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穎兄,一路保重,恕不遠送了。”
“玄德留步,無需再送了!”
巨鹿郡,大陸澤畔,劉備與董卓相互拱手行禮道別。
朝廷給劉備的功勞足夠,給董仲穎的也一樣。
曾經的中郎將,現在已經是破虜將軍,斄鄉侯了。
無論權勢還是低位都有大幅提升,唯一讓董卓不滿的只有一點,那就是人們看他的眼神和之前沒有太多區別。
這個“人們”,只包括士人。
與劉備不同,新鮮出爐的斄鄉侯對民眾并不看重。劉備教導的“名聲”的重要性,然深以為然,但卻想當然的將“名聲”,理解為了“士人對自己的評論”。
當然,某種意義上這也沒錯。漢室的平民地位日益降低,話語權幾乎掌控在士人手中。尤其是那些所謂的“名士”。
董卓的想法,與這個時代的絕大多數人沒什么區別。
只是很遺憾的,他對待士人的態度,就好像單相思的青春期少年一樣。所謂多情總被無情惱。
士人們完全不在意一位雜號將軍,一位鄉候。
更何況董卓并非名門世家,他只是個良家子。或許在家鄉有些錢,有些勢力。但這樣的土豪豈不是天生就該被人鄙視的嗎?
說董卓這種不上不下的身份和地位,注定了他不會像同樣出身卑賤的何進那樣,受人們的追捧。幾乎所有人都喜歡踩他一腳。以顯示自己不畏權貴的品質。
所以,在這幾天時間,董卓非常,非常,非常受傷。
因為最近一段時間,冀州來求告盧植的士人,多的數不勝數。
在執行糧食-世家策略的同時,盧植也執行了選拔幕府佐吏的策略。
向他的至交好友,同門師弟寫的信,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送到當事人手里。不過本州的士人們,卻無論如何都收到信息了。
州牧準備選拔人才,填充幕府…盡管州牧的選拔方式與一般的推舉,察舉不同。而是使用了科舉,這種聽上去很奇怪的方式。不過士子們對此并沒有太多想法。
所有人都是傲慢的。
都認為自己有經天緯地之才,都認為自己擁有強大的實力,可以輕而易舉的脫穎而出。
所以在劉玄德的一份包含了地理,歷史,政治,數學,文學,時政在內的整套試題之前,這些人都會自信。憑借自己的才華,怎么可能不說(忽)服(悠)住州牧,在幕府里獲取一個好位置呢?
所以,董卓的噩夢降臨了。
大批他想要刷聲望的士人出現,讓他喜出望外。希望能夠提高自己的名聲。
然而很遺憾,董仲穎的聲望沒刷到,自己卻成了他們刷聲望的工具。
在大量士人聚集一處的情況下。極少數人敢做出什么標新立異的事情。
即使少部分人認為董卓與社稷有功,又是朝廷重臣,不應該被這樣對待,他們的選擇也是隱藏自己的想法,然后隨波逐流。
因為,畢竟。他們也不是董卓的親戚。為什么要為了一個董仲穎,丟失自己在士林中的名望呢?
所以董卓這段時間過得很苦。
之前說他像是單相思的青春期男生。那么這一會兒他就是一個看著自己的心上人與別的男人雙宿雙棲的單相思的思春期男生了。
幾次興沖沖的參與士人的聚會,結果被嘲弄得掩面而走。
為士子們撒錢,贊助,贈與的禮物被對方毫不猶豫的退回來。不單單沒有感謝,反倒有一些諷刺的話。
就好像在三天之前。
當時的劉備與董卓在軍營中喝酒,一邊喝著酒,一邊談論著西北的戰事。
“北宮伯玉,真的成了氣候了。”董卓的表情有些復雜。
一方面有對未來的戰功,升官發財的憧憬。另一方面也有擔憂,甚至說一點點害怕。
擔憂或許是為了自己的前途與漢帝國的前途。
害怕則是因為即將到來的,與羌人的戰爭。
朝廷來的新的通告,要求他帶兵返回涼州,作為前將軍皇甫嵩的副手,共同鎮壓北宮伯玉掀起的叛亂。
因為情報延期,所以現在董卓還不知道,現在的叛軍領袖已經變成了韓遂、邊張。
至少名義上是韓遂、邊張。
“十幾萬大軍啊。”董卓忍不住又嘆了口氣:“那些羌人都住在高山上。河湟之地土地貧瘠,物產也少。所以這些羌人的戰斗力非常強。
平時俺帶著涼州兵,大概一個能打他們兩個。這還是羌人不懂戰術,不知謀略的情況下才行。
而現在,這些羌人發展了十幾萬軍隊…
這和黃巾軍不同。是真正的十幾萬能打的野蠻人…”
“朝廷會抽調足夠多的兵力。皇甫嵩也是名將。我們會成功的。”劉備為他斟酒,然后這樣對他說。
“是的,是的。我自認為也不比皇甫嵩差。北軍五校也都是精銳。朝廷還能征發各地郡兵啊,民壯去西北。
只是這些軍隊都去了西北,其他地方就空虛了…也不知道黃巾賊會不會死灰復燃。又會不會有新的野心家出現。”
董卓顯得憂心忡忡。
他似乎是真的為漢帝國的前途感到擔憂。
當然,讓這個一貫樂天的胖子一下子變得這么消沉,除了帝國如今不容樂觀的局勢之外,還有他的個人遭遇。
這一段時間拿熱臉貼人的冷屁股。就算董卓一向大度,心里也不是滋味。所以心情自然不會很好。
對劉備哀嘆前程,一方面是為帝國操心,另一方面也是抒發一下自己的感情。
劉備笑了笑。沒太說話。
這幾天,他已經在不同場合為董卓說過話了。這樣的姿態已經足夠。
別看現在的董卓一副非常脆弱的樣子。但劉備相信,他的內心仍舊堅強的很。
要自己安慰他?除非自己瘋了。
劉備不說話,董卓也不是太在意。
他只是想找個能說話的人而已。
他的涼州軍都是兵痞。跟他們抱怨只會被看做是軟弱,反而會動搖自己的威望。
所以他才來找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