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置
上一章
下一章
返回
設置
前一段     暫停     繼續    停止    下一段

第九百二十四章 再這樣,朕不饒你

  “魏公公雖得圣上信重,但此事也不宜鬧的過份,眾家勛臣…..”

  臨走前,魏廣徽覺得有必要規勸一下小魏,魏國公他們愿給四十萬已經不少了,再加上被小魏強占了去的鐵場,魏國公的損失已經很大,小魏沒必要太過貪心,甚至還要大動干戈。

  事情鬧大了,影響不好嘛。

  再說,做人嘛,凡事留一線,日后好相見。

  真往死里得罪了以魏國公為首的南都勛臣,于小魏在江南總是有諸多不便的。

  畢竟,這幫子開國功臣后人們根深蒂固,對朝政雖然沒什么影響力,但于東南而言,他們的影響力卻是不容忽視的。

  依魏廣徽的意思,如果小魏松松口,他可以在四十萬兩賠付款的基礎上再為他爭取個十萬兩。

  這個價碼,侍郎大人是有十分把握的,因為他知道這筆錢不是魏國公一個人掏。

  魏公公卻聽不進干哥哥的勸,不知是真叫南都方面惹急了,還是心又黑了,竟然連那七十五萬兩都不承認,咬死沒有百萬這事就沒完!

  魏廣徽勸不得,也不好說什么。

  魏公公反過來又問他道君皇帝的畫可曾找到買家了,魏廣徽道他已放出風聲,并且請人驗過,確是宋徽宗的真跡。按市面上的價格,至少能賣十萬兩以上。只是,有價卻無市。

  “這等名畫真跡是無價之寶,可總要有人接手才能變現。”

  魏公公點了點頭,的確,東西再好,沒下家接盤,這東西也不過是張書畫而矣。這事他也不急,賣的掉更好,賣不掉他就當傳家寶好了。

  “公公妾侍的事,我…”

  魏廣徽遲疑了下,終是向小魏表達了內心深處的愧疚之意。

  “無妨,天要下雨,妾要偷人,咱能怎么辦,隨她去吧。”

  公公呵呵一笑,說道他已成人之美,將那小妾送于了江一郎,此刻二人到江北隱姓埋名去過日子去了。

  “公公真賢人啊!”

  魏廣徽很是佩服小魏有這等胸懷,趁機想再規勸幾句,還是先撿好處拿了再說。剛才潘斌隆突然態度強硬,這背后肯定有什么玄機。為免夜長夢多,還是退上一步的好。

  可剛起了個頭,魏公公卻叫送客了。

  見狀,魏廣徽無奈只得苦笑一聲,與小魏告辭。

  潘知府的底氣源于南京兵部尚書王永光已經采取了措施。

  在沒有通知內守備廳的情況下,王永光以南京兵部尚書的名義調了神機營一部、巡捕營一部計三千余官兵,以校兵名義開到了城外地坊橋一帶駐扎。

  上坊橋因橋有七孔而得名,始建于洪武年間,溝通秦淮河兩岸,又為軍事要沖,是拱衛金陵南面的門戶。

  過得上坊橋,便是上坊門,為南都外城十八門之一。

  兵部未經內守備廳擅調三大營官兵出城之事,自是令得內守備廳不滿。

  內守備太監劉朝用差人至兵部問詢此事,王永光答稱其為參贊機務,南京本兵,校閱官兵為職權所在,無須向內守備請示。

  內守備太監劉朝用對此十分不快,但王永光以校兵為名調官兵出城,非為作戰,亦非為緝私,他這內守備倒也無法指責。

  魏國公對南京本部這一舉動表示了肯定,稱三大營官兵久未操演,實是他這外守備的失責之處,故魏國公很有可能也要至上坊門校兵。

  這便是醉翁之意不在酒,調兵駐防于上坊橋,明為校兵,實則監視城外魏閹兵馬矣。

  此事是南京兵部尚書出面所為,因而可以說是朝廷所為,這也是第三輪會談應天知府潘斌隆態度突然強硬的原因和底氣所在。

  如今這事可不是你魏閹和南都勛臣的“私事”,而是朝廷的公事了。

  公事,那就公辦。

  你魏閹還敢仗著兵強馬壯胡來,便是與朝廷為敵了。

飛翔鳥中文    司禮監
上一章
簡介
下一章