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章被告人三頁的起訴狀 作者:簾秋霽分類:
京城人民法院。
一大早,一樓的接待大廳就迎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
兩位精神矍鑠的老人,相互攙扶著走進門來。
負責接待的工作人員慌忙迎上去,想要攙著兩人走到接待窗口。哪知卻被其中的老爺爺拒絕:“姑娘,我們不用你扶,走得動。”
到了接待窗口坐下,聽到工作人員問自己來干什么,老爺子底氣十足地回答:“我替我孫媳婦告狀來了。”
緊接著,從手里拎著的那個已經洗得有些發白的軍旅挎包里掏出一大疊材料放在柜臺上。
“喏,這些都是我們要告的人。哦,對了,這是我孫媳婦的基本情況,還有這是狀子,你們看看。”
居然還有老人家替孫媳婦告狀的,這事兒可就奇了怪了。工作人員雖然心里滿懷著疑竇,但還是依照程序問道:
“大爺,請問您孫媳婦為什么不親自來?她給您二老寫委托書了沒有?”
“我孫媳婦現在懷孕八個月了,挺個大肚子過來肯定不方便。委托書啊,有,喏,就是這個,我們之前請律師給我們寫的。”
工作人員將材料收過去,一份一份接著看。
老爺子說找律師寫東西,顯然也不僅如此。
簡單地看了看最上邊的材料,都是申訴時必備的東西。這時候工作人員才點了點頭,開始詳細看起訴狀。
“原告:韓玉華,女,漢族…”
這些身份信息并沒有讓工作人員花費太多的精力,但到了被告這里,她就傻眼了。
上邊赫然是足足二十二家媒體,與很多娛樂圈撕逼時候的起訴狀不同,這份起訴狀可是將二十二家媒體的各種詳細信息都寫了上去。
光被告就有三頁之多,而且全都是國內知名的大媒體。
看完這些,再看起訴事由的時候,這位姑娘忽然失望地抬頭看著老爺子:“爺爺,您孫子原來都結婚了啊?”
老爺子嘿嘿一笑:“那當然。”
“爺爺,雖然我們法院也經常受理一些個人起訴媒體的案子,但是您這件,我還是希望您能夠稍等一下,我需要跟我們領導溝通一下。”
老爺子點點頭:“姑娘,你盡管去問。這事兒我老漢是鐵了心要告他們一會,現在的這些報紙,不問事情真相,就知道瞎寫。你們要是不受理,我就再找個地。”
“爺爺您就放心吧,這事兒,我只是說需要跟領導商量,但是沒說不受理。您稍等。”
這位工作人員迅速走到里間,撥通了法院的內線電話。
“陳副院長,是這樣,這會兒有位老大爺,是這兩天傳的沸沸揚揚的沈耘的親爺爺。他這會兒帶了起訴狀來,起訴二十二家媒體。事由是不實言論造成精神傷害。”
“沒錯,不過他是以他孫媳婦的名義起訴的,據他說原告懷有身孕,不便外出。”
“好的,我現在就去辦理。”
姑娘掛斷了電話,回到窗口前重新帶上笑容:“爺爺,您的起訴狀我們受理了,這是回執,您收好。我們會在核實了情況之后,按照程序向您通報案情進展,請您回去耐心等候。”
點點頭,老爺子帶著笑容:“我就知道,法院會給咱們一個公道的處理。行了,姑娘,你先忙著,我們就回去等你們的消息了。”
打聲招呼,老兩口再度拒絕了工作人員的攙扶,徑直走出們去。
半小時后,京城人民法院的官方微博上發布了一條動態:“本院已受理沈耘家屬控訴二十二家媒體不實言論報道的起訴狀。不要再讓軍人在戰場流血,軍屬在家中流淚。”
各地的人民法院雖然都開通了官博,但就以京城人民法院粉絲最多。
為什么?
因為娛樂圈百分之八十的撕逼案件,最終都是在這里起訴受理審查審判。
動態一經發布,便立刻得到了許多微博用戶的關注。現在北海市公安局還沒有將包肖煤送上法庭呢,沈耘家人就率先把這些媒體給送上了法庭。
不得不說,這事兒做的是太有底氣也太大快人心了。
某被控訴的媒體微博下,瞬間被網友們占領,清一色的留言:
“熱烈祝賀大佬本年度第十一次當被告,請扎好領帶勒緊褲腰帶準備接受巨額賠償。”
但是,真正引起網友們熱議的,卻并非這個。
某因被稱為售賣地溝油食物飯店的官媒,在京城人民法院官微發布動態后的半小時后,忽然轉載了該條微博。
當然了,轉載后同樣多了一句話:“三人成虎,眾口鑠金。媒體應該具備基本的職業道德,而非為了謀求利益制造熱點和矛盾。”
而新聞社更是以老大哥的姿態,強勢指責:“為了搞出大新聞,連做人的底線都不要了。”
京城人民法院可是準備將這件事情持續發酵,徹底造成一股讓新聞求真求實的社會風氣的,哪能一次性將起訴的事情都說完。
就在第一條微博發出去四個小時之后,他們又發布了另一條微博。
這次的圖片僅有一張。
而且,上面還全都是文字。
這是一張起訴狀的訴訟請求,上邊白紙黑字寫的明明白白:“一,判二十二方被告在紙媒和官網頭版刊登道歉聲明,聲明中需聲明刻意制造不實言論的事實。”
“二,判二十二方被告支付名譽侵害、精神損害費用共十萬元,該賠償委托京城人民法院收取并全額捐贈給湘西山區學校。”
對于什么起訴費用啊之類的小錢,沈耘的家屬只字未提。
也就是說,起訴費用他們一力承擔。
網友們本來以為,這下子這些媒體怎么說也要大出血一回,誰知道二十二家媒體總共也就賠償十萬塊錢。
然而,任誰都沒有想到的是,接下來一場風潮的引起,居然就是因為這個大家都看不起的十萬塊錢。
而引發這場風潮的苗頭,赫然是紙媒中也頗有些名聲的《今日新聞》。
作為被告方的一員,《今日新聞》官微在轉發了京城人民法院的微博的同時,也加了一句話:“一個名不見經傳的軍人,憑什么拿十萬的名譽侵害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