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七十章 雙轅單馬孑人立(下)

幾天沒更新/沒有找到你看的書?通知我查看更新回復最后一個名作品  第七十一章斬衰會葬斧金聲(上)

  丁丑年三月,墨者多離商丘往沛。宋城遍傳童謠,舉城皆驚。司城皇索全城而無獲,或曰老彭傳語不可不察。遂遣車馬往任,未及鼬地,知宋公購由薨。傳司星子許聞之,縊于室,自愿為殉,親貴皆頌。

  童謠曰:

  “星漢燦、天命知。”

  “病望北、夢哀南。”

  “三升裳、苴绖蒼。”

  “參商會、膏肓殤。”

  “宿能解、醫何忙?”

  “日懸天、月影淡。”

  “月朗照、星光稀。”

  “日懸月非淡、金烏掩太陰。”

  “月朗星非稀、常羲羞諸辰。”

  “天地自有道、焉與人命通?”

  “誰言曉天命、請解此下爭。”

  “殷商俗、兄弟繼。”

  “文周禮,嫡子承。”

  “斬衰后、會葬終。”

  “知命者,請解爭。”

  童謠無忌。

  故童謠無罪。

  這首從二月末三月初就開始流傳的童謠,在宋公購由薨于前往任地會盟晉侯途中的消息傳回商丘后,這首無忌無罪、大索全城毫無所獲、只能宣稱是老彭這樣的上古傳說隱士傳語的童謠,其中隱藏的意思終于被商丘宋人知曉。

  據說司星子許在聽聞宋公薨于半途的消息后,當晚便自縊而死,遺言稱愿為陪殉。又有說是他自己觀星有誤而誤國君,于是羞愧而自縊。總之是死了。

  司城皇父臧聽聞宋公薨,號哭不止,昏厥數次,慟道:“當日君上要去會盟,我便相勸,君上執意前往。如今薨于半途,是我的罪過啊,如果我當時再死諫,怎么會有這樣的事呢?是我的罪過啊!天帝啊,為什么不懲罰我呢?”

  皇父鉞翎也慟哭道:“我也是有過錯的啊!早在歲初,商丘便有童謠相傳,我知卜偃與晉獻公童謠事,卻不能立刻追趕君上勸其返回,這難道不是臣子的責任嗎?”

  此時的童謠,是個很神秘的東西。不說那首著名的東頭一個漢、西頭一個漢,便是在比此時更早的春秋時期,國君們都很害怕童謠。

  昔日晉獻公假途滅虢,曾問卜偃這次能否成功,卜偃便用當時流傳在晉國的童謠回答。

  當時的童謠是這樣唱的。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鶉之賁賁,天策焞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

  卜偃說一定可以滅掉虢國,而且時間應該就在十月份左右。

  于是晉國真的滅掉了虢國。

  于是,是一因果關系。

  如果真的就是這樣的因果關系,那么這些兒童一定是最偉大的占星師,然而這樣的童謠往往都是有心人偽造的。

  有心人的偽造,當然是為了有心人自己的目的。

  這童謠也讓不同的人,產生了不同的想法,也對宋國的政局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最起碼此時本不該死的司星子許被自縊了。

  司城皇與公子田之前聽到童謠后驚慌失措,心中不安。

  等到童謠真正變為現實的時候,他們不得不承認這或許真像是那些孩子說的,這是彭祖這樣的傳說中的人物警告宋人的。

  承認,不代表自己相信。

  這首預言一般準確的童謠在被驗證后,司城皇認為這是他的政敵在對付他,根本沒有往墨者身上想。墨者不會閑極無聊做這種事,肯定是政敵用來對付他的,在他看來這童謠對墨者毫無好處,甚至他都沒想到墨者。

  他看重的,是童謠最后質問,宋國這一次繼承,到底會是兄終弟及呢?還是會嫡長子繼承呢?

  在他看來,這明顯是政敵借機生事。

  在白日的那場慟哭之后,當天夜里父子倆一夜沒睡,一致認為不能夠按照之前的計劃來做,必須更加激烈更加迅捷,讓他們的政敵徹底沒有立足的機會。

  皇鉞翎不信天命,也不信鬼神,所以他更不信那些所謂的占卜術觀星術。

  哪怕晉獻公與卜偃那樣的故事,他也確信卜偃不過是判斷了天下局勢后,用童謠來安慰獻公。

  宋公購由有病,半途顛簸,可能會死。那么如果是政敵做出的這樣的童謠也不是不可能的事,可能會死,這童謠便可能為真。如果不死,日后必然還有不死的童謠。

  這童謠句句都在說宋公購由死定了。

  三升裳,三升是指麻布的寬幅縷數。八十縷為一升。

  布匹的寬度是固定的,升數越少,這布也就越粗陋。

  制作冠冕的布,要三十升,也就是說一個寬幅的經線要有兩千四百根。

  而按照周禮來服喪的話,為了表示孝意,最親近的嫡長子,要穿最粗破的麻布,也就是三升的,一個寬幅只需要兩百四十根經線。

  沒人閑著沒事干穿三升的衣裳,肯定有人死了才穿。

  而能用這種禮儀的肯定是王侯大夫,庶民玩不起這樣規矩的葬禮,更況于墨者節葬傳播廣泛的商丘,底層很少守三年孝,只按墨者規矩守三日孝——守不起三年,不干活要餓死。

  相反,如果有一天墨者的守孝三天的規矩成為天下的禮儀,那么庶民們也會覺得自己與貴族之間的精神層次更近了…大家都守三天,那誰也不比誰更孝。如今我們只能守三天,你們卻能守三年,而禮又是說守得三年最好,看起來貴族的精神層次確實比庶民更高…這便是化物質區別詭辯為精神差距。

  符合周禮規范的葬禮,嫡長子必須要穿三升裳、頭帶白布、腰纏白布、手持哭喪棒,住在偏房,枕著麥草、蓋著草簾子、穿草鞋、前三天絕食水也不能喝、三天后每天早晨喝一兩粟米粥、一年之后可以吃菜,三年之后才能吃肉。

  這樣的禮儀,能也只能在士大夫以上的階層中流傳。

  既然底層不用這樣的禮儀,宋國內部貴族也都知道參商會的說法,那么很顯然這是在說宋公死定了,于是司星子許在宋公死后也因為這童謠不得不死,連給他辯解宋公沒撐到參商會的機會都沒有。

  就是這樣可怕、但又可以認為是有心人編造的童謠,讓司城皇與其子相信,一定是政敵想要趁此機會來對付他們家族。

  整首童謠,在宋公死前而出。

  宋公死后,誰都能解出這童謠是什么意思:

  宋公啊,會死在會盟途中,要說星辰能改命要醫生何用?你們這些觀星的知命的,我來問問你們你們能猜到下一任宋公到底是父子相繼?還是兄終弟及?這兩種繼承方式可都是合理的啊。

  司城皇心中有鬼,覺得自己重賄司星子許的事,一定有其余人知道,而知道的人必然是貴族。

  公子田年輕,性格剛烈而不持久、壯懷而無大才,正是一個可以欺騙利用的國君。

  宋國一直又真的有兄終弟及的傳統,這是殷商的習慣,宋人是殷商之后,也經常出現兄終弟及、爭權奪位這種并不符合周禮的事,宋人都已習以為常,甚至覺得這無所謂。

  如今除了公子田,宋國可以名正言順染指國君之位的,還有宋公的弟弟,背后站著的也有數姓大族,都在盯著司城皇一族。

王侯將相有種的時代之下,越是精于陰謀的皇父鉞翎,越只能將問題想到那些政敵的身上  你現在所看的《》第七十一章斬衰會葬斧金聲(上)只有小半章,要看完整版本請百度搜:(冰雷中文)進去后再搜:

通知我們留個網名  }el色{

飛翔鳥中文    戰國野心家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