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二百四十八章 尋覓機會

提示:擔心找不到本站?在也可以直接輸入小說名可以少字但不要錯字第二百四十八章尋覓機會  再次捕獲一只中華揚子龜,讓生物研究站的人無比興奮,泥塘則是徹底被他們接管,其他人不能擅闖,尤其是扛著釣竿的人,最好遠離一點,否則會被不分青紅皂白臭罵一頓的。

  而鎮里的領導,羅書記他們也很快得知消息,立即安排派出所的警員出動,一輛警車拉著幾個公安下來,幫忙封鎖泥塘。

  網上的消息傳得最快,由游客們上傳,很快在某些網站、論壇上火熱起來。

  畢竟中華揚子龜在這之前,全世界只剩下四只,沒有人懷疑這個物種不會消失。

  現在好了,大家看到了一絲希望,就是在黃石鎮的張家寨,陸續發現了一度被斷定百年內滅亡的揚子龜,消息令大家人心大振。

  張家寨,甚至黃石鎮又刷了一波了存在感,也讓鎮里的領導們很高興。

  他們黃石鎮的官網建立沒有多久,沒什么人瀏覽,經過這兩三次的事件,總算有了點人氣,瀏覽的網民增加。

  網友們對黃石鎮的發展也表示關注,前面的一次事件,是張家寨落實硬底化道路建設,搞水泥路直通家家戶戶。

  那事兒,網民們一致表示贊揚,表示就算是在自己家鄉,也很難做到這種水平的道路建設。盡管不是政府出資做的好事,可有人這么干,也說明當地政府部門不會很爛。

  “小李這個建議是不錯的。”楊鎮長表揚道。

  自從羅書記重用李輝之后,鎮政府的面貌都有朝氣了許多。這個年輕人剛開始他也很欣賞,反倒被羅書記用了。

  比如建議政府建立一個宣傳窗口,開設官網,就是一個神來之筆。從那一刻開始,黃石鎮就擺在平臺上,接受外面更多目光的關注。

  黃石鎮發生的大大小小事件,都能及時在網上展示出來,接受大家的監督、點贊,以及批評,對黃石鎮以后的發展是好的。

  用李輝的話來說,一方面是為了跟上時代的節奏,另一方面是讓黃石鎮更加健康地發展下去。

  羅書記聽了,笑道:“他跟張凡比不上,但也有年輕人的闖勁。要在鎮的官網上開通張家寨專頁,我看行。畢竟張家寨以后是我們鎮的重心,一舉一動都牽扯到全鎮的發展。”

  李輝算是他的人,作為領導,他當然得鼎力支持、聲援的。

  平時,李輝也能經常給他提出一些新穎的建議,是他想不到的。

  “可以,那就讓宣傳辦公室的人弄。”楊鎮長沒意見。

  如今,宣傳辦公室算是很政府一個比較吃香的辦公室,里面幾乎都是年輕人組成。他們作為領導,對這個煥然一新的辦公室也寄予厚望。

  “還有,他建議政府鼓勵商家啟用現代的支付手段,我認為也有這個必要。”羅書記又道。

  目前,在張家寨商店,已經全部運用了手機支付,得到了廣大游客們的贊賞。現在的情況是,鎮里的支付手段反而落后了。

  以后,他們想要以張家寨的游客帶動鎮街道的商業繁榮,就必須認真考慮這些問題。

  “讓李主任去帶人去辦吧!”楊鎮長也表示支持。

  黎小軍,省醫科大學畢業兩年多,本來在省人民第一附屬醫院內科當醫生,但因為得罪科長,就被院長不分青紅皂白給辭退了。

  莫名其妙吃炒魷魚也算了,最坑的還是那科長竟在背后生安白造抹黑自己,搞得去哪家醫院面試都吃閉門羹,無奈之下他只好回老家給老豆打下手。

  流沙鎮街道中心的利民診所就是黎小軍家爸開的,平時都是鎮里的人來看個感冒、發燒、腸胃什么的,比較清閑。

  這天中午,有幾個病人坐在診所里,排隊等看病,便有一句沒一句地閑聊起來。

  “最近隔壁黃石鎮的張家寨很出名呀!”

  “不久前還是個摩托佬都嫌棄去的窮村子,現在個個都種蔬菜賺大錢了。”

  “還有好多城里人去旅游呢,聽說為了搞好旅游,還準備建衛生所等基礎什么鬼來著。”

  “你都不知道,現在黃石鎮都流傳這么一句話:要發財就去張家寨。”

  “真的假的?是的話,有空我也去瞧瞧有沒有什么零工做。”

  “我還聽說張家寨那個誰一個什么荷花就賣了幾千萬!種了大半輩子地都沒見過這么多紅票呢!”

  在一旁給七八十歲的老人家把脈的黎利民嗯哼了一聲,“現在博眼球博關注的假新聞可多了,幾千萬什么荷花,我看不大可能。”

  “反正我也是聽人家這樣傳的。”那個平頭中年大叔解釋道。

  在藥柜前幫忙整理藥材的黎小軍聽到建衛生所幾個字眼就多聽了幾下,隨手用手機一搜,果然有好多黃石鎮張家寨的新聞:什么極品草莓出口rb、絕品天逸荷賣出天價等等。

  不看還好,一看嚇一跳,黎小軍內心被眼前所看到的信息給嚇到了。

  “那不是荷花呀!人家那是絕品蘭花五苗天逸荷,全國就那么一盆,能不貴嗎?對有錢人來說,幾千萬就濕濕碎啦!”

  眾人一聽到黎小軍的解釋,眼睛都放大了幾分,嘴巴張成o型。

  聽到兒子這樣一說,黎利民臉上微窘,看了一眼他:“玩什么手機呀?趕緊幫忙配藥。”

  然后叮囑眼前的老人家回家要記得按時吃藥。

  接過老人家的藥單,黎小軍打開藥柜,逐一把藥拿出來,分好分量,包好放進一個小透明膠袋后,打上結遞給老人家后,又拿起手機看呀看。

  雖是玩手機也沒耽誤配藥,黎利民也不好說啥就繼續給人看病。

  其實,辛辛苦苦才把兒子送去省里的重點醫科大學念書,指望他在大醫院里做醫生出人頭地的,結果沒做幾年就突然跑回家,窩在這個小診所幫忙,好說歹說都不愿意去大醫院找工作!自己嘮叨多幾句,兒子索性不和自己說話,唉!

  看完最后一個病人,他們終于可以歇一歇,吃飯了。

  “老媽,你有沒有聽說我們隔壁黃石鎮張家寨要建衛生所的事呀?”黎小軍吐掉嘴里的排骨頭,問道。

  “最近沒聽外公外婆他們說過。倒是有說那個張家寨在什么名的帶領下,窮村子變成鎮里的明星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黎利民的老婆黃珍把知道的說了出來,心里奇怪兒子怎么關心起這事來。

  “你這小子不出去找工作,卻關心那個什么張家寨做啥?”黎利民說道。

  “老爸,你不是嫌棄我整天窩在你這沒出息嘛?所以我想去張家寨轉轉,看看有沒有什么合適的機會。”黎小軍說出自己的想法。

  回家以來,黎小軍心里就對去大醫院上班沒啥興趣,想跟老爸一樣自在點的。然后今天聽人說起張家寨就在網上把新聞刷了下個遍后,生起一個念頭。

  “那明天就去看看咯!順路捎些補品什么的給外公外婆。”見老公又想張口潑冷水時,黃珍馬上搶話,不給黎利民機會出聲。

  “好的,我現在就去準備。”得到老媽的支持,黎小軍會意,放下碗筷,去收拾手信了。

  次日早上,黎小軍拎著大包小袋坐班車到黃石鎮外公外婆家。放下大包小袋,他不忘跟外公外婆打探消息,基本可以肯定的就是張家寨現在的發展是有模有樣,還帶領鄰村發財,更讓他想去探個究竟。

  于是,在外公外婆家匆匆扒了半碗飯,就趕去車站搭公交車到張家寨。

  其實,在路上他就差不多相信傳言。畢竟黃石鎮比他們流沙鎮要落后的,可是人家竟然有公交車,差點亮瞎他的眼。

  另外,還有這公路,進村的道路是兩車道的柏油馬路。

  路上,還能看到進進出出的汽車。有私家車,還挺高檔,還有大貨車,拉著滿滿的蔬菜,頗有點忙碌的樣子。

  黎小軍豎起耳朵,聽公交車上的乘客跟司機吹牛,說的幾乎都是最近張家寨的新鮮事情,大事小事都有。

  “聽說沒有,張家寨發現了快要絕種的烏龜。”

  “你們是沒有看到,那天派出所去了好幾名公安,說什么維護現場。”

  “烏龜那么長命,怎么會絕種?開玩笑的吧?”

  “誰跟你開玩笑?聽說,在那之前,全世界就只有四只那樣的烏龜。這回,張家寨又要大出風頭呀!”

  “哈哈!我們張家寨什么時候不出風頭?”一位張家寨的乘客得意道。

  車上,有不少人是騰云村跟青田村的村民,聽到這種囂張的話,也沒有反駁。事實上,人家說得沒有錯,整個黃石鎮,還有比張家寨更加厲害的村子嗎?

  “不說烏龜了,你們村不是搞硬底化道路網嗎?我們黃石鎮,只有你們張家寨敢這么做,好家伙!家家戶戶都是水泥路到家門口。”

  “我們村怎就沒有出一個像張凡那樣的大學生?唉!”

  “就是呀!一個人出了好幾百萬搞水泥路,真厲害!”

  聽到那些酸溜溜的話,語氣中滿是羨慕,車上張家寨的乘客都很驕傲。自從張凡回鄉,他們村的風水就變了。

  黎小軍聽后,同樣是敬佩不已。他同樣是畢業兩年的大學生,跟人家張凡比,自己就差勁太多了。

  別的不說,僅僅是拿出幾百萬搞水泥路,讓每一戶村民方便出行,就值得他敬佩。

  他們流沙鎮不是沒有富豪,甚至有一位身家過億的大老板,可也沒有那么無私、大方呀!

  他在村民的指引下,找到了老村長家。

  “村長,在家不?有人找你!”一個村民帶黎小軍來到老村長家門口,直接吆喝到。

  “什么事呀?誰找我?”聞聲,老村長從屋里走出來。

  “這個走出來的就是我們張家寨的村長,有什么事就找他。我去菜地里忙了。”村民跟黎小軍介紹。

  “村長好,我是流砂鎮過來的。”黎小軍快步上前跟老村長握了握手。

  “后生仔好生面孔呀!不知怎么稱呼?”老村長把他帶到大廳坐下,倒了杯茶。

  “我叫黎小軍,家里是開診所的,特意跑來確認張家寨要建衛生所的事。”黎小軍喝了兩口茶,抿了抿嘴,說道。

  “是有這事,說建有一陣子了,還沒落實好呢!咋消息都傳到流砂鎮了?”

  “這不是張家寨出名嘛?網上的消息大把,想不關注都不行。”黎小軍把手機遞給老村長看。

  “原來我們村在網上也這么火的呀?”老村長看了下他手機上的新聞:“那你過來是為了…”

  “我想問那個衛生所能不能讓我來建?”黎小軍直接回答。

  “你會給人看病嗎?”老村長看了看他,問道。

  不是老村長看不起年輕人,相反,他對年輕人很看重。自己村發展成現在的模樣,就是張凡帶動的。

  因此,在老村長的心里,還是認定未來式年輕人的。他們這些老干部,思想跟不上時代的節奏。

  不要說別的,張家寨因為游客的到來,各種信息瞬息萬變,許多村干部就不能完全接受。一些大事,他們還是去找張凡,問問他有什么看法,有什么建議等等。

  可是,醫術不怎么一樣,醫術的高明程度往往跟年齡的高低掛鉤。年紀越大,見識越多,閱歷越豐富,治過的病越多,就越不容易出錯。

  吃錯藥不要緊,現在絕大部分藥都吃不死人,就怕打錯針。

  因此,看到這么一個年輕人,要肩負起張家寨的醫療服務,他多少還是心有質疑,不能放心。

  “我是醫科大學畢業的,還在醫院里做過醫生,資格證什么都有。”

  老村長沉默了一會,一個大學生的名頭讓他高看了幾眼,自己村張凡也是大學生。放在古代,大學生相當于秀才。

  “我一個老農民只會種地不懂開衛生所這些,你等一下我。”

  剛走出門想去找張凡問問,就跟他撞了個正著,“哎呀!小凡,你來得正是時候。”

  “沒撞到老村長您吧?”張凡問道,“什么是來得是時候?”

  “有個后生說想建我們村的衛生所,你正好可以看看行不行。”老村長解釋。

  “這樣子。他人在哪?”張凡發現老村長越來越喜歡問自己意見了。

  “就在我屋里等著呢!”老村長拉著張凡走進屋內。

  本網站提供的最新小說,電子書資源均系收集于網絡,本網站只提供web頁面服務,并不提供小資源存儲,也不參與上傳等服務。

  Copyright20102016塵緣文學網聯系我們:

飛翔鳥中文    全職農夫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