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五百六十一章 相互算計(求訂閱)

  第五百六十一章相互算計(求訂閱)

  林森雖然接到了新職位,但顯然不會這么快就去履職,他還有許多事情需要做完,比如說收割水稻。

  而馮智戴來了不長時間,大概也就是幾天的功夫,應該是和馮盎他們將最為重要的話題都聊了個差不多,然后就把林森再一次叫了過去,參加這場在馮家大宅中舉行的晚宴。

  馮家的頭面人物,也就是整個高州范圍內的各個州府和勢力的掌權者們,基本一個不落的都來了。

  馮智戴少不了也對林森恭維了一番,夸贊他勇猛,武藝高強等等。

  而林森明顯感覺得到,馮盎對自己的態度也更加熱情了,這里面看來少不了這位馮智戴的功勞,不知道他到底給自己老子說了什么。

  另外,林森覺得肯定也是看他種下的那些作物的面子。

  超級水稻陸續已經開始了收割,盡管還沒全部完成,因為他們種植的面積其實真的不小,可是大約的畝產量已經統計出來了。

  就為了這事,馮盎甚至都被驚動了,專程跑去了稻田那邊看了一天,對于日理萬機的他來說,這絕對是難得的重視了。

  因為那邊的畝產量實在是太過驚人了,起碼在馮盎看來,已經稱得上是恐怖的產量。

  平均算下來,畝產量妥妥的超過了一千斤,個別土地營養豐富的,甚至能夠達到一千五百斤!

  即便是按照最低的產量來算,也足足比原來的畝產多了兩倍還有余,高的甚至增產了四五倍。

  就算是一直不太用為糧食不夠吃而感到煩惱,馮盎依然能夠明白,這恐怖的產量到底意味著什么。

  就算是不能帶來太大的經濟利益,但是這背后所代表的政治利益卻有很大的不同,只此一項,就可以保證他手底下很少會再出現饑荒這類的東西了。

  對于穩定人心,增加自己的威望,可以說是立竿見影的。

  哪怕手下那幫子短視的家伙,對普通民眾盤剝的再厲害,只要他們能夠填飽肚子,就會少去很多狗屁倒灶的破事,更不用三天兩頭的去和那些被刮的天高三尺,只能奮起反抗的造反者戰斗了。

  因此對于這東西,馮盎覺得怎么重視都不為過,這可是戰略級的大殺器。

  最近正忙活著想從林森這里多弄些稻種,也好讓手下人大面積的種植這種超級水稻。

  林森當然也樂得如此,出售稻種能夠賺上一筆不說,也能讓這超級水稻占領整個嶺南。

  當嶺南人習慣了這些水稻的超高產量以后,想要讓他們再種回原來的那些,可就不僅僅是罵娘而已了。

  偏偏馮盎還不知道林森在背后動了手腳,滿以為這買稻種是一錘子買賣,以后自家的超級稻子種出來以后,還用去林森那里買嗎?

  把命脈握在別人手里,顯然不是他這樣的土皇帝會有的想法。打定了主意弄到足夠的稻種以后,就要撇開林森的。

  殊不知林森早就防著他這一手呢,想要一腳把他踹倒犄角旮旯里,門都沒有。

  不過眼下相互算計著的兩人,看著可是融洽的很,不知道的還以為他們的關系真的有多好呢,搞的那幫子馮盎的子侄,都跑來給林森不停的敬酒。

  而林森更為看重,覺得能為自己創造更多財富的甘蔗,眼下還沒有熟透,回頭肯定要請當地人幫忙收割,壓榨,最好再做出糖來。

  糧食能夠帶來的更多的還是戰略意義。這一次林森可沒打算輕易的放棄這魔稻宗師的威名,就算馮盎給足了好處,林森肯定也不會輕易讓出去的,搞不好最后還要冠以李世民的名頭。

  更何況眼下馮盎就像是忘記了發明者的榮譽這回事一樣,打的什么主意不問可知。

  林森對此同樣早有準備,并不怕被馮盎輕易的摘了果子去,馮盎真的想要繞過他,說不定反而會發現自己跳進了大坑。

  相較而言,還是甘蔗能帶來的利益更為直接些。

  相較于其他很多東西,其實糖才是一種更為容易讓人們接受的硬通貨。

  長安城里最為受歡迎的果子都是甜味的,而且還得是類似于后世的三刀那類,甜到有些齁嗓子的。

  這大概和唐人的整體飲食習慣有很大的關系,重口味,油膩才是主旋律,清淡的甜味,甚至在妹紙們中間都不是很有市場。

  對糖類的消耗量就可想而知了,而此時的糖可算不得便宜。

  這還只是長安城一地呢,想想整個大唐境內,再想想廣州城里來往不斷的那些個番商們,不難想見其中的市場有多大了。

  另外,種植這兩種作物,還能在未來有效的將南北兩地聯系起來,加強相互之間的交流和依賴,對于增強大唐對南方的控制力,也會很有幫助,當然那得是林森的計劃慢慢得以推進之后了。

  起碼眼下看起來,對馮盎那是一點壞處都沒有的,要不然他哪會這么熱情的對待林森呢,誰心里還沒把算盤啊。

  考慮到嶺南這邊道路難行,當然也是李世民有意放縱,他也是知道林森的計劃的,所以履新的期限被放的還挺長。

  趕在真個出發以前,林森親自看著那些水稻全部完成了收割,然后被以一個雙方都挺滿意的價格賣給了馮盎。

  自覺的就花這一次錢,就能一勞永逸的拿到這種新水稻的馮盎,壓根就沒跟林森斤斤計較的意思,大手一揮就按照林森的報價給了。

  得了足夠的銀錢后,林森干脆的帶著隊伍就出發了。目標直指現在廣府府衙所在的番禹,也就是后世的廣州市。

  馮盎給的都是金銀,并不用像銅錢一樣,大車小車的拖累大家的速度,所以其實趕起路來還是比較快捷的。

  大唐建國的年頭畢竟還不是很長,即便是建國之初就很有遠見的開始鑄造自個的銅幣,可產量顯然也遠遠滿足不了人們日常生活的需求。

  因此即便是長安城里,也經常能夠見到以物易物的交易,此時的絹布其實也承擔著一般等價物,也就是類似貨幣的功用。

  這也是諸如東西市這類的地方,為什么會有錢鋪這種地方存在的原因。

  誰也不可能沒事就拉著一車車的銅錢,或者揣著幾十斤的錢串子出門逛街吧。

  到了南方這邊,尤其是嶺南地區,銅錢的匱乏更是嚴重的多了,畢竟鑄幣的工坊放到遙遠的南方,也不利于皇室加強自己的統治嗎。

  而誰也不可能專程去北方,弄來那些沉重的銅錢來用啊,北方自個都還不夠用呢。

  再說了就算是運來了銅錢,這個價值和北方肯定也有了很大差別了,單是運費就是一筆不小的損耗。

  再加上廣州這類的地方番商云集,人家拿著銅錢回海外去跟誰買東西去,還是金銀這樣的硬通貨用著方便不是。

  所以嶺南地區靠金銀來進行大額交易,已經是默認的潛規則,盡管不太符合大唐律法的規定,但所有人都選擇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用了也就用了。

  帶著金銀也確實要方便許多,起碼林森他們就深刻的感受到了這種便利。

  相對于從高州到長安的路程來講,高州到番禹之間的路程,就顯得近便多了,所以林森他們感覺沒用很長時間,那座在整個嶺南來說,都算的上是規模宏大的廣州城,就遙遙在望了。

飛翔鳥中文    植掌大唐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