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一百一十一章 迂回進攻

正文第一百一十一章迂回進攻正文第一百一十一章迂回進攻  有工廠就要有工人,特別是有經驗的管理人才,以及高級技術工人,這些都是平時難尋的人才。

  幸好股災時期最不缺的就是大量失業的人才,羅峰已經雇了一批經驗豐富的管理層,還有一些必要技術工人,大家已經根據他畫的魔方結構圖設計好了模塊,只等設備到位后,工廠就能開始運轉了。

  這些人工作積極性很高,他們即便沒有失業,但在全球經濟低迷,大小公司普遍困難之下,在原來的公司不得不降低薪水,甚至難以按時領到薪水,或只能領一部分薪水。

  但再不滿,這些人也只能接接受現實,因為外面還有一大堆失業吃不上飯的家伙,這個時勢能有一份填飽肚子的工作就不錯了。

  這就使得羅峰的公司和工廠格外有吸引力,除了工資相比股災前沒有下降外,這些人也相信羅峰、蕭炎等人的企業不會突然倒閉,前途和錢途都更有保障。

  蕭炎的香皂廠,羅峰的玩具廠和飲料廠都建立的很順利,每個崗位放出來都是多人競爭,許多有工作的人才都想跳槽過來。

  兩人自然是優中選優,所聘之人無不是雙商高,意志力堅強的能兵強將,其中一些人即便道德品質算不上高,但也不會是靈魂瑕疵五處以上的混蛋!

  羅峰按原計劃是準備開設飲料廠,現在暫時推后了,大佬沒時間給他弄來可樂配方,“魔方”又是投資更少,短期內收益更大更快的產品。

  所以先搞玩具廠,再弄飲料,這是更合理的順序。

  吳邪這邊暫時沒什么項目要搞,他也沒有時間做生意。

  他的唱片發售一個多月了,公司在月底拿到了各地的大致銷售數據,其中香港的統計數據最準確,整整5萬張唱片已經銷售一空,最近追加的1萬張唱片也開始見底,這個月還要再補貨一萬張,目前在香港賣出了大概6萬張唱片。

  臺灣的銷量并沒有預期般強勁,主要是這張唱片以粵語歌為主,所以在臺灣市場不是特別火爆,但與香港相似的銷量還是讓吳邪很滿意。

  臺灣算是吳邪目前最看重的唱片市場,公司的市場調查部得到一組數據,76年香港地區大概有八萬部各種檔次的唱機,也就是說現在最多有十萬人擁有播放設備,所以才鮮有銷量高于五萬張的專輯。

  臺灣地區好一些,大約有二十萬臺以上的各種檔次的唱機,這使得唱片有機會賣出十萬張以上的銷量。

  這幾年,隨著唱機價格逐年下降,特別是受“中原唱片”旗下的高質量唱片刺激,很多家庭會開始考慮把唱機當做家用電器的必需品。

  原本位面,港臺地區的唱片銷量是在八十年代后才加速增長。

  吳邪有能力促使這個進度提前兩年,他的唱片即便沒有本地化,光是曲調和旋律就稱得上世界級,至少今年在全世界也找不出一張專輯能把他比下去。

  公司也正積極組建“創作部”,他的這些歌將來都會根據各地市場進行本地化二次創作。比如那兩首在香港極受歡迎的“愛情陷阱”和“夏日寒風”,將來都會交給創作部進行國語版、韓文版、日文版的本土化填詞,然后將改編后的歌曲重新在該地區發售,也可以交給公司旗下的其他歌手,甚至它國歌手演唱。

  這也不是什么創新,歐陽菲菲、鄧麗君的歌就大多有國語版、日文版和英文版,曲調都一樣,區別是填詞不同。

  全球四大唱片公司都會把一首紅歌改成無數種語言版本,然后在世界各地發行,這也是唱片公司運營的常態化了。

  所以,大佬抄得這些原本位面的粵語紅歌,并非是讓自己人沒有活路,而是這些歌本就是從日文歌改來的。

  他現在抄得是粵語版,實際上是在扼殺原版,日本人就算弄出了旋律近似的歌,那也算山寨,將來會被吳邪粉絲無情嘲笑,至少“借鑒”的帽子摘不掉。

  這也證明一首歌,最重要的還是曲調和旋律,“曲”才是一首歌的靈魂,所以一首紅歌才可以改成幾十種語言,并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廣為傳唱。

  東南亞地區的唱片銷量跟臺灣差不多,公司根據出貨量計算,東南亞各國大概賣出了5萬張唱片。

  這樣一計算,在韓國和日本市場暫時無法進入的情況下,他的第二張唱片發售一個月后,依然賣出了20萬張,而且在各地區銷量驚人的一致。

  5月份,各地的經銷商都傳來要求補貨的傳真,看來他的這張唱片還會再暢銷一段日子。

  然而,當財務部計算收益時,吳邪卻發現唱片帶來的利潤不多,這東西還不如電影好賺。

  這里有他的原因,現在黑膠唱片的成本已經很低,但是吳邪對于自己的唱片質量要求極高,所以他選擇的是業內頂級的發燒廠和黑膠盤,也就是在用料上太下血本。

  這樣做的結果是,每一張黑膠唱片在成本上要高得多。而且與國際唱片公司在全球動輒能有上百萬張的銷量,他這邊最多幾十萬的訂單量,又會使得單張唱片的成本再度增加。

  此外,他對錄制的要求也極高,前不久組建的那間世界頂級錄音室固然有牌面,錄音質量在全世界都首屈一指,現在已經是所有香港歌手趨之若鶩的錄音室,但是成本方面自然也高到了沒朋友。

  吳邪也知道自己的唱片光是各項成本加起來就至少要十塊錢,這還不算公司的運營資本,打造錄音室的巨額投入,唱片發行前后的巨額推廣費用,如果把這些都算進成本后,那顯然要賣的很貴才能有利潤。

  “中原唱片”發給各地經銷商的進貨價格是統一的30元,同時為了不讓各地經銷商亂加價格,公司還規定了各地的最高售價。

  就拿香港來說,所有唱片店和音像店,全都是統一的59.9港幣一張。

  臺灣換算成港幣也差不多是60元,東南亞各國根據當地經濟條件會略有差別,最便宜的地方能壓縮到50元,但也不會更低了。

  公司也會給這些地區的經銷商一定程度優惠,比如把出貨價壓到每張25元,這樣大家都少賺一些,否則價格太高在一些地區實在賣不出去。

  這個價格與現在的物價一聯系,那是真的貴!

  但與全世界的暢銷專輯作對比,那這個價格又不算高。

  吳邪這張換算成美金才十幾刀的超高水準專輯,如果擱在美國和歐洲市場進行本地化適應,真的是非常有性價比的一張專輯。

  但怎么說呢,這時的唱片有點像30年后的主機游戲,亞洲地區除了日本,主要是設備太少,購買力也確實不如經濟發達地區。

  所以唱片要說賺錢也真的賺錢,但必須能走量才行,于是發行渠道就很關鍵了,這也是吳邪現在最苦惱的問題。

  這時的香港唱片市場還不大,6萬張銷量就已經破了紀錄,能賣到十萬張簡直就是神話!

  此時的香港總人口才四百萬人,這里有多少人買得起最少五百塊起步的黑膠唱機?又有多少人會花5的工資來購買一張專輯?

  臺灣市場比香港大個三四倍,但就算是一張國語專輯,真能賣出二十萬張也是極限了。

  再看看日本市場,榜上歌曲都是動輒百萬張起步,關鍵是唱片價格也能賣上去。

  光是這一地的市場,就不知道能養活多少家唱片公司和從業者,這也是索尼唱片利用日本市場能成為全球四大唱片公司的依仗。

  吳邪要沖出亞洲,日本市場就是必爭之地,所以未來他會出現在更多的電影里,還必須是容易吸粉的電影和作品,這才能幫助他沖擊日本和歐美市場。

  這里的兩個最關鍵的字就是“市場”。

  原本位面,內地樂壇為什么舉步維艱?為什么直到17年以后才開始有起色?

  答案很簡單,因為國內的唱片公司發展不起來?

  那為什么國內的唱片公司會發展不起來?

  答案更簡單:因為市場上盜版橫行,沒人買正版,也就等于沒市場。

  這個問題問到這里就不能再往下問了,那個時代很難糾結版權的問題。

  但可以肯定的是,正版專輯賣不出去,唱片公司就賺不到錢,也就就沒動力去挖掘歌手,擴大規模,創作更多優質的歌曲。

  這就是市場化的必然結果,所以不光音樂,游戲領域也是一樣悲劇。

  其實在九十年代初初期,還真有一批唱片公司和游戲公司問世,優秀的原創作品也真不少,但在無情的市場打擊下,這些幼苗基本來不及成長就被淘汰了。

  后來大家發現,何必要那么費力去原創,只要“扒歌帶”就行了。

  所謂的“扒歌帶”,即用臨摹的方式將歐美或港臺流行音樂的旋律、配器記錄下來,再交由本土歌手演繹,說白了就是赤裸裸的抄襲。

  但當時一張這種“扒歌帶”的口水歌磁帶動輒能賣到幾十萬張,甚至上百萬張。

  這就是市場的強大效果,別看這些磁帶只賣十幾塊錢,但是制作成本低廉,兩三萬塊就足以搞定,賣出幾十萬張便是幾百萬凈利潤,這在九十年代初期比房地產還要好賺。

  “市場”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娛樂領域,它對尖端領域的影響更大,比如現代工業的核心半導體行業,比如電腦和手機行業的靈魂軟件系統,這些都需要市場才能做大。

  就拿“半導體”行業來說,國內直到1990年,全國電腦加起來還不到一百萬臺。

  但是半導體集成電路中的任何一個品種都要上千萬片才有開箱率,這就是說你的自我品牌電腦至少要能每年賣出一千萬臺才能承載,否則全年的利潤還不夠投一條生產線。

  這還是在九十年代,后來芯片類的生產線一路暴漲,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情。

  二十一世紀時,一條芯片生產線的價格已漲到20億美元,那時沒有每年上億臺自我品牌電腦的銷量,都無法支撐一條生產線的投入。

  但是國內電腦巨頭聯想在千禧年的純利不過十幾億人民幣,也就是說,聯想那時拿出全年利潤才能投一條生產線的幾十分之一的錢,那還玩個屁啊!

  這就能知道,為什么蘋果能用自己的電腦和手機系統,為什么能對微軟和谷歌說“不”。

  因為蘋果的客戶群體足夠龐大,每年的銷量足以承載它去開發自己的系統。

  這個貌似扯遠了,現階段的“中原唱片”算是大佬宿主里最不賺錢的公司。

  即便按今年能賣出三十萬張的神奇銷量計算,其收入也不過四百萬港幣,凈利潤可能還不到四百萬。

  但是不賺錢也得做,現在是“前人種樹”的階段,等到越做名氣越大,越做渠道越多,銷量早晚會出現井噴的一天。

  5月1日,珍妮小姐姐的EP專輯終于發售了。

  這張專輯一共收錄了六首歌曲,除了三首是《射雕英雄傳》中的老歌,三首新歌“Only.A.Woman's.Heart”、“再度孤獨”、“誰可改變”,一經推出便占據了各大電臺廣播。

  那首“Only.A.Woman's.Heart”更是引得寶麗金、百代和索尼前來尋求版權合作,這也說明現在還是英文歌更有國際市場。

  這種合作要求已經不是第一次了,當初吳邪的專輯推出后,這些公司就已經來尋求合作。

  但是吳邪沒有答應,因為他們并不是要幫自己打入國際市場,而是想買走海外改編權,交由他們旗下的歌手演唱。

  吳邪卻要求自己進行本土化,然后交由這些公司發行,分成方面可以有一定讓步。

  但是這些公司不愿意這么玩,他們才不會幫吳邪打入國際市場,反而千方百計阻撓他的歌曲進入日本和歐美市場。

  這也是現在的唱片公司最喜歡用的招數,甭管你的作品有多好,只要人們聽不到你的歌,那就什么都無從談起。哪怕我山寨了你的歌,也沒人知道,甚至會認為你才是抄襲者。

  這個沒辦法,誰讓現在沒有網絡,人們全靠電視新聞和報紙雜志了解世界,只要這些媒體故意模糊化處理,鬼知道相差一兩年時間,到底是誰先出,誰后出?

  就算后來人們知道了,但可能已經讓你晚了幾年打入該國市場,那時你的歌可能已經不算牛逼了,因為早已有很多類似的歌曲讓人們審美疲勞。

  這也是蕭炎為什么要拍一部音樂電影的原因,這也算曲線救吳了。

  既然你不讓我進入發達地區的唱片市場,那我就把這些歌放到電影里,通過電影來迂回打入你的市場。

  吳邪為什么在電影里一口氣弄了6首英文歌?

  因為英文歌才是國際主流,他要用“飽和式”攻擊在全球造成轟動,利用一部現象級的電影讓全世界都知道他的名字。

  那時不光日本,歐美地區也會有許多中檔唱片公司主動前來與中原唱片合作,那時他最迫切的市場就打通了。

  熱門、、、、、、、、、、、、、

飛翔鳥中文    重生之全面復興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