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六章文治武功的明君圣主類別:玄幻小說作者:胖一點書名:__
我這個暴脾氣,太子了不起啊,太子就能為所欲為,讓我馬某人服軟嗎?
呃…還真能……
從心了的馬晉,耷拉著一張臉,看著面前明顯已然開始耍無賴的顏易,再想起當初那個禮賢下士,向自己要錢時說話溫聲細語的四皇子肅王,心中微微泛苦。
大舅子你變了。
自從當了太子,你就開始膨脹了,現在都開始卸磨殺驢,威脅昔日金主了。
果然,伴君如伴虎,皇帝都是大豬蹄子,嗯…未來皇帝也算。
顏易看著一臉幽怨的看著自己的馬晉,起了一身的雞皮疙瘩,不自然輕咳兩聲,輕斥道。
“別這么看孤,孤這是為了你好。”
呵呵…
馬晉心里俳腹一句,面上卻繼續苦著臉,開口向顏易問道:“殿下,您覺得臣是長壽之像嗎。”
顏易沒弄馬晉的意思,詢問道:“孤不懂相術,子升此言何解。”
“臣身子嬌弱,您這般壓榨臣,臣怕過不了幾年公主就該守寡了,您那親外甥也成了沒爹的孩子。”馬晉吐槽道。
“胡說八道,這話能亂說嗎,忒不吉利。”
顏易忍不住斥了馬晉一句,而后才道:“你真以為孤會讓你去親自修撰這《地理志》,到時自有專門文吏屬官負責取材,匯總編著也有孤從翰林院調來的學士主持,你只要負責把好總關就行了。”
“按照您的說法,臣只要掛個名,然后每日去那編撰館里轉轉,日后待《地理志》修成,臣就能領個頭功。
這天底下還有這等好事,殿下,你莫不是戲耍臣吧。”
馬晉琢磨了一下顏易的話,忍不住遲疑道。
“孤可沒這閑工夫。”
顏易輕哼一聲,看馬晉還是滿臉懵逼的模樣,便揮手揮退一旁伺候的宮人,沖馬晉開口解釋道。
“子升你不是外人,孤和你實話實說,歷來各朝帝皇,能被成為賢明君主的,無非是在文治武功,國泰民安八個字中有所作為,
如今咱們大乾,在父皇的治理下,國泰民安,雖還有些許小患,但總得來說都不足為慮,隨著日后朝位更換,孤自會一一處置。
只是,孤想著,這天下承平已久,百姓安居樂業,日后若是孤登基,無非是輕些賦稅,這論起來還是父皇留下的底子,于孤無關…”
說到這,顏易停了一下,看向馬晉:“子升,孤這么說你明白嗎。”
“臣明白。”馬晉鄭重點了點頭。
馬晉是真明白顏易方才話中的意思,大舅子話說的籠統,其中的意思卻很容易理解,總的來說,就是顏易想在登基之后干出一番事業來,當個受百姓愛戴,史書記載的明君圣主。
可明君不是好當的,老丈人景康帝這個皇帝干的不賴,把該干的活都干完了,把整個大乾朝經營的是國富明強,百業興盛。
可以說,景康帝給未來顏易留下一個富庶的好攤子,只要顏易不作大死,安安穩穩熬過一世毫無問題。
這本是個好事,可如此一來,卻幾乎沒有顏易的發揮空間了。
這皇帝干的好了,人家說他爹景康帝留下的底子好,頂多混個守成之君的評價,若是干的不好,人家說你是個敗家子,一頂無道昏君的帽子就扣過來了。
顏易壓力山大……
只是,雖然壓力不小,但顏易也不是輕易放棄的。
國泰民安被景康帝實現了,只要他按照自家父皇的政策,蕭規曹隨之下可以維持如今的大乾盛世。
所以,顏易把目標打到了文治武功這四個字上,只要能維持住景康帝留下的盛世,而后再這文治武功中做出一番屬于他顏易的成就,這明君一詞就算他當不上,非不枉帝皇一場。
“大乾周邊雖有不少敵患,但終歸只是皮癬之疾,只差幾旅精兵就可輕易平定,不足為慮,此外,大動刀兵,受苦的還是我大乾百姓,孤實不愿矣。
所以,孤打算修文著典,以文治傳天下,孤要以舉國之力,修撰一部鴻篇巨著,其中包括經、史、子、集、釋藏、道經、地理、醫學、工技、農藝等無數典藏秘籍。
上至先秦,下到我大乾,著言千萬,包羅萬象,集古今之大成。”
說到這,顏易雙目放出閃閃精光:“子升,如此之巨著若現于世,孤必然借此擠入歷代明君行列。
而你,作為這部巨著的總撰修官,也將同孤一樣,萬世流芳,你我二人也來個君臣佳話。”
馬晉沒想法顏易心里還憋了這么個大招,一時間被這個消息砸的有點暈乎,又聽得顏易要同他君臣相誼,萬世流芳,腦子還沒轉悠過來,就先俯身施禮。
“臣謝殿下知遇隆恩,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哈哈,這么說子升你同意了,哈哈,孤果然沒看錯你。”
馬晉迷迷糊糊之下的謝恩,被顏易以為他答應此事,太子殿下立時喜形于色,不等馬晉開口道。
“放心,這《地理志》只是拿來給你們練手的,待孤登…日后,孤會成立一個修著典籍的衙門,到時你就是那個衙門的主官,專門負責修撰這部孤起名為《乾坤大典》的巨著。
子升,孤把話扔在這了,待《乾坤大典》功成之日,就是你入閣拜相之時,嗯,子升你還有話說?”
馬晉:“……”
你話都說到這份上了,我再不干,我怕走不出東宮大門……
于是,馬某人推金山,倒玉柱,大聲的同顏易表起了忠心。
“臣馬晉定當赴湯蹈火,早日為殿下修成乾坤大挪…呸…大典,以表殿下文成圣德……”
次日,太子顏易上表奏請,京畿道巡按御史馬晉、翰林院掌院學士冷青書…等等十數位朝廷文才,于宮門側的朝陽巷,修撰《大乾風土人情地理志》。
其中,由馬晉任總撰修官,冷青書為第一副總撰修官,另著其余四位飽學之士為副總撰修,輔佐馬、冷二人修書。
同日,景康帝準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