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啦又看()一直在努力提高更新速度與營造更舒適的閱讀環境,您的支持是我們最大的動力!
第三百六十一章未來副鎮長的大禮包 七里村的人談妥之后,動作就快了起來,畢竟誰都想早一點錢入袋。(ww.k6u.co)
能夠那么快征得大家的同意,主要原因還是建立牧場和養牛都需要大量的人手,可以消化村里多余的勞動力。
有了這一點,起碼大家的生活算是有保障。
好不好,一兩年后自有分曉。正如有人提到的,那就一兩年的時間搏一把,不試一試如何知道能否發家致富?
只要到七里村,就肯定少不了一頓牛肉吃。
大家不知道,在上一次來,張凡就偷偷往凈瓶空間投放了一批牛。凈瓶空間出品,必屬精品,是毫無疑問的。
因此,即便沒有日本的良種牛,他一樣能養殖出味道頂級的食用牛來。
經過凈瓶空間的培育,他相信,甚至有十足的理由相信,一定能養出比日本和牛更加高貴的肉牛來。
當然,這些他暫時還沒跟別人說。
不僅僅是牛,還有魚苗等,他都搞了一批放到空間去。在凈瓶空間,他還尋空挖了一口池塘,安置那些觀賞魚之類。
宴食上,七里村的村長等人都喝醉了。
“以后,就要兩位大老板多多關照了。”他們的村支書說道。
他們這些地方的村干部還算不錯,對村子的發展放在心上,真正有著為村民服務的想法,沒有什么人拖后腿的。
“好說,好說!我能做的也不多,主要還是要看張老弟的。”梁經理跟村支書碰了一下杯。
張凡也舉起杯:“大家一起致富,一起發財。”
吃飽喝足,梁經理沒有和張凡一樣,返回張家寨,而是留在七里村。
他需要留在這,開始建設牛棚,起碼得把能安置一百多頭從日本進口的神戶牛的棚屋給盡快建設出來。
時間有點緊,他開了大價錢,邀請了一支其他鎮來混吃的工程隊,爭取在一周之內建設完成,能投入使用。
另外,還有養牛需要的設備等購置回來。需要點什么,張凡已經告訴過他。
對那一百多頭的日本神戶牛,他是非常上心的。不單只是他,丁亮等人也很關心。只要知道那一百多頭貴族牛的珍貴,就沒有人能忽視。
這件事,沒多久就在黃石鎮官網上公布,引起了不小的震動。
那是張凡又一杰作,將會在不久的將來,把貧窮落后的七里村打造成另一個張家寨。
有了那批日本進口的牛犢,他們對張凡有信心,覺得通過養牛的項目,把七里村給帶起來。
“七里村的人也有魄力,聽說準備把那些田地都丟荒,種上草。”
“是呀!一般人不舍得。”
“我看,估計是被隔壁的楊義莊給刺激到了。誰不知道他們兩個村子的恩恩怨怨?眼看著楊義莊要起飛,他們心里著急。”
這句話不完全是開玩笑,事實上,七里村的人還真有這種焦慮,生怕楊義莊將他們甩在后面太遠。
“聽說沒?那些日本進口的牛老貴了,我們吃不起。”
旁邊的一位游客笑道:“也不是吃不起,就是真的太貴。正宗的神戶牛,一頓吃掉幾千塊,甚至上萬元并不奇怪。”
當然,這個數目在有錢人眼中,不算什么,人家一頓吃掉十多萬的也不是沒有。
這個世界上,貴重的食材有很多。不要說國外的,自己國內的黃唇魚,聽說一斤就能賣幾萬元,比日本的和牛貴多了。
“我的天!真舍得吃,一頓吃上萬元。我這點身家,還不夠人家吃幾個月。”有村民縮了縮脖子。
最近,跟著張凡種植蔬菜,他家也賺了不少,三五十萬應該是有的。
原本,還有點飄飄然,覺得自己再過一年時間,就能晉升百萬富翁。萬沒想到,人家吃一兩個月就能把他吃到破產。
七里村養牛的計劃,也驚動了鎮政府。
鎮政府對七里村的養牛計劃表示大力支持,除了政策上的,還有資金上的支援。鎮長已經跟縣里匯報了這個事情,把要在七里村修建一座大橋的策劃提交上去,等待縣里的資金支持。
就在第二天,羅書記他們帶著一群公務員到七里村,和梁經理他們一起處理退耕還草的事情,爭取給七里村的村民帶來更多的保障。
另外,還給村民們灌輸了一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思想。
大家都知道,這是國家領導人提出來的,他們村也算是響應*****的號召,所以一個個都特別自豪。
要是有冷靜的旁觀者在,估計就要翻白眼:土地沒了,以后沒有糧食收成,還自豪個屁呀?
羅書記帶去了一些文件,讓村民摁手指印等,以后他們都能享受退耕還林、退耕還草的國家補貼等,盡管不多,卻也讓七里村的村民嘗到了第一口的甜頭。
“雖然縣里還沒有文件通知,但我們鎮未來的副鎮長已經私下答應,會拉來修建七里村大橋的資金。”羅書記跟七里村的村民們報喜道。
未來的副鎮長,家里有人脈,也有野心,拉來一筆資金,用于改善黃石鎮交通,促進經濟發展并非難事。
七里村的村民頓時大喜,之前還埋怨著,他們的橋已經跟不上發展。
而梁經理也吐槽過,一輛大貨車,只能勉強通行。以后大規模養牛,需要大量的運輸,就超負荷了。
看看旁邊的楊義莊就知道,幾乎每天都能看到進進出出的運輸車輛,都是重負的運輸車。交通不好的話,真的太影響發展。
“那真是太好了。”
只有少數人注意到剛才羅書記那句話透露的消息,將來會有一位副鎮長空降下來。
當然,對他們而言,誰當鎮長、副鎮長都沒關系,只要替大家謀福利,都是好官。人家還沒來當副鎮長,就送來了一份大禮,立即刷了一波存在感,刷了一波好感。
“對這座大橋,我們規劃比較前衛,橋面是雙向兩大車道的,三輛車并排走都沒問題。除此之外,還有你們村的道路,也提上了鎮發展的議程。”羅書記告訴他們。
可以說,七里村的一個決定,已經吸引了不少目光,都注意到了它的發展潛力,各種投資,各種好處自然也就接踵而來,可謂是驚喜連連。
這一刻,他們都非常感激張凡。
正是如此,退耕還草這一項舉措,幾乎沒什么阻力,村民們開始積極配合。
“今年種下去的莊稼,我們也不能浪費,退耕這個計劃要持續一年半載的。”梁經理提醒道。
他沒有讓大家將還沒成熟的莊稼都給鏟掉,一步步來,一年之內完成完全草場化就行。
現在就,書架收藏,圈子聊書,以及更多讀書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