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409 盛唐高歌

409__歷史小說_書客居  409

  409

  小說:、、、、、、、、、、、、

  明德門,始建于隋開皇二年,是長安城的正南門,也是規格最高的五門道城門,與皇城朱雀門,宮城承天門構成長安城南北中軸線,是李唐名付其實的國門。

  作為大唐的“國門”,明德門平日都是中門緊閉,文武百官、百姓都是從兩側的四個門道進出,然而開元八年十月初八這天,不僅緊閉的中門大開,城門的兩側更是旗幟林立,一列列鮮衣怒馬的士兵整齊地站立著,城門的兩邊,全是翹以待的長安百姓。

  旗幟中,還有象征著皇權的金色華蓋和天子坐駕,坐駕的兩邊,文武百官整齊地站列著。

  能讓皇帝和文武百官等侍的,只有英雄,大唐的英雄。

  金秋十月,秋風輕拂著旗幟,馬兒打著呼兒,明德門了聚集了過十萬人,人雖然多,可所有人都自覺地保持著安靜,就是有人說話,也會下意識地壓低聲音:

  “沒想到皇上和百官都來了,好大陣仗啊。”

  “肯定要重視啊,吐蕃、大食勾結叛亂分子在西域作亂,朝廷一兵,不僅把敵人都趕出西域,還反攻進大食國,威名遠播。”

  “好可惜,聽說監察御史張孝嵩被打下天牢,本來他是最大功臣。”

  “他要不是功臣,就不止打下大牢那么簡單,知道在他西域做也多少天怒人怨的事嗎,抄家滅族不說了,看中人家的女兒,也不顧是大唐的附屬國,直接把王族屠戮一空,還大肆收賄刮錢,唉。”

  “皇上下旨,他以將在外君令有所有授拒絕,還把欽差關押起來,那是作死。”

  西征大軍班師回朝,到長安接受封賞,可監察御史兼主將張孝嵩卻不在功臣的行列之中,引起不少百姓的非議,非議歸非議,并不影響他們對戰場奮勇殺敵英雄的敬重,自前來迎接大唐的英雄歸來。

  “踏踏”

  “噠噠噠”

  “踏踏”

  “噠噠噠”,,,,,,

  就在眾人議論紛紛時,先是感到地面有些顫,然后隱隱到整齊的腳步聲和馬蹄聲,隨著馬蹄聲越來越響,慢慢地,一支隊伍慢慢地出現眾人面前。

  走在前面的,是一隊隊旗幟,遠遠看到,走在最前面是大唐的軍旗,緊跟著的兩面旗幟上面分別繡著“馬”和“張”,再后面還有十多面寫著不同字的旗幟,有代個人的旗幟,也有代表著西域少數民族圖騰的旗幟。

  “鄭將軍,怎么沒見你的旗幟呢?”迎接的人群中,一名叫黃立本的武將小聲問他身旁的鄭鵬。

  鄭鵬是定遠將軍,閑職,本來沒不夠資歷跟在李隆基后面歡迎山凱旋而歸的將士,不過鄭鵬曾是監察副使,還在西域立下汗馬功勞,李隆基特地派人把鄭鵬召到迎接的人群中。

  一會還要喝慶功酒。

  這時已經看得清歸來將士的臉,沒出意外,走在最前面是安西鎮鎮守使馬堅和宣威將軍張銳,除了張孝嵩,唐軍精銳是這兩人品階最高,后面是西域各大小勢力,突騎施、葛羅祿、西夜國、伊循國等等,鄭鵬一邊看一邊解釋道:“皇恩浩蕩,賜了一個定遠將軍,在西域也就是一個監察副使的職務,身邊是一支護衛隊,再說人不在隊伍里,哪有旗幟可舉。”

  封建社會,有一套非常嚴格的儀仗準則,旗幟的大小、樣式都有要求,不是想打就打。

  “可惜了”黃立本有些可惜地說:“要不是鄭將本中途負傷,這領軍之士,必有鄭將軍一席之地。”

  鄭鵬搖搖頭說:“戰場瞬息萬變,說不定沒機會站在這里呢。”

  “也對,就以張孝嵩為例,要不是被彈劾,憑戰功升官晉爵,必能創下一番事業,可惜世事造化弄人,正所為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鄭鵬只是笑了笑,不再答話。

  有關朝廷決策的事,說少錯少,跟這個黃立本只是泛泛之交,沒必要跟他掏心窩子。

  這時回朝之師已抵達明德門外,距離明德門還十多丈時,隊伍停下,除了手持旗幟的旗兵,所有人都下馬,馬堅、張銳一行十數人,走向走出幾步,然后向被御前侍衛簇擁的李隆基單膝跪下,齊聲叫道“拜見皇上。”

  一聲令下,后面跟著的士兵也一起單膝跪下,大聲喊道:“拜見皇上。”

  西征之戰,主要是以西域將士為主,包括西域依附大唐的各部落,班師回朝不是所有人都回長安接受封賞,而是將領和立了大功的將士人,大約大約一千二百人,這是兵部商量過的。

  人少顯示不出大唐雄師的威武,人多耗費巨大,一下子那么多訓練有素的將士進京,安全也是一個問題,討論過后確定一千二百人的規模。

  雖說只有一千二百人,可喊的時候一千二百人一齊用最大的氣力喊,營造一個巨大的聲浪,站在很遠的百姓也感受到鐵血雄師的氣勢。

  行軍禮的人中,有高大威猛的將軍,有白頭的老人、有臉上還帶著稚氣的少年郎、有只剩一只手的士兵、有扶著拐杖的勇士.....、

  不同的,是一張張形色各異的臉,相同的,是他們臉上的堅毅和自豪、眼中燃燒的忠誠和激情。

  一聲振見,把軍隊的精氣神都喊了出來。

  看到如此威武的雄師,李隆基臉上出現激動的神色,走上前,朗聲地說:“好,你們是朕的好兒郎,是大唐忠實的衛士,朕以爾等為傲,眾將士,平身。”

  “謝皇上。”

  這時站在前面的馬堅、張銳還有突騎施的代表烏代很有默契地再次單膝跪下,雙手把戰利品奉在李隆基面前。

  張銳一臉正色地說:“奉旨討伐,幸不負皇命,請皇上收下。”

  李隆基饒有興趣地說:“哦,說說這是什么?”

  張銳恭恭地說:“皇上,這是撥汗那國王阿了參的感謝信及禮單,感謝皇上助他復國,以及表達對皇上的敬仰之情。”

  “撥汗那對大唐稱臣納貢,一向對大唐恭敬有加,朕出兵也是合乎實情民意,好,這份禮好,朕收下了。”李隆基高興地說。

  高力士連忙接過張銳手中的信件和禮單。

  這可是大唐傳播仁義、威名遠播的鐵證,也是李隆基文治武功的見證,自然要好好保管。

  “皇上”突騎施年青將領烏代雙手把一把鑲著寶石的彎刀奉上:“這是吐蕃賊子畢而斤的佩刀,畢爾斤是吐蕃入侵撥汗那的最高將領,在潛逃回吐蕃的路上被我軍所擒,特將他的佩刀獻給陛下。”

  李隆基一臉正色地說:“吐蕃賊子,行有恥言無信,屢犯大唐,若然不知悔改,他朝朕一定把它荑為平地。”

  吐蕃仗著地勢,成為不服大唐管教的異數,大唐試過安撫它,例如太宗在貞觀年間把文成公主許配給的吐蕃贊普松贊干布,成全一段佳話,文成公主不僅嫁到吐蕃,還帶去大量的先進技術和知識,大大的促進吐蕃的展,然而,強大后的吐蕃卻多次出爾反爾,現在成了大唐的心腹大患。

  可惜唐軍雖說強盛,可在對吐蕃的軍事上討不到什么便宜,守有余而攻不足,處于被動防守狀態,李隆基做夢都想教訓吐蕃,最好是把它從地圖上抹掉。

  最后奉上禮物的是馬堅,只見他雙手捧上一封信,恭恭敬敬地說:“陛下,這是大食王阿卜杜勒了.麥立克的降書和納貢清單。”

  “好,好,好!“李隆基連叫三聲好,然后開懷大笑。

  阿卜杜勒了.麥立克為了讓大唐撤軍,早就和大唐達成了相關協議,這封降書是為了這次儀式,是為了在天下百姓前面宣揚大唐的強盛威武。

  結果早已知道,可李隆基還是很高興。

  做皇帝君臨天下,要什么有什么,李隆基追求的,是像先帝李世民一樣,史上留名,千古流芳。

  此時作為宰相的宋璟大聲喊道:

  宋璟的聲音好像一個信號,在場的人,無論文武百官、侍從衛兵還是平民百姓,齊聲喊道:

  十多萬人的聲音匯成一股巨大的聲音洪流,以明德門為中心,向四面八方擴散,此時,日當空,風清云淡,碧空萬里。

  不少百姓喊得聲嘶力竭、青筋暴露,那種自骨子里的驕傲自豪,就是鄭鵬也這種國在民驕的氣勢感染,握著拳頭大聲吼出來。

  鄭鵬注意到,隊伍中西域那些少數民族的將士,一個個也跟著忘形地叫起來,在他們心中,肯定也為自己是大唐的一份子感到驕傲。

  等口號聲停歇,在李隆基的示意下,高力士大聲叫道:“起樂,為凱旋的將士唱贊歌!”

  好像變戲般,門樓上、城墻上、城門邊很快站滿了身穿教坊服飾、手持各式樂器的女伎、樂官,先是城門樓上一個赤著上身用力擊打那面一人多高的大鼓開始,接著各式樂器開始齊齊演奏起來,在音樂聲中,女伎還有城門的衛兵,開始齊聲唱了起來:

  “狼煙起,江山北望。

  龍起卷,馬長嘶,劍氣如霜。

心似黃河水茫茫  馬蹄南去人北望,

  人北望,草青黃塵飛揚。

  我愿守土復開疆,

  堂堂大唐要讓四方....

  來賀!”

  足足有三千多名樂師,女伎和唱歌的衛兵也有五六千人之多,鏗鏘有力的樂聲、無懈可擊的詞調、女伎的柔和精銳衛兵的剛,完美的結合在一起,成了一曲讓人終身難忘的樂章。

  激昂的樂聲、振奮人心的歌詞和歌聲中橫溢的豪氣,好像一團熱血,一團融到心窩中的熱血,聽到這么激昂有力的歌樂聲。

  在場人先是震驚,然后沉醉在一片歌聲中。

  不少將士聽著熱淚滿腔,就是最有風度的文臣,也聽得緊握著手中的拳頭,四周的百姓一個個屏氣凝神,偌大的明德門,君臣百姓過十萬,可四周一片寂靜,好像天地之間只有一個聲音,就是《精忠報國》的歌聲。

  一曲唱罷,四周一片寂靜,過了好一會,人們才回過神來。

  不知誰先鼓掌,越來越多人的鼓掌喝彩起來,就是一向穩妥地的宋璟也用力地拍掌,一時間喝采聲不斷,掌聲雷動。

  “沒想到,聽曲也聽得人熱血沸騰。”

  “就是,以前聽曲,多是聽到骨子軟了,想不到還有這么高亢的歌。”

  “不行,聽到我都想去參軍了。”

  “陛下真是大厲害了,光是那句讓四方來賀,就值得喝彩。”

  眾人議論紛紛,馬堅再一次單膝跪下,把手放在心口,大聲喊道:“皇上,末將愿為皇上守土復開疆,萬死不辭!”

  “愿為皇上守土復開疆,萬死不辭!”跟隨馬堅回京的一千多號人,齊齊單膝跪下,大聲吼道。

  城衛軍、禁軍、御前侍衛也齊齊行禮:“愿為皇上守土復開疆,萬死不辭!”

  “好,好,好,都是朕的好兒郎,都平身吧。”李隆基面色有些漲紅,高興地說。

  準備一曲歡迎凱旋歸來的將士,沒想到收到這么好的效果,李隆基心情大好。

  一眾將士謝過后站起來,李隆基示意眾人靜下,大聲說:“眾將士受苦了,兵部和禮部準備了巡游,先讓長安的百姓看看大唐的鐵血雄軍,朕在皇城廣場舉辦慶功宴,到時再好論功行賞。”

  班師回朝,就是宣揚大唐軍威,增強大唐百姓信心和自豪感,也讓那些外蕃見識一下唐軍的風采,最重要的一點,讓將士得到應有的榮譽,從而達到軍民收心。

  李隆基一聲令下,一輛輛敞蓬的馬車使開,從西域回長安慶功的將士在禁軍的安排下,一一跳上馬車,準備在長安各街道巡游,接受百姓的歡呼。

  長安城那么大,全是騎馬容易出亂子,走路會累死人,讓將領騎馬,其余將士乘馬車最合適不過。

  眼看巡游的隊伍快要開始,忽然間,有人突然對著李隆基單膝跪下,大聲地說:“皇上,末將有事啟奏。”

  先定個小目標,比如1秒記住:書客居手機版閱讀網址:.shukeju

  小說相關、、、、、、、、、

_歷史小說就在你最值得收藏的書客居

飛翔鳥中文    盛唐高歌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