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805 出城迎接

  鄭鵬擺擺手說:“什么粉紅軍團,這種話不要亂說,其實我這個人很保守,很多人對我有些誤解。”

  沒解釋還算了,一解釋,四周一片撲哧之聲,鄭鵬扭頭看了一下,周圍的人都是想笑又不敢笑強行憋著的樣子,有幾個更是捂著嘴巴,生怕自己笑出聲來,有的人還一邊笑一邊看著金城公主的馬車,在吐蕃遭遇雪崩后,一直纏著鄭鵬的蘭朵變得有些異常,大多時間都是跟金城公主呆在一起,至于什么原因,跟隨鄭鵬的征西軍將士早心知肚明。

  雖說郭子儀下令在場的人封口,可當時現場太多人,紙不包住火,鄭鵬把突騎施郡主拿下的事,早不是秘密。

  一看這情境,鄭鵬知道自己白解釋了,不僅白解釋,反而有種越描越黑的感覺。

  “鄭將軍是一個正派的人。”

  “哪當然,鄭將軍一向保守正派,對了,好像是將軍自己說過的,這叫萬花眾過,片葉不沾身。”

  “對對對,葉不要沾身,沒說過沒采花啊。”

  “能采花,誰摘葉?鄭將軍不僅采花,要采還是采花魁,哈哈哈。”

  “這話說得太對了,咱們將軍是寧缺勿濫。”

  “主要是那些美女太主動了,要知鄭將軍是個保守的人,有錯也是那些美女的錯。”

  眾人嘻嘻哈哈地說,不時引發一陣歡笑聲,調侃起自家將軍一點也不客氣,他們都知道,鄭鵬在場很嚴肅認真,但在場下很隨和,跟將士們打成一片,像開一些無傷大雅的玩笑也沒關系。

  鄭鵬有些無言地苦笑一下,算了,算聽不見。

  征西軍在進入長安百姓的視野前,所有人都排好隊伍、整好鎧甲,跟隨鄭鵬進京接受封賞的人雖說只有區區八百人,然而這八百人都是身經百戰的精銳,人數是少了一點,但氣勢十足,在官道以隊列的方式前進。

  還沒到明德門,鄭鵬看到李隆基在仗衛的陪伴下帶著武百官,已在明德門前等候。

  其實一路走來,路邊也有士兵在值守,部隊距離長安還有二十里時,到明德門的官道已讓羽林軍封鎖,成為征西軍的專道,那些值守的士兵看到鄭鵬,全都單膝跪下,對鄭鵬、征西軍表達自己最崇高的敬意。

  鄭鵬一行剛出現,明德門前的百姓馬騷動起來,一些百姓還大志喊著“鄭將軍威武”“征西軍所向披靡”“大唐威武”等口號。

  區匹一萬人,硬是把不可一世的吐蕃滅了,這是何等的功績,別的不說,光是聽到讓人倍感自豪,沒人組織、也沒有呼吁,長安的百姓奔走相告,一些商販干脆把店門一關,自發到明德門見迎接大唐的英雄,也看看大唐威武之師的風采,要知鄭鵬的功績,簡直可以和貞觀時的王玄策相媲美。

  王玄策是初唐的一名牛人,出使天竺國時被攻擊,他覺得大唐威嚴受到傷害,也無顏回去見皇帝,再說回去請求出兵懲懲罰天竺又太久,于是他說動泥婆羅部,借到七千五百精兵,當時成公主已嫁到吐蕃,吐蕃跟大唐處于蜜月期,精明的王玄策又以唐太宗的名義向松贊干布借到一千五百精兵,還檄召臨近處各大唐藩屬國,以大唐討逆之名征招人馬,最近湊了近一萬的兵力殺回天竺,用自己出眾的智計和出色的指揮,所向披靡,當時天竺分為東、南、西、北、五部,硬是讓王玄策連平了、東二部。

  出使天竺時,王玄策一行只有區區十三人,回到長安時,不僅帶回攻擊大唐使團的天竺首領阿羅那順,帶回了牛馬大象等大量牲口,還有一萬名戰俘,金珠貴物不計其數,極大壯了大唐的威望。

  凱旋的征西軍越走越近,當眾人看清走在隊伍最前面鄭鵬時,一時歡呼聲雷動,很多妙齡女子更是興奮地大聲尖叫起來。

  鄭鵬身穿一襲威武的明光鎧,手執馬鞭腰挎橫刀,騎在一匹白色的駿馬,腰桿挺直、雙眼炯炯有神,特別是那種自信從容,把武將的威武和人的灑脫結合得天衣無縫隙,給人一種卓越不凡的感覺,讓人一看有好感。

  坐在龍輦的李隆基看到鄭鵬,暗暗點點頭,忍不住自言自語地說:“真是一個愛折騰的家伙。”

  得勝歸來,本來是一件好事,李隆基也非常高興,沒想到途接到吐蕃敗將般諾在途設伏,引發雪崩、山崩,讓很多大唐將士被埋在地,包括鄭鵬和突騎施郡主蘭朵,區區一個突騎施郡主李隆基還不放在眼內,可鄭鵬要是沒了,絕對是大唐的不可估量的損失,看到這份八百里急報時,李隆基記得自己雙手是顫抖的,當場下令:不惜一切代價,生要見人,死要見尸。

  幸好,幾天后接到消息,鄭鵬大難不死,不僅李隆基長長松了一口氣,是宮的人也暗暗松了一口氣:那幾天的時間里,李隆基脾氣出的差,不少大臣、妃子被他訓斥,不少宮女、太監賞了板子。

  鄭鵬途遭到險情這件事一開始嚴格保密,是連家屬綠姝和林薰兒都不知道。

  這時走在前面的鄭鵬距離李隆基大約只剩十丈的距離,鄭鵬舉起右手,示意隊伍停下來,自己從馬一躍而下,快到走到李隆基面前,脫下頭盔捧在胸前,單膝跪下,大聲說道:“征西將軍鄭鵬拜見皇,末將奉旨出征吐蕃,幸不辱使命,接回金城金主,俘獲犯的吐蕃罪臣家屬,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征西軍一起跳下馬,一邊行軍禮一邊齊聲叫著。

  在路,鄭鵬早在安排好,也對著長安的方向排練過,雖說只有八百人,但動作整齊、聲音哄亮,營造出一種千軍萬馬的感覺。

  萬歲最高出現戰國時期,《事物紀原》卷一:“戰國時,秦王見藺相如奉璧,田單偽約降燕,馮諼焚孟嘗君債券,左右及民皆呼萬歲,秦漢以來,后來慢慢傳播開來,像軍隊得勝歸來、喜慶日相互道賀都叫萬歲,而在重大節慶皇帝用得廣泛,還是由武則天所致。

  據說武則天稱帝后,特別喜歡別人吹捧她,藉以抬高自己的“名不正”的地位,但她又不好直言。一天,她在金鑾殿召集翰林院眾學士出題答對。她脫口出了題:“玉女河邊敲叭梆,叭梆!叭梆!叭叭梆!”眾學士搜腸括肚對答了幾十句,武后都不滿意,直覺得掃興。這時,有位慣于奉承的學士看出了她的心思,忙吟道:“金鑾殿前呼萬歲,萬歲!萬歲!萬萬歲!”武后興高采烈,大加贊賞,從此開始在朝野廣泛應用起來。

  雖說在奏折看過這些消息,可聽到鄭鵬親口說出來,還是感到心神一片蕩漾,特別是那句“萬歲,萬歲,萬萬歲”,更是讓他心情激蕩,從龍輦走下,親手扶起鄭鵬:“愛卿辛苦了,免禮。”

  “謝皇。”

  李隆基走了幾步,看到跪在隊伍前面的蘭朵,笑容可掬地說:“小蘭朵,這次你做得很好,免禮。”

  蘭朵跟隨征西軍出征吐蕃,眷養的金將軍成了大唐最得力的斥候,在襲邏些城、與吐蕃纏斗時立下汗馬功勞,李隆基對她非常滿意。

  “這是蘭朵應該做的,謝皇贊賞。”蘭朵面帶激動地說。

  “好,這次做得很好,朕一定重重有賞。”

  換作別人,聽到這話肯定連連謝恩,可率直的蘭朵眼前一亮,有些急不及待地問道:“皇,賞什么?”

  李隆基楞了一下,沒想到蘭朵竟然會這樣彪問這個問題,不過他很快反應過來,先是若有所思地瞄了鄭鵬一眼,然后調侃道:“朕賞你一個如意郎君可好?”

  無知者無畏啊,難道應了那句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的老話?記得太監回稟過,鄭鵬第一次受封賞時,看到那一萬枚銅錢時悖然大怒,嚷嚷著宣旨太監黑了他的一萬兩黃金,是想想都好笑。

  這動作太明顯了,蘭朵知道李隆基知道自己跟鄭鵬的事,饒是她再大膽,俏臉瞬間紅得像血一樣,說了一句“謝謝皇關心,不用了,不用了,蘭朵告退”便落荒而逃。

  蘭朵跑到了一邊,李隆基也沒追究,對在面前跪成一片的征西軍八百將士,高興地說:“眾將士勞苦功高,都是有功之士,平身吧。”

  “謝皇。”

  等征西軍的一眾將士平身后,李隆基馬問道:“皇妹何在?”

  原來站著的征西軍退向二邊,一名衣飾華麗、身材窈窕、氣質高雅的年女子在二名宮女的攙扶下款款而來,走到李隆基面前輕鞠了一禮:“金城拜見皇。”

  “皇妹免禮”李隆基看著金城公主,眼里露出一絲愧疚,有些動情地說:“受委屈了。”

金城公主本名是李奴奴,生父雖說是邠王李守禮,后被唐宗李顯收養。雖是宗室女出身,自幼與其他公主一同成長于皇宮,為了大唐的利益,年紀輕輕遠離故國,到一個陌生的地方、跟一個陌生的男人成親,付出太多、太多  《》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是一本情節與文筆俱佳的小說,再讀中文網提供805出城迎接在線閱讀。

  內容由網友收集并提供,轉載至再讀中文網只是為了宣傳《805出城迎接》讓更多書友知曉。

  如果對作品瀏覽,或對作品內容、版權等方面有質疑,或對本站有意見建議請聯系本站,感謝您的合作與支持!

飛翔鳥中文    盛唐高歌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