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無標題章節

  說一下陽平關和戰損比的問題。

  首先陽平關沒有想象之中險峻的城關,堡壘。跟潼關,函谷關,陳倉這樣的地形狹窄的要塞有很大的區別。

  被稱為益州的門戶,主要原因是因為其地理位置重要。因為陽平關帶了個關字,這才讓很多讀者誤以為陽平關是一座易守難攻的雄關,這只是一個地名而已,并不是一座關城的名字。

  陽平關其實并不是想象之中那么好守,張魯打下了陽平關,曹操打下了陽平關,劉備也打下了陽平關,幾度易主…至于蜀漢,因為拿下了武都,有緩沖之地。

  想要守陽平關,只有兩個方法,要么依山建立城墻,要么在山下立寨。

  三國歷史上,張魯派張衛,楊昂率領數萬人守陽平關,他們人多,就是選擇建立城墻,依山傍險建立城墻,連綿十數里,跟曹操攻防數日被破。

  三國演義之中,羅貫中寫的則是在山下建立營寨,被夏侯淵攻破。

  我查閱了很多資料,并不是瞎寫,建立的城關長十數里,依山而建,中間有山為阻,關城并不在兩山之間,城關肯定也并不相通。這么長的城關,又不互通,龐德只有一萬人怎么守?只有在山外立寨了。

  山外立寨,兵馬就集中了,這樣比在城上兵力分散防守更加容易。

  但是進行了防守就一定會受得住嗎?敵強我弱的時候,在險峻的地方,也守不住,更何況陽平關也不好守。

  感覺你們的思想就是是陽平關險峻得只需要很少的人就可以防守一樣。

  至于戰損比,漢中軍傷亡四千,曹軍傷亡六千,我還覺得曹軍傷亡多了呢,曹軍分千人輪流進攻,每一部又都是大將指揮,漢中軍人越打越少,時間一長又無法休息,而曹軍仍舊是千人,每一次進攻優勢都是在不斷擴大的,這種情況下還能有多大的損失?

  自古攻城一方是比防守一方損失更多,但具體問題,也要具體看待吧。夏侯淵分兵攻寨占盡優勢,龐德一方士兵戰斗力本就不如曹軍,能多換死兩千人,已經是依靠著地形的優勢了。

偏要盲目的追求幾倍的戰損比,那我問你們,歷史上曹軍率兵進攻陽平關,張衛率  幾萬人駐守在城關里,曹操當時兵力不超過十萬吧?曹軍拿下了陽平關,這樣算曹操是不是該全軍覆沒了?

  夷陵之戰,陸遜依山建營無數,一直拖了劉備幾個月,劉備奪取營寨無數,按幾倍戰損算,劉備兵馬是不是都該打光了?)

稍后還有一章

飛翔鳥中文    三國之大漢崛起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