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四百一十八章 軍屯式官營

  您可以按"CRTLD"將"傲宇閣"加入收藏夾!方便下次閱讀。

第四百一十八章軍屯式官營  所謂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嘛,既然登州這邊依山傍海,這個資源其實是相當豐富的。

  不過林森選擇的肯定不能是賣海鮮,這東西賣的不要太多啊,但是基本還是限于沿海和周邊這些地區。

  在這些地方各種魚獲都算不得稀罕,價格自然也上不去。

  這又不是后世有拖網漁船那類滅絕性捕撈工具,現在人們的捕獲速度,完全能夠被海洋自身給彌補回來,對海洋生態的整體影響還是非常有限的,甚至都不太會造成局部的減產。

  嗯,合浦珍珠算是個例外。

  可是以現有的運輸效率以及保鮮手段,能夠保證運送到遠處的,也就只有各種干制品了,魚干,或者咸魚。

  失了一個鮮字,對內地人來說,這些海鮮的吸引力,肯定就要下降許多。

  現在又沒有遠洋捕撈,近海能夠捕撈到的物種,也并沒有特別新奇的。

  再有運費在里面,成本可是高了許多。

  而內地民眾還有河鮮可以選擇嗎,所以總體而言海鮮受到的限制其實是很多的。

  錯非原本的時刺史那樣含有政治作秀成分的做法,拉著整船整船的魚干去長安賣,那還是有募捐的意義在里面呢,其他的海鮮想要打開內陸市場,并不是很容易的。

  大概也就是鮑魚,海參或者瑤柱這類名聲在外的好貨,才在內地有些市場,價格也并不像后世那么夸張。

  主要是這些東西大都在海底,以現在的技術多半都是靠著人工,下潛到海底一個個的弄上來,有很大的危險性,效率也低得多,還需要有精細加工的過程,這個價格高一些完全可以理解。

  但是數量并不像后世那么稀少,所以價格也上不太去。

  當然了這些東西放到獨一味里也是挺不錯的,不愁賣不上好價格。

  可這樣的東西需求量畢竟是相對少一些的,用來收服這千多號手下的心,發展成一項紅紅火火的事業,能讓這邊進進出出的客商不斷的那種,顯然就力有未逮了。

  林森的目標,對準的是相反在海里非常常見的一些物事。

  首先就是在后世已經發揮不出太多的補碘本領,更多的是單純的作為一種食材,靠著口味奪得許多人喜愛的海帶。

  這東西在海邊太常見了,算是漁民們飯桌上隨處可見的一道菜,可放在沒有碘鹽的大唐這會來說,其實它那補碘的效果卻更為重要些,說是藥材也不為過了。

  這時候可不缺“大脖子病”的患者呢。那么相應的只要做好了宣傳工作,不論是作為藥食同源的食補藥材,還是單純的蔬菜來說,它們應該都能夠快速的推廣出去。

  至于運輸的問題很簡單,和處理海魚類似,要不就做成海帶干,要不就弄成海帶咸菜唄。

  以現今這匱乏的補碘手段,還有相對常見的碘缺乏患病人群來說,這玩意的需求量肯定小不到哪去。

  還是持之以恒的需求,完全符合林森的設想了,做成一個大產業也沒有任何問題。

  與之情況相似的還有海苔,也就是紫菜這類的,除了前面兩種做法,也可以按照后世的法子,做出調制口味的烤海苔干,當做相對貴一些的零食也是非常不錯的嗎。

  最后卻是最為重要的一種,那就是鹽!

  大唐這會的鹽大部分還都是井鹽和所謂的青鹽,因為鹽井的相對集中和運輸的不便,有些地方吃鹽依然是個大問題。

  即便是糧食連年豐產的現在,醋布這種東西依然有著很大的市場。

  要不是林森穿越到了長安城周邊的話,這吃鹽也會是個大問題的。

  而那些精致的青鹽價格很是不菲,用青鹽刷牙這么奢侈的行為,也就只有那些個大家族的才能享受的到了。

  因為大唐這會主要用的還是煎鹽法,靠著這種土法子將一些鹽堿水進行提純,弄得好得到的就是所謂的青鹽,那不知要多經歷多少道工序的提純才成。

  普通的弄出來的就是簡單的粗鹽罷了,顏色那叫一個精彩,弄不好還會有很多雜質在里面,因為重金屬超標這類的原因,吃死人也不是沒有。

  產量沒有保障,造價還很高,再加上運輸不便,鹽井大都在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所以就造成了最為重要的鹽的供應反而沒有那么及時。邊軍還好一些,他們都有自己的鹽井在,可是除去長安這種地方,普通的州縣鹽的供應就頗有點捉襟見肘的意思。

  如此不難想見如果林森海鹽曬制技術的設想成功了,壓根就不用愁銷量的問題,基本上是有多少就被拉走多少啊,場面之火爆是絕對可以預見的。而這種產業那是相當的穩定,只要有人肯定就需要吃鹽吧,那么物美價廉的海鹽相較那些看上去就粗制濫造的井鹽肯定就更有優勢啊,再加上登州這邊的運輸網絡四通八達,相較于那些鹽井來說,自然就能輻射到更大范圍。

  而原本最需要擔心的制度問題,也就是通常以為的“鹽鐵專營”這事,放到林森這卻并不是大問題,起碼在前期在他在任期間,這個是很有保證的。

  林森手里是有李世民的密旨在的,本就有便宜行事的權利,只要不是干的太出格,所有人都沒法用這個來給他找茬了。

  再一個其實和大唐這會的鹽業政策有很大關系,大唐這會并不是人們印象中的一體專營,搞了一刀切,而是根據各地的不同情況,分成了許多種不同的政策。

  對前隋的制度有繼承,也有創新。

  征稅制就不用說了,定額繳納鹽稅的多一些,官營制則有民屯,也有軍屯,自然是根據當地情況來的。

  軍隊較多的邊州,自然是用軍屯官營的方式了,而民屯的鹽田也屬于官方,但是民眾是有分成的。

  而其中也有些地方特產比較受歡迎的,官方會直接用這些特產來替代官府的分成部分。

  一些個產量較少的鹽井,甚至可能采用無稅制。

  這些都是隋代以前曾經有過的措施,唐朝政府繼承了下來。

  而以鹽代租制、租佃制,隋代以前未曾有過,是唐代的新制度。可以說是相當的靈活多變了。

  林森這邊因為靠著海,手底下還有這一千多號大頭兵在,再用上曬鹽的法子,這個產量肯定會是相當可觀的,無稅是絕對沒可能的。

  那樣林森就不是收服手下了,扣上個邀買人心的帽子都沒跑,典型的損公肥私啊。

  所以官營還是一定的,只不過是類似民屯的軍屯式官營而已。

  也就是說他手下這些兵士是有分成的,這樣想來足以讓他們保持干勁了。

20122015傲宇閣

飛翔鳥中文    植掌大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