都已經在嘗試出售股份,現在連TVB都只能苦苦掙扎,麗的那邊的小股東們都已經沒有信心,包括母公司都想找人接盤了。
這段時間,佳藝差不多挖走了麗的近三成員工,當家小生和花旦一直與佳藝眉來眼去,麗的不僅留不住人,就連最近一期的藝員培訓班都招不到人了。
這還不到一年時間,但是TVB和麗的都已經面臨留不住人才的窘境,特別是近幾個月以來,報考三家藝員訓練班的第一選擇是佳藝,只有考不進去才會報考選擇TVB,至于麗的根本沒人報名。
大佬今年已經為藝員培訓班進行改制,今后每年都會在1月份和7月份招收學員,訓練期均為一年,頭3個月學習基本知識和鍛煉基本功,中間六個月進行專業的禮儀和表演課程,最后三個月進行實習。
但還沒玩呢,佳藝的優勢是電影公司,每一期“佳藝電視藝員訓練班”在畢業時都要進行考試,只要成績合格便返能還全部學費,而成績優異者將獲得前往“中原電影藝員訓練班”的資格,其余畢業生則獲得電視臺的A級簽約,為期八年。
這個“中原電影表演專業班”才是佳藝的優勢之處,光是從“藝員訓練”和“表演專業”的名字上就能看出兩者的不同,前者是由曾江、秦沛等老戲骨輪流授課,傳授自己的經驗。
但是“中原電影表演專業班”卻是由羅峰、蕭炎、林動等人輪流授課,這之間的差距有多大,只要想想連米樰、魏秋華等人都準備到這里回爐重造一番,便知道了。
最讓香港媒體和市民贊不絕口的是,“中原電影表演專業班”不需要學費,能進入這里的都是最有天賦的藝員,不過要到這里深造也得先簽一份八年合同,區別是這個合同簽的是“中原娛樂”,相當于大熒幕和小熒幕的區別。
其實“佳藝電視藝員訓練班”也是免費的,只要你能畢業就返還學費,這比TVB和麗的強太多了,所以佳藝才能將原本應該在無線培訓班里的陳玉憐、翁美鈴全都收入囊中,連并非TVB出身的鐘楚虹都成了“佳藝電視藝員訓練班”的一員。
當然了,即便是從“中原電影表演專業班”畢業,一般也是先去拍幾部電視劇,區別是這些人一入行就能出演配角,而不是像藝員訓練班畢業的學員只能從跑龍套開始。
除了“佳藝電視藝員訓練班”和“中原電影表演專業班”,大佬明年還會開設兩年學期的“導演班”,以及一年學期的“動作表演班”、“編劇班”、“后期班”,幾乎要全方位的培養新鮮血液。
這里有個“動作表演班”比較另類,其實就是培養動作明星的地方,想考進這里難度系數非常高,必須擁有極強的武術根基,或是超強的身體素質。比如元家班這樣的戲班子,這些人和京劇團、練套路的差不多,雖然都沒有實戰能力,但是身手比起正經的習武之人好多了。
大佬知道中國電影未來連唯一拿得出手的功夫片都快拍不出來了,他當然不能讓自己的公司在這個位面也出現武打明星青黃不接的尷尬,所以才貴特別設了一個“動作表演班”。
不過這幾個班并不是每年都開,一般要三四年才招收一批學員,但也足以培養出足夠多的人才了,特別是香港一直不重視的編劇和后期人才。
其實,這個年代的演員身手都不錯,佳藝和中原娛樂的藝員更是強調這一點,普通演員同樣需要鍛煉身手,大佬要求除了身體上有疾病的演員,其余人至少能完整正常的動作戲份,除了高難度和危險性動作外,一律不允許用替身。
這個標準不打折扣,公司的一線女明星同樣如此,誰達不到要求就別演主角,人家關小美都在蕭炎的逼迫下,能夠完成各種一字馬體位,拍《絕代雙驕》時連吊威亞都很少用替身,其她人就更沒有例外的資格。
佳藝和中原娛樂的訓練班要求遠比TVB和麗的嚴格,但依然引得香港所有俊男美女趨之若鶩。
相比之下,TVB就只能接收被佳藝淘汰的邊角料,麗的連湯都喝不到一口,長此以往不但連當家小生和花旦留不住,新鮮血液也無法獲得補充,很快就將面臨“零收視率”的尷尬了。
其實不用說將來,麗的現在就已經面臨無人觀看的窘境,近半年來收視率每況愈下,加上經營人才大量流失,最近高層紛紛出走佳藝的消息都不算什么重磅新聞了,連一個部門的高層集體出走都難以吸引民眾的目光。
但對一家電視臺來說,最嚴重的還是廣告資金流失。
現在大量商家愿用十倍的價錢去買一個佳視臺黃金時段的廣告,也不愿意用原來五折的價錢去本港臺消費,麗的上個月甚至有一些部門發不出工資,似乎已經走到盡頭了。
這個消息當然是林動放出去的,人家麗的電視臺是英國“麗的呼聲公司”旗下的企業,占有68的股份,說人家開不出工資就是造謠了,但這種消息無疑會更加打擊麗的的廣告收入,以及公司員工的信心。
這么搞就是要把麗的打殘廢,大佬的宿主將來分家,最好的選擇就是再買一家電視臺,這個目標不是TVB就只能是麗的。
大佬覺得香港就該只有他的宿主掌握的兩家電視臺存在,這么巴掌大點的地方容不下三家電視臺,TVB和麗的必須倒一個才行,這樣大家就都輕松了。
香港的電影公司倒是多一點無妨,大佬甚至不怕別人模仿他的宿主們的作品,反而誰要是能模仿出精髓來,哪怕只得到三四分神韻,他也只會高興。
這個年代能模仿出三四成水準,十年后妥妥的大導演,怕就怕他們好的東西學不到,倒是把缺點全學走了。
羅峰的《魔方》上一周已經正式落畫,此時香港、臺灣、東南亞、韓國的票房都已統計出來,四地總票房分別是662萬港幣、710萬港幣、690萬港幣、440萬港幣,加起來總共2502萬港幣。
日本地區也在5月6號正式上映,第一周在沒有進行太多宣傳的情況下,票房輕松達到了240萬港幣,當然這些都是換算過來的數據。
大佬覺得如果能在日本好好搞一下宣傳再上映,一周突破四百萬港幣票房應該不是太難的事情,可惜他的手現在伸不了那么長,嘉禾對此也已經盡力了。
香港市場的票房是五五分賬,考慮有不少獨立戲院,還有他們的中原院線,實際到手是410萬港幣;臺灣和東南亞都是30票房分成,算下來是420萬港幣;日韓市場都是20票房分成,暫時只能拿到88萬港幣的韓國票房分成。
大佬掐指一算,現階段亞洲票房的凈收入是918萬港幣,一個月后日本那邊大概還能有一兩百萬的收入,屆時亞洲總票房肯定能突破三千萬港幣,中原娛樂的凈利潤也能輕松達到一千萬港幣。
這個數據在這個年代足夠嚇人,《半斤八兩》的香港票房達恐怖的到850萬港幣,但全亞洲票房還不到兩千萬港幣,歐美地區的發行權更是想都別想,根本沒人買。
《一奏傾情》現在也上映了兩周,羅峰對此有一些微辭,因為《魔方》最后一周的票房多多少少被《一奏傾情》沖擊了,蕭炎如果晚一周上映的話,《魔方》的亞洲票房至少還能多個一兩百萬。
蕭炎當然要撇一下嘴,《魔方》的票房就算在香港本土能再多一百萬,那也超不過《半斤八兩》的850萬票房記錄,這個超越只能由他來完成。
《一奏傾情》的票房勢頭確實猛地一比,自從5號在香港、臺灣、東南亞、韓國同步上映后,只用兩周時間便斬獲了630萬、680萬、720萬、460萬票房的新紀錄.
這個耀眼的票房成績一口氣打破了香港電影在這四個地區的票房記錄,同時也是新的香港、臺灣、東南亞、韓國的前兩周票房新紀錄。
大佬相信憑借電影本身超強的吸引力,后兩周票房在持久力上會比《魔方》只高不低,最終的票房記錄恐怕會出現一個“嚇人”的數字。
還有日本那邊也馬上要上映了,就算無法打破日本票房記錄,至少有機會沖擊日本的歷史前十票房總榜。
《一奏傾情》這么好的票房成績,蕭炎想不囂張都不行了,香港半個月時間就突破六百萬票房,兩周后成為第一部票房過千萬的電影沒什么懸念。
韓國那邊一向排外,但這次也有四百六十萬的前兩周票房,可見棒子們在這部劃時代的愛情電影沖擊下,也只認電影不認人了,這會滿街都是哼唱電影歌曲的棒子,吳邪已經成為最受年輕姑娘們喜愛的偶像明星。
但要說最讓蕭炎意外的還是東南亞的票房成績,這或許與邵氏在東南亞一直以來的強勢發行渠道有關,《一奏傾情》上映后相繼在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打破了當地前兩周票房記錄,這也是香港電影在東南亞地區最好的成績。
現在都不用等到兩周后,《一奏傾情》只用半個月時間已經拿到了2480萬的總票房,基本與《魔方》一整月的票房成績差不多。
一個月后,大佬依然保守估計一下,這部電影最少能在全亞洲創造六千萬以上的票房,為中原娛樂帶回兩千萬港幣以上的凈收入。
如果再算上歐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非洲、南極洲的海外發行權收入,純利潤超五千萬港幣應該算非常保守的一個數字了。
蕭炎這邊一到法國就立刻張開了他的血盆大口,告訴小娜凡是少于兩百萬英鎊的歐洲片商,少于五百萬美金的北美出價,他連談都不想談,直接打發了事。
但這個混蛋越是囂張,越是有揮舞著支票的發行商蜂擁而至。
《一奏傾情》現在不光在亞洲被譽為票房奇跡,在法國展出后一樣是全球發行商追捧的中心點。
羅峰在商業領域上只能排第二,兩人的作品在內涵、深度和藝術性上,他當然更勝一籌,但在值錢上兩人就差得多了。
蕭炎姍姍來遲,羅峰這邊已經和各地發行商談好了好幾輪,但是他的要價太高,現在也還處在討價還價階段 米高梅上次與羅峰有過合作,這次出價也最豪爽,他們一上來就希望用三百萬美金的高價拿下北美地區的電影發行權和改編權,期限是三年時間。
電影發行權很好理解,就是在北美上映的權利,有效期限是三年。
電影改編權也好理解,就是本土化改編的權利,參考“無間道”和“無間風云”,這個就沒有期限了,就是一錘子買賣。
羅峰這次卻沒有同意,這個價格雖然是個好價,但他有信心,米高梅只要拿出幾百萬美金的電影宣傳經費,這部電影至少能在北美地區斬獲三四千萬美元的票房,純利潤最少超過一千五百萬美金以上,現在想用三百萬就打發了他,這可太黑了。
如果進行翻拍后在全世界發行,羅峰覺得米高梅憑此斬獲上億美金的票房也很正常,所以三百萬美金更加沒得商量了。
況且,他們現在不缺錢了,蕭炎那部電影只要不是瞎子和聾子,就憑那十首讓全球發行商瘋狂的神曲,在任何國家都一定是票房奇跡。
米高梅的真正目的也是拿下《魔方》后,順勢拿下那部真正值錢的《一奏傾情》,但在這之前得先把他這個小鬼招呼好。
羅峰一點都不覺得拿《一奏傾情》給自己的電影漲價有什么丟人,他甚至直接明示美國七大巨頭——不管誰想要拿下《一奏傾情》的北美發行權,都得先把他的《魔方》高價帶走。
這就很無恥了,不過效果很好使,原本的八大影業公司排除掉市場份額跌破1的聯美電影,這次全都對《一奏傾情》志在必得。
這幫家伙爭奪發行權還是其次,主要是想拿到兩部電影的改編權,把這兩部翻拍后一定會票房大賣的電影拿下來。
米高梅這邊依然最為積極,七十年代的米高梅正處于低谷,去年在北美地區的電影市場份額僅占可憐的3,再沒有一個急救包或醫療箱,差不多就要GG了,所以第二次出價就直接來到四百萬美金。
但是不好意思,這次米高梅有六個對手同樣勢在必得,他們可不會把這兩部足以在全球席卷數億美金票房的電影輕易讓給別人,這是一場綠油油的戰爭!
此時剛剛擺脫低谷,正走在東山再起路上的派拉蒙,直接出價一千萬美金打包拿下兩部電影的北美發行權和全球唯一改編權。
派拉蒙在七十年代初轉手后,剛剛從六十年代的落伍恢復了一些元氣,但是去年5的市場份額依然只能排在八大影業的第四位上,但這兩部電影是足以把派拉蒙重新帶到好萊塢的前排位置的能量飲料。
華納兄弟、環球影業、二十世紀福克斯、迪士尼同樣對這兩部電影很感興趣,但這幾家的態度卻截然不同——
華納現在實力強勁,去年占據北美電影市場份額的20,位列第一,而且這家公司對外時姿態不高,可惜出價不如其它公司。
環球影業去年占據北美市場份額的18,與華納旗鼓相當,但相比華納的態度更差了不說,出價也更低,直接被Pass了。
福克斯去年占據10的市場份額,但他們目前把全部精力放在了即將上映的《星球大戰》上,對于這兩部電影并不是很渴求。
迪士尼動畫做得好,市場份額只有3,按道理他們該更拼命爭奪才是,但現實卻是迪士尼出手最為寒酸。
但要說現在的好萊塢哪家狀態最慘,還得數美國影視文化的象征,連注冊商標都是美國自由女神像的哥倫比亞影業公司。
這時的哥倫比亞剛剛經過五六十年代的低谷,但并沒有在七十年代崛起,而是又經歷了假支票風波,基本上已是名譽掃地,一蹶不振的的絲血狀態了,去年市場份額只有4,就比迪士尼強一丟丟。
現在除非給他們一個醫療箱,否則兩瓶能量飲料灌下去都恢復不過來。
羅峰從一開始就不打算與華納、環球、福克斯等公司合作,這幫人都是滿血狀態,就算拿到了腎上腺素和止疼藥,那也是先放起來留著,萬一空間不夠了,很可能滿血就浪費了。
派拉蒙和迪士尼也不是合適的合作伙伴,這兩家雖然不是滿血,但兩個繃帶加上一瓶能量飲料就足夠了,未必會用他的醫療包,蕭炎那個醫療箱更是不會使用。
現在只有殘血的米高梅,還有絲血的哥倫比亞會把他們當成救命稻草,也只有在這種狀態下才會用心發行自己的電影,至少肯花大價錢買改編權。
所以,羅峰直接向這兩家喊出了1000萬美金的價格,同樣是獅子大開口!
這兩家還沒反應過來羅峰竟敢如此漫天要價,蕭炎就位后緊跟著開出了1500萬美金的北美發行權和改編權價格。
米高梅和哥倫比亞均表示受精過度,這兩人的嘴張得太大了,好萊塢八大電影公司什么時候花過這么多錢買外國電影的改編權?
但是羅峰和蕭炎并不覺得自己要價高,這八家公司買到發行權和改編權后,肯定會先小范圍放映,更大概率是根本不放映,所謂的“發行權”只是不讓別人放映,他們自己會全力制作美版,成后翻拍后再正式發行。
所以,分成協議是想都別想,哪怕是兩家快要堅持不住的公司,他們也只會高價買回電影的發行權和改編權,絕不會大規模放映他們的版本。
這種做法不是針對中原娛樂,歐洲的電影被好萊塢公司買去后,也都是這么操作。
這么搞,一來可以不讓外國電影在美國火爆,二來可以不讓外國明星在美國大火。
這就是美國電影公司的潛規則,首先必須保護自己的電影市場,不讓別人進來分一杯羹;同時還要保證美國人只認識好萊塢的明星,不能讓外國明星過多曝光,除非他/她是個白人,并且來到好萊塢發展。
這兩個是美國影視領域的底線,即便是快要倒閉,未來幾年不得不轉手的米高梅和哥倫比亞,他們也不會打破規則,否則其它七家會一起上來打死你,甚至各個協會都要找你的麻煩。
羅峰和蕭炎從一開始就沒奢望過票房分成,別說趁人之危,就算像松下和索尼一樣買下一家公司,那也一樣要按照美國人的規則運作。
日本人收購后甚至都不敢干預公司的運作,那些混吃等死或不稱職的員工,他們同樣不敢輕易開除。
美國人當年可沒少坑索尼和松下,你要是敢插手公司運作,媒體就馬上炒作,民眾開始大肆抗議,各方壓力瞬間全都涌過來。
索尼和松下買下好萊塢公司后,只能任憑公司的原高層自己做主,基本跟孫子差不多,眼睜睜看著美國人拿著他們的錢胡搞亂搞。
最憋屈的是你還不能管,否則就是“日本要奪取美國文化啦”、“自由女神被日本人奪走啦”、“日本人文化入侵美國啦”、“趕走日本人”、“殺死日本人”!
這種動輒全民聲討的大陣仗,松下首先扛不住巨額虧損,堅持幾年后就把高價買來的公司低價賣掉,全當花錢買了教訓。
索尼則是花了幾十億美金,用了十幾年時間才一點一點把公司控制權拿到手里,至少能夠建議一下公司行進的方向了,不至于年年都要虧損好幾億,只是這個代價太大了。
大佬可不會犯這種錯誤,他跟這些公司做生意,根本不會奢望分成這種東西,只是想辦法狠賺一筆。
然后,再看看有沒有地方能坑一下,比如只把電影改編權賣出去,但不包括音樂版權,或是不包括錄像帶版權等等。
但人家也不是傻子,這部電影最值錢的地方并不是電影本身,而是那十首神曲,否則別說賣一千五百萬,連五百萬也賣不出去!
不過,錄像帶版權倒是真能狠坑一下對方,這東西現在可沒人在意,八大公司全都瞧不上這個由日本公司鼓搗出來的新玩意,現在沒人認為錄像帶能威脅到電影院,甚至作為一個補充都不可能。
羅峰這時就準備把這個當成合作條件,狠狠宰上一筆!8)
,歡迎訪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